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2886天
第1717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刘慈欣告诉我们:站在银河系外,看着小小的地球再次向太阳跌去,小小的人啊,统统去流浪。再大的事成了小事,再高的位都是低位,再多的财都是浮云,如果没有了人类的文明,科技的未来又在哪里?
观影过后,我记得里边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类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
《流浪地球2》中,天梯爆炸,方舟计划搁浅,人们在大雪中跋涉、在灾难中逃生,陨石激起巨浪,如何拯救地球?谁来为人类而战?联合政府中方代表讲的“股骨”故事,刘培强飞向太空守护人类家园,让我们看到了为了团结起来的东方愚公,让我们明白了无数根愈合的股骨,才是人类的文明。
1月22日
流浪地球2正式上映
一个电影之外的细节
也冲上热搜
电影上映当天,刚好是角色刘培强出生的日子。
导演郭帆发文:“刘培强生日快乐”。
演员吴京表示:“能够参与并见证一个角色的诞生,是莫大的缘分”。
不少网友表示:“去电影院为刘培强接生”。
《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2》则聚焦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
在郭帆看来,将时间线向前移,可以有效拓展影片的叙事空间。“《流浪地球2》可以更详细地讲述从近未来到地球‘流浪’前社会和环境发生的变化,人类采取了哪些技术应对灾难。对于前作中已经出现的人物角色,《流浪地球2》也可以更加清晰刻画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这些对于观众更好理解故事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
这个小小的白点,是我们的一切
在《流浪地球2》中,地球被亲切地称之为“小白点”。
四年前的春节,《流浪地球》上映。硬核的特效、恢弘的架构、热血的剧情……让无数人在电影院热泪盈眶。
导演郭帆曾亲切地称这部电影为“小破球”,而观众们到底有多爱这个“小破球”呢?——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2019年甚至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
在第一部中,影片直接从计划的实行开始讲述,而对于世界到底为什么选择“带着地球一起走”而非人类直接搬去其他星球,并没有太多着墨。
如今,故事从头讲起,我们也终于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流浪地球”这个选择背后的浪漫与深情。
别小看这一点,它不但能解答观众“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疑惑,更恰恰决定了为什么《流浪地球》寄托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地球是我们的故土,有我们深爱的土地、空气、生态系统,是我们人类无法舍弃的家园。
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导演郭帆曾经说:
“美国人拍科幻是放弃地球,去挖掘新的人类居住地;而中国人是不放弃地球,去守住我们唯一的家土,落叶归根。这就是为什么人类逃亡却要带上地球的原因。这也是《流浪地球》区别于美国大片最大的特点。”
在这个“小白点”的怀抱中,有温暖的阳光,有茂密的森林,有历史文明的长河,有壮丽动人的风光,有承载无数生命悲喜的日日夜夜,和无数在悲喜中度过日日夜夜的生命……
宇宙中这个0.12像素的小白点,承载着全人类的未来。
为了这份爱的信念,每个中国人都在创造奇迹。
为了实现自主建造,中国高铁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用信念跑出中国速度;为了打破垄断,中国5G主攻核心专利,用信念将优势从5G扩大到6G等等一系列的进步,都离不开我们的“中国精神”。
对于爱的信念,是“中国式浪漫”最好的解读。
2
延续中国式浪漫科幻
2019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开启冒险旅程,用一场感动世界的饱和式救援,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科幻的能量与视野,拿下46.8亿票房,一度名列影史票房第二。
在续集的创作中,郭帆选择另辟蹊径,讲述前作故事,聚焦末日灾难最初降临,地球开始“流浪”之前,人类面临的生存抉择。
之所以如此处理,一方面源于“郭京千帆”组合希望再度合作,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刘培强的生命。
另一方面,《流浪地球》第一部展现的只是庞大世界观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挖掘,比如在计划正式实施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分歧和对立等等,这都成为团队创作前传的动力。
在郭帆看来,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观的建立。为了让《流浪地球2》中的设定、道具和细节更加真实可信,他与团队构建了多达20万字的世界观。
“按照图书馆分类学的方式,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等,在中科院不同部门和学科的专家指导下,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
在描绘危机当前的人类众生相时,《流浪地球2》大胆引入了时下热议的元宇宙、数字生命、人工智能等概念。
身处末日倒计时,究竟该以何种形式延续人类文明?成为影片留给观众的悬念和思考。
在《流浪地球1》中,“带着家园去流浪”的核心设定充满了中华文明特有的故土情结,被誉为中国式的浪漫科幻。在续集中,郭帆也延续并拓展着这种中国式的表达。
不仅有宏观视角中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尝试向“内心”纵深挖掘,让中国式的家庭与亲情观念成为影片的情感内驱力。
“开篇就是刘培强在祭奠他的父母,烧纸这个意象就是非常传统和中国的,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寄托哀思,也经常说有一天我们会在天上再见,而影片最后,通过技术,我们真的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见到了思念的人,这形成了一种对应”郭帆解读道。
也正因如此,演员们在聊起《流浪地球2》时,总会形容这是一部 “温暖”的科幻电影。这也是郭帆的创作追求,“科幻只是外套,内核始终是情感。我心目中理想的电影就应该是温暖的,希望大家能在电影营造的想象世界中,获得鼓励和温暖。”
3
希望是比钻石还珍贵的东西
周喆直在联合国大会上说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
一万五千年前,一根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头,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起点。
大腿骨被折断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这其实意味着死亡,因为无法逃避危险、不能去河边喝水或狩猎食物,很快会被四处游荡的野兽吃掉。
而愈合的股骨则表明:有人花了很长时间来照顾受伤的人——处理伤口、提供食物、保护他不受攻击。
从困难中学会团结,学会帮助他人,人类文明由此诞生。
在历史长河的一个又一个的节点里,人类的命运,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一万五千年后的今天,当这根受伤的大腿骨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人类是否依然会做出从前那样的选择?
所有人有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唯有放下斗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在这场灾难中,赢得一线生机。
因为相信,每一个队员都在竭尽全力完成使命,周喆直才会在最关键,最艰难的时候,说: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使命!
因为相信,沙溢喊出了那句振聋发聩而又让人泪流满面的台词:“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
明知那是一张单程票,但他相信,自己和数百位航天员的举动,会让地球再次变得美好。
因为相信,吴京在布置核弹的时候,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他人。
他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自己的后代面对蓝天白云,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梦想。
因为相信,刘德华在生命最后的关头,将最重要的密码交给女儿记住。
他相信女儿是有生命的,而正是这种相信,让人类得以幸存。
“团结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句台词,是对电影中很多人一生的注解。
灾难,总伴随着牺牲。
没人敢断定,牺牲是否都能换来转机,可就是无数次需要人挺身而出的时候,他们一次次选择了逆行。
哪怕牺牲,哪怕无人知晓,他们义无反顾。
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人活着,一定要选择相信一点什么。
如果什么都不信了,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信念,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基石。
希望,是比钻石还珍贵的东西。
正如刘欢老师在电影主题曲中所唱:“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
越是至暗时刻,越不能轻易放弃。
越是危难关头,越要去选择相信。
4
让人类一直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
第一部中,刘培强决心孤注一掷时,完全无视了人工智能Moss的劝告。
而Moss在火焰中,用机械的声音说出了令人莞尔的名言:“让人类一直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
而人类的这种“不理智”,在《流浪地球2》还表现得更加明显。
刘培强和图恒宇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都是个人命运与地球命运紧紧关联的工作人员,都是父亲,都有着拼尽全力也要守护的人。
图恒宇的故事,是不幸与疯狂的交织:女儿遭遇车祸后,他抱着父亲疼爱女儿的执念“保存”了女儿的意识,想将女儿的生命完整永存于“数字生命世界”,并且在这种执念中越陷越深……
而对刘培强来说,想要拼命守护的,则是他幸福的小家庭。
他和家人们在一起,哪怕遭遇疾病和不幸,依然努力珍惜着宝贵的幸福。
当家人们遭遇危机,第一部里沉稳的他直接情绪失控,为了家人赴汤蹈火,“我只想让我的家人活下去。”
无论图恒宇还是刘培强,就目前看来,做出的选择都是情感而非理智占了上风——是啊,活该被人工智能调侃。让我们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
可是,这不也恰恰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部分吗?正是因为我们不能也不愿摒弃情感,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才能知道那些无法被计算的事可以有多么美妙。
在自己真正想守护的人和世界面前,所有的衡量标准都失去了意义,只剩下一句义无反顾的“愿意”。
5
2万人打造中国电影工业“天花板”
横贯天地九万里的太空电梯、从天际坠落的巨型空间站、汹涌袭来的滔天巨浪…
《流浪地球2》中每一个视觉奇观背后都是2万人的幕后团队通力合作,日夜奋战的结果。
郭帆也坦言,与第一部相比,《流浪地球2》在视效、美术和道具层面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更让他自豪的是特效团队有九成是中国人!
“实景”一直是《流浪地球》系列的一大特色,在第二部中也大规模升级。据悉,《流浪地球2》的实景摄影棚面积比第一部翻了10倍,达到100万平米,相当于126个足球场。
郭帆说尽可能坚持“实景”,就是为了给演员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任何先进特效都无法取代的,“演员的表演能够来源于他真实的感知,自然是最好的。”
另一组数字显示,《流浪地球2》全片共有5310张概念设计图,95000件服装和道具,3000多个视效镜头,额外还有将近1000个面部视效镜头。如何统筹规划如此庞大的资产,这背后正是国产电影工业化的大踏步前行。
在道具制作中,团队就大量使用了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前沿技术,让宇航服、精密仪器等道具可以实现规模量产。
在特效制作层面,《流浪地球2》不仅梳理出了一套涉及上千个镜头的制作管理流程,还推高了国产电影生物特效的天花板,“视效最难的不是天崩地裂的视觉奇观,而是真正把一个人做出来。”
《流浪地球2》时间跨度达到几十年,如何展现人物不同时期的容貌变化,要建立一套复杂的模型系统,将人工智能学习内容与演员实际表演相结合,保证每个微表情真实可信,这才成就了让许多观众津津乐道的“重返少年版”吴京和刘德华。
在《流浪地球2》的剧组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实习生,主要任务就是记录下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最终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错题集”。
郭帆说,《流浪地球2》的4年是不断摸索试错的过程,而他们也希望成为行业的“探路者”,用“错误”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和方式方法,推动整个产业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这句感人至深的台词在郭帆看来,中国科幻的前路上同样将有蓝天与鲜花相伴。
6
电影科普指南
1月22日,科学辟谣联合了万达电影,邀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胡不归,专门为《流浪地球2》推出了一份科普指南,或许能够为观众解答一些关于电影的疑惑。
7
金句分享
1.团结,延续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2.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3.为了生存,人类曾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赢得了进化的胜利,然而,进化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4.生命不只有一种定义,躯体束缚了人类的视野,人类敬畏历史,却轻视未来。
5.没有人类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
6.什么是好?有一家老小;什么最好?又平静又吵闹。
7.爱是穿越一切的力量。
8.无数根愈合的股骨,就是人类的文明。
最后,O姐祝愿中国科幻电影一路长红!愿大家2023年心想事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