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与中央的矛盾将在两个方面爆发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与中央的矛盾将在两个方面爆发

财经

       三年疫情,从上到下,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实施严防死堵,各地透支了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高昂代价,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甚至可以说,地方财政巳消耗殆尽。

       财政部公开的数据,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62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22亿元,净赤字154860亿元。

       赤字率大大超过安全警戒线。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一般为3%

       令人担忧的是地方财政赤字爆棚

      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07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272亿元,净赤字100195亿元

      2022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755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257亿元,净赤字55600亿元。

     这表明,各地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下表可见,31个省市区包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这些经济发达省市,无一财政盈余!

       因为财政陷入困境,不断传出各地基层公务员拿不到工资,反映地方政府早已债台高筑,加上防疫和核酸检测的费用,连一线城市的财政状况也到了危险水平

     放开疫情后,重振经济尚需时日,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已刻不容缓。地方将围绕两个方面与中央展开激烈博弈。

       焦点之一:如何解套沉重的城投债?

      各地在三年抗疫中投入了巨额资金,各地政府严重赤字,“表内债务”早已爆灯,部分地方政府迫不得已,依赖城投债支撑。

      2022210日,财政部披露了31个省(市)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情况,与此同时,全国25个省(市)披露了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数据,2021年末,全国31个省(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0.5万亿,相比2020年末净增4.8万亿,债务余额增长18.7%,虽然比2020年的高峰水平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但仍大大高于2019年。

      其中专项债是2021年地方政府加杠杆的主要方式。从城投债来看,2021年城投债整体仍是净融资大年,全年净融资2万亿(Wind口径),创2018年以来新高。

      据华安证券统计,全国城投债2018年余额仅约6.8万亿人民币,到了2022年增加至14.7万亿人民币,以成倍速度暴增。据悉,其中不少款项用于核酸检测、大白劳务等抗疫支出。

      网上看到的信息,国家财政部去年底公布,全国地方政府表内债务已达35.2万亿人民币,连同城投债总额接近50万亿人民币。但从两个数据的差额看,城投债规模和华安证券的数据高度吻合。

      城投债问题的实质,是地方政府财政负债。

      城投债指的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债务”,自2008年起流行,是地方债的主要部分。形式上看,城投债并非政府直接借款,而是由政府设立的“城投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由地方政府提供100%担保,融入资金,用于发展基建项目。

      因此,城投债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金融财技”,把企业推到前台作掩护,而将地方政府债务隐藏在背后,试图玩弄一旦城投债爆表,自己金蝉脱壳的把戏。

       殊不知,这是一种鸵鸟现象,把头埋在沙子里,屁股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谁都知道,城投债就是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的一种间接性政府债务,是推脱不了的。

      近几年,监管部门开始收紧城投债。虽然没有下达正式文件,但相关部门都收到窗口指导的指令,但凡涉及城投融资,须先报项目备案,是否能够批准不得而知。而且,不断有城投债项目被叫停,借新还旧被要求打折,有的就直接不批。

       一些承担城投融资的券商表示,近期证监会和交易所确有收紧城投债和地产债的动向。现在城投债的政策是保存量、控增量,存量也面临着压缩,首次发行城投债目前被限制通过。

     现在,财政部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划分为红色(债务率大于等于300%)、橙色(债务率大于等于200%,小于300%)、黄色(债务率大于等于120%,小于200%)、绿色(债务率小于120%)四个等级,风险依次由高到低。同时对城投债进行分档审理,但分档名单并不对外公布,且对于不同档位的发债主体,监管对其募集资金用途有不同的限制。比如红色档暂停发放批文、黄色档只能借新还旧、绿色档不受限制等。

       在政策收紧后,城投债发行受到冲击,终止审核的城投公司债项目明显增多,城投债增长明显放缓。截至20211117日,当年共有303个公司债项目终止审查,其中城投债项目164个,涉及金额2780.75亿元。

       另一方面,受永煤、华夏幸福等一系列信用事件冲击,市场对信用债尤其是产业债的违约担忧提升,2021年以来出现“抱团”城投的现象。但受城投债发行显著缩量,偿还量并未明显下降的影响,从去年5月开始,净融资金额转负,当月净流出1208.07亿元。

       这让一些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出现城投债爆表。

     去年岁末(1230日),作为全国城投四强的贵州遵义市地方融资平台“遵义道桥”,在债券平台网站上发布推进银行贷款重组事项公告,按照公告内容,遵义道桥欠金融机构共155亿元,无力偿还及支付利息,决定把债务延期20年,从原来的7.5%利息大降至3.5%-4.5%,但前十年只付息不还本。

      消息一出,无异于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城投公司贷款展期屡见不鲜,可是展期20年这么长的,前所未有。

      这等于遵义市府变相“赖帐”,地方政府开出“霸王条款”,强迫银行及债权人“削债大出血”(Hair Cut),自行承担巨额账面利息损失。

       有人戏谑道:这是地方政府“城投债”出现的“第一滴血”,后面还有多少滴血等着滴落呢?更有人直言:遵义打响了“城投破产”第一枪!

       焦点之二:如何解决土地财政枯竭?

      众所周知,地方财政就是土地财政,卖地收益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四成。在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下,开发商面临债务危机,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大幅减少。特别是疫情三年来,土地无人问津,土地收入同比大降了近30%,但同时地方政府开支大增,各地财政状况恶化,捉襟见肘。

     放开疫情管控后,重点是抓经济,而房地产及相关建筑业占了中国GDP的四分之一强,进一步说,还涉及钢铁、水、玻璃等建材和装饰装潢、家具、家电……一长串产业链,如果不松绑房地产调控,不仅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财政都难以为继,而且一长串产业链都将继续处于困境之中。

      不少人认为,楼市已经到了不能不救的局面

      现在,地方和中央正围绕“三条红线”角力。

      所谓“三条红线”,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央行20208月对12家房企约谈中提出的三个监管要求:房企资产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淨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一倍,该政策于202111日起全行业推行。

      12家房企,包括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都是房地产业巨头,央行和住建部对它们划下“三道红线”,旨在抓住龙头,限制开发商融资。

      试点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分档设定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即:若三道红线全部触及,则房企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若触及两条,则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不得超过5%;触及一条,则增速不得超过10%;一条未中,则增速不得超过15%

       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房企断供,影响的是整个房地产行业,最终影响的是土地的交易。所以,“三条红线”明面儿是限制房企融资,后果最终将延伸至地方土地财政。

      如果不解除这“三条红线”,谁都难以拯救房地产危机乃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危机!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坚持“房住不炒”政策,但在各地财政危机的压力下,中央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让步:

      一个是重新解读 “房住不炒”定义。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则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让置业者吃下“定心丸”。至于对购买三套以上住房,倪虹表示“原则上不支持”。

     显然,中央软化了“房住不炒”的口气。但最终落实到政策层面,还是要放宽信贷,为房企输血。房地产活跃起来,地方财政困境迎刃而解。

     另一个是,金融监管部门把原定今年6月底到期的试点过渡期,延长最少6个月。

       这是一种阶段性放宽“三条红线”考核期限的做法,旨在让房企有更多时间化解债务风险

      但这种宽限半年试点期限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杯水车薪,救不了房企,也就救不了地方政府财政。

      下一步,地方与中央将围绕是否解除“三条红线”,是否放宽房企的融资限制,展开激烈博弈。当然,鉴于现行体制,这种博弈只能在桌子底下“讨价还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四通公司到四通桥,时代反转——读万润南的《商海云帆》今年新增5100亿元财政赤字,为何都由中央财政负担?平实心态看世界惊艳!莎士比亚的经典 竟在两个温哥华华人女孩身上重现!人为什么会烦恼?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都太复杂了1/6 波士顿新闻总汇|新州长希利就职 专家警告小心XRR变体并督促人们接种疫苗 MBTA与中国火车制造公司矛盾加剧且无法解决师资捉襟见肘!大温公立学校问题连连!被迫送女儿上贵族学校李迅雷: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2023年全球经济走势与中国应对之策加拿大VS美国,在两个国家学习有何不同之处?惊了!维州学生在这个方面,居然是全澳垫底!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重申:中央不救、谁的孩子谁抱一个人爱不爱你,这4个方面会告诉你,爱骗不了人!周末愉快 拼多多【双养日课 1053】你知道吗,妈妈主要影响孩子这2个方面!地方财政“体检报告”: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债务可持续性下降周黑鸭的矛盾点场面爆笑!为了开比亚迪,外国人已经学上中文了来延安的侨领德国医生日本护士中国生物技术面临的矛盾与2023年展望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AI画的小姐姐比真人还真!AI生态全面爆发来临蓝领职业技能教育平台「技能成才」宣布Pre-A轮融资,已在两个蓝领赛道进行验证|36氪首发从这三个方面,疫情永久改变了供应链打响“拼经济”第一战 地方财政在忙什么未来5-10年中美将在两大领域展开大决战救经济、救濒临枯竭的地方财政,当务之急是松绑“三条红线”突然宣布,国家铁路建设盛宴结束?地方财政一举定输赢财政部: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把握这五个方面→女人很反感在这几个方面毫无“底线”的男人,不值得被原谅!场面爆笑!老外为开比亚迪纷纷学起中文!远方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公开化了2023年,这个世界会好一点吗?从三个方面看百年变局调整防疫措施后,三个方面的问题需重视异性之间关系再好,过了中年,无非就是冲着这2个方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