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跨年夜,第一批阳康们走上街头。放飞的烟花和气球承载了时隔三年的喜悦。但在各地医院的急诊室里,医院的墙听到了太多祈祷和哭声。各地的感染峰值已经到来,对于医生们来说,这个年跨的有点难。昨天,我刷到了一段视频:河南商丘一位护士姐姐,发着高烧在工作,结果突发惊厥,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才脱离危险。但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就是生死的最后一道防线。出于私心,谁都想“自私”一点,但如今的医院,我想有无数的“她”,不敢停下来。但相对于他们所做的,再多的感谢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昨天,上海正式官宣:向参与新冠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直接发钱!目前,上海很多医务人员,已经收到了6000元的一次性津贴。可能,这些钱和他们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但这至少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应得的,不该只是虚无的致敬和点赞,更该是实实在在的奖励和优待。
02
未知的病毒、短缺的物资、爆炸般的病例、一个个求生的面庞……李文亮,夏思思、刘智明、彭银华、宋英杰……有太多的医务人员,在与病毒厮杀的过程里,永远的留在了那个冬天。在除夕夜,告别家人,携带着物资、医疗器械,奔赴最危险的“战场”:但两个月里,全国346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义无反顾。但在那一刻,他们的使命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治病救人。我还记得那时累瘫了的他们,为了节省防护服直接席地而睡。其实哪有什么神?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在做着一份不普通的工作。都是一个个“小医生”,用渺小的身体拼了命的抗起责任。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勇敢的人,才让武汉走出了阴霾,迎来了最温暖的阳光。而曙光一来,他们挥一挥衣袖,回到了自己那一隅之地。之后三年,疫情反复,封控政策下,他们在努力的做防控。而如今,封控放开。放开的阵痛,最终还是落在了医务人员身上。许多医院,床位告急、医护告急,全科室支援急诊,甚至退休员工都已经返岗。
当初,或许还能做到0感染。
但奥密克戎,一视同仁,很难逃脱。
别的机构可以歇业,但医院怎么停?
所以疫情放开后,我们看到了比三年前更难受的一幕:
一个个阳性医务人员,强撑着自己的身体,继续上班。
强撑着抽血:
强撑着看病:
打着吊针,也不能耽误病人治疗:
甚至晕倒醒来的第一句,还是担心自己倒了,就没人上班了。
三年疫情,突然发现无论放开还是封闭,医务人员永远在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超负荷工作,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他们可以请假,可以辞职,可他们还是选择舍弃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只为守护他人的周全。
你说,这是他们的工作。可我觉得,选择做医护的人,总归是带着一些超脱现实的理想和信念。
医生见过了太多的生死、冷暖,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太过冷静。
但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心软。
当你把生命交到他们手上时,他们比任何人都想要你活。
03
但在一些人的眼里,医生、老师、科学家这些职业,似乎就应该清苦一辈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他们无欲无求、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于这样舍身守护的人,再多的歌功颂德,不如将他们“落地成人”。神是不求回报的普度众生,但凡人英雄,就该得到应有的待遇和优待。浙江新增七方面保障,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包括提升工资、一次性津贴、考核评优、职称评审倾斜等等。江苏南京安排了三项补贴;盐城发放两档临时性工作补助;无锡更是直接推出了医务人员带薪休假。我想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会给出最简单直接的优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上,让病人心安。每一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大众奉献与牺牲的人,都绝不能让他们寒心。他们值得更高的收入,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他们应得更多的尊重。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这一行,才能将我们国家的基础,打磨的更加殷实。作者:脆皮先生;个人简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转载请联系脆皮先生公众号。
点个“在看”,向医务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