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跟孩子沟通,有一种方式简单有效,却被大多数父母忽略了

跟孩子沟通,有一种方式简单有效,却被大多数父母忽略了

公众号新闻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陈卓朗读音频
音乐:Hania Rani & Ólafur Arnalds-Woven Song — piano reworks
歌曲:椅子乐团 The Chairs-自说自话
文 | 包丽敏
来源|我想这样爱你


我家孩子爸有时会很不忿地抱怨:为什么家里人说话,娃总是最听你的?!


哈哈,老母亲听了不免暗暗得意。不过对啊,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孩子会愿意听我的,而别人说却不太管用呢?


换句话说,我究竟做了什么,能赢得娃的合作呢?


我想了想,至少有这么重要的两点吧:


  1. 从怀胎十月开始,到婴儿期的日夜哺乳、照料,再到后来的一路陪伴和沟通,我在娃心目中,至今还是第一依恋对象。这份情感,自然会大大增加我对他的“影响力”。

  2. 家里人当中,恐怕我算是最能读懂和接纳他感受的人,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我跟他沟通,往往障碍最小,引起的“反作用力”最小。


除了这两点以外,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特别注意,那就是——


我会尽可能不对娃说指令句,而是用问句。


就比如,娃每天晚上在去小床睡觉之前,总喜欢在大床上跟爸爸妈妈先躺一会儿。然后你觉得有必要提醒他去自己的床了,这时候,如果使用指令句,多半是这样的:


你现在去小床吧!


你该去小床啦!


你快去小床!


爸爸常常会使用这样的指令句,得到的回应也往往是娃心怀不满的一句“臭爸爸”。


我通常使用问句:


你去小床吧?


你现在准备好去小床了吗?


你现在可以去小床了吗?


你是想再躺一小会儿,还是现在就去小床呀?


你要不要现在就去小床呀?


这么问,娃通常就不会生出抵触或不满,而是会想一想,然后做出他自己的决定,可能是现在就去,也可能还想再躺一会儿。而结果是,他几乎每次都能自觉自愿地主动回自己床上去,有时还会很爽脆地回应一声:“可以!”


这两种说法,表达的意思不是差不多吗?为什么沟通效果会这么不同?


其实我们忽略了指令句往往传递出一层隐含的信息,那就是——我要你按我说的去做!


有没有发现,这层信息容易散发出一种控制的气息。


这样的信息让人不舒服,即便听的那个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心里也已经油然而生出不同程度的抵触和排斥。


而问句不同。


它同样也传递出隐含的信息,但这个信息说的是:你是你行为和意志的主人;要不要做、要现在做还是待会儿做,这些都归你来决定;我尊重你有你的意志,我也相信你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决定。


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是不是让人心里很舒服?


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接收到哪种信息会更愿意主动合作呢?



说指令句也不一定就无效,很多时候孩子的确会迫于大人的意志而表现出顺从。


但这种顺从很少会是自觉自愿和主动的。


这种顺从有可能会在内心产生一些默默的抱怨、不满、嘟哝,或者无力;


也可能会引发不同形式的“消极抵抗”,比如,故意拖延,磨洋工,搞破坏,心不在焉,敷衍应付,不说不动、说了才动……


这些可能是指令句暂时看似起效,而实则却需要支付的代价


而且,当孩子越长越大,越有能力反抗,指令句就会越来越无效。


不仅无效,还容易引起更剧烈的冲突,招来孩子的顶嘴、叛逆、充耳不闻……




当我们用问句的时候,还需要警惕那些不自觉当中经过了“伪装”的问句。


比如:


“你想吃火腿还是吃香肠?”


“我想吃火腿。”


“哎呀,火腿有什么好吃的!也没有什么肉,全是淀粉,还是吃香肠吧!”


又比如:


“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呀?”


“我想先玩一会儿再写。”


“回到家就先完成作业,这才是好习惯,知道吧?你赶紧去把作业写了,剩下的时间再玩!”


还比如:


“这个活动真的太有意思了,你要不要把它写进今天的日记里?”


“我不想。我不喜欢这个活动的××环节,太吵了,也太无聊了。”


“怎么会呢?那个环节难道不是很热闹吗?而且其他人都玩得可开心了,大家一起合作的感觉不是很好吗?”


娃沉默。


“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写?”


有没有发现,这些伪装的问句,其实也跟使用指令句一样,都是在用我们的意志去替代孩子的意志,去替孩子做决定。


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真的很好,所以,你要照我说的去做!




“你要照我说的去做”——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喜欢听这个吧?


即使是一个幼儿,也都有自己的意志想要去遵循、去运用。


指令句的一个后果在于,它很容易引起双方意志的对抗和较量。


意志较量的结果就是,要么听你的,要么听我的,非赢即输,非输即赢。


一方意志的得胜,必建立在一方意志的落败之上。


这哪里是亲子和谐共处,倒像是不见硝烟的斗争。



当然,使用问句,尊重孩子的意志,将决定权交给孩子,也并不是说就要对孩子百依百顺,无原则地听从孩子。


有一个关键的前提,是要分清事儿是谁的,该由谁来决定:


如果事儿是孩子的,跟咱们自身的利益和需求无涉,那就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让TA学会决定自己的事儿,学会为自己负责,学会为自己做选择。


比如,什么时候写作业、在饭桌上吃什么、想穿什么衣服、跟谁交朋友、旧玩具要不要送人、空余时间用来干什么、想读什么书……


这些就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在这类事上,如果我们也断然使用指令句,硬要孩子按我们的意志行事,那的确是侵犯人家边界了。


现在赶紧去写作业!

你必须先把书包收拾好了再吃饭!

不行,你得吃点肉!

……


当我们使用指令句的时候,就好像这些事儿都变成了我们的事儿。


当然,你可能会担心,如果不告诉孩子怎么做,TA就做不好啊!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总是由我们指令着他去做,那孩子学会的,恐怕只是听从指令或者反抗指令,而并不是真的理解和体会到了究竟怎么做才是好的。


况且,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好的方式、好的做法,那只是我们认为,孩子一定认为是好的。


娃按自己意志做事的时候,当然可能会犯一些错,搞出各种不靠谱的花样来,可只有这样,TA才能从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经验来,学会自主,也慢慢积累出自主能力来。


所以,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中,父母最多只有从旁引导、提醒的职责,并且适合用问句去实现,而不是用指令句。


比如: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呀?哦,你打算先玩会儿,吃完晚饭再开始呀。那你觉得今天作业多吗?吃完晚饭到睡觉只有两个小时,你估计时间够不?假如你把作业分配一下,晚饭前先完成一小部分,晚饭后再完成一大部分,那睡觉前的压力会不会就小一点呢?


啊呀,忘了收拾书包啦。你打算先收拾好再吃饭,还是吃完饭再收拾?


今天的肉做得特别好吃。吃肉可以让你的身体更强壮哦,你就能跑得更快啦,你要不要来一点?


问句完全可以把我们的思路、我们所关心的、考虑到的都表达给孩子,在询问和提问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看到他所没看到的某些角度,提供给他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其实,这种询问和提问的过程,也是跟孩子探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


但是啊但是,当我们使用问句,就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要指望咱使用了问句,就一定能让孩子说出或做出我们期待的结果。


问句是开放的,它不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去做。


咱给出了提醒、建议、引导,最终采不采纳,这个决定权在孩子。


如果我们嘴上说着问句,心里却抱定“你得按我的想法去做”的执念,那仍然是一种控制。


在该由孩子决定的事儿上,咱得体地做到放手,其实也是给了孩子一个必要的成长空间,让他有机会去学习决策、学习选择、学习自主、学习负责,这样,他才能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为长大、为成年做好准备啊!




以上说的都是孩子理应自己决定、对我们和其他人都人畜无害的情况。


那如果孩子做的决定影响到了我们或者其他人的需求和利益,难道也要听孩子的?


当然不是啦。


  • 如果孩子的需求和决定跟我们的需求和利益冲突,那我们就需要跟他协商和“谈判”。


是的,协商,“谈判”。


而不是因为孩子影响到我们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TA发指令!


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孩子仍然是自己行为和意志的主人;我们还是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去代替孩子的意志。


但我们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去影响孩子的意志,帮助TA做出新的决定,跟我们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孩子,TA的行为和决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我们的需求又是什么。


这时候,还是要用问句。


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有个办法,是XXX,你觉得行不行?你同意吗?

我不太认同你这个办法,你愿意调整一下吗?

……


就比如,孩子赖在大床上不肯回自己的床去,那我最好不说:


怎么还不走啊,快点回你自己床去


我会说:


我太困了,困得想马上就睡着,你可以快点回你的床上去吗?

我担心你躺时间久了就睡过去了,我也没力气把你抱回你的床上去,你要不现在就去你床上,怎么样?


当然,这么说,有时候娃立刻就愿意考虑你的需求,利索地回自己床上去了。


也有时候,TA的需求还没得到满足,就不会这么利索地考虑你的需求了,TA可能会说:“我还想再躺一会儿。”


“哦,看来还没躺够呢。”——先对TA的感受和需求表达理解,再说:“那你想再躺多久呢?”或者“那你再躺上两分钟?”


娃又可能说:五分钟!


“五分钟对我来说有点太长了,再说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三分钟怎么样?”


类似这样的过程,俩人总能达成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案。


或许有家长会觉得这样太麻烦,哪有干脆地给个指令让娃照办来得简单?


是麻烦,但这样,我们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会,让他学会既尊重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让他学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让他学会跟他人协商寻找解决方案……


当我们用的是协商和谈判,而不是指令,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是一个跟我对等、值得我尊重的人,你也是有能力跟我达成合作和共识的人。


这个信息,孩子能接收到。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合作的意愿和能力。


这样,我们就能收获一个好商量、也能够商量的娃。长远来看,其实反而省事多了!


  • 如果孩子的行为影响和妨害到了其他人或公共环境,那我们就需要履行监护义务了。


这种情况也可以尽量使用问句。


跟上面那种情况比较类似,需要告诉孩子TA的行为给别人和环境带来的影响,跟孩子明确规则和界限。然后同样的,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就比如,孩子在公共餐厅大吵大闹或者跑来跑去。


与其说:


你别吵啦!

不许闹!


不如说:


餐厅里不可以跑来跑去,会打扰到其他人,他们会不舒服,说不定还会生气的。你可以到外面去玩吗?


你的声音太大了,会吵到别人的。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小声点儿吗?



那么,难道跟娃说话就不能用指令句啦?


也不能一概而论。教育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很少有什么是完全可以一概而论的。


一是,以我对广大老父亲老母亲的有限了解,指令句背后的思维模式语言习惯,往往是深入我们骨髓的,不是说改就能改的,那真的不现实。


所以,跟娃相处的时候,一不小心指令句无意识地就脱口而出了,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但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想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还可以有别的说话方式!


如果说出的指令句引起了娃的不爽和抵触,至少咱不会像以前那样理所当然觉得,“这孩子咋回事,说了还不听!”——还觉得都是娃的问题。


如果注意到了娃的不爽和抵触,咱们就试试调整语气和说话方式呗。


是,在某些严重或紧急的情况下,我们好像没办法不使用指令句。


就比如,孩子冲向车来车往的马路,或者孩子不知轻重地拿着尖锐物体戳向其他人……


这种时候,除了很有气势地喊出一句指令句,我真的想不出别的招儿。


你给我站住!


别跑!赶紧停下!


住手!


简短、有气势、霸气威严的指令,此刻能及时阻止这些危险行为。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平时指令句用得少,那当我们在这种特殊时刻给出霸气的指令时,反而会特别管用,娃立刻就明白此刻不同寻常。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简要说来就是:


  1. 我们需要分清自己什么时候该放手,不去侵犯孩子的边界,不去替代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学会自主;


    也要分清什么时候又该阻止孩子侵犯别人(包括我们自己)的边界,通过协商去赢得他的合作,跟他一起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2. 无论以上哪一种,都尽可能少用指令句,而多用问句去实现。


    这看似只是一个小技巧,却是我们在跟孩子相处中截然不同的姿态,它其实关系着养育中的大事!


我们容易有一个误解,以为想要让孩子“听话”、合作,就只能用各种控制的方式。


可控制会制造出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也总是造成一方赢,而另一方输。


无论是我们赢了孩子,还是孩子赢了我们,对于亲子关系和孩子成长来说,都是输!


而合作,恰恰是在我们放下控制的时候才能发生。


也只有协商和合作,才可能双赢!


推荐阅读


有了好的沟通,才有好的教育

越受到尊重的孩子

越能发展出自控的能力


邀您共读:

《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好的沟通就是好的教育》




↑长按扫码购买

《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好的沟通就是好的教育》

市场价93.6元,学堂仅售46.8元!


作者介绍





包丽敏,在报纸/杂志相继当过好些年记者、编辑、主编;变身老母亲后,专心探究养育。所著《孩子,我愿意这样爱你》一书,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推荐为“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读完可能打破你的养育三观。


主播介绍





陈卓,一个愿意随时随地与您说话,用文字和声音做载体,用心与您沟通交流的宝妈。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政府大“撒币”,只帮助领福利金的人?!“努力工作的穷人”又被忽略了!时隔三年,终于能正常过年了!但我猜,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件重要的事……免费体验 | 自信表达,勇于沟通,“豌豆·口才与表达”小班直播课,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件和你真正有关的大事,被忽略了8岁男孩右眼几乎失明,去医院一查揪出20多条虫!这个隐患家家有,别再忽略了提升免疫力超重要的「它」,太多人都忽略了补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多地120被打爆:疫情中这件最重要的事,被我们忽略了!纽约华男支票被盗, 医保惨遭停!寄支票别忽略了这些细节,容易出事…名人分享感染新冠经历,多地120被打爆:疫情中这件最重要的事,被我们忽略了!支票被多次兑现 法拉盛华人商家损失近10万!别忽略了这些细节,容易出事…小小常被其他海淀娃秒成渣之后,我才发现一直都忽略了这件重要的事河流真是急死人了…阳过心悸气喘要查什么?肺炎在家怎么办?医生:这么“趴着”简单有效“抢占县城退烧药攻略”冲上热搜:他们的哭声,被忽略了…关于如何“赢”的商业模式,你可能忽略了这几点抢过盐 蒜 酒精 口罩 蔬菜,现在又抢药防新冠简单有效为啥不用AAAI 2023 | HiCo: 一种简单有效的3D骨架动作表示学习框架EMNLP2022 | SimANS:简单有效的困惑负样本采样方法留学被开除,竟然是开学忽略了这一点?2023年很多生意都将消失,只有一种方式能赚钱!吵翻了!贫困女孩受助8年,毕业嫁大龄富商生子,其实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无需投资!2023美国移民局官方推荐最快移民方式简介醍醐灌顶:主动对抗病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啥不用?中国才是最反华的国家跟孩子的沟通,达不到预期?!与孩子沟通的36条方法,让孩子更愿听你说,认真分享给所有爸妈衡水中学翻车,惊醒无数父母: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媒体评6岁男童进女厕,却忽略了更关键的这点...真正暴露你年龄的这点,90%人都忽略了!!特别显老气加州大规模枪击案中人们忽略了的那些细节奥秘可容还是奥秘可容,只是专家们变异了开春后娃鼻屎多、鼻塞、鼻炎,这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值得试试简单有效!美国医生推荐的新冠非药物治疗小技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