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在迎接新年的喜悦褪去后,浮上心头的总是隐隐的担忧:
新的一年会是怎样的呢?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呢?……凡身肉体的我们,面对不可测的未来难免感到迷茫。
那么,就去读历史吧。历史是我们的记忆,不仅是民族的、国家的记忆,也是个人的记忆。只有回顾历史,才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正所谓: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提到历史,就不得不说《史记》。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都在《史记》中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作为历代中国帝王必读的教科书,《史记》时至今日仍为当代人提供前车之鉴与精神力量,更照亮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作为平常人的我们,也能学习到社会顶层人物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式,好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保持清醒理智。更能学到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规则和人性、领导一群人共同奋斗,也能让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成为我们将下一代培养成精英的参考。《史记》这座巍峨雄峰,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攀爬朝圣。不如一起测一测,你正在阅读《史记》的哪个级别?有关《史记》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印象中在小学和中学的语文书本上看到过。还记得《史记》是由宦官司马迁所写。当时同学们几乎都将注意力放在他曾受过宫刑,还常在作文中提到这位忍辱负重的西汉太史公。还记得语文课本上节选《史记》的课文,熟读过其中许多精华篇章,领略了历史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也在年少时深受鼓舞。依稀忆起《项羽本纪》里,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千钧一发、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也曾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负荆请罪”的愧悟而感慨不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之风还历历在目: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而当我们用《史记》与其他史书对比时,才恍然发觉,这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竟离不开《史记》开辟的纪传体体裁。从编年体的《春秋》到纪传体的《史记》,编撰体例的创新为历史学家们搭建起了一个立体的大舞台,有了充分让社会各个阶层、各种人物轮番登台的空间。也正是这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鲁迅先生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对历史的详尽理性叙述,更使柳宗元评论为“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了解《史记》共读营
有人在《史记》中,不仅读到了历史,更彻悟了人性和格局,将所学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历史成为了他们决策时的前车之鉴与精神支持,激发了对人对事的悟性。熟悉《史记》的读者们可能早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汉高祖刘邦在千钧一发之际,自己总是只能想出下策甚至下下策。但是每次都有人为他提出最好的方案,而刘邦也会立刻纠正自己并且欣然采纳。《高祖本纪》就记载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楚汉之争胜利后,刘邦本想将效仿周朝,将都城定于洛阳,但张良及时制止了他:周分封天下,得万人拥护,都城无需守卫。而刘邦苦战四年,中原尸横遍野,都城一定要有强大军事力量去守。所以沃野千里、易守难攻的长安(今西安)才是理想之地。刘邦听后立刻改变想法。从刘邦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他的兼听则明、从善如流。如果他是一个刚愎自用、一味否认他人的君主,汉朝可能不会如此繁盛。当初项羽定都彭城时,未必没有下属提出过其他方案,而项羽却只想着衣锦还乡。用现在的话说,刘邦是一位“听劝”的领导,也会让下属更有动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团队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从历史英雄人物中学习到的宝贵精神财富。
清朝画家上官周《晚笑堂画传》中刘邦像不仅现代人希望从《史记》中有所收获,就连许多古代英豪也曾挑灯夜读。最为著名的,便是以熟读历史著称的曹操。读懂了历史,曹操也深谙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深刻道理。东汉末年,董卓乱政。袁绍问曹操说:我们要是失败了,我有祖上留下的河北,你要退到哪里去呢?曹操淡然回答:只要有人跟着我,我还怕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读历史与不读历史,形成的格局和眼界是截然不同的。袁绍只看重物质,而曹操从历史中学会了一个道理:失去人,就失去了一切。曹操看透了人类社会的根本,所以决战官渡时,哪怕袁绍有着绝对的优势,曹操还是能大获全胜。这正是因为曹操明白如何团结人、重用人,万众一心就将无往不胜。这个道理,放到如今仍然适用。图/视觉中国这个级别的人,完整阅读了《史记》,不仅了解到了各种具象的人物故事,更研究了背后的历史脉络,思考了蕴含其中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底色。不少人在读到《史记》第一句话时便会心生疑惑。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可《史记》甫一开篇便是“皇帝者,少典之子”。既然如此,我们不禁想问:司马迁为什么不从少典讲起呢?略作思考,我们便会明白,司马迁此举正是为了显示中国的文化、民族的起源并非由神创造,而是由人创造。短短七个字,展现了我们的文化中不存在神的支持,一切都由人而来。理解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也就看懂了《史记》于细微处暗藏的民族底色和言外之意,意识到我们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根本差异。读《史记》,我们还能理解到山川地理的重要性,明白群山溪流为何能对国家治理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读《项羽本纪》的时候,不少读者便已悟到,西楚霸王项羽虽最终落败于垓下,但他的失败从定都彭城(今徐州)开始就已注定:纵观中国地图,徐州就像一个十字路口,一直是决定命运的战场交汇点,怎么能把都城设在这样一个四面受敌的地方呢?而读完《史记》全文,我们也发现了,几千年间都城由西向东不断迁移,从扎根关中转移到北京。可以看到,都城的变迁和中国经济区域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的中心区从关中转移到华北,到现代又转移到南方。经济总量、人口密度、文化发达程度都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在阅读了历史故事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全面分析,我们才理解了这样的大变迁、大发展。也正是因为《史记》对记叙历史之外对我们知识和积累的全面启迪,梁启超盛赞:“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凡属学人,必须一读”。王者级别的读者,从《史记》中读懂了历史的客观全貌,更从跌宕起伏的历程中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获得坚定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作出重大决策之际保持清醒和冷静。人们常说“人间清醒”,也有另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当生活中遇到迷茫无措的命运十字路口时,必须要从情绪当中抽离出来,看透事物的本质,才能保持判断力。看透了,就是指我们知道各种选择的结果和代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才知道路在何方。而看透事物的能力,是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来习得的。历史让人清醒,读史让人冷静。读懂了历史,我们也就学会了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轨迹看清方向。
图 / Flickr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固有轨迹,无论是物体、个人、群体、民族、国家。历史记载着这些曾经的道路,在未来发展时,也还一定会沿着轨迹往前走。《史记》就像一个借助过去的轨迹对今天定位的导航系统。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历史,对难以预测的未来有一定的掌握。“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案例库,现代人的许多迷茫、纠结、焦虑,前人早已经历过,并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不难从历史中学会超越冲动,保持冷静,也能更清楚如何在迷茫的前路中安放自己的内心。《史记》如此重要,但作为一本鸿篇巨制,普通人想要自己学习,可谓难上加难。首先便是文言文的晦涩叙述,不看注释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也不确定理解的含义是正确的,为我们的历史学习增添不少难度。就算攻克了文言障碍,这本大部头不仅有5册,更分为本纪12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和世家30篇一共130篇文章,共50多万字!本就忙于生活、工作的我们,也难有毅力坚持阅读下去。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翻开书本,却又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阅读。最重要的是,读历史固然重要,但如果对历史的理解有误,偏离了作者原本的思想,那样的危害可能甚于不读历史。不加思考只是照搬历史,原本想效仿周朝建都洛阳,险些毁掉基业的刘邦就是个典型反面案例。而我们自己阅读《史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应该与谁交流、向谁请教呢?网上各路分析众说纷纭,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哪种理解是正确的,以后面临选择时,竟然比从前更加惶恐焦虑。为解决大家读不懂、读不深、读不透《史记》的问题,这一次,三联中读携手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导韩昇,开设了韩昇·《史记》共读营,希望花8周的时间,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以最专业的师资带你读透《史记》,全面解构中国历史的DNA。▼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即了解
讲解支持永久回看
现在下单韩昇·《史记》共读营,即可额外获得我们精选的“伴读”读本——价值498元的《史记》9册精装!
我们比较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史记版本,选出了这套全本无删减、注译权威、装帧精良,岳麓书社出的《史记》实体书给大家。
权威版本+权威老师+社群服务,一次性解决你“不知看哪个版本”“不知如何读”“没有动力啃完大部头”的三重问题!
▼长按扫描下图二维码参与,切勿错过
共学营权威“伴读”读本
报名即赠送
《史记》的读本不少,为什么我们独独为你搭配这一套?它是罕见的零删减全本+全注+全译,全本无删减,共九册,完整收录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不仅底本权威,注译者杨燕起教授,60年专攻《史记》,相关著作和论文颇多,是著名的《史记》研究专家。除了逐字逐句翻译,生僻字也都一一注音,孩子也能读。每篇文还加以注释,注释博采众长,引用三家注、梁玉绳《史记志疑》、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等多部名家著述,知识全拓展。原文52万字,译文+注释260多万字。原文和译文左右对照,阅读起来很轻松。布面书封,封面上还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鸟绕日来区分全书的五种体例。这样一套足本无删减《史记》,适合共读营伴读,也很适合收藏。
为什么要请韩昇
带大家共读《史记》?
从复旦大学到《百家讲坛》
他的课有几百万人听
韩昇曾在三联中读开设多门历史相关的专题课程,播放量超500万,是最受听众喜爱的主讲人之一。
在这次的训练营中,韩昇老师将用8周的时间,以直播的形式陪伴大家。
韩昇史学世家出身,潜心钻研40余年
学识渊博,通晓旁科
韩昇的父亲韩国磐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一代宗师,史学泰斗”。父亲的言传身教使韩昇对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出身史学世家的他,9岁就开始读《史记》,潜心钻研40多年。
韩昇说,《史记》对他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不仅是年幼时的熏陶和学习,更在后来的求学和治学道路,甚至是做人的态度和格局。
韩昇(左二)继承父亲经济史眼光,从历史研究到基因科学,他会跨学科来讲。因此这不仅是一个纯历史共读计划,还包括:地理、哲学、政治、社会、文学……
走遍《史记》现场,透视“史料”
无限接近历史真相
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他知道想要学有所成并不容易,为了读懂日本的学术书,他学习日语,后来如愿出国留学日本。身为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一批“背包客”,他以司马迁和《史记》人物为榜样,遍览东亚历史遗迹,透视“史料”,试图接近历史真相。
他说:“我讲历史的信心在于,我讲的地方,都曾经去过。我闭着眼睛就可以感受到千年前战争发生的现场感,这种场景感,我也可以传达给你。”
韩昇学生评价他:“韩老师并不直接传递某种历史观,而是教给听众一种对历史的思辨力。”
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上
全面解构中国历史的DNA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从文学名著角度切入,我们打算用整整8周的时间,从常被忽略的“夏、商、周本纪”出发,还补充了有关中国山川地理的记述,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上解读《史记》。
科学划分精读和泛读
历史爱好者或小白都适用
作为非专业研究者,无需将《史记》从头到尾逐字细读。你也无需具备文言基础或历史基础,共读营将依据韩昇老师的讲课重点,区分安排重点精读选段和延伸的泛读篇目。带领大家8周攻克52万字大部头最精髓的部分。
8周安排如下:
专业背景助教伴读
共读社群永不解散
在主讲人“制定阅读计划+筛选精读泛读文本+视频导读+直播互动”之外,我们还有专业背景的助教全程“陪伴阅读+组织讨论”,保证你学有所获,顺利完成阅读计划。
我们的共读社群永不解散,希望更多读者以此为起点,了解、爱上经典著作,和思想的同道者一起同频共振、随心交流。
为期56天的
韩昇·《史记》共读营
享受早鸟价498元
(价值超1396元)
额外赠送价值498元的
《史记》9册精装实体书
完成全部阅读任务
再赠送:韩昇老师新书一本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即了解
讲解支持永久回看
编辑:晨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韩昇·《史记》共读营,8周读透《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