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我并不是在给这件事下定论,我只是在分析背后的公众情绪。隐性舆论指的是:并没有显著出现在大众传媒的讨论中,但潜藏于公众意识中的、被关切的信息。这种潜在的关切很容易借某个具体事件集中爆发,成为显舆论。以上三点就是人们的普遍关切,也是舆论爆发的背景。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胡鑫宇事件之前,就有一场关于失踪人口的讨论,而随着讨论的深入,许多人开始谈论器官交易。我个人不大认为胡鑫宇事件背后真的有“器官交易”,或许器官黑市和产业链真实存在,但这种事发生在一个家庭完整、亲友众多的在校高中生身上,概率不高。胡鑫宇的死因尚不能作出定论,这才是舆论无法平息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死者家属和公众,想要的只是一个真相而已。可上饶已经陷入了塔西陀陷阱,公众无法对执法部门产生信任,而进入越解释疑点越多,越解释越被质疑的循环。这种现象并非是上饶特有,在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南阳二中命案”最新进展)文章中,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孩子死的不明不白,学校调查敷衍,家长上网讨说法,类似的还有成都某中学。经验告诉我,很多情况下,各部门为了规避责任,息事宁人,往往都对细节三缄其口,这使调查难度急剧增加,而没有结果的事情拖得越久,越容易产生各种猜想,将事件的严重性升级。而此时出来解释清楚,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这种事件只要有过几次发酵,信息的受众就会培养对执法部门的不信任感。更何况,上饶警方的解释违反常识,至少有如下几个疑点还需回应:为何失踪100多天,消防部门、救灾部门和当地警方、村民、学校老师,在地毯式的搜索下都没找到,却被发现吊在学校几百米的树上?这期间尸体难道不会发臭?没有人关注到?我想如果上饶警方通告没胡说,那么人很可能是最近几天才死,才被发现的。那这一百多天里他在哪?在吃什么?到底是怎么逃过各种监控和搜索,最终又是怎么死的?此事件的疑点,甚至引起了一向被认为在舆论场善于用巧妙言辞息事宁人的前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的质疑,对此,他是这么说的:显然,胡鑫宇案已成为了一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且迫切需要回应的公众事件。这超出了上饶警方的能力范围。我建议,最好能派出督查组,或让异地的、具有公信力的地方公安机关参与调查,并务必查清细节。只有权威性更强的执法部门,才能将事件的影响平息。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胡鑫宇事件,让我们更加关心身边人,尤其是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弱势群体的命运。· END ·感谢你还在如果喜欢那就分享朋友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