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什么时候成Cosplay大会了
动机是一个音乐术语。它往往指的是一首歌里面最开始出现在脑海里的声音。它是灵感最重要的源头,是成为一个艺术品起源的东西。
“卧槽,这个造型好帅!我下次出摊要用这个造型!”
一种微妙的心态是有一类人只有在旅游的时候才会拿出自己最出格的衣服。而当你能在家门口把它穿出来意味着对自己Style更强烈的自信。时代还是变得开明,只是在市场里,每一个人都成了注意力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小红书上,摆摊这个词条,一共有3.8亿浏览量。本以为会是一些打卡市集的笔记比较多,结果大部分都是摆摊店主记录自己摆摊Day7的帖子。至少在今天的社会层面上,摆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买方市场。
这是对“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对于注意力的争夺”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古人早就把这个道理领悟的得彻彻底底,甚至为了形容这种惨烈,我们发明了一句话叫做“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或者我更喜欢这么一个道理——只有舍得往胸口上面摆石块的猛人才能卖的出去大力丸。市场的真诚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细节,比如在胸口碎大理石生意一定要好于在胸口碎石灰岩的。
“如果不能通过剪影判断出来你是谁?就回去重做啊。”《银魂》里这个规律放在地摊经济里面一样适用。
简单地说如果没生意的话,可以考虑增加一点形象特色,比如咱背一个火箭筒试试。
对于摆摊的年轻人来说,摆摊本身就是Cosplay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和他们日常完全不同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年轻摊主都有着其他身份。
多数情况下他们没有在享受这一切行为的商业价值,人们沉浸在享受另一种生活的状态之中,一种通过扮演才能获得的生活体验。
猛男烧烤、奥特曼凉皮、孤独烤串、咖啡车...一定要有种Vanlife的感觉(老板不能站着,一定得半躺在折叠椅上面晒着半夜不存在得太阳;如果东西很破装饰不起来的话,再不济找一个蓑衣斗笠,给人一种流浪侠士的感觉。
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有着稳定的工作,辛劳但是体面:文案、新媒体运营、小老板、程序员...他们7点下班,就回家找出食材和设备,推出来开始喂养一批批从小红书、抖音、朋友圈上慕名而来的顾客。
关于产品,在我受访的若干摊主中,几乎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熟客如数家珍、哪怕开业一个礼拜,也能说出来几个客人熟悉的口味。
认真到这种地步。熟了就行,口味那些你还想要求什么呢?
都沦落到吃地边摊了,还真的得对味道和口感有什么极致要求才行吗?更何况几乎所老板卖出第一单之前,就先吃了五根自己做的烤肠。
我的朋友老王作为一个原教旨主义只会做巨苦巨难喝咖啡的咖啡师,看着那些推个复古自行车出去卖手冲的咖啡师总是嗤之以鼻,“连意式机都没有,缺乏对咖啡最基础的尊重。”
但事实上,这个场景有另外两层意义。
相比于动辄入门大几万的门店用设备,这是体验咖啡师生活最轻松的入门方式了。
另外一层是,所有开着咖啡车的青年都以为咖啡师的工作核心是做咖啡,但是真正能决定一个咖啡师业务能力的只有洗杯子的速率,这是这种生活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老王老是说咖啡的精髓在于分享。
那为什么分享一个好看的复古自行车不算呢?
美好的部分永远都是最显眼的,Cosplay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成为自己所扮演的人,是热爱和向往。
烧鸟摊是今年最热门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东西真的很火、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加简单。另一方面,是它天然就有一种Cosplay的气质,几乎所有的烧鸟摊都在努力营造一种“深夜食堂“的氛围。
“我就是有一次看日剧里面,有个老头推着小车卖关东煮的感觉特温馨。”
当然事实也和预料中的一样,你以为的深夜食堂是都市中疲劳的各式各样的人分享自己牢骚的人生。但大概率是几个衣装靓丽的青年男女一路尖叫着向你的摊冲过来然后点了两串最便宜的东西,随后开始疯狂自拍。
“你反感这一切么?作为一个新媒体人,下了班还得面对几乎一模一样的圈子和面孔。”
“至少来买你烤串的没有甲方,都是客人。虽然性质类似,但是后者怼起来总觉得更加理所应当。”
“不想出摊就可以不出,不需要给上司脸色,攒下一份F**k you money,就能让自己重获自由感。”
“假设我是他们的老板或者上司,至少在这里我还能看到一点这些人真诚的活力。而不是白天形容枯槁的面孔。”
另一方面Cosplay就像是葱花,不管什么菜抓一把总是能够变得更好吃。
起始于“赚点小钱”,但是大多数人在坚持两三个月之后,对自己最大的收获却十有八九变成了“交了一些朋友”。这是所有受访者中最大地共同点。除此之外,在这个话题下,“差异化”、“个人引流账号构建”是他们嘴里共同反复出现最多地词语。
“它其实已经是你人生一个很丰富的体验,它虽然会让你赚更多的钱,也确实可能是你的收入 10 倍不止。可能我的人生价值观,我赚这更多的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从钱的层面上,它对我日常生活时间的占用又非常大,我可能每天只吃上一顿饭,我摆摊的9月份身体曾经非常非常地差。”
在受访的一家铁T烧鸟摊上,虽然路过的大爷大妈也不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至少我很好奇她取这个名字的动机。
“为什么把铁t这个标签拿出来,因为发现没人做过。所以自己就想大胆尝试新的机会。”
“那么是故意走这种小众路线。”
“小众才能出众。”
当然关于摊主几乎人手一个的“xxx摆摊日记“账号,大多数人都在说我只是想通过账号引流。
"我当时的一个策略,我找的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女孩子家摆摊。其实这样的题材在抖音当时在同城里面我觉得还算比较火,平均一条视频大概都有 10 万的播放量。而且它是比较垂直的,都是同城的人能够刷得到的,在我们这种小城市是完全够用。我当时就觉得这条视频火了,我就接着拍。"
终于,渐渐剪视频修图花费的时间超过了摆摊和准备食材的时间。
没有人会在流量刚刚来到摊上的时候收手,每个人都想着我要继续下去,甚至不小心走上了自媒体的道路。
这不是本末倒置,甚至不是又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也从来没人试图证明产品实是在这个事业中最不重要的东西。正如开头提到的,这里是注意力寸土必争的地方。
这只是在地摊这个商业模式下会走向的必然。
产品是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可能二十年前一个刚刚下岗的职工阿姨为了学会鸡蛋灌饼要花数千块钱拜师、学配方。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轻松地找到所有配方的教程。再换一个关键词,曾经是行业秘密无数人指望着信息差发家致富的供应链也赤裸裸地跃然纸上。
价格便宜,一个提灯最多也就6块钱,操作简便,只要会泡泡面就能出去出摊。
“其实会做小吃根本不厉害,小吃是最简单的,因为它只有简单才能大面积传播。”
门槛低,一个产品火爆,注定更多同行争相模仿,最后要么打“价格战”,要么就只能接受销量低的事实,但事实是,不管哪一种方式,营业额都必然受损。
“这就是地摊的特色,满大街都是一样的东西。”
摆摊营业时间、商品类型、人流量都是有限的,决定了摆摊收入存在上限,再加上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摊主们更容易触及到摆摊的天花板。
这是一个几乎必然注定要走向“内卷”的彼此都无法生存的行业。除非你突然发现赚钱的窍门原来在于装扮。
在竞争中,不信奉这些的几乎无法生活下去。
这一切就像是麦当劳搞房地产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好的商业模式。它能卖出去多少汉堡根本决定不了麦当劳的财报,那个巨大的M字眼只是一个商业的载体,聚集了资本、金钱和各种各样的资源。它吸引着这一切,并让它们散发出来更强的创造力。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表象不可阻止地成为了本质,而本质又终将成为表象。
最终一切都会变得不在具有实体,而又成为比他们庞大的多的事物载体。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孔柏樾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