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蛟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1. 2023年1月30日是世卫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状态三周年,抗疫三年,人类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首先疫情之初,某些国家对病毒的态度相对轻视;疫情期间,单纯隔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太多因素影响了科学防疫;更重要的是,全人类应该团结一致面对疫情的考验。
2. 科技人员和工业界在这三年里集中精力创新,刷新纪录,两个“开创性创造”是这次疫情的珍贵遗产:一个是mRNA疫苗的开创与接种,一个是小分子抗Covid-19药物的研发。
3. 如今,大部分人接受了与病毒“共存”的现实。1月25日,美国FDA召开相关专家会议提出:Covid-19将成为年度全球传染性疾病,疫苗必须精准化,将来最可能的模式是比照年度流感疫苗,采用当年流行Covid-19病株特异的疫苗,普通人一年接种一次,高危人群可考虑一年两次。
4. 国内的第一波感染高峰虽然已经趋于尾声,但今后可能还有感染高峰期。如何探讨下一步防疫计划,针对年度变异病毒特异性的创新性疫苗研发或进口,已经迫在眉睫。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发布了联合国机构的最高级别警报。2023年1月30日的今天,是世卫宣布紧急状态三周年。Covid-19疫情已经三年了,据有关专家估计,全球已有几十亿人被感染,近两千万人病逝。当然,确切的数据,将永远是个谜,因为无法精准统计,只能靠真实世界记录与数学模型共同完成。1. 轻视:从疾病刚开始的时候,无论在武汉时期,还是刚刚开始出现在美国,疾控中心和有关部门,包括世卫,均没有料想到局势会变得这么糟。2. 单纯隔离的局限性:以Covid-19的传染性,单纯隔离与封控,短期是有效的,但不可能长治久安。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争论与代价。3. 太多因素影响了科学防疫:对疫苗的污名化,使得疫苗接种与普及受到极大的干扰。把人类的共同抗疫,变成政党、国家之间竞争的工具。最后,大家都输了,赢家是Covid-19。它不仅在人类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壮大。4. Covid-19 尚且知道需要团结一致,不断改革创新,通过突变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很明显,病毒明白一个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据中疾控官网1月28日消息,截至1月26日,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现有住院病例215958例、现有重症26156例。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6075例。根据中疾控1月15日以来的报告,自2022年12月8日迄今,新冠感染在院死亡人数为78960例。这三年,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一年内的两个“开创性创造”,是这次疫情的珍贵遗产三年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牺牲。科技人员和工业界也集中精力创新,刷新纪录。其中,最杰出的两大科技成就是:1. 在1年以内,mRNA 疫苗的开创与上市和接种,避免了上百万的死亡,同时为将来疫苗的适时更新,提供了从来没有过的科学途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应用mRNA 疫苗,成功抗击了病毒。2. 同样是在1年的时间,小分子抗Covid-19 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有效地降低了高危人群的死亡。大部分业内人士都承认,一年以内的这两个开创,可谓科技上的奇迹。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因此对抗疫更加有信心,效果也是有目共睹。▎刚过去的春节,据称有近20亿人次在国内大流动。目前预测中的农村疫情没有如期暴发。疫情似乎在国人的概念中,正在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共存”的现实,尽管许多人是不得不接受。1月25日,美国FDA 疫苗与生物制剂指导委员会召开有关的专家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和简化未来的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关于其“季节性流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高峰是否在今后只会局限于秋冬季节? FDA和CDC将于每年夏季对下一波疫情以及相关的变异株进行预测,指导和支持科技界和工业界研发当年的适应性疫苗(参照年度流感病毒),尤其是以mRNA疫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疫苗。将来最可能的模式就是,采用当年流行Covid-19病株特异的疫苗,普通人一年接种一次;高危险人群可以考虑一年两次。3. 加强全球合作:单枪匹马,永远不是抵抗传染病的科学防疫方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就未来疫苗接种工作提出简化方案,拟提议比照年度流感疫苗,开放多数成人及儿童每年注射1剂COVID-19疫苗,以防变种病毒疫情。这意味着美国民众可能不用再记录接种过多少剂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也不用记录距离上次注射追加剂已过了几个月。中国虽然慢慢地从第一波感染高峰中恢复,但是,第二波、第三波等,以及今后的年度高峰在所难免。中国亟需探讨下一步防疫计划,尤其是疫苗的开发与加强针的接种。不能回避的是,针对年度变异病毒特异性的创新性疫苗的研发或者进口,已经迫在眉睫,千万别在疫苗这个重要问题上搭错车。这不仅关系到本次疫情风暴幸运生存下来的高危人群(包括我90多岁的父母,尤其是经历30天才转阴的父亲)是否能在下一个高峰中平安度过,而且更关系着未来的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在一线奋战三年的医生,这些建议和想法,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决定说岀来供大家参考。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为大众的健康出谋划策。Covid-19最喜欢人间的争吵,尤其是带着浓厚“情怀”的争吵。当人类相互之间成了“敌人”,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它不是人,但它的传染性疫情却能离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后的日子,可能会很艰难。但愿人间烟火依然安好,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超过病毒,能够做到人控制病毒,而不是让病毒控制人。大家能活得从容、淡定、得体。否则,上帝也会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