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难「爱自己」,除非他有幸被爱过
编者按: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爱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陈词滥调的东西,但不妨碍我重新再把它拿出来絮叨一番。
因为,“爱自己”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但要把它做下来,变成一个扎实的生活习惯,真的非常难。
作者 | 达芙妮
爱自己,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
爱自己之所以这么难得,是因为在生活中往往爱自己很少,不爱自己却很多。
最突出的最普遍的就是——有的人还没有“自己”。
很多人爱的是理想化中的自己,一个他想象出来的要成为的自己。
为此,他总用各种要求去激励自己不断奋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比如要拥有美丽的容颜,健美的身材,体面的工作,丰厚的收入等。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状况。
因为从我们生下来来到这个世界,就被灌输进了这样普世的价值观。
父母希望你学习好,懂礼貌,乖巧懂事,希望你是好孩子,希望你能干、有出息;
到了学校,老师喜欢你学习好,你要不停追求好成绩,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和前途;
工作之后,你要努力追求职业晋升,以此拿到更多的薪水,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
我们周围的整个世界,基本都是围绕着一个人的外在(你的有用性)展开的。
如果你的父母和早年的亲人也不具备看见真实的你的能力,基本上你真实的自己就处在一种严重被忽视的状态:
你不知道你还有个”自己”,这个自己里有你的感受,你的需求,你的恐惧,你的热爱等。
只是因为绝大部分世人的眼光都聚焦在“成绩、乖巧懂事、很多的钱、很高的地位”等这些东西上,
你也没有心思和空间来关注一下这个自己,而是被迫为了获得外界的关注和认可,被迫去追逐这个世界关注的东西。
因为在你的世界里,你认为,只有拥有这些东西,你才能得到这背后拥有的爱。
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于是整个世界似乎变成了一个扭曲的所在:
人类生来为了被爱,而物质财富是为了被用;但是现在世界是倒过来的,是因为物质财富被爱了,而人类被用了。
在普世的价值观下,人很难真正地去爱自己,看到自己,关注自己。
相反,它提倡的是追求功名利禄,其实就是对他人有用。
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没有问题,问题被掩盖在繁荣的假象后。比如:
你一路是学霸,一路都靠着一些优秀获得很多认可和赞美;
或者你一路靠着懂事乖巧,孝敬父母,为别人付出而获得夸奖和认可。
但是它隐含的问题也是很大的,比如:
你因为持续追求优秀而日渐疲惫,接近猝死边缘;
你因为维持优秀而常年生活在压力之下;
你因为不再成功而陷入恐慌和抑郁之中;
你因为过于懂事而常年压抑自己;
你因为只懂付出而总是构建被剥削的关系。
直到遇到一些问题,或许我们才被迫去反思“我是谁”。
追求功名利禄是没有问题的,乖巧懂事在某些时候也没有问题。
但是,把自己仅等同于那些功名利禄所兑换下的“我”,那些乖巧懂事兑换下的“我”,一定是有问题的。
因为那不是你本真的自己,而可能只是你自己的局部,或者连局部都算不上,可能只是局部浮现的表象。
因为我们渴望得到爱,我们被看到的只有这个局部,被接纳的也只有这个局部,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局部当成了我们的全部。
但那其实不是你。
所以当我们说起“爱自己”时,好多人其实是茫然的,因为他连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空洞,无聊,迷茫,压抑,难过,抑郁,绝望,厌世,孤独,悲观。(但其实不要害怕,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是通向爱自己的秘密列车。)
所以他拥有的爱自己的方式只是,吃喝玩乐以及吃喝玩乐的升级版。
在普世的一种向外追求的思索体系里,人其实都是在追求来自别人的爱。
通过追求功名利禄,追求高颜值,追求我对你有用,来兑换别人的爱,或者储存很多可以兑换的价值以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我值得被爱。
但很奇怪的是,人们不知道,外界的那些人他们其实也没有爱,所以就会导致兑换不到的情况普遍发生。
因为这个世界,在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爱是如此稀缺,以至于爱的赁品和爱的幻想和幻想破灭之后的泡沫是如此之多。
由此构成了,我们如此虚假单调的又贫乏又苦难又互相怨恨互相纠缠的生活。
当一切回到“自己”,这是艰难和不甘心的过程。
然而,很多人都体验过了,这又是智慧开始的过程。
不去感受自己
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去感受自己。
是因为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关注过我们的感受。
大人看不见我们的感受,父母看不见我们的感受。
我们做为小小的存在物,只能不停地靠适应他们来获得一些关注和认可。
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习惯了忽视自己感受的存在。
我们和自己的关系里只有要求,不停地提要求,不停地去做到,做不到就痛恨攻击自己,做不到就很恐惧和焦虑。
我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体会一下,那些做不到时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是什么,它们在诉说什么。
只觉得它们太让人难受了,以至于我们要急于把它们搞走——做些什么或者去求助别人可以做些什么,来把它们赶走。
然而,它们可能只是我们真实的自己在哭泣,在求助。
那个被称作“内在小孩”一样的存在,那个真实的你,从出生似乎就已经被遗忘的你,在大声地大声地哭喊。
多么的可怜,多么的可怜,多么的可怜。
可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再次抛弃它。
因为它的哭声是那么的让人不知所措,让人恐惧,让人陌生。
他们如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这些恐惧、焦虑背后,原来掩藏的是一个被遗忘的自己,一个久远的婴儿。
连结到自己的感受是痛苦的
所以总是要去逃避
不肯去触碰自己的感受,因为它是痛苦的。
所以很多人宁愿用不停工作去逃避,以免面对这个事实:
这个世界竟然如此荒凉,如此荒凉,没有一个人真的爱我,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我,没有一个人真的关注我……
这太让人抑郁了,太让人绝望了,太让人痛苦了。
所以要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制造价值。
这样可以让自己看上去比较繁荣,比较有用,比较好像有价值,也比较好像还可以获得很多关注。
即便细想下去,可能也会发现他们可能只关注你的使用价值。
但是,只要拥有足够的使用价值,只要可以制造和占有一辈子可以使用的钱,不就可以随时兑换出想要的东西吗?
靠着这个幻想,我们无尽劳作,不用去触碰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感受。
不去触碰自己的感受,我们就可以不用去回想到小时候那个支离破碎的家,那些心惊胆战的回忆,那颗伤痕累累的心,那些曾经伤害性的话语和伤害性的行为。
那时的我们曾经如此受伤,如此无助,如此惶恐,甚至如此绝望,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度过。
如同电影《那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姑娘玛蒂尔达问杀手莱昂:
“人生总是如此痛苦吗?”
只是后来,因为境况好转,我们暂时忘却了那些记忆。
但这并不代表那些记忆就不存在了。
因为那些创伤导致的诘问,还总是会出现:
“人生总是如此这样吗?”
不敢碰触的感受,无法逾越的感受,造就了我们对生命体验的隔阂。
不去触碰,总是逃避,让我们的生命被囚禁在狭小的范围内,伸展不开。
你会发现,有些人活了几十年,其实只是在活同一个模式,生活高度雷同,约等于人生只是几天的重复播放。
因为感受太痛了,有些感受可能是比死更难以承受的痛苦,触碰它们,你会抑郁,绝望。
但是穿过去,穿过去,淌过黑暗,淌过泥泞,淌过阴雨季,你才能真正来到阳光下,获得一个真正整合的你。
溃烂的伤害,在黑暗中发炎,腐烂,变质,它需要被清理,包扎,以眼泪,以疼惜,以爱和见证。
还需要的是——勇敢。
深深地联结到自己
才能去体贴自己,照顾自己
只有当我们愿意去联结到自己的内在,那个极度被忽视的小孩,去倾听它的声音时,
我们才可以说我们要如何爱它,此时才是一个爱自己的问题。
因为此时你会发现,爱自己是如此不容易。
因为有时候创伤发作如同毒瘾发作,我们会出现非常难以耐受的情绪,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会吞噬掉我们。
这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原来有如此大的创伤。
当我们被绝望、无意义、空洞、无力布满,不去拒绝体验这些感受,
而是慢慢尝试去解读这些感受要表达的语言,传递的信息,此时我们才是真正爱自己。
所以,爱自己绝不仅仅意味着去吃美食,买美衣,追美女,开跑车。
爱自己,是愿意去连结自己。
尤其是不排斥自己的负面感受,愿意耐下心来倾听自己,愿意看见自己内心的小孩,愿意接纳自己;
并且跟自己待在一起,并且愿意常年的陪伴自己,愿意与自己交流,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很容易对别人说“爱你就像爱生命”,但我们是否愿意对自己说:
“爱自己就像爱生命。”
爱自己要经历绝望
人本能会渴望别人来爱自己,直到我们发现仅仅依赖他人的爱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爱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绝望。
绝望并非坏事,此一程彼一程。
有时候一段路的结束,是一个绝望,但同时又会是下一个路的开始,是一个新的希望。
不要害怕绝望。
穿越一扇扇绝望之门,或许你会发现,绝望也不过如此。
穿越绝望,就会有希望。
那个希望在你的手里。
在这个普世价值爱物质要更胜于爱人的时代,愿你拥有一身铠甲叫真正的爱自己。
比起优秀,比起财富,比起地位,比起爱情。
那可能才是世间真正的稀缺之物。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从新的视角看见自己
寻找积极的心理体验
生活再难,也要好好爱自己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