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须下大力气应对人口负增长挑战,但莫惊慌更不要抱怨

中国须下大力气应对人口负增长挑战,但莫惊慌更不要抱怨

社会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人口2022年首次下降,而且新生儿首次跌破1000万,只有956万,这一严峻现实让整个中国社会都感觉有点沉重。我们习惯了发展和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然而扭转新生儿的下降却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尤其是,印度去年新生儿多达2300万,比中国多了一倍还要多。可想而知,印度的人口结构确比中国要年轻许多。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开始发力,争取减缓人口下降趋势,一些城市开始有了不仅“抢人才”,而且要“抢人”的意识,维持城市人口规模不缩小被看成保持城市繁荣的基础。从长远战略层面看,人口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另外我也认为,我们不用因人口问题的挑战而惊慌,它对社会的影响是缓慢的,不是冲击式的,我们有很多手段减缓问题的严重性,保持国家发展面貌和民众生活面貌的健康向上。  

从国家竞争层面看,中国的新生儿虽然已经不到印度的一半,但它仍是绝对第二多的,约是美国2022年398万的两倍半。中国新生儿的数量不可能长期减少下去,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第一方阵的大格局不会变,人口微弱下降而导致中国GDP停滞、不再可能超过美国的情况决不会出现。中国的发展如果停滞下来,人口下降不会是排在最靠前的几个原因之一。 


▲美国人口增长率(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从生活层面看,强制性的独子主要是一代人。老胡这一代的城市人口基本都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我们同辈都有兄弟姐妹,如果我们希望孙辈不再是独子,多辈组合的大家庭是可以共同筹划的。 

在独子家庭里,父母与孩子关系大多非常紧密,独子生育后,父母会给予全力支持,或者提供实质性经济帮助,或者出力帮着带孩子。越是人丁稀少的大家庭,越会父母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 

现在恰恰是出生在农村多子家庭里、后来进入大中城市发展的那些年轻人面对了更多问题,父母给予他们经济和带孩子支持的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所以他们必须得到社会化的真正鼓励和帮助,全社会要通过各种福利措施帮着他们一起养育孩子,他们的生育意愿才有可能提高。 

总体看,在中国社会里,七十岁以前身体相对健康的人大多都没有歇着,而是以各种形式继续工作,为家庭和社会直接或间接做贡献,这也是世界性的趋势。虽然国人55岁到60岁就退休了,但大多数人都是退而不休,这实际上减轻了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现在人均寿命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也都在增加,老年人在经济上死气沉沉的旧有局面在改善,老年人真正成为家庭和社会负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少子的情况肯定需要国家下大力气加以改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们人口结构上问题重重的一个时期。我想说的是,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个时期,努力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要让抱怨在这个时期里弥漫。一个家庭里是不能抱怨谁是谁负担的,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大家庭,有啥问题解决啥问题,也没有必要抱怨太多。这样的话,即使老年人多一些,我们也能过得很好,充满温暖。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对话陆铭:人口负增长城市,最终不会消失|CityTalk一百年前,爱因斯坦走进上海“梓园”的那个良夜龙卷风健康快递 22461年来首次!我们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中国人口负增长,中国游戏业未来是否会迎来末日?【专题】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五十年代的”三四十块养活一家五口“是怎么回事?听说人口负增长,我都憋笑了,这个伪命题早就该戳穿国家统计局:去年人口负增长主要由于…【宏观市场】人口负增长:影响与应对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为何全球都在晚婚少子化?画家的故事(一)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来临,养老保险可持续性迎新挑战中国的人口负增长时代聊聊人口负增长这件事61年来首次!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62年来首现人口负增长,河南也扛不住了人口负增长85万,这意味着什么?【经典重温】人口负增长:影响与应对我不担心人口负增长,我只担心日子能否好起来人口负增长,是教育压力带来的吗?突发利空,中移动减持!复旦放大招:中国版ChatGPT来了,名字叫"MOSS"!大利好,私募基金可投住宅!河南人口负增长望文生义是如何发生的?中国人口负增长了,该怎么办?人口负增长,把日本逼成了什么样子?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如何应对中国人口历史性拐点来临?人口负增长这个话题,你看到的是什么?蔡昉:不必对人口负增长过于悲观全国人口负增长,十年正增长的重庆做对了什么?人口负增长没那么可怕,至少我们还有这四点解决方案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光靠发钱能扭转吗?全国人口负增长,这8个省份为何增了?2023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中国人口负增长元年到来!人口专家:中国将遭遇生育主导型人口负增长,提升生育率是唯一选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