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留学生来说,“想家”早已成为常态,每当过年的时候,这种情绪便会被格外放大。本是团聚的春节却只能独在异国他乡为学业忙碌,真是要多惨有多惨。那些待在美国的留学生都是如何过春节的呢?一起跟着学霸君来看看吧。
洋节春节一起过,是Global Citizen起码的自我修养。我的父亲不喜热闹,春节七大姑八大姨过分的关心让他无所适从。因此记忆里童年的春节,我们家总是跑到国外去过。为数不多国内过的春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自诩新新人类,我们家春节最多贴贴对联,出去下个馆子,吃个年夜饭。在和亲戚朋友的唠嗑声或者麻将声中度过的除夕,似乎并没有与其他日子有什么不同。直到我出国留学,春节便总在异乡过。有人说,人在异乡最是爱国。此话不假。人就是矛盾的集合。在国外过的春节,反而比国内过的更隆重,更有年味儿。在学校时,我跟北方的朋友们学会了包饺子。南方的娃从来没见过和面拌馅儿,依葫芦画瓢倒也凑合出几个丑丑胖胖的白娃娃。一起写春联,懊恼中文越写越生疏;一起穿喜庆的红衣裳。把福字倒着贴在宿舍门上,给好奇的外国朋友介绍各种春节风俗。后来工作了,除夕也一定会呼朋唤友,做一桌囊括南北的、热腾腾的百家菜。春晚在国内逐渐式微,可在国外的我们掐着时间看春晚。在美东的,甚至会早上7点钟起来看春晚。也已经习惯了一大早跟父母亲戚视频逐一拜年。可是心里还是不忿每年的微信群红包总是抢不到:你恨啊,时差让人贫穷。到华灯初上,所在城市的地标就会染上喜庆的红色和金色。可能会埋怨“外国人就知道红红黄黄的番茄炒蛋,这么俗”。但转头一定会喜滋滋地发一个朋友圈。那是帝皇的颜色,那是家乡的颜色。然后在夜深人静时分,跟自己说一声“又长大一岁了。新年快乐。”周六雷打不动的电话那头,父母苦口婆心地说:闺女, 留在美国有什么好的啊。回来吧。你开始第108次考虑要不要回国。For good。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矛盾在留学生身上时时刻刻上演。你在心里推演了无数次回国的pros and cons,还是无解。为什么想不到思路?你想起当年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数学支配的恐惧。打开留守儿童群,有人说,回国与不回国,最纠结的是18-30岁的时候。这不仅关乎文化,更与人生阶段息息相关。当这抉择让你不再纠结了,很可能你的心已经不再年轻了。你突然有一点释怀了。可这并没有消解你蠢蠢欲动的心。你也知道回国道阻且长,还动不动就断航。好不容易咬咬牙做好了拿健康当赌注的心理建设,花平日10倍之资换一张船票,到安检门口心里还是忍不住怦怦跳。学生签、工作签是原罪,绿卡持有者更是要被打入地里再牢牢地钉上板子还不能有怨怼。五个一横亘在海峡两岸,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望洋兴叹的异乡人愁白了头,余光中也想不到有这样的事情在后头。当物理距离无法被消弭,心和心往往也容易撕扯开更大的裂痕。有一天在跟父母微信时,他们说:“回来吧。何苦要在别的国家做二等公民。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再努力融入,也避免不了大家对你先入为主的源自外貌的偏见。你还能换张皮不成?你在外,一定也过得很辛苦吧。”你愕然。你以为留学生的父母理应比大多数人更开明,眼界更广阔。最孤独莫过于最亲近的人对你产生最深的误解。科技可以解决物理距离,可是心的距离谁来解?像太平洋中央的海草,两头不到岸。与你并肩漂泊的,只能是和你一样的其他海草。你发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自己好像都是客人。浮浮沉沉,隔岸观火。当你又一次跟interviewer吹嘘自己是global citizen,你蓦然意识到你的国外经历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你带来国际化视野,让你能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但也意味着你对所有意识形态都怀有防备的态度,难以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东西。你失去了信仰,一个能带给你归属感的东西。你开始认真思考,人生选择当一只幸福的猪还是当痛苦的苏格拉底比较划算。然后你意识到,人生没有回头路,你已经跳出了那口井,看过井外的世界。就算跳回熟悉的井里,自己也已经不是原来那只无忧无虑的青蛙了。新型留守儿童身上最大的悖论是,他们被留守,但是他们自己内心还在纠结归属。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总会有很多曲折,坎坷,痛苦,迷茫,各有各的纠结。很多人把选择在哪里生活和对一个国家的热爱混为一谈。以致于留学生看到“为什么优秀留学生不选择回国”这个问题都有PTSD。实际上,在飞机高铁被制造出来的时候,故乡与他乡的界限就开始被模糊。当一个城市夜晚有为你点亮的一盏灯,你已经很难把它称作他乡。无论你是贪恋国内的城市烟火气,用健康身体置换大好前途;还是沉湎于国外的大农村安逸,用好山好水填补精神空虚;成年人的世界不贩卖后悔药。理想的生活其实就是逻辑自洽的生活,找到了就学诗仙一般洒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系原创发布,作者:Sue,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