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公众号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张明丽,编辑:王延春,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或许最艰难的时刻已经挺过;或许笼罩在人们头顶的焦虑、担忧与无望感,将随着2023年春天的脚步来临渐渐散去。


2022年12月23日晚,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首秀,成都蓉城与武汉三镇的中超联赛吸引了31518名观众到场,创下本赛季中超联赛上座率的新高。这是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首次正式对球迷开放,黄蓝配色的看台被阵阵声浪包裹。


24日一早,SKP的面包店、太古里的奶茶店门口排起长队,位于郫都的龙湖成都蜀新天街、青羊新城的西环·壹方里、天府新区的三利广场·789商业街区和爱琴海购物中心扎堆宣告开业。


时隔多年,足球赛售票秒空的景象又一次出现。就在门票开始线上发售时,上万名球迷同步在线购票,小程序后台崩溃,紧急修复后,线上门票又在当天下午被一抢而空。


三年来,中国经受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同时面临着世界供应链重塑、内需持续不足等多风险叠加,中国经济在不确定中踯躅前行。


2022年1月,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5.1%,至2022年12月,这一数字下调至2.7%。目前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数据尚未披露,但《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应在3%左右。


这一数据与年初预期相差甚远。采访的多位专家测算,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6%左右。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告诉《财经》记者,疫情三年经济的平均增速为4.3%左右,远低于潜在增长速度。按照该速度,中国实现2035中等发达国家收入目标比较困难。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告诉《财经》记者,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如果超过3%,2023年经济增速达到7%,两年复合增长率略超5%,这样的增速还是没到达理想区间。在“十四五”最后两年,我们还要努力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提升经济增速。


2023年,既是“十四五”最后两年,也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开局之年。随着“非经济因素”的扰动弱化,“回归”将成宏观关键词。


当前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从全球环境来看,多数经济体并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愈发突出,可持续发展承压,高企的通胀隐患,供应链产业链受阻等风险值得警惕。而中国的市场信心尚未恢复至疫情之前。


一方面中国居民储蓄率再创新高;另一方面,2022年,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土地市场的数据也与之正相关。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48.9%,拿地百强的门槛值为4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0%。


抗疫三年,而诸多问题并非这三年开始,国际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出口下降、消费疲软,中小企业倒闭,地方债务亏空2万多亿元,民众心里普遍感到困惑、焦虑、无助、迷茫,社会正发生静水深流的变化⋯⋯


2023年经济前景究竟如何?疫情防控优化如何带来经济元气修复?人们在饱受疫情之痛后,能否重拾信心?


一、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或为5%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低迷。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2-2023)》预计中国2022年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2.7%。部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则将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锚定在2.7%~3.5%区间。2022年经济增速总体不乐观。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疫情对国内供需两端的冲击不断显现;外需方面,全球需求降温已经带动中国出口同比转负。预计2022四季度实际GDP同比走低至1.7%,2022年全年GDP同比增速或在2.6%,这主要因为第二、第四季度疫情冲击较大。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4.8%、0.4%、3.9%,二季度数据或拖累全年。与之对应的是,根据清华大学郑毓煌教授最新的统计,2022年上半年,整个中国有46万家公司倒闭,注销的工商户大概在310万左右。


2022年11月,青年失业率为17.1%,虽然已经低于年中19.9%,但数据依然处于高位。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万亿元,加上中央国债25万亿元,共60万亿元。


由此,多数业界人士认为,在2022年低基数基础上,2023年中国经济将有较大增长。国际金融论坛(IFF)发布的《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2.8%,中国经济有望增长4.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3%。国外主流媒体和研究机构预测增速在4.3%到5.6%之间。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前后低中间高的倒“U”形态势,一季度为4.2%左右,二季度受2022年低基数的影响,增速将达到9.3%,三季度为5.5%左右,四季度为5.4%左右,全年GDP增速为6.0%左右。



从产业来看,报告预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4.3%,第二产业增速为5.6%,第三产业增速为6.4%,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分别为3.5个、1.5个和1.0个百分点。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202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全年名义增速为5.5%左右;最终消费同比名义增速为4.1%~5.0%,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进出口方面,预计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6.3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0.71%;其中,出口额约为3.6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0.24%,进口额约为2.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4%。预计中国国际收支将总体保持平稳,经常账户呈现顺差格局。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应设定超过5%。姚洋表示,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5.5%是恰当的。贾康提议,2023年增速目标定在6%左右或6%以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则认为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或设定为5%~6%,因为如果2023年经济增速过低,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难以感受到经济复苏的成果,也难以摆脱经济持续下滑的风险。即使经济增长5%,离我们潜在经济增速还有一定距离。


但一些专家也认为经济增长目标也不宜设置过高,因为疫情冲击带来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修复的,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消退的。我们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不是短期就能化解的。因此我们必须稳中求进,要保持一定的政策空间,同时也要为化解相关问题保留相应的调整空间。


二、提振市场预期,激发企业家信心


铭成(东莞)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00人左右,主要生产各类硅胶生活日用品,在东莞行业里属于中等偏上规模。总经理陈开科告诉《财经》记者,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北美、日韩市场,每年出口额约800万美元,外贸占业务总量的九成二。疫情发生后,人员无法前往原先参加的日本东京、美国纽约、中国香港的礼品展,国内展会的展销也受到限制,新客户开发、引进减少。疫情前后对比,业务量下降30%~40%,个别客户的订单腰斩。


铭成并非个例。《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尤其2022年以来,纺织、木制品、快餐盒、3C电子以及部分家电企业的外贸订单都在下滑。订单量直接腰斩一半的中国企业,并不在少数。


奔赴沙特吉达参展的宁波康立特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太阳能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助理林程娜告诉《财经》记者,该公司近九成的业务量来自外贸。


近两年,新能源行业增势较好,2022年的订单比2021年也增长了一倍多,但大概从9月左右开始,订单增速也突然变缓,不再像以前那般蜂拥而至。“以前客户下单都是几十个柜下订单,现在是五个柜、十个柜,感觉一下子进度卡住了。我们也是心里比较着急。”


中国固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但是疫情三年加速了制造业产业链转移,一方面,美国通过各种法案在其国内重建制造业产业链;东南亚、南亚国家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中国产业链的搬迁,中国外贸出口也因此承压。


疫情三年,一些中小企业因支撑不住而倒闭,一些企业家或投资者选择了“躺平”,不再有新的投资。一些企业主表示,“疫情这几年碰到了太多的黑天鹅,任凭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破局,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


多位受访专家称,目前重要的是恢复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贾康告诉《财经》记者,修复市场信心最首要的是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2022年以来,民间投资累计增速逐月下行,从一季度的8.4%下跌到前三季度的2%。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也降至公布民间投资数据以来的最低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速更是在5月后下挫至负增长。从登记注册类型看,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增速均较低迷。企业和居民部门需求收缩、信贷意愿不足、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12月6日召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提出“四个敢”——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四个敢”就是要医治疫情三年来这四方面的“躺平”“内卷”病症。“四个敢”,也是对全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经济要回归,创新与改革重启,全要素生产率亟待提升,企业家尽快重拾信心。


同时,“要撬动内需、增加消费信心,首先要让经济景气度回升,就业增加,因为消费是要依靠收入的”,贾康指出,从根本上讲,消费的支撑力来自有效投资和有效投资带来的就业岗位,这些投资和就业能够支撑住我们经济运行的基本大盘,也托住了基本民生大盘。劳动者能得到就业机会和收入,才有持续的消费能力。



2022年整体居民消费意愿低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


  • 1月~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204亿元,同比下降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11亿元,下降5.2%。

  • 1月~11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853亿元,同比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37亿元,增长0.2%。按消费类型分,11月,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

  • 1月~11月,商品零售359406亿元,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39784亿元,下降5.4%。


贾康认为,我们还需要深化系列改革。中央早就讲过,“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比如,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更多改革,进一步推动社保体系的进步。如果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得到义务教育等基本保障方面没有后顾之忧,民众边际消费倾向就会提升,就不会出现这么高的储蓄倾向,消费潜力就会进一步释放出来。


记者在地方了解到,各地正酌情推出刺激消费的辅助措施,比如发放消费券,以及对低收入人群定向扶助。“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托底,让他们有能力消费。”贾康说。


受疫情下收入预期不足等影响,2022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增加。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月~11月,居民存款总额新增14.9万亿元,平均每月存款1.4万亿元。如果12月也以新增居民存款1.4万亿元计算,全年新增居民存款总额将超过16万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居民存款余额将突破120万亿元,平均每人存款8.88万元。


过去五年,中国居民存款新增都在10万亿元徘徊,2022年却升至16万亿元,相对于2021年9.9万亿元的增量,同比涨幅超过了61%。



中国人为什么突然这么爱“存钱”了?泽平宏观团队的报告分析,经济学理论认为居民储蓄与收入预期、就业预期、存款利率、其他投资品收益率、社会保障水平、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有关。


近两年来,一方面受消费意愿和场景受限、房地产下行、理财破净和权益资产波动因素影响,居民的风险偏好下降;另一方面,受国内外不确定性事件冲击,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上升,转而增加预防性储蓄。


因此,当前居民储蓄存款增加是被动行为,未来需要稳预期、稳主体、稳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也分析指出,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有很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收入在下降,另一方面是消费更大幅度下降。居民部门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导致储蓄相对上升。


2023年市场预期、信心能否好转?刘元春认为,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会直接导致流行期的到来,各地可能会轮流出现疫情高峰,从而对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冲击。但是大家能从疫情优化中看到2023年经济复苏的趋势,从而提升信心。


高峰期一过,全民免疫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社会交易和社会交往将常态化。疫情造成的交易停滞、社交分离等状况得到改善,基础性服务行业,如餐饮、旅游、娱乐等可能会得到补偿性、甚至报复性的消费。


综合多家投资机构的预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消费场景将不断恢复,包括航空、高铁、旅游、餐饮、送货的服务行业会出现全国性的提振。如果能很好提振企业家的信心,使得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就会扩大用工和就业,与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相关的企业则会在2023年首先提振。


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9日,“地铁人流热度指数”达88.4,较2022年12月低点大幅回升63.5个点;“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2022年12月呈现先降后升,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指数均已企稳回升;“旅游业消费热度指数”提升121.8个点;2023年1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3%,结束此前跌势,较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这些热度指数背后,显示出消费复苏的新芽正在迎接春天。


姚洋提议,相关部门应该将2023年“五一”小长假延长,向老百姓传达鼓励消费的信息,短期内可以给旅游行业免税,让旅游价格降下来,有利于形成五一消费高峰,即使消费高峰过去,也有利于鼓励消费信心。


长期来看,政府可以给老百姓发放现金和消费券,发消费券比发现金作用更大。通过计算,发放GDP1%的现金能让GDP增长0.68个百分点,如果发消费券,GDP可以增长1.1%~1.16%,高于发放等额现金。居民近几年消费倾向不高,只有70%。但需要注意,一是消费券发放的量要足够大,二是不能限制消费品种。


三、内需亟待重启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大概率陷入衰退,外需转弱将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不利因素,因此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放在扩大内需上。而内需之中,相较于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回春的抓手。


姚洋提出,2023年在投资方面不能寄予太大希望,还是要把精力放在促消费上。过去几年,尤其是2022年,消费低迷,在低基数基础上反弹很容易,加之老百姓的消费欲望憋了三年。2023年消费将成为稳经济的重头戏。


过去十数年,基建一直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不过,随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传统基建投资面临增长瓶颈,当前能满足收益率要求的传统基建项目越来越少。


《财经》记者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一些城市在2022年就将城市道路、桥梁等一些项目发掘,剩下的项目为数不多。2022年房地产经历了严重的周期性下行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态势下(1月~11月为负增长9.8%),而且这种态势在2023年还会持续。


2022年的投资增长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枝独秀,但是,城市的路桥建设、公园建设、河道治理等投资没有多少效率,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急剧增加,特别是经过2022年城市基础投资,还能够得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不多,2023年地方政府要折腾出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非易事。


姚洋提出,投资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差。2022年中国投资增速大概10%。基建投资主要由政府完成,2023年基建投资不一定超过2022年。2022年中国制造业投资高与出口情况好有关,但2023年出口情况不会太好。2023年制造业投资预计要等到下半年经济复苏态势明确后,才会有大幅增长。



在姚洋看来,2022年GDP增长约为3%~3.5%,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约为1.5%,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5%~2%。2023年投资能够拉动GDP增长2%就很高了。2023年如要达到5.5%的经济增速,3%的增长要靠消费拉动,换算下来2023年消费要增长4.6%,这个数据比较容易达到,在疫情之前,我们每年消费都增长7%。


202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针对重点任务细化政策举措。其中明确,“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预计,在消费类别下,旅游和娱乐等最受疫情限制的领域拥有最大的回升空间。不过,也不能对消费的反弹时间和反弹强度过于乐观。从一些亚洲经济体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后的消费恢复情况看,在重新开放的第一个季度里,韩国等一些经济体的实际消费反而是下降的,到第二个季度才开始大幅度反弹,预计中国也将呈现类似情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姜照表示,在投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数字贸易等领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消费方面,新型消费、品质消费、进口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等有较好的增长潜力。


瑞银证券预计,在2023年GDP增长5%左右的前提下,消费增长将会接近6%~7%。相关负责人彭燕燕表示,超额储蓄将会是2023年拉动消费的重要因素。彭燕燕认为,过去三年抑制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服务相关的消费场景受限以及消费信心不足。随着线下场景的复苏和信心回暖,消费者储蓄回归正常化,一部分的超额储蓄将转化为消费,带来10%左右的消费增长。这部分消费需求将在今年或明年得到释放。


凛冬虽寒,春归有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2023年中国经济将走出一条扩内需、提信心的经济复苏之路。随着经济回春,人们头顶盘桓的阴霾、焦虑以及无望情绪将逐渐散去,经济回归的春天正将临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张明丽(本刊记者邹碧颖对此文亦有贡献),编辑:王延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3年将是糟糕一年 全球经济增速或跌至14年来最低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挑战两会 | 摩根大通朱海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5.6%,再次呼吁发放消费券延安整风是中共普及教育的开始当务之急是提振信心、全力拼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回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东京女人如何不胖全球经济进入熵增阶段 2023年中国经济非常有可能超预期重磅|林毅夫称:中国经济规模9年前已超美国!末日博士预言:2023年美国经济崩溃!官方这样说...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财经》封面关注丨多地公布2023年GDP增长目标,经济回暖趋势明确50年来罕见!欧元区经济增速超过中国和美国丁祖昱跨年演讲:2023年中国房地产能否找到“新路”?2023年中国经济走向如何?来看最新调查!重视需求修复预期政策加码为FBI工作,等待被裁员的日子歌曲里的故事-此情可待洪灏最新发声:2023年股市表现好于2022年,人民币将走强,中国经济周期将触底预见金兔|中泰证券李迅雷:2023年中国经济将全面复苏,GDP增速有望超过5%刘煜辉:对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的最新研判“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增速达到8%”李克强:随着优化调整措施的落实,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持续回升!刚刚,国家又有重要通知!更有重磅发布,全文来了摩根大通: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房价下半年有望回升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我们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或达美国10倍”刘鹤:今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二〇二二年中国经济回眸不宜对2023年形势盲目乐观,全力拼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回暖深度好文: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对创业、投资有哪些影响?重磅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十大关键信号,经济增速、货币政策、平台经济…预见金兔|广发期货徐艳卫:2023年经济回暖,关注产业复苏带来的商品套利机会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或超5.8%;美国低通胀时代或一去不返陆挺:2023年中国经济,崎岖的复苏之路2023年,工作会更好找吗?房价会再涨吗?关于2023年中国经济的10个疑问,答案全在这里了【两会】全球@中国·2023开局|“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华外企高管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暗黑势力又做挣扎。。。。预见金兔|兴银理财徐寒飞: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低位企稳转为持续复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