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定义“中国香水”?
在桃江路的一个集市里,几乎进口的香氛、香薰都在打折处理。询问店员,得到的回复是“清库存,以后计划以国产品牌为主。”
在一些比较敏感的市场,国产香氛、香薰的吸引力可能已经大于进口品牌。
很不幸,即使市场里中国香中国香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香”这一概念,仍然是由国外定义的。
中国香水行业自2017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
最有力的一个证据是,“中国风”的味道是国外调香师十几年前在玩的最尖的东西。
Jean-Claude Ellena(前爱马仕首席调香师代表作大地之香、花园系列),在2000年前后开始疯狂地尝试中国风的作品,2000年的桂花、雨后当归,2005年的云南丹桂,而直到后来的2015年的李先生的花园,算得上是这个风格的集大成者。
鉴于这位真的是在香水领域开宗立派的主。至少在那几年,关于“中国风”主题的尝试,本身就是世界香水领域的热门主题。
而涉及到这一主题的经典香味,也大多在那个时候变得成熟。
一个侧面例证,在香水时代网站中,大多数名字里就带有“中国”的高分(8.0以上)作品,大多出现于2000-2010年之间。
比如中国风元素里面常见的檀木香,檀道上市于2003年,这是相对较早的东方风格的成熟作品,调香师的灵感来自于越南的丛林。
而关于茶的味道,作为另一个常见的中国风香味元素。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会想起来1991年的经典香水大吉岭红茶。但是这个茶却是以英伦红茶为灵感的。相较之下2003的宝格丽白茶则运用了更经典的中国元素。
关于白茶这款香水的香味有多经典呢?这么说吧,很多人说它的味道就是心相印的味道。但是鉴于我在全网找到心相印茶语系列的资讯,最早出现于07/08年。所以大概率就是因为白茶太经典了,后来的心相印模仿了这个味道,随后这个味道才成为了某种我们的国名记忆。
或者可以这么说,在更早的时候,“东方调”本来就是香水中的的一个常见元素。但是大多带着对于整个远东地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通常带有麝香、龙涎香、琥珀等等馥郁而且浓郁的元素。
那个时候的“东方调”就像是五十年代好莱坞的中国电影。也许有人会喜欢,但是它肯定不是在再现那些东方国度最真实的魅力。
YSL鸦片(1977年上市),在推特的一段讨论里人们提到这款老香说它象征着“异域风情与前卫,就像是一个住在即使住在贫民窟却仍然散发着神秘魅力的女性”
两千年后,大量出现的素雅、恬淡的中国风香水才算是真正让整个东亚地区的用户自己满意的味道。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本土风格”开始从一个审美的客体向主体转变。
诸如水调、茶、茉莉花、桂花、檀木等等元素的使用和搭配逻辑。在今天也成为了“国产香水”的基点。
除此之外,就像是电影《香水》中描绘的那些调香师为了追求某种香味的提取技术而歇斯底里的疯狂一样。对于上流原材料的把控才是这个行业中最核心的位置。
国产香水在这个领域同样还没有掌握主动的话语权。
现代香氛行业中,垄断了上流供应链的是一共有五家公司,他们并称四大香精公司。奇华顿、芬美意、IFF、德之馨再加上一个罗伯特,它们共同包揽了全球包括香水、化妆品还有食品工业中香精、香料的贸易。
虽然这五家公司可能在很多香水爱好者的圈子里都不怎么著名,但是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牌子,想做香氛品牌,必然逃不开和这五家公司的合作。
我国香精香料产业的需求的日化和食品饮料各占40%左右。但是国产香精香料厂商却供给了近70%的食品香料,也就是说大量的日化缺口,仍然由国外的香精香料厂商满足。而香氛香水之类的高端供应链,基本由那五家四大所垄断。
不光是中国,可以夸张点说,全世界的主流香水,广义上来讲都是它们的产品。而且在今天,四大香精公司内部培养了可能是行业里面最有乙方气质的调香团队。
时尚公司出方案,委托给四大香精公司调香、设计、同时解决原材料的一站式服务方案已经成为了香水行业的一种主流做法。
往好的角度想,这种商业模式意味着,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大牌平替”。
也许并不是走路和声音都像鸭子的其他动物,有没有可能没准背后就是同一个东西。
”XXXX太像Hermes的雨后花园了吧,X像CK ONE经典款,XX确定不是祖马龙的蓝风铃。XXX和宝格丽碧蓝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种感觉就好像做冷链进口的人很少去吃日料店,他很容易就发现不论是人均2000的店里还是人均70的街边摊上的烧鸟摊上的金枪鱼,看着“好像都是上周老王的那船货。”
但这条美学的道路上的尽头也许并不是单调,完美的供应链能做到的是把几乎一样的东西包装地各不相同。
《白银时代》里面说“未来的世界是银子做的”以此来比喻宇宙的热寂。然而事实是,即使宇宙真的热寂成了一颗巨大的银块,也会价格各不相同的部分被挂上各式各样的文案被卖出去。
最后我们看到还是一个热闹的世界。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这文案太牛逼了,反正当时我看见这文案,掏出来仅剩的300块钱,当时就买了一瓶儿,感觉不把它送给那个抛弃了我的女孩能把自己憋死
国产香水的质量越来越接近“大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国产品牌和四大香精公司越来越深层次的合作。
比如David Huang,他是罗伯特中国首席调香师。在Fragrantic(世界最大的香水资讯网站)中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其中大多是国产香水中的代表作。
这些现象的另一面,是四大香精公司。进一步深化的中国本土化策略。
顺便一提,这是我最近几年来的一个疑惑,我总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冷泡茶成了一个热门行业和香精厂商进一步进入中国有关(甚至包括咖啡里的“香精豆”),希望直到内幕的可以后台私信我
比如目前这些国产香氛品牌的投资方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国际上香精香料厂商的身影。
比如芬美意(中国)成立于2001年。2013IFF国际香料在广东建厂。罗伯特香精香料则于2007年在北京设置了实验室。2020年,奇华顿在江苏常州设立全球最大工厂。2018年德之馨投资约一亿美元的南通香精香料生产基地正式封顶。
其中食品市场增长为1.4%,日化增长为9%(咱别管烟草市场了,2022年这个市场已经没了)—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
我们现在的美学语境下,国产的研发和市场环境,已经承受做出符合中国人作为一个审美主体的作品。
香水是一个鄙视链非常繁琐而且冗长的圈子。小众歧视大众,沙龙歧视商业。有一句玩笑话是在说,站在这个鄙视链顶端的是干脆去用原材料。
假如我们去分析他的美学风格,还是原材料的选择,这些真正属于“作者思维”的东西,我们会发现自己做的可能还远远不够。
取悦自己是创作的最高境界,理解作者对于取悦自己的喜悦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那个时候,中国市场对于香氛这一行业,便不再单单是一个审美的主体,而是真正的掌控一切的主人。
这就好像曾经在用英语嚷嚷Chinese Kungfu的Rapper 是最不中国的中国风。最近几年我们学会了往Beat里面塞几句古诗,或者混搭点江湖、兄弟义气之类更Local的中国元素。但是正二八经的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Gangster,你还得多听听郭德纲。
撰文 三F王 编辑三F王 设计Jaz
本平台采用作者征稿制度
如有任何交流需求
我们向你开放作者联系方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