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今年实在找不到工作了,我能否给你打工?”当一位大学毕业生这样问我
现在很难,但未来也许更难,所以不要想着“熬过今年,再做打算”。
各位好,昨晚上又一晚没睡好觉,因为回一位读者的来信。
是这样的,前一段时间,我不是写了一篇启示(《我需要一名“华生”,希望那人就是你》),想找一个帮我编辑文稿的助手吗?文章发出去后,就接到很多读者的“求职信”,有长有短,有的行文写的特别恳切,但因为实在太忙,我大多数都还没有及时回复。
可是昨天我看到的这篇,却挺触动我的,因为它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寄来的,写了很多他当下的纠结和苦楚。
原信太长(有1500字),也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我这里就不直接引了。简单的说,这是一位211大学的法学应届生,按说学校挺不错,但他自述因为遭遇了“最难考研季”和“最难就业季”的“双杀”,现在心情非常的郁闷。
“考研却没被理想的学校录取之后,原本打春节以后赶紧找个工作,没想到刚回学校不久就被封在学校里了,这段时间投出的电子简历都石沉大海了。同学们也都说今年找工作好难(我们宿舍四个人,其实真正找到的只有一人)。”
走投无路之下,他想帮我做编辑,工资要的很低,说只要能给他一个“过渡”,他想调整心态、“熬过今年”。
话说的这么诚恳,让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拒绝他。但我思虑再三,还是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给他。因为觉得可能他的苦恼,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以就截取几段发在下面吧:
Gaius君,来信已收到,感谢你的诚恳,也为你的处境着急。
但不管怎么样,我劝你一定要先放平心境。恕我直言,你在来信中透露出了挺浓郁的沮丧和自卑的心理,这不仅不必要,而且会让你今后的动作变形,越急越乱。
赶上这样一个年份毕业,不是你的错,时也命也而已,何必过度罪己呢?
如你自己所说,今年是“真·史上最难毕业季”,应届大学毕业生史无前例的突破了1000万人。
一千万人什么概念?希腊的人口大约也就一千万。也就是有一个希腊的中国大学生跟你一起在抢工作,把很多人卷的都“斯巴达”了,其实也是件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在就业青年暴增的另一面,就业市场本身却极端萧条,经济大势叠加疫情防控,别说你这几个月封校没出去好好线下找工作了,就是真出去找了也很容易四处碰壁。
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b站,几个知名互联网大厂已经数次裁员的消息,你应该已经听说了吧?这些企业在我毕业的那几年可都是跑马圈地、解决相当多年轻人饭碗问题的“好爸爸”,如今他们地主家也都没余粮了,你可以想象更下层的小企业日子过的有多么难。
我看到有篇报道说,沪上个别学校个别专业的真实签约率都不足百分之二十,记者打电话给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得到的回复是“相关数据保密,无可奉告。”——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上个大学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成了机密了。
但原先我对这个消息还不怎么信,这也太低了,可是听你说你宿舍四个人,只有一位Offer在手,我基本就信了——你们学校都能25%了,看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于是你问怎么办,问能不能跟我全职打打工……
老实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首先,对你自已而言,我担心这样选择会让你错过学习就业相关知识的黄金期。
就像你说的,大学的很多专业课程其实没教会你什么有用的东西,我们当年也一样,毕业后能真正挣口饭吃,活到现在的真本事,都是工作边干边学出来的。
所以你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或者说毕业后的前两三年,其实对你将来人生的发展特别重要,这期间你将真正学习技能,建立人脉,竖立你日后的工作方法和节奏,甚至找到一个好“师父”,愿意好好地、长久的带你。这些都比多挣点钱重要的多。
或者说,在当下的中国,找好第一份工作,其实比你上个好一点的大学都重要。请一定记住这句话。
而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此期间做的是一份非正式的、只是憋在家里每天做做校对、编编文案的零工。那对于你将来的事业规划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种工作兼职还好点,全职会让你的工作状态很不正常。
这种教训是有的,比如刚刚过去的日本平成时代,就曾经有过这样的“零工族”。
日本那一代年轻人很惨,因为毕业时正好赶上泡沫经济崩溃,于是就在商超、工地上先找一份“零工”有一搭没一搭的发干着。本来也是只想着做个过度,可是做着做着就习惯了这种生活,租住在简易房甚至网吧当中,不结婚、不生育、过一天算一天。
如今转眼快三十年过去了,你再看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跟毕业后进了会社的“社员”完全成了两个阶层——其实,当年他们明明都是一个学校,同一届毕业的,彼此能力也差不多,你看两者最终的人生差距就这么大,就因为找了个不同的工作。
这看似很魔幻,但实则特别合理,因为越是在机会消失的内卷时代,你换工作就越难,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很大概率就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像地铁末班车一样,挤的上车的人坐车走,上不了车的人只能腿着回家,差距就是这么大。
从最近的一些经济数据和趋势上看,我很担心中国未来也将产生这样一批“零工族”。
“零工族”就意味着,你从上学到毕业,明明事事做的都不比别人差,可是莫名其妙的,毕业就是找不到正经工作,今天干干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整个职业生涯是碎片化的。
然后慢慢地,你就在打零工中被从原有阶层的边缘挤下去了。
这种趋势可能已经成了一种必然,但我不希望你,一个读我文章的读者成为这种人。因为我担心你将来会因此怪我。
所以我还是劝你利用所剩不多的大学时间再努力试着找一份全职的、能给你上五险一金的正规工作。把它当做一个真正的大学,学一些基本的工作经验。
等到你脚跟站稳了,技能学的差不多了,再创业或者“自由职业”也不迟。到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会是两个概念。
别老幻想比尔盖茨或乔布斯还没毕业就创业的故事。对中国大学生,我是不赞成一毕业就创业或打零工的,因为这样会让你失去立足的根本。
毕竟,我们不是他们那样的社会,想学人家“车库创业”,你也得先有个车库再说啊。
至于你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季”,所以想先“熬过今年”再说,我劝你:一定不要有这种想法!不要只想着“熬过今年”,因为你又不是算命的,你怎么知道明年会比今年好呢?
是的,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突破了一千万,是很可怕。但你也要看到,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会突破1100万,此后至少到2025年以前,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仍是逐年上涨的,峰值可能超过1500万。
从就业市场上看,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缓解的意思,我所知的大部分企业、商人在未来几年都倾向于减少投资、甚至直接破产,这意味未来就业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从国际局势上看,这两天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东亚的事情你关注了吗?23号的时候,他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拉上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13个印太国家成立了一个新的经济合作组织。
这个组织的意思就是意图绕开中国加入其中的WTO,将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中心向这些国家转移。而且拜登这家伙这时机不得不说咬的挺准的,正好我们因为疫情等因素,劳动力、物流、生产等成本优势都在丧失。
当然,拜登这个算盘能不能打成我们不知道,我们希望他不要成功。但下一步,国际资本对华投入的减少甚至迁出,可能是未来几年中的大势所趋。
所以你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季”,但也许明年会比今年更难找工作。到时候怎么办,你再“凑付一年”吗?
而且你要想到,有大量跟你同龄的青年,眼下也有“凑付过了今年再说”的想法。
这就好比等公交车,你看这一班公交车人太多,没有座位,决定等下了一辆,可是下一班车座位更少了,而站台上与你同样的“等等党”却越来越多。
套用一句已经用烂了的话语:2022年是过去十年中最难找工作的年份,但也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找工作的年份。
这就像十年前,我毕业的时候,工作虽然相对好找一些(也不尽然,当年也号称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房价飞涨,有人劝我趁早买房,“赶紧上车”,我当时就是畏难的“等等党”,没听人家的。
但最后怎样了?最后还不是捏着鼻子花毕业时两三倍的价格当了房奴么?上班这十年基本全给房价上涨打工了。说多了都是泪。
所以我劝你还是抓紧时间,赶紧上车。在咱这儿,“等等党”永远会输给卷王。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卷了。
说了这么多很丧气的话,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我知道你很难,但这段时间大家都很难,未来有可能更难,你看清这个大势,很多选择才不会错。
比如你说想做我的编辑,跟我打工,以便做个“过渡”。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渡”你,最近我真的感觉自己是个“泥菩萨”,正走在长江的中央。
如你所知,我是写公众号为生的,而这两天好几位朋友的公众号相继都被封停甚至直接炸号了。好几位老师被封后都跑过来跟我说:“小西,最近写文章一定要小心,实在不行就停停,别写了。”
我确实经常有这个想法,但每每想到这一点时,我就不由得暗自庆幸——还好我的编辑至今还没找好,这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万一遭遇这种事,停起来也比较自由。假若真的找个编辑,号突然一个月、几个月、半年甚至永久停更,岂不是让人家跟我一块失了业?
按照国家现在的就业分类,我现在叫“灵活就业”,这活真的不好干,尤其缺乏稳定性。建议你轻易不要常识,尤其不要跟着别人“灵活就业”。
所以我对找编辑这件事最近越来越犹豫,尤其不敢找你所期望的全职的同学来帮我做,因为在这么不稳定的状态下,不仅让我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且同时还要再负担一个人饭碗,这会让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所以——不怕我说了你会不高兴——我现在确实越来越能理解那些这几年缩减招工、降薪甚至裁员的企业老板。我知道在就业形势压力下,你们这代人甚至你的很多同学特别喜欢在网上骂资本家,说他们都是“路灯的最好挂件”。
我理解你们这样说的心情,但我也能理解他们——在自己前途尚且这么不明朗的迷局中,还愿意扩大生产、给你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的私人老板,其实都是“活菩萨”,若你最终能找到,愿你能珍惜那份工作。
你2022年毕业,我2012年毕业,这十年中,社会若说有什么最大的变化,我觉得可能莫过于对稳定发展预期的丧失。
十年前我们找工作那会儿,因为发展预期是整体稳定的,我们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也都还相对比较长远——我现在毕业要去做一份工作,十年后我会做到一个什么位置、攒多少钱、买多大的房子,这个规划总体我们都还是有的,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好歹是个朝那方向奔的目标。
但我最近有过交流的很多应届毕业生,我发现很多人都不谈这种规划了,甭管有没有找到工作的,很多人的想法都是“先干着,过了今年再说”。
想想也是,像疫情这种事,真的打断了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规划,在你可能明天就被封在小区里上不了班的当下,谈十年以后的预期确实有点奢侈。就像我昨天在《董卓,是咋从正能量好青年变成油腻大叔的》一文中说的,形势比人强,人终究是被形势所塑造的。
但我还是建议,你最好给自己想一个,长规划还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当大多数人都放弃长规划,作起短预期时,你若能想明白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奔,持之以恒的去做好一件事,你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会比大家都做“长规划”的时代大得多。
这就好比某个特殊年代,上山下乡的大多数“知识青年”都因为对未来迷茫过的很糊涂。但有些人就是看得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蹉跎岁月里也没放下过从课堂上带来的书本。等到恢复高考,春天重来的时候,他们这批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和精英。
所以我建议你放平心态,不要自卑、也不要急躁,静下来想一天,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走哪条路是对自己的人生最有利的,谋定而后动。千万不要有“对付过今年再说”的想法。越是这种时候,越得有个对自己负责的长计划。
如果你思考后的结果,依然是愿意帮我打下手,并且今后想在写作方面有所发展(虽然我要告诉你,这条路未来将极为不稳定的,成功率极低),那你到时再投简历,我一定尽量帮你。
就写这么多吧。感谢你的来信,祝你好运。
我知道你很难,这段日子里我们大家都很难,未来也许更难,我们也别无他法,彼此扶持,各自保重好了,加油。
全文完
本来今天不想写稿的,但觉得这位朋友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愿给有相似苦恼的朋友提供一点帮助。
本文50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