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四十年,送自己一场无与伦比的演员巅峰
首先,我们要向伟大的女演员杨紫琼送上祝贺。
祝贺她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偶像”,也祝贺她在刚刚结束的第80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获得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
四十余年时间,在演艺圈披荆斩棘,杨紫琼终于等来她演艺生涯的巅峰时刻。
她配得上任何的赞美。但若说,她能给其他女演员、能够给我们每个普通人带来什么启示的话,我会想到四个字——长期主义(Long-termism)。
这是一个主要用在商业经营中的概念,其实也适合用来概括杨紫琼的演艺生涯——“演戏”就是她的长期事业。
她在其间所体现出的坚韧、沉潜以及不曾停止的进化,令人感佩,亦是我们的楷模。
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杨紫琼站在华丽舞台的正中央,手捧奖杯,讲出那句历时多年的渴望:“40年啦,我可不会放手。”
在她四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中,有着太多波折。她不是没有选择的人,四十年期间,她的人生有过很多不错的“退路”, 但她始终执着的选择成为一名演员。
她本可能是一名芭蕾舞演员。
杨紫琼196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4岁多她就开始学习芭蕾,幻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15岁她考进伦敦皇家舞蹈学院,却由于脊柱受伤梦想破碎。
她也可能是一名模特。
1983年,在母亲的怂恿下,杨紫琼参加了当年的马来西亚小姐评选,摘下冠军的桂冠。
作为一名选美冠军,顺风顺水地成为名模,是不错的选择。
但这不是杨紫琼的选择。
当她成为一名演员,她可以选择做一个美丽清纯的“花瓶”。
1984年,因缘际会下,杨紫琼来香港拍广告,因此步入香港影坛。她的第一部电影是《猫头鹰与小飞象》,饰演被拯救的“花瓶”。清纯玉女,是彼时香港影坛顶流女演员的主流形象。
杨紫琼不愿重复这一路径,她不想当“花瓶”,她选择成为一名“打女”。
1985年,杨紫琼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动作电影《皇家师姐》,转型成为打星。
她特别能吃苦,跟着香港的武行进行各种艰苦的魔鬼训练,终于在以男性占据绝对主导的武打片市场,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之后人生来到新的分叉路口,她可以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杨紫琼也尝试过。1988年,杨紫琼出嫁,并为爱息影。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三年时间。“金丝雀”的生活不是杨紫琼想要的,演员的舞台显然更为开阔。
1992年,杨紫琼以《警察故事3》复出。精彩纷呈的动作戏让业内啧啧称叹,她依然是香港公认的首席女打星。
但演艺道路又是一波三折,杨紫琼一度又面临着息影的痛苦选择。
1995年,因电影拍摄时的特技失误,杨紫琼背部几乎完全骨折,差点命丧片场。濒临死亡的可怖体验,让杨紫琼萌生退意。
刚好昆汀·塔伦蒂诺在香港为《低俗小说》做宣传,昆汀向杨紫琼表达对她的敬意,如数家珍杨紫琼那些精彩的武打片段。能够被人记住,不就是一名演员的荣耀吗?杨紫琼最终决定坚持下来。
1997年,她成为亚洲的第一名“邦女郎”,并让“邦女郎”成为与男主一同征服世界的英雄。
2000年的《卧虎藏龙》,让杨紫琼进一步名扬国际。
2004年,杨紫琼将事业重心转向好莱坞。本以为这里有更广阔的舞台,反而让杨紫琼有了退居幕后的想法。
因为好莱坞给亚裔女演员的空间实在太有限了,哪怕她是杨紫琼,也很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生态。
热爱表演的杨紫琼仍想再坚持一下,再等等看。终于,她等到了《瞬息全宇宙》。
《瞬息全宇宙》中,杨紫琼饰演的伊芙琳在多个宇宙中有多个分身。杨紫琼何尝不是如此?
她也有多个宇宙:可以是芭蕾舞演员,可以是模特,可以是家庭主妇,可以是幕后工作者……
但当下的人生里,她执着地选择了“演员”这个宇宙,执着地成为一名演员。
就像她在获得金球奖的颁奖词说的,“40年啦,我可不会放手”。
她确实如此。她做到了。
杨紫琼的传奇经历,完美诠释了“长期主义”——找到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做成它、做到极致;它有长期的目标和信仰,也有长期的坚持和付出。
杨紫琼是坚持的。
既然热爱演员这个职业,既然将演员作为长期的梦想,那么就“咬定青山不放松”,就不轻易动摇。
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诱惑太多,轻松的选项太多,并非人人都可以忍受得了寂寞,承受得了打击,可以与平淡和平相处。
2023年1月8日,纽约,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但杨紫琼可以。在《瞬息全宇宙》之前,她不是好莱坞名利圈的焦点人物,她也会羡慕凯特·布兰切特、奥利维娅·科尔曼、海伦·米伦等女演员的光芒,“我的心里确实会想,我真羡慕你们有那么多机会来一次又一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羡慕导向的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杨紫琼想的是,“当你得到这样的机会时,你必须倾注你的全部心血,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次机会是什么时候”。
她只是更努力地去抓住每个好的机会。果然,当机会降临时,杨紫琼没有错过。
杨紫琼是沉潜的。
与长期主义相对应的,是短期的投机行为。投机可以带来短期的利益,但它又是急躁的,粗浅的,自我重复的,安于舒适区的。短期行为的即时满足太容易让人沉溺其中,以至于最后忘了为什么出发。
长期主义者也有适当的短期行为,但她不会为一时的喧嚣、泡沫、杂音所迷惑,而始终是沉潜的,冷静的,保持从容与定力。
1997年“邦女郎”后,杨紫琼接到不少剧本,但都是同质化的、刻板印象的亚裔花瓶形象。她拒绝了。一等就是三年,直到《卧虎藏龙》。
李安给了杨紫琼高度评价:“在演戏方面,杨紫琼是我见过的一个特例……都已经是大明星了,可是还有那份纯真在......她有如孩童般的纯真、好奇,她一辈子好像就为了等待俞秀莲这个角色。”
俞秀莲之后,杨紫琼又进入漫长的等待阶段。但《瞬息全宇宙》所得到的这一切反馈,恰恰证明了沉潜是值得的。
2022年12月7日,《瞬息全宇宙》纽约特别放映会,李安作为主持人为杨紫琼站台
杨琼是持续进化的。
长期主义不是认死理,不是不管不顾一条路走到黑,不是一成不变。
长期的是目标、是坚持,但个体是灵活的、敏锐的、有系统观念和全局意识的、能够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进化的。
杨紫琼始终在进化。当你以为她只是花瓶,她选择成为一名打女;当你以为她只能是打女,她选择到好莱坞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当你以为年过半百的她只能在亚裔题材里演千篇一律的婆婆妈妈,她在《瞬息全宇宙》里诠释“婆婆妈妈”如此多彩的风姿……
李安对杨紫琼的另一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她一直在精进自己的表演,年复一年。”
坚持、沉潜、持续进化。杨紫琼的成功,是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成功。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每个长期主义者都能等来大放异彩的那一刻。
尤其是演员这个行业,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第47届多伦多电影节,杨紫琼(Michelle Yeoh)
获多伦多电影节首届“‘分享她的历程’开创者奖”
一直以来,亚裔题材都不是好莱坞的主流。即便美国亚裔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人,但在此之前,我们很少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亚裔故事、亚裔主演,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的亚裔演员也屈指可数。
就比如《摘金奇缘》改编前,曾有一位好莱坞制片人主动找到导演关凯文,提出诱人的报价,却连带着提了一个要求:要把这本书的女主角换成白人。理由是,没有多少白人愿意进电影院看一个亚裔故事。
亚裔的困境如斯。这一次杨紫琼成功了,但她本可以更早成功。
而哪怕她成功了,杨紫琼仍有“恐惧”——她会害怕这会是唯一的机会。
除了亚裔的身份外,女性的身份尤其是年长女性的身份,也在成为女演员前进的阻碍。
就连《瞬息全宇宙》的最初剧本,主人公其实是爸爸。这个角色原本是找成龙,但因为成龙没有档期,编剧才将剧本改写为女性视角。
杨紫琼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毫不讳言,“去年我已经60岁了。我想在座的所有女性都明白这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演机会也将越来越少。”
这个困扰并不只是杨紫琼有。环观内娱,它也是很多中年女演员的共同困境——她们能遇到的角色,几乎都是模板化的婆婆妈妈。
杨紫琼在第37届独立精神奖演讲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忖,如何给予那些长期主义的女演员机会,让她们不需要因为肤色去“战斗”,让她们不仅是被动地“等待”机会,而是能自然而然地发光发热。
换言之,我们必须创造能够滋养伟大演员的土壤。
这需要资本的冒险与创新,它要敢于更多讲述中年女性的故事。
事实上,好莱坞并不缺这类故事。所以,梅姨、凯特·布兰切特、凯特·温斯莱特等人一直是好莱坞的常青树。只是,好莱坞的目光应该更多聚焦亚裔。
杨紫琼一度与华语电影圈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这些年她将精力放在好莱坞,也折射了华语电影缺乏中年女演员的表现空间。是有,但远远不够。
制作方要敢于尝试,观众也要给予优秀的中年女性电影足够的支持。观众愿意买单了,资本自然争着赶着去拍。
就像《瞬息全宇宙》票房大获全胜,国产电影《妈妈!》等获得好的市场反馈,这类故事就会多起来。
当然,观众审美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市场的培育、涵养。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为中年女性故事拓宽空间。这是中年女演员成长所需要的土壤。
《服饰与美容VOGUE》2022年10月刊
摄影:Agnes Lloyd Platt
总之,我们要再一次祝贺杨紫琼。
我们也要祝福杨紫琼,祝福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优秀女演员,祝福她们有更广阔的天地,祝福她们能够在顶峰相见。
编辑:西贝
撰文:曾于里
设计:乐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