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0岁后,我成了过年时家里的“神秘亲戚”

30岁后,我成了过年时家里的“神秘亲戚”

社会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王三宝

公司开完年会,同事问我怎么回家,我说那可就复杂了,我得先去机场,从北京飞回重庆,然后去火车站转高铁到万州,再坐大巴回县里,到了县里,再搭面包车到镇上,并视运气好坏,看是否需要坐摩托车回村。

同事点评,“这是我小时候的回家路啊。”的确,这也很像网友们说的,坐在乡村小巴超载的车头上时,你就知道你回家了。

但如果真要细究,这还真不是我小时候的回家路,因为那时我走不了这么远。甚至当这条路反过来时,也就是当一个偏远农村的女孩,要从村里来到县城,去到省城,乃至更遥远的地方时,这趟旅程远更漫长、细碎、曲折。这样的旅程,使我最终成了家里的“神秘亲戚”。

《麦子小姐》剧照

我来自一个非常偏远的农村,我以前经常向我的大学同学形容,我们县是重庆的边缘区县,我们镇又是我们县里的边缘乡镇,而我们村,还是我们乡里的边缘村社。总之,老少边穷的典型形象。

而如今,我在北京做一份白领工作,有机会拿到北京户口,工作10年,努力跳一跳,甚至能在北京的洼地小区买个小房子。按老家的常规标准,应该也算是较为体面人士了。

的确,在老家我曾是讨人喜欢的那一类孩子,读书好,听话懂事。不过事到如今,我的形象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作为一个30多岁还未婚未育的女性,用我妈的话说,“年年过年,一个大姑娘回家,别人问起来,我都羞于回答。”

10年前的作者家乡(作者供图)

这话不动听,但反应了我妈受到的巨大舆论压力。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就不说了,无论男生女生,都早已结婚生子,还有同学的孩子已经小学毕业了。高中同学里,我妈对我的室友们比较了解,常常向我打听她们的人生动向,于是她知道,除了我,最晚的一个也在去年有了孩子。

我高中同学的情况格外值得说一说。那时我们读县一中,理科班,一个班60来人,女生占1/3不到,这当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县城,全班只有6个女生需要寄读。而室友里,有两个与我的求学路径格外相似:我们都来自乡镇,都是留守儿童,都是从村小到乡镇再到县城的经典困难升学模式。后来她俩一个考了一所华东985学校,一个考了邻省211,大学毕业后,则一个留在上海的互联网大厂工作,一个去了深圳的外企。

不过她们分别在毕业的第三年和第四年有了孩子,做了全职妈妈,如今都响应号召,完成了二胎计划。成为全职妈妈是迫不得已,她们的娘家父母都还在抚养更年幼的弟弟,婆家父母则还在工作,他们的小家庭必须有一个人全职带娃。

两个室友中,其中一个我们至今联系频繁,她的丈夫就是我们的高中同学,他高中时学习远不如我室友,复读后考了一所三本学校,后来又考上了一所二本学校的研究生,并在毕业后进入了IT行业。但他的薪水比我室友高,也顾家,于是我室友退出职场成了家庭最优解。

《理想之城》剧照

前段时间,豆瓣上有个火热的话题,叫“聊一聊你家的神秘亲戚”,话题引导语里写,“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神秘亲戚。他们只存在于长辈口中,不知道在干啥,只知道在远方工作。只有过年才出现一次,总会带些新奇的玩意给你。你有没有这样的神秘亲戚?”

环顾了从小到大的伙伴们的人生路径后,和很多网友一样,我惊奇地发现,我本人正是这样的神秘亲戚,且我的神秘性里,大概还要加上一条,“也不结婚,也不生孩子”。

说起来,成为“神秘亲戚”的路径还挺曲折的。

我的小学是在村小读的,很多同学离学校非常远,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上学。冬天早上,大家会成群结队打着火把穿过寂静群山。孩子们一般都是独自上路,也偶有不同,比如舅舅家的村里就有条土狗,米黄色的毛,温顺亲人,每天会陪孩子们去上学,然后独自在镇上晃悠一圈再回家。土狗有时去屠夫的铺子里吃肉,而它又没有钱,当然会挨揍,有一次颅顶被人开了瓢,留下一个永久的光秃秃的疤,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

我的初中是在乡里中心小学的附属中学读的。这样的附属显得奇怪,其实是因为太偏远,学生有的辍学,有的去县里读书,于是生源稀薄,无法建成完全中学,只好附属在小学里。

山上白雪处的密林里,是小时候的上学路作者供图

好在初中有了寄读,每周只需往返一次。周五人多,大家一起从学校出发,漫山遍野,打打闹闹,是轻松愉快的放学时刻。上学本来也可以很快乐的,比如一些男孩子,中午从家里出发,晚上才上课,他们就常常偷摘别人家的果子,然后中途躲在山洞里打扑克、喝酒,踩点进校。

但我没有体会过这样的快乐。我当时读重点班,周六下午就得返校,几乎没有同伴。走的荒地小路大部分渺无人烟,而那时我又听了许多乡野奇谈,比如传说有些单门独户的人家,男人出门打工,女人留守在家,就在枕头下搁一把菜刀,防抢防盗;还传说隔壁乡镇有人疯掉,杀了家中父母,四乡八野乱窜;甚至也有传说,小女孩子被拉到油菜田或玉米田里,被那个了(这是一个含糊其辞的形容,但基本上所有人都听得懂)。

这些传说似真似假,停留在我青春期的脑海里,带来结结实实的恐惧。我一般会和寥寥几个同班女生约在一个岔路集合,结伴上学。岔路以前,是人烟密集的聚居地,再往后,就踏上了漫漫山路。

《矮婆》剧照

既然是预先约定,那就难免常常临时出状况,大家又没有手机,无法联络,只能在岔路口焦灼而无望地等待,同时眼看着天变得越来越黑。等不到约定的同学时,我就以赴难的决心,独自往前。这种恐惧在初二时达到顶峰。那年秋天,上学路上的松树林里,有捡蘑菇的人发现无名尸体。

所以对我们那里的男生来说,成年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骑摩托车,可以独自上街,甚至进城;女孩子成年的标志之一,则是有召之即来的男孩子为她提供摩托车后座。那不但是免于体力劳累的诱惑,更是免于恐惧,免于听天由命的诱惑。我的很多同学,就是在那之后,直接从乡镇走向了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地上,工厂里。

我则在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后,缓慢地把乡镇到县城的路再走了三年。说走,当然不太确切,因为长达三四十公里的路,必然得坐车了。但坐车过于麻烦,且贵,且耗时,我基本每个月回家一次。

《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

耗时是最主要的,比如周五放学时,村里的客运车早就收班,我就需要先坐公交到一个大镇,再从这个大镇坐摩托回家。理论上,周日返校,也可以再反向如此操作。但坐摩托车是一对一服务,当然较贵,客运车打包发人,就便宜得多,于是我大多时候坐的是客运车。

说是客运车,其实是村里人私营的一辆厢式货车,平时拉货,周末送学生,车头里有两排座位,司机可以层层叠叠往里塞10来人,实在码不下的,再塞进车厢。准坐几人的概念,那是没有的,但如此惊天动地超载,势必只能赶在县城交警上班之前进城了。

于是我们坐的车最迟五点得从村里出发,又因为没有具体的准头,所以要坐车的日子,我一般早上4点就起床,收拾好在路边等着。常常是爷爷叫我起床,然后陪我等着,冬天的时候,他会生好火炉,和我围炉而坐。为了省电,我们会关掉电灯,在黑暗里沉默地枯坐,看着火炉里的艳艳火苗,把空气烘得干燥暖热,再照出我们各自隐没在黑暗中的脸。货车过来时,会提前按喇叭,按得悠长绵密,有大江大河里夜泊客船的气韵。

因为太困,这样的清晨往往吃不下饭,只能空腹上车,而车里味道既难闻,又兼是土路,大转弯一个接一个,每次坐车,我总吐得昏天黑地,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找司机要塑料袋。

《啊哪啊哪神去村》剧照

因为出发早,到达县城后,学校里的宿舍大门还没开,我就常常去网吧里消磨时间。好在我既没有变成网瘾少年,也没有沉迷网恋,反而打怪升级,顺利去了成都上大学。

像现在一样,读大学,我也是到万州去坐火车。万州原名万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川东码头城市,对我来说,也是一座真正与远方相关的大城市。不过后来,每当我向别人提起万州时,大家第一反应总是万州烤鱼。我才知道,哦,原来这里只是一个小地方。

其实我在路过万州的那些年里,从不知道这里的烤鱼很出名,就像别人提起重庆火锅,我总要解释,作为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在我上高中以前,我从未吃过火锅。毕竟这种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川渝地区流行起来的烹饪或者说食物形式,属于商品经济发达以后的都市生活,而非乡土。

那时从万州到成都只有绿皮火车,我记得要走翻山越岭走7个多小时,晚上9点多出发,凌晨5点左右到达。因为舍不得买卧铺,大学三年多,我都是坐硬座。直到大四时敲定了工作,开始入职实习,有了稳定收入,那次过年回学校,我依然买的是硬座,但上车后,当乘务员沿过道叫卖“升舱”服务时,我很干脆地站起来,跟着他第一次走进了火车卧铺车厢。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我现在对坐硬座的辛苦已经没什么身体记忆了,却清晰地记得大四第一次坐卧铺时,那种因为花自己的钱而毫无负担的轻松畅快。对我来说,那是一个长大成人的重大时刻,就像我少年时的小伙伴们独立骑摩托车上路的时刻一样。

在我长大成人的过程里,家里的一切都在经历变化,山上退耕还林,早就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家门前的河流改了道,建起了人口更集中的新农村,走在路上,大多数人我竟然都已不认识。

但说来奇怪,反而是从我读高中开始的私营车车主,至今仍是同一个,只不过货车换了面包车。甚至在镇上零散揽客的摩托车主也是同一个,只不过老了许多。坐上他们的车,居然成了我确证回家的主要参考坐标。

在格格不入的回家路上,我曾一直以为,我这样的“神秘亲戚”是不受欢迎的,但去年我堂哥的女儿高考,居然在填志愿之前,突然联系我,想听听我的意见,此前我们基本上从无联系。

《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

她让我想起奶奶,在她去年去世前,有一次我们聊天,奶奶突然说,如果我生在你们这个年代,我就不结婚,出门云游去。她的话使我大吃一惊,因为奶奶一生守中持正,是标准的贤妻良母形象,她在80岁以前,甚至没有去过县里。

原来她也想当“神秘亲戚”。







 排版:树/审核:然宁

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花费百万留学,回国找不到工作,我成了全职女儿...【庭院养蜂】在寒冷的北方,蜜蜂怎么过冬?46岁梅婷“抬屁股”1个月,暴瘦30斤,无人敢认!女人30岁后,这样做不苦不累,狂瘦不反弹!听毛主席作《反对党八股》报告经历过异地过年,我们懂了过年的意义被骂之后,我成了一个完整的北大人第二次徒步圣路,750公里葡萄牙之路+英国之路:D03~老驴失蹄40岁后常练太极,培补气血、腰腿不痛、脸蛋红润、免疫力胜过年轻时!凭美貌霸屏,巅峰时跌落谷底,她50岁后的人生比20岁更精彩痛心!悉尼男童从10米高阳台坠落!现场曝光!事发时家人正在现场!这些地方「消失」了,我成了家乡的「异乡人」“30岁后,我的人生开始失控” | 99%的女人都逃不过焦虑,只有极少人学会了这件事传统的CAD出图模式,已成了过去式?被封42天后,13岁男孩写下隔离日记:“我成了妈妈的精神支柱。”过年时,你妈和亲戚撕巴碎的压岁钱都去哪儿了?故乡里的中国|备药过年的村医,走过年关花3000块烫了个头,却让我成了全公司的笑话!老公:大姐你哪位?春节最容易忽略的4件事,比提防“熊亲戚”更重要30岁后,做点什么能立刻改变现状?30岁后,女人最大的靠山,不是男人,不是美貌,而是……花费百万留学找不到工作,我成了全职女儿…女人过了30岁后,想保持漂亮的身材,重点不在于“瘦”为了过年不破产,我在红包里塞了51国101张外币,隔壁小孩馋哭了30多岁没结婚,我成了家族群里的“小姨”何新:过年了,过年必须说过年话入行B端3年,每天接需求画原型,我成了一个“功能产品经理”“网课留学,我成了求职鄙视链底端”新冠“阳康”后,我成了半个呼吸科医生顶尖法学院退出排名,高院再审哈佛案,我却想起那个去世的耶鲁女孩经过5轮努力,我成功移动了嗓子里的骨头!它卡得更深了……马云澳洲“走亲戚”背后的一段往事我在北京陪诊,做患者的"临时家人"学了法医专业,我成了最懂尸体的人单向树洞:还是成为了那个“神秘亲戚”第一场雪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