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盘一盘《阿凡达2》的剧作硬伤了!
*内容有剧透,阅读需谨慎。
《阿凡达2》到底好不好看?
苦等13年后,走出电影院,这个问题萦绕心头至今。
说好看,是理所当然的。
潘多蓝星球的美,一下子延伸到海洋里。
《阿凡达2》概念图
那种上天下海的爽快,让卡梅隆再次站在了人类电影工业的巅峰水平。
但实话实说,作为普通观众,大家并不真的在意这背后的工业含金量到底是多少,关键是对于纯技术的东西,即便是资深影迷也不见得能说出一二三来。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故事是不是好看,远比视觉水准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说它不好看,也并不冤枉。
但凡看过《阿凡达2》,“俗套”都会成为大家还没走出影院的第一感觉,甚至电影第三幕里翻船的场景,让人忍不住吐槽它就是“潘多拉版《泰坦尼克号》”。
这正是《阿凡达2》的问题所在:它的剧作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
不仅三幕剧的结构安排上存在误区,而且在用群像戏去代替单一主角戏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比如群像人物刻画不突出、人物动机立不住等等。
这些切实存在的硬伤,的确给观众带来观影效果不佳的障碍。
但是,也不见得就要一杆子打死《阿凡达2》,毕竟在上映之初,詹姆斯·卡梅隆在接受采访时候就曾说过:
当初写完《阿凡达2》的故事,发现体量太过庞大,迫不得已就把它切割成了上下两部,也就是现在的《阿凡达2:水之道》,和《阿凡达3:带种者》。
这就让整个“阿凡达系列”,变成了五部曲,后续系列在的公布名,分别叫《阿凡达4:图鲲骑士》和《阿凡达5:寻找伊娃》。
今天这篇推送,我们就在确认《阿凡达2》在剧作结构上切实存在问题的同时,从“阿凡达五部曲”的全局高度,尝试理解詹姆斯·卡梅隆为什么会出现失手的状况。
三幕剧结构
POST WAVE FILM
承接《阿凡达1》的剧情,《阿凡达2》依然用的是好莱坞传统的三幕剧结构。
第一幕
杰克成为族长后,和妻子奈蒂莉以及四个孩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结果人类再次来袭。
纳美人利用地理优势打打游击,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上一部大反派上校居然利用阿凡达身体复活,开始追杀男主角一家,于是杰克带着一家逃离了家园,去了海洋。
第一幕的情节还算紧凑,虽然人物动机立不住(后文会详细分析),但还算保持正常商业大片水准。
第二幕
杰克一家逃到了海洋部落,得到当地酋长收留。
于是杰克一家开始跟当地人学习如何在海洋生活,开启了渔民生涯。
杰克的二儿子和海洋中一条孤独的图鲲(潘多拉星的鲸鱼)成了朋友。
与此同时,反派上校四处寻找杰克下落,试图通过猎杀图鲲引出杰克一家。
正是该片的第二幕导致整体节奏的拖沓,能够理解卡梅隆想要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给观众营造一个美丽的潘多拉海洋世界,同时为后续作品(第三部《带种者》和第四部《图鲲骑士》背景大概率还是海洋)作好铺垫。
但这段剧情和主线严重脱节,包含了自然风光+家庭伦理+美式霸凌+人兽情深+野外拉练等,完全是多个关联度不大的片段拼在一起。
电视剧可以这样创作,但在电影剧作中会直接导致的整体结构松散,节奏拖沓。
三幕式电影中,第二幕的重点是主角不断克服障碍朝着戏剧目标前进。
该片中,男主角杰克的戏剧目标是逃脱反派上校的追捕,然而第二幕长达1小时的剧情中,反派都没有给主角任何压迫感。
主角克服的障碍仅仅是适应海洋生活,融入新环境,矛盾冲突太少。
第三幕
杰克二儿子不听命令,带小伙伴去拯救图鲲。
孩子们被反派上校发现,主角团见状带大部队去营救,双方开启大决战。
杰克决心和海洋部族一起反抗人类。
第三幕虽然也有部分逻辑Bug,剧情雷同,工具人消失等剧作问题。但整体来说中规中矩,剧情回归了主线,完成度尚可。
群像人物失策
POST WAVE FILM
《阿凡达2》作为系列中承上启下的一部,推出了多个新主角作为铺垫,整体成了一部群像戏。
然而在塑造上,它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人物上的。
《阿凡达2》主要有以下几个人物——
杰克:男主角,上一部纳美人的英雄,本作人设出现崩塌。
奈蒂莉:上部女主角,本作背景板。
大儿子:背景板,背锅侠,最后促进弟弟角色成长而牺牲。
二儿子:熊孩子,新主角,未来3或4将接班,计划塑造成成长型角色,起初不讨喜。
三女儿:养女,新主角,生母是上一部的女教授,身上埋了伏笔。(应该是伊娃的化身)。
四女儿:卖萌专用,背景板。
蜘蛛:人类遗孤,上校儿子,时而带路党,时而铁血硬汉,人设撕裂。
上校:上一部反派,这一部复活成阿凡达,盯着男主角一家不放。
接下来,小编从两方面分析该片人物刻画的问题。
动机立不住
男主角杰克一直带领部族打游击抵抗人类殖民者,在得知上校以阿凡达的身份复活,并组织一支特种兵小队来入侵后,他的选择并不是带领部族抵抗,而是带着一家人逃跑,理由是——
这样就不会连累部族了。
这一段剧情借鉴了《与狼共舞》的结局,然而只是拙劣的模仿,逻辑上根本立不住脚。
杰克已经带领部族打了一年游击战,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和妻子合力击杀了上校的特种小队数名成员,上校狼狈撤退。
但在首战告捷的情况下,杰克居然怂了,执意带妻儿跑路。
杰克的理由是:蜘蛛被敌人俘虏,部落的位置会暴露。
然而杰克选择直接把酋长位置禅让,丢下部族自己一家跑路,并天真地认为这样部族就安全了。
地球人入侵潘多拉星球的目的是拓展殖民地,纳美族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障碍,并不只针对杰克。
在这种大背景下,杰克怎么会认为他离开了部族就安全了?
身为酋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危,弃部落于不顾——这一设定导致杰克的英雄人设直接崩塌。
主创自己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为了让杰克的选择看起来不那么自私讨人厌,他们让反派“配合”杰克。
杰克跑路后,部落群龙无首正是征服良机。
结果反派上校却没有为难其他部落成员,直接带队去海洋找杰克。
如果要让这段剧情变得合理,就必须加一个强设定:杰克或杰克家人身上拥有某种特质,让杀死杰克一家变成征服潘多拉星球的必要步骤。
唯其如此,杰克的逃跑才能被塑造成英雄的忍辱负重,而反派的追杀,也才会显得合情合理。
贪多嚼不烂
客观地说,群像戏剧本的创作难度,远高于单主角戏剧本。
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刻画好多个角色,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阿凡达2》则出现了一个群像戏最常见的错误:想要展现的人物太多,但叙事功底太差,导致所有角色都没塑造好。
群像戏想要塑造好角色,主要有两个方法:
一是选择其中1-3个角色进行重点刻画,给予大量戏份,让这些角色变得有血有肉;
二是给予角色高光时刻,虽然这个角色的戏份不多,但是非常出彩,观众也会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杰克的二儿子,作为男主角的接班人,在本片中戏份最多。
然而这个角色却完全不讨喜。
他给观众的感观就是一个鲁莽,急于证明自己,却频繁违抗命令惹事的熊孩子,最后还连累哥哥牺牲。
这个角色的创作意图,是典型的成长型角色,起初有很多缺陷,但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后期经过一些风吹雨打后,成长为新主角。
然而《阿凡达2》是个拆分后故事。
这就意味着:二儿子洛克的成长,要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两个电影里,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创作者可以在两部电影的体量里,安排一个角色的成长;但对银幕下的观众来说,这是没办法接受的。
观众能看到的,只是一个长达2小时的大型预告片,和一个完成度非常低的新主角。
出现类似状况的,还有养女伊娃。
这个角色,很明显就是潘多拉女神艾娃的化身,两者的关系就像是上帝和耶稣。
但詹姆斯·卡梅隆只是暗示、却未明言。
这让电影从一开始就在不停设置悬念,然而揭开悬念的部分,却放到了后续电影中,这就会导致观众看得一头雾水,这个角色的存在,也变得比较尴尬。
根据目前透露的资料,《阿凡达》系列的故事是一个很宏观的布局。
《阿凡达2:水之道》的剧作问题,大多也是因为故事拆分而不得不作出的取舍。
小编还是比较看好这个IP后续的发展,只有等到《阿凡达3》乃至4和5上映后,综合分析五部曲,才能给予这个系列商业电影,一个更客观评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