朋友圈充满着跨年的快乐,期盼在2023年拥有“一个更美的世界、一个更好的自己”;对恢复正常生活的渴望和喜悦、面对新冠感染的无助和绝望,都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能够相互遗忘,庆幸自己未不幸、或者因自己不幸而归罪他人,都会导致不幸的历史重演。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从自己、从过去、从他人那里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本期我们主要通过对部分国家放开后的数据,来给大家一些信息;从而您可以更科学、更游刃有余地安排自己在放开后的生活和工作。3)最后部分,复习部分放开的国家首次遭遇Omicron后的数据。对于COVID-19,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个人靠疫苗+抗病毒药物预防重症/病死,社会靠公卫措施压低曲线、防止医疗挤兑。
我们同样有权利获得足够接种次数、高保护力的疫苗,有权利获得目前获批的高效药物,有权利获得充分的医疗救护。
最近两周全球单日新增病例较前降低16%,全球平均每天新增49万病例。需要说明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中心,采集的数据来源均为各国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COVID-19新增病例数变化。图源:纽约时报疫情跟踪器)从最近1周新增病例绝对数看,日本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单日新增超过15.6万人;其次是韩国、美国、巴西和德国等。(1月1日,从新增病例绝对数看,日本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图源:数据世界)根据数据世界的统计,可以发现日本的新冠病死情况有几个特殊之处:A,日本最后一波疫情导致的单日病死人数峰值超过之前BA.4/5时的历史记录。B,与完全放开的欧美国家病死人数越来越少不同,日本的几波大的疫情中,病死人数越来越多。
C,尤其是最近的Omicron BQ/XBB疫情中,日本的新冠病死率超过2022年早期。(日本的新冠单日病死人数接近历史最高)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于2022年12月30更新的最新新冠毒株检测数据,XBB.1.5突变株已经占到美国新检出毒株的40.5%,并且是一周前的2倍、2周前的4倍。XBB.1.5的蔓延速度令美国科学家普遍担忧。美国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也是美国最知名的推特达人Eric Topol博士则专门对XBB.1.5做了非常完整而系统的综述【1】。(美国新检出新冠毒株的分布。图源:美国CDC)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新冠病毒突变株B.1.1.529升级为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OC),其系统命名为Omicron。
正是Omicron,彻底击碎了人类希望通过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从而阻断COVID-19的计划;使得放开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接触到Omicron突变株,个人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成为必要而关键,也促使了各国陆续采取放开策略。
1,经历第一波Omicron感染时的疫情、感染者症状和采取的措施
A,首次遭遇Omicron时疫情:
Omicron感染人数以1.5-2天倍增的速度蔓延,
2021年12月18日,Omicron突变株就已经占到了美国新增病例的73%;
2021年12月20日,美国单日新增COVID-19病例再次达到了29.9万,单日峰值时达百万新增感染。
B,首次遭遇Omicron时症状:
2021年12月10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了美国43例确诊为Omicron感染者的症状。
结果显示,大部分症状较轻。最常见的五个症状是:咳嗽(89%)、疲劳(65%)、鼻塞或流涕(59%)、发烧(39%)和恶心呕吐(22%)。2021年12月16日,丹麦报道的cases是全国检测数据Omicron感染者1.2%住院,0.13%需要入住ICU。同时期挪威研究的病例报道,疫苗接种后Omicron感染者的常见症状已经完全不同,最常见的症状依次是:咳嗽(83%)、流涕(78%)、疲劳(74%)、咽痛(72%)和头痛(68%)。首个真实世界中,疫苗预防Omicron突变株的有效性研究发布!美国CDC发布病例临床症状(2021年12月10日发文)
首个Omicron感染者流行病学研究发表,揭示了真实世界中的病情严重程度(2021年12月18日发)
对于首次遭遇Omicron,尽管真实世界中患者病情更轻,但美国CDC给出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加强接种、戴口罩、改善通风、及时检测、保持社交距离及隔离病例。面对咄咄逼人的Omicron突变株,美国总统拜登在12月21日宣布了应对Omicron的国家策略:“换地躺平!”具体来说,就是:拜登向接种了新冠疫苗的美国人保证,尽管Omicron激增,但他们仍然可以继续度假计划。拜登宣布,美国政府将免费提供5亿个在家快速检测试剂盒,同时增加对医院的检测支持力度。Omicron占到73%,美国做出这个决定...
2021年12月22日,美国FDA通过紧急使用授权批准了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辉瑞公司开发的COVID-19口服抗病毒复方药,蛋白酶抑制剂Paxlovid,用于12岁以上COVID-19治疗。美国火速祭出大杀器: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获批!- 新冠最后一击 vs. 美国正面硬扛 R1
2022年8月11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更新了针对COVID-19的公卫管制指南;最引人注目的是“未感染新冠的密接者”不需要隔离、以及取消“6英尺的社交距离要求”。CDC认为,目前美国的疫情与两年前已经完全不同,所以需要减轻COVID-19对民众的影响。2022年9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接受了CBS 60 Minutes采访,评估COVID-19疫情时,他说:”We still have a problem with COVID. We're still doing a lot of work on it ... but the pandemic is over.”“我们仍然有 COVID 的问题。我们仍在为此做很多工作……但大流行已经结束。”上述材料显示,在美国遭遇第一次Omicron的时候,没有重新采取更为严厉的公卫管制,而是采用了督促戴口罩,加强检测、疫苗接种、和抗病毒药物的可获得性,以及强化医院服务的措施来做应对。
A,高峰
美国的疫情在2022年1月16日达到高峰;但由于极高的感染病例,导致美国住院人数增高33%;病死人数增高44%,平均每天有2,162人因COVID-19病死。
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高,耶鲁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专家Virginia Pitzer的研究;认为,当Omicron疫情波消退时,美国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应答的比例会达到90%-95%。
B,第一波Omicron后50%感染
2022年4月6日,著名病毒进化学家Trevor Bedford给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作报告的幻灯片曾引起极大关注【1】。
在Bedford的研究中,Omicron在美国流行前10周,约50%的人口感染了Omicron突变株。
中国香港特区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2】。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报告显示,从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3月14日(Omicron疫情前10周),香港的实际Omicron感染人数在360万左右,约占香港总人口的一半。
“放开后的第一波新冠感染,国人会有60%左右感染!”对吗?
C,最终,每个人都要被新冠病毒做一次体检
截至到 2022 年 11 月 10 日,预计94%的美国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97.8%的美国人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哈佛等最新报告:美国94%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
也由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预测,对于放开的国家,Omicron疫情将成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最后一大波疫情。A,Omicron感染所致病情严重程度到底多厉害?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如果很轻,就不必预防;如果很重,则仍然需要通过戴口罩预防感染、需要加强接种疫苗预防重症。2022年1月13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在medRxiv发表了在Omicron流行前后5岁以下儿童首次感染新冠病毒病情严重程度的报告。
Omicron队列的住院率是Delta队列的1/3。
Omicron队列有1.04%住院,相对应,Delta队列3.14%住院;
Omicron队列有0.33%需要机械通气,相对应,Delta队列1.15%需要机械通气。
【终于等来数据】未接种疫苗者,Omicron vs. Delta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与原始毒株相比,在青年人中Omicron突变株病死风险约为原始毒株的1/5-1/4;中年人Omicron突变株病死风险约为原始毒株的1/2;老年人Omicron突变株病死风险约为原始毒株的2/3;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则几乎没有差别。首个超大型真实世界研究:Omicron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大幅减弱!
这些结果显示,Omicron的毒力低于Delta,但对于老年人和未接种疫苗者,Omicron突变株仍会带来极大的伤害!而对整个国家,亦有3.4%-7.5%的人群会遭受长期后遗症的折磨。由于数据完整,中国香港特区和新西兰是我们经常观察的两个地区。香港特区在遭遇第一波Omciron疫情时非常严重,疫情期周死亡率高居全球前列。
而同时遭遇第一波Omicron疫情的新西兰则死亡率极低,直到目前,原来选择清零的新西兰在放开后,全国新冠病死率为0.11%,在全球居最低之列。新西兰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选择高保护力的mRNA疫苗、更是因为新西兰想方设法让民众(尤其是老年人)接种了疫苗。2022年11月22日,星期二,福奇博士(Dr. Anthony Stephen Fauci)最后一次以白宫首席医疗官的身份发布了疫情简报。
福奇博士留下的最后一个建议是:接种疫苗,以保护你自己、你的家庭、和你的社区。
辉瑞的Paxlovid仍然是降低老年人和脆弱人群重症/病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2022年10月8日,推特第一学术达人Eric Topol对日本的疫情防控情况与美国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日本抗疫成功的经验。1),主要是靠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非常关键;这是降低新冠死亡风险最关键的手段。2),严格的自我约束。尤其是戴口罩,这其实是极有效的预防新冠感染方法。
3),重视超级传播者,即管理和防止3Cs:通风不良的封闭空间、人多的拥挤场所、近距离交谈等密切接触。我们曾因为害怕COVID-19而躲起来,就是为了等到接种疫苗以建立起足够的防护、就是为了可以获得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以保护脆弱人群;当这些都已经上市的时候,我们已不再需要躲着新冠病毒。翻到2022年1月7日,一位资深公卫人给我们的投稿。
再读,依然能感受到其真知灼见,仍然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将继续,通过解读数据来传递“独立、客观、专业”的信息,从中寻找我们应对新冠病毒的正确措施。本公众号仅作已发表研究论文的数据分享和解读,仅供学术讨论,而不具临床指导意义。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作者简介:Mark 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行医8年、美国新药研发4年,2016年起担任医学咨询公司首席医疗官;发表SCI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