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剑收割机”、A Level、IB齐开花,领科学子的一天居然是这么度过的
提起领科,得把时间追溯回2003年。
那一年,创始人梁洵安和英国剑桥考试委员会合作,成立了中国最早引进A Level课程的教育机构——领科教育集团。
随后,领科与上海师大合作创办了“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后该中心更名为领科教育上海校区(以下简称领科上海)。
2018年,领科又引入了IB课程,再次成为沪上第一家集A Level课程和IB课程为一体的国际课程学校。
在20年后的今天,领科上海的升学成绩在上海及全国,都可谓A Level方向的领头羊。
上海校区办学多年来,有133人最终入读牛剑,申请英国方向的学生52%进入G5、73%的学生进入英国前十的大学;申请美国方向的学生68%进入到芝加哥、哥伦比亚、康奈尔、莱斯、范德堡等美国排名前五十的综合性大学;申请加拿大方向的学生82%进入加拿大医博类或综合类排名前三的大学;还有54位学生最终入读香港大学,多位获得奖学金。
在新一届牛津即将放榜之际,“爸爸真棒”特别对领科上海安排了一次云访校+副校长答疑,我们一起走进这所令人心生向往的学校。
1月10日中午11:00
“爸爸真棒”直播间独家对话领科
👇点击按钮预约讲座👇
而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看看领科学子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 清晨,7:45左右 ⏰
领科的孩子们便开始了“早点名”环节。
外教班主任会带着姓名册走进教室,逐一核查教室里的出勤人数。老师跟我们介绍说,通过“早点名”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也能确保每位学生的安全。
⏰ 8点开始 ⏰
孩子们就要进入上课状态了。
除了pre年级没有选修课外,领科的其他年级都主要采取“走班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和擅长的科目,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节奏。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选课不同,孩子们的课表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几节空课,他们可以自由安排去图书馆复习或者打球放松,也可以到咖啡吧补充能量。
⏰ 午餐时间 ⏰
上午的四节课结束就到了11:25,孩子们该去吃午餐了。
有的孩子奔赴向中餐厅,选择一碟色泽油亮的红烧肉,或一碗香气扑鼻的米线砂锅,抑或是一盘热腾腾的铁板炒饭。
有的孩子则去了西餐厅,在鲜嫩多汁的牛排、香浓拉丝的焗饭、口感劲道的意面中纠结许久 。
⏰ 下午课程 ⏰
午餐结束,休息到13:00,就开始了下午的课程时光。
跟上午一样,上课的时间段里校园异常安静,一到下课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孩子们匆匆奔赴下个课堂的身影。
领科大部分孩子学习的都是A Level。他们在IG阶段要学习的科目是数学、语文、英语+5门选修,Pre阶段则是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经济6门必修,到了A Level阶段选修课就比较多了,必修课只有数学和英语。
⏰ 17:10 ⏰
铃声响起,一天的课程结束了,自由活动时间开始!
通常这时,社团成员们都会活跃起来。
社团活动一直是领科教育上海校区的校园文化之一。目前已注册的社团共计80多个,涵盖了科技、学术、人文社会、体育、文艺等类别。
足球社、飞盘社、心理社、辩论社、历史社……甚至还有碳中和论坛和神经科学社,所有社团均会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意愿下创办。
⏰ 时针指向18:30 ⏰
孩子们又要回到教室开始晚自习了。两个小时的自习时间结束后,他们再有一个小时的自由安排时间就该回到寝室洗漱休息了。
领科孩子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回看这一天,我觉得领科给到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充裕的,这对孩子们学会如何规划平衡自己的学习、娱乐、生活十分有帮助。
作为一个留学过来人,我们都深知“自己对自己负责”的道理,我们需要督促自己学习、运动,强迫自己停止已经玩了好几个小时的游戏。
领科提前让学生体验到这些,相信他们一定会在逐步的磨练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在领科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实现教育理想的主体。
现在领科的校园中,有来自全球12个不同国家的老师,以外籍和海归学者为主。
逾76%以上拥有名校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有2位化学博士、3位数学博士、2位物理博士,英文系的外教还都是雅思考官。老师们平均教龄都在10年以上,在领科教育教学的时间平均也在4年以上。
卓越的教师团队,是领科亮眼的升学成绩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此外,领科的A Level和IB课程体系亦是助其升学成绩一臂之力的另一大重要原因。
作为最早引进A Level课程的教育机构,也是国内第一家具有剑桥PDQ(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Qualification)职业资质的机构,领科的A Level被称为沪上“四大金刚”之首。
学校针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习阶段开设了33门课程包括艺术与设计、戏剧、传媒、学术英语等,成了上海滩课程最丰富的A Level学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目标进行选择。
2018年,这所老牌A Level名校又开设了IB课程,当时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学校A Level已经做得那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去开IB呢?
各个国家的外交官子女在一起,不同民族不同理念,就要有全球视野的概念。因此,它是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人类共同理解、开放式思考的课程体系。
这些我们都早有耳闻,但如果你仔细深入去了解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就可以理解IB课程的难度,其实也就是我们突破传统,突破自我的难度。
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探究方法和创新能力,目标是培养有探究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人。在评价过程中,认为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同样重要,这是与传统教育很大不同的一点。
梁洵安校长说,现在的家长依旧处于只知道牛剑藤,孩子去什么专业?未来能在哪个行业有杰出成就?反而不太关心。这其实是教育很大的误区。
如果光增加课程,大家的应试思维依旧很难掰过来。但IB不一样,除了最终的成绩,还要管理学校的教学法、组织教师培训,而且学的课程又多,文理兼备。
作为创始人,梁洵安校长自开始办学的时候就有两个初心:
一是为中国学生架起出国留学的桥梁;
二是想培养一批能够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海归人才。
如今,已经过去近20年的时间,领科已然成为国际教育圈家喻户晓的名校,成为家长心中的“第一梯队”,而放眼全国,已经有超过500余家开设A Level课程的全日制教育机构。
但梁洵安校长却发现,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国际化教育还是没有走出中国应试教育的思维,在A Level学校中尤其明显——重考试、轻思维、轻能力。
家长、学校对于成功的定义也还是高分和名校。
如果一个学生中国学生数理化好,英语差,那就只上数理化,集中精力把数理化的成绩尽可能拉到最高,这其实就是用中国应试教育的思维,走了西方考试制度的“捷径”。
换句话说,这就是在把一个60分能力的孩子通过培训拽到了80分,再凭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包装,让他能有90分、100分进到牛剑。可回过头来看孩子的能力,还是60分。
这就导致了从领科走出去的牛剑学生,进去时候都是成绩数一数二的,但毕业时大部分学生拿到的都是二等学位。
问题的核心在于:用应试思维走出国路线,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梁校决定“改革”。2012年开始,领科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也与上海交大、华师大的一些专家教授探讨教育的方向,最终定了新的使命:
与此同时,同年,领科在广州ISS合作创办了一所美式学校NCPA,后又在成都引入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圣保罗女子学校,让梁校看到了真正好的西方教育。
在美式课堂里,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到10分钟,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内容,然后就把阅读材料发给学生,一般读完就30-40分钟过去了。紧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换座位,统一观点的成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自己分工、搜集资料、做ppt。
看似这节课什么都没有讲,但长期通过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他们的团队合作、自主研究能力、表达能力是不断提升的。
因此,未来的领科会基于“全人教育”的理念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家庭的、更好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能够保证更多孩子掌握知识,有好的升学路径(但不是靠刷题、内卷的方式);
另一方面,更多参与活动,探索兴趣,锻炼身体,真能培养一代拥有幸福人生的孩子。
让我们拭目以待!
1月10日中午11:00
“爸爸真棒”直播间领科云访校+副校长答疑
👇点击按钮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