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是时候给自己一些乐观的理由
如果不算上一篇被删除的文章,这个公众号已经五个月没有更新了。
然而就在过去的短短一周里,发生了许多事。一位令无数人感念与敬仰的长者离开了,一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媒体上的四字词语也消失了。
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金融市场春江水暖鸭先知,恒生指数从最低点的14500到现在的18600,不知不觉已经反弹了30%;一度被质疑是否能守住7.85红线的港币,居然短短一个月里就回到了年初的水平。
市场不会说谎,是时候开始给自己一些乐观的理由。
这张图我今年发了很多次,第一次发出来是今年的3月份。回过头来看,这五条也基本贯穿了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的逻辑主线(再加一条美联储加息就齐了)。
第一个,中美关系。看起来和9个月前比没有太大改观,但有几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好消息。
1. 美国的中期选举已经结束,两党对华搞事情的动机有所消减。
2.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有序落地,路透社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派驻香港的美国监管机构人员已对在美上市中企进行了为期7周的审计,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权限”
3. 拜登会见习近平时,对台湾问题的口径是“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也就是基本相当于克林顿时代的“三不原则”。而这是美国在小布什上台后的20多年来,首次恢复这样的口径。
第二个,地产杠杆。这个不用说,今年以来基本上所有在过去几年里靠高杠杆发展起来的房地产开发商都被“清零”了。与此同时,针对开发商的利好政策也自11月初开始接踵而至。从保项目到保房企,三箭齐下,“政策底”已然筑牢,“市场底”未来可期。
第三个,民营企业。对于“资本市场无序扩张”的态度目前还没有完全明朗,但是这次大会前后,官媒已经再度反复提及“两个毫不动摇”是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动摇。
第四个,疫情防控。不用讲,过去一周我们看到的趋势,保经济保民生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广州疫情一个月以来感染近20万人,重症仅4例死亡更是0。数据证明一切,当“清零”不再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KPI,核酸将成为历史,经济将重新成为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五个,生育率。这个影响更多在于长期,对于今年本身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总结:五个主要风险,相比9个月前,有两个显著改善,一个有所改善,两个没有太大变化。叠加外部风险美联储加息预期,相比过去也有了比较显著的改观。
既然一个月前集体悲观的时刻,我们仍然保持着120%的仓位,那么对于当下的市场,我们完全有理由比过去更乐观。更重要的是,虽然市场已经大幅反弹,但目前大部分A股、港股、中概股的估值还是非常之低。
还是以港股为例:
恒生指数18600的点位相比今年6月份的22000点,仍然有接近20%的空间,PE分位数仍然是历史估值最低的20%区间;
很多国央企的市盈率仍然在5倍以下甚至是3倍左右,市净率不足0.5甚至0.3,而这些国央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角色,核心竞争力即便在国际视角下也不容小觑;
最重要的是,站在今天看未来,我仍然相信我的祖国是全球竞争力名列前茅的国家。针对现状提出建议和意见,是爱国的表现,并不等于看空自己的祖国。事实是:即便是今年大家反响最强烈的新冠疫情防控问题,通观过去三年,我们仍然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换句话说,过去三年里,我们每一年在“死亡人数”这个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指标,做得都比欧美更好,而在“经济损失”这个指标上,只有2022年输给了欧美,前两年仍然是大幅占优。
如果用“田忌赛马”的方式对比,以我们的2022年对比欧美的2020年,以我们的2021年对比欧美的2022年,以我们的2020年对比欧美的2021年,那么即便仅仅是“经济损失”这个指标上,我们也是三场不败的。
而随着疫情不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主线,消费将有序恢复,投资也将开足马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居民存款总额增加13.2万亿元,而居民贷款总额增加仅为3.4万亿元,相当于净存款增长了9.8万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从2013年初到2021年底,近9年的时间里,这个数字仅仅增长了4万亿元,而今年的短短的9个月里,居民净存款就已经是这个数字的翻倍还多。
水总会流动,资金也总需要出口。在我们看来,接下来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消费升级”、“新基建”很有可能将会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而优秀的周期型企业尤其是具备国央企背景的企业,很可能会成为本轮增长的突破口。
在这个可见的周期底部,我们也开始了新的布局。考虑到A股、港股、美股上市公司均有信披合规要求,大部分我们已经在做的事在公开资料都能查到,所以这里不便多说太多,但能说的是:我们仍然对我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即将到来。虽然2022年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我相信,它也一定不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