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了!刚刚,再度扩容!这类基金管理人增至6家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兔年春节临近,再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全资控股国内基金公司正式获批。
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成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实际控制人。该项变更完成后,摩根资管对上投摩根基金持股比例达100%,上投摩根基金也成为国内第6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展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积极稳妥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外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准入的常态化,同时也展现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长期看好。而更多外资公募机构的入局,有利于服务我国实体经济,与本土基金公司在合作竞争中相互提升投资管理水平,更好满足我国老百姓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第6家来了!
上投摩根基金成为外商独资公募
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摩根资管”)成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实际控制人;对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依法受让上投摩根基金2.5亿元出资无异议。
该项核准通过后,摩根资管将在上投摩根基金中持股比例达到100%,上投摩根基金也将成为外商独资的基金公司。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贝莱德、泰达宏利、路博迈、富达、施罗德基金等5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随着上述核准事项的批复,我国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将扩容为6家。
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管就花费2.41亿元成功竞拍上海国际信托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持股比例拟升至51%,成为上投摩根基金第一大股东。
2020年8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又公布信息,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49%股权,转让价格是70亿元。
2020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当年的4月2日,摩根资管就宣布,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
当时摩根资管也表示,期望与上海信托紧密协作,推进完成100%股权收购所需流程,包括寻求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批准。
随着中国证监会对上投摩根基金股权变更的核准,意味着摩根资管对上投摩根基金的全资控股终于“尘埃落定”,我国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也扩容至第6家。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上投摩根基金的基金数量84只,管理总规模为1415亿元,在14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规模排名第37位,位居国内公募规模排行榜的中上游位置。其中,公司非货币规模为733.71亿元,货币基金为681.64亿元,在公募各类业务发展上相对均衡。
上投摩根基金的外资股权变更,只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就宣布,国内基金公司控股权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三年之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4月1日。
2020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随后,贝莱德、路博迈、富达、 施罗德等多家外资巨头积极申请中国公募基金牌照;已经通过参股形式进入国内公募市场的宏利金融有限公司、摩根大通公司,也在分别谋求对泰达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的实际控制权,寻求全资控股中国的公募基金公司。
针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陆续获批,进入中国市场,一位公募机构人士对此表示,第一,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保持开放定力,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对外开放也在持续推进;第二,从目前外商独资公募的审批节奏看,在外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准入常态化背景下,基于对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前景的看好,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谋求中国公募牌照;第三,目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外商在境内投资展业也创造了良好机遇。
“从国内资管市场格局看,外商投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有利于服务我国实体经济,满足中国居民理财需求。同时,外资公募纷纷加入中国市场,也让行业参与者更为多元化,有利于本土基金公司与外资机构合作互补,相互提升投资管理水平,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该公募机构人士称。
一位大型公募权益类基金经理也认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是外资资金的入局,更是外资理念的进入。
该基金经理分析,外资公募基金可能会给国内公募机构带来业务竞争压力,比如主动权益类基金比拼投资业绩,指数型基金降低费率,在衍生品定价和交易能力上也更具优势,外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和成熟的投资框架,可能会给国内资管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
不过,在该基金经理看来,由于外资机构初来国内市场,短期内还可能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成熟市场的投资方法的适用性、国内渠道建设、客户需求把握等方面,外资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募基金最终比拼的还是长期投资业绩,未来只有那些资产管理能力较强,投资者体验较好,运作管理能力更具竞争力的机构,才有机会快速成长,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赢得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外资公募进入中国,也是国内资管机构加速提升国际竞争力,迎头赶超的历史性机遇。”该基金经理称。
编辑:舰长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