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一张剧照开篇)
如果2022年1月问我2022年最期待的国产片是什么,那我应该会说,无。但如果那时候问我2022年最期待的外国电影是什么,《阿凡达:水之道》当之无愧。卡神十年磨一剑带着惊艳的特效再次回到大荧幕,我也贡献了我27年人生中第一次0点场观影体验。时隔大半个月,豆瓣评分基本稳定在8.0,全球票房也在冲击20亿大关,也算是堪堪躲过大片第二部的魔咒。
整体来说,我很喜欢《水之道》。
喜欢一部电影除了它的剧情故事,也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视觉感官,主题思想甚至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一个词——“情怀”。《水之道》可以说是2010年大多数《阿凡达》受众的情怀,为了这个情怀,为了更加完整的潘多拉设定,相信很多人还是喜欢它的。
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认知世界要辩证思维,一部电影也总是有好有坏,所以下面带个人色彩的文字语言,会将我喜欢的这部电影的优劣势拆分开来。
PART 1
蓄势待发的人物设定和一览而尽的故事发展
《水之道》上映以来最多的讨论就是“故事配不上特效”,即故事“老套”,旧调重弹,还不止弹了一遍。从近年来的很多影评和大众的观影习惯来看,基本每一部故事线明晰,没有太多所谓的反转和特别高潮迭起的段落的电影,都会被冠上“老套”“无聊”的标签,但这只能意味着观众可以在电影放映结束之前感知或猜测到结局,即一览而尽,并不意味着“老套”,但我不得不承认,最后还是有点“无聊”。
“无聊”的原因应该是要结合卡神所说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是同期拍摄,因此在后期制作和上映版本中可能会出现需要第三部的故事来补充第二部,思考至此,《水之道》的剧情反向不好,好像也是情理之中。
《水之道》剧情延续第一部,Jake Sully和Neytiri在一起生活后,有了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养女,在再次遇到“天空人”的攻击后,为了保护族人,Jake决定带着家人避难到岛礁族中。他们学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逐渐融入新的族群。随后为了保护孩子们,还是和“天空人”奋勇抗争,最后赢得胜利。经典的三段式电影结构的确会被一览而尽。故事开始为Jake创造了一个离开舒适圈的问题,让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成长;中段他适应了这个环境,但遇到了更大的问题,之前的问题也没有被解决,于是对于理解“家庭是一切”的Jake来说,失去儿子会成为他去解决问题的主要推动;最后这个问题被成功解决,但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留了漏洞即我们已经看了两部的反派依旧活着,不出意外也会活很久。因此故事是最正常不过的故事,但为什么看完的确会让人有些失望?(ps. 一刷的时候,最后一个小时我基本是翻着白眼过来的)我们都知道一部电影不论是主角还是反派都应该有他们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会帮助角色成长,帮助他了解未来的走向,甚至在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中,每一个角色,哪怕他/她只出现1秒钟,很有可能都会有他们的目的。从Jake一个人主角的《阿凡达》,变成了一个家庭,甚至是跨物种家庭为主角的《阿凡达:水之道》,过多的人物虽然会让故事看似精彩,但也会让每个人物的丰满程度有所减少,同时也会减少观众的代入感。最明显的是《水之道》中Jake的目的让人很疑惑。导演从开篇就塑造Jake成为一个为了家庭付出一切的形象,他可以放弃地位,放弃熟悉的生活,放弃族人,对他来说从头至尾只有一句话,即“一家人不能分开”。但在祺莉遇到“危险”时,他又完全不考虑家人的安全,召唤来了一定会带来危险的直升机和人类所谓的现代技术,而不是跟Neytiri一样相信“爱娃”。突然这个人物就变得没有那么立体了,那一句台词也就变得更加像一句口号(我们也不排除后续的故事中这个设定会成为Jake和Neytiri可能发生的冲突点,但单论第二部的故事剧情,这个设定让人不太能接受)。如果说第一部的故事成功地让Jake融入了潘多拉,融入了纳威人,那他第二部做出来的一系列的决定又会让观众怀疑他是否在这十几年中真的懂得了纳威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生命及神明的理解?虽然最后的故事结局,让Jake失去大儿子后,看似懂了逃避不是保护,更不是对家人的负责,但这样的强行“圆润”好像并不能让观众接受Jake的转变或成长。
再比如第一部对上校的塑造是一个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付出很多甚至生命的人,第二部对上校的塑造却让人觉得更加混乱。他应该是个冷血的人,虽然在观看身为人类的上校录制的视频时也反复强调了,他只是有着载入的记忆卡的“阿凡达”,本质上他还是那个冷血的上校。但他从看到Spider开始就表现出了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行为状态,甚至与Spider谈心,带着他去执行任务,这对观众来说是一个太快的转变,没有丝毫铺垫,好像一边在强调新的上校不是父亲,却又强制他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几位年轻的角色也受限于篇幅不能展开讲述,导致每个角色都少了一些驱动力和让这个角色站得更稳的背景故事。Jake的两个儿子从小一起长大,一个听话稳重,一个叛逆冲动,性格差异如此之大。故事临近尾声大儿子救出弟弟时,本应稳重的他却听信弟弟的一句话就又冲动地去救出Spider,结果中枪辞世,回到了爱娃身边。养女祺莉每天都和爱娃有不同寻常的互动,这对于信奉“爱娃”的纳威人来说应该是完全可以接纳她的理由,但却因为出身是个谜,不仅其他纳威人在嘲笑她,甚至她自己从头到尾也在怀疑自己(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祺莉的存在可能有更多的意义,甚至会猜测她是不是“爱娃”的孩子,但现有的篇幅的确让人感觉她的人设极其不完整)。Spider应该是最让人疑惑的一个存在,第一部完全没有任何征兆表示上校会有这样一个儿子,而且上校作为一个军官,他没有理由不知道婴儿不能被送入冷冻仓。结果Spider不仅好好地活了下来,还跟Jake的孩子们成了朋友,最后却选择去救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还要杀死从小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朋友家人的人。一边是对Jake的忠诚,一边是对上校的“父子亲情”,也许导演就是想塑造一个矛盾的角色,作为人类和纳威人未来和平共处的一个桥梁,但这个桥梁的搭建实在不是很顺利。这个问题其实被很多影评博主都提了出来。在《阿凡达》的故事中,虽然也很“老套”,但我们不能否认,Jake的成长史无比清晰。他从一个看似冷血的残疾的只会执行命令的普通前海军战士,蜕变成了一个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纳威人。我们在不多的动作戏和大篇幅地对jake和纳威人的交流,学习,尝试融入,内心冲突等等,能看到他的挣扎,他的努力,他对新事物的渴望,他对潘多拉的尊重,和对Neytiri的爱。但在《水之道》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剥去科技外壳后没有太多故事含量的外星战争片。从第一个半小时开始,观众先后经历,抢火车,丛林枪战,海上战,最后大混战。其中最让人觉得提起兴趣的则是捕猎图鲲和Neytiri的神射手设定。因此,虽然潘多拉海洋的美景确让人被吸引,但比起第一部我们看到地用智慧和爱取胜的纳威人,一个手拿热武器,在枪林弹雨和沉没的军舰上不断搏斗的,在所有战争片中千篇一律的动作“阿凡达”Jake,的确会让观众视觉疲劳。第二部的故事所引发出来的一切都让人感觉有无数个谜团待解,虽然不排除是主创团队故意为之,但结合上文所说,观众的代入感在很多时候被拉入谷底,也会觉得有些无趣。但也许正因为第二部这些待解和不确定,才能让我们希望会为后面的几部铺垫出更丰满的人物和宏大的世界,才能让人有继续看人物如何成长的动力。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阿凡达》系列的故事和世界设定的确带给人们很多新的东西,奇特的生物,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虽然是蓝色但却意外符合观众审美的纳威人,还有在第二部更加神秘神圣的“爱娃”。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在看完《水之道》后会开始遐想,潘多拉的森林,潘多拉的海洋,潘多拉的沙漠甚至潘多拉还会拥有别的我们没有想象到的生态环境,因此会更寄希望于《阿凡达》,在不同寻常的设定之上,继续讲述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第一遍在电影院看IMAX激光3D的《水之道》,开篇的5分钟就让我觉得很高兴,甚至惊讶。2010年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阿凡达》时,15岁的我会有不由自主的冲动,想要伸手去尝试触摸,潘多拉看起来太美好了,见所未见的生物,美丽的丛林。2022年27岁的我在《水之道》的开篇突然找到了当时的冲动,我一度想要再次伸手去尝试触碰它。《水之道》的视觉效果真正做到了“假到逼真”。在观影的三个小时中,大部分观众应该都会真实地相信真的存在着一个这样清澈,碧蓝的海洋世界。至于那些表示,这样的视觉效果在2022年已经不是很稀奇的观众,那只能说如果近年有别的IMAX3D大片重映,希望回想一下《水之道》的画面,然后你可能会有更不一样的体验。拍摄水下动作和拍摄动物应该是影视行业最头疼的两种拍摄方式。一个是演员身体承受能力和表演能力受限制,一个是演员可控性有待商榷。水景拍摄一般都是采用在陆地拍摄然后靠后期CG做出水下的动感,但人并不能在陆地上做出在水中漂浮的动态,因此很多水下镜头会让人感觉不是很真实。但《水之道》不辜负它的片名,据介绍,整部电影60%都是水景拍摄,甚至还专门设计了用于水下拍摄的3D摄影机——DeepX 3D(也有提到不是专门为《水之道》设计,但卡神的确是在为水下3D拍摄而努力)。在技术过硬的前提下,演员的能力也要被锻炼,据介绍,Kate Winslet经过训练后在水底憋气长达7分15秒,而全剧组包括演员,摄影师等共完成20万次的潜水才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在这样的前期准备之下,观众看到的人物动作和人物形态,都很符合我们对水下行为的认知。在《水之道》的海洋观感中,相信大多数观众在看着角色潜水时有被海水包裹的感觉,甚至可以感受到水的波动,跟随角色在清澈的深海中畅游,一改很多水下电影的不带入感。海洋片段的颜色搭配,生物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明暗、深浅搭配的海洋配色,清澈的海水让我们能看到近岸因靠近沙滩而显示的翡翠绿,向海洋内延伸逐渐变成了清透的湖蓝,在深海则是的颜色则向深蓝接近,但依旧清如明镜。海洋潘多拉的新生物也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海洋部落像森林部落一样,有温和友善的普通坐骑,也有适用于战士的需要被驯服的坐骑。甚至灵魂树都有新的形态,它向上伸展的藤蔓跟随海洋的律动而律动,在水下默默散发光芒守护着“爱娃”的儿女。而生物更加多样化的海洋也少不了一些大型生物——图鲲。图鲲是整部电影最让人惊喜的生物设定,它们体型巨大,团结,聪明,拒绝杀戮,甚至会数学和音乐。图鲲迁徙回到岛礁族的画面在IMAX大屏的衬托下真正有一种气吞湖海,波澜壮阔的感觉,他们虽然巨大,但细腻入微,它们会跟岛礁族分享见闻,讲述故事,成为彼此的心灵伴侣。而后面洛阿克跟帕亚坎的沟通也更加展现了图鲲的善良和柔软,庞然大物的鳍和纳威人的手牵在一起,莫名地让人被带入这段虽然跨物种但很真挚的情感中。同时,新出现的岛礁族纳威人设计也是有趣的点,对于在海边生活的岛礁族,他们的身体因为生活方式与陆地大不相同,所以有更为宽大的手掌,更粗壮有力的尾巴,身形更为壮硕,可以长时间在水下闭气的能力,甚至他们的皮肤颜色都是海洋和沙滩接壤的颜色。这一系列设计都让观众能更好地代入这一新的族群的生活中,当然也随之而来的是主角新的挑战。电影的艺术形式就是用移动的图像来表达幕后工作者的想法,除了剧本故事极为重要,特效也成了观众能不能身临其境感受到电影所想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我们不能否认《水之道》故事上的短板,但我们也要承认它在特效和创新上的长处。一部可以坐在电影院中感受海洋律动的电影,值得一观。前文提到了,看《阿凡达》的时候还小,只是被特效吸引的孩子,没有思考过背后的深意,但《水之道》不同。在最开始看到《阿凡达:水之道》片名的时候,我一度会想到《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还有一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虽然不知道国外的哲学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讲述“水之道”,但卡神的第二部《阿凡达》真实地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中国古代哲学的韵味。家庭是整个第二部最核心的阐述,包裹在对自然和生命尊重的大环境下,“一家人不能分开”的台词多次出现。虽然前文认同这句台词太像口号,剧情铺垫得太少导致台词并不能达到让观众与之共鸣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台词本身是对的。亲情是社会中最重要的情感,与家人的联结是永远斩不断的。“家人既是软肋,也是盔甲”,正是因为家人的存在,才让Jake有了更多为之奋斗的动力。而“水”对生物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对Jake来说,家人就是“水”,是他生存的基本,所以不论他选择带领家人远离战火,还是为家人奋勇而战,都是他对家庭定义的诠释。故事开始时,Jake和Neytiri举起他们的大儿子向天空,故事的最后他们放下他们的大儿子向海洋。他们的家庭接纳海洋之水,也被海洋之水所接纳。水为生命之源,这是Jake和所有纳威人心中的“水之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图鲲不论是名字还是形象都太符合《逍遥游》中巨大的生物。而上文提到的对图鲲善良柔软的设定,也完美体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古老的中国哲学。在猎捕图鲲的片段,提取它的精华时,海洋生物学家反复提到,图鲲是一种智慧比人类高得多的生物。在洛阿克跟岛礁族交流的时候,属于海洋的纳威人也不断地告诉这些外来者,图鲲族群经历过自相残杀,而图鲲的准则是,禁止一切形式的杀戮。在被猎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图鲲族群都没有反抗,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反抗,但不反抗不代表容忍,更不是原谅。就像它们生活所依赖的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相争,图鲲可以是与纳威人沟通心灵时的潺潺清泉,温柔细腻;也可以是与“天空人”作战时的汪洋大海,波澜壮阔。上善若水,这是图鲲族群的“水之道”。开篇的潘多拉太美好了,明媚的天空,郁郁葱葱的丛林,生机盎然的生物构成,但在“天空人”到达之后是机械林立,熊熊烈火。跟第一部一样,自然与机械的对立是冲突最明显的。“天空人”对潘多拉的定义是有待开发的矿藏,是延续生命的可利用品,对纳威人的定义是可被征服的对象,他们要用自己所掌握的所谓的现代科学和创造的机械设备来统治这个新的星球。而纳威人是有自己的神明信仰——“艾娃”,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可以跟“艾娃”沟通,可以感受整个星球的内在和律动。在这样的信仰之下,他们可以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他们尊重身边的生物,尊重自己居住的家园,他们信奉共生共存才是生存之道。两种极端的生存方式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基本架构,即“天空人”和“纳威人”的对立。第一部用Jake的重生讲述了潘多拉这个神奇的星球对于生死有更加神奇的事件,但第二部从表面上看并没有这么大的反转,却也在努力讨论生命这个主题。首先是被收养的,身世是一个谜的祺莉。从第二部的故事看,她只有作为地球科学家的母亲,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谁。整个故事的发展中她可以和“艾娃”有很多交流,在森林会有灵魂树的种子主动接近她,在海洋里她可以轻易地和所有的生物互动,甚至在最后的激战中可以操纵生物攻击敌人或者救出亲人。她的生命与灵魂树息息相关,与“艾娃”更是说不清道不明,再结合第一部被“复活”的Jake,我们更加感受到潘多拉星球上生命的神奇。其次是被迫留在潘多拉的Spider。虽然他是人类,但却被纳威人所接受,就像他们接受其他生物的存在一样。Spider自己也很想变成一个纳威人,他会在身上涂抹蓝色的颜料,他救起那个虽然十恶不赦但几次放过他的“天空人”上校。虽然他没有跟潘多拉生物一样可以共享内心的联结物,但Spider从纳威人的生活中学到了尊重生命,对生命永存敬畏之心。“水连接万物,从生到死,从黑暗到光明”,至善,至谦,至柔,这是《水之道》想向所有人心中传达的“水之道”。写文的前两天看了另一篇关于《阿凡达:水之道》的文章,其中提到,“阿凡达没变,变的是人”。从2010年到现在,无数的IMAX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特效越来越美轮美奂,甚至一部普普通通的剧情片都得用IMAX3D来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IMAX3D已经不是一个稀缺的观影体验了,就技术本身来说不再有吸引力。于是很多人将观影的重点从看特效牛不牛,画面好不好看,变成了很多所谓的,要看剧情,因为电影是一个讲故事为主的艺术形式。于是每一部电影的评价,尤其是近年来很多特效大片的评价都变成了,“剧情老套”,“故事俗不可耐”。但真的没有人反思过,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被这样评价呢?难道真是因为做电影的人没有在剧本上下功夫吗?纵观世界电影,我们所认为的每一部经典,无外乎几个大方向,追求感情发展(亲情、爱情、友情),追求自我价值(自由、梦想等)。所以家庭也是一个最常见的主题,几乎每一部电影中都会多多少少存在家庭的影子。但如何将家庭的故事精彩地讲出来,是每一位影视从业者都在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各种各样的三分钟讲电影,小美小帅遍地跑,反派永远叫壮壮的快节奏短视频时代中,就更加被忽视了。现在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相信其中有真的极其热爱电影的人,相信也还有不少人是手边抖音快手“三分钟讲电影”的忠实观众。对他们来说,所有的电影都是男主女主和反派,要么对骂要么对打,至于导演和幕后工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在看似无聊且老套的剧情背后的东西,没有人在意。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编剧,导演和别的工作人员想向大众讲述的内涵,我们可以否定故事的精彩程度,但我们不能否定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更多人分享艺术家的所思所想,电影也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永远都会是无数个“哈姆雷特”,制作者们当然不能要求观看者和欣赏者如何看待他们的作品,他们需要成长,去制作更加让观众喜欢但也能坚持自己的好作品。观众也同样需要成长。如何静下心来,抛却内心的浮躁,在电影院那几个小时里,努力感受电影制作者们想表达的东西。电影应该追求故事还是特效已经吵了许多年,但不论哪个方面做到极致,都是值得被搬上大荧幕的。虽然《水之道》对故事差强人意,但仍应该有机会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制作更加精美的特效,才是对这个刚刚被疫情冲击过的行业一个最好的交代。
《四味毒叔》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编委会成员有马戎戎、毛尖、王雁林、李尚龙、路金波、赛人(以姓氏笔画为序),是一家影视文化行业垂直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