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二字顶流」,终于塌房

「二字顶流」,终于塌房

其他


一年到头看过了太多魔幻新闻,但我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最头疼的一个词是——专家。


只要专家一发话,网络都要跟着抖三抖,这不,专家又一精彩发言爆上热搜:


#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


      图源:新浪微博       


她姐想着不要被只言片语带了节奏,点进视频里去听这位专家具体是怎么说的——


这位专家是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他在接受凤凰财经《封面直播》的采访中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


“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得太少,或者觉得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很少有年轻人去反思,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不够。”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言论,还举例补充道:


“对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讲,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工资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



就差没把“国内年轻人还是太懒了”的潜台词打在公屏上。


讽刺的是,与此同时被讨论上热搜的还有一个词条叫#在中国月收入一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


      图源:新浪微博       


里面全是卷生卷死卷到月入一万的年轻人,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很难做到水果自由的抠搜生活实录。


所以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年轻人呢?


专家口中那个,还是评论区苦哈哈的各位?




年轻人,风评被害


专家提出一个观点,往往会给出详实的论据。


说年轻人工资低是能力不够,这位邓总只有一个理由:这点活在越南泰国工资只要一半。


身为金融博士后,却单拎工资一点和东南亚作比较,选择性忽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议专家复习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再看那些“不像话”的年轻人,到底在抱怨什么?


话题评论见众生——


一位网友年纪轻轻脑梗住院,领导不给批病假,只许休年假。


防控放开之初,有的阳后请不了病假,有的居家办公被算作半薪,发着高烧也被迫上班的更是大有人在。


      图源:新浪微博       


嘴上说着躺平,实际加班不敢停,生怕一不留神就被“降本增效”。


而专家呢,直接给年轻人贴上又懒又贪的标签,和“996是福报”的论调如出一辙。


“相当于一巴掌把人打哭了,还说是被打的人泪腺发达”


贪的到底是普通人,还是身处金字塔上部仍嫌站得不够高的专家?


这样老板式专家,不在少数。


有奉劝年轻人不要老想着找高薪工作,要“艰苦奋斗”的。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某说:“年轻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放弃所谓享受型高工资或者福利型的这种想法。”让年轻人反思艰苦奋斗。



建议的出发点,是她看到物流、卡车司机、机械型制造业等行业和岗位很需要人。


她分析年轻人不愿意去这些地方的原因,在于工作太辛苦又工资低,但“特别重要”的是觉得所学的知识浪费了。


年轻人真的吃不了苦吗?


热搜#熬夜多却工资不高的工作#下面,多少人饱受工作摧残。


“用自己生命数别人的钱”的会计,“工资不够看病”的广告人,白天上课管学生夜里备课写材料的老师和幼师......


看似光鲜亮丽,实际身心俱疲。


还有“晚睡不叫熬夜,一整夜不睡才叫熬夜”的护士和铁路基层员工,一个班连上24小时不算事的基层警察,服务业的广大基层员工......



上下滑动 查看更多


某些岗位和行业存在劳工缺口,不代表年轻人没有在吃苦。


这位专家上一秒叮嘱年轻人要“务实”“接点地气”,下一秒从“国家全局”“国家站立的立场”考虑。


看似既操心年轻人的工作,又拥有宏大视角,实际还是陷在对年轻人眼高手低的偏见之中。


替国家考虑,替行业担忧,独独看不见年轻人的生存焦虑和现实困境。


此前#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的话题曾引发热议,语出3HFIT董事长姚某。


原话是这样:


“年轻人在20到30岁的年纪之中,他其实第一时间不应该考虑它(工作)能够给他赚多少钱,而恰恰是他的青春能够给他带来多少感知。”



“如果你把事情真正像你喜欢的一样做得精致,那么社会一定会给到你回报。”


现场嘉宾表情说明了一切


好油的一碗鸡汤啊。


只求热爱不看钱无疑是奢侈的,真正能拥有这种资本的年轻人,又有多少?


弹幕不无辛酸:“你说得对,但我除了青春还要生存。”



这还只是“专家”们对工作收入的建议。


去年,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发布的四项联合研究表明:


至少在某些领域,专家不会提供比其他人更好的建议,只是提供更多的建议。




专家,别太爱我


翻看过往热搜,专家的荒唐建议涉及民生方方面面。


操心完工作,专家们管起年轻人婚恋生子。


关于婚恋,早在12年前,国际投资学教授梁蓓就以“隔代结婚论”闻名互联网。


      图源:网络       


当时买不起房的年轻人还是80后,她提议让80后女孩嫁给40岁男人,80后男人等到40岁有条件了再娶20岁女孩,“也是不错的选择”。


臣服于父权的传统观念中,把女性的青春和男性的财产当婚姻筹码,严肃的参政议政变成另辟蹊径想歪招。


对于生育率下降的现实,专家催生的方法也让人大开眼界。


不想结婚生子的年轻人,房产专家董藩觉得他们“把高房价当成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借口,租房住一样可以生孩子”。


梁建章认为“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两年”,“将提高10%~20%的生育率”。


      图源:新浪微博       


生育率低迷的主要成因,想必大家都清楚。


这一代年轻人,本就被沉重的房贷和飞涨的物价压弯了脊梁,高昂的后代抚养成本又是一块巨石,即便有生育打算,也根本不敢生。


区区两年学制,无法真正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担心育儿成本太高?厦门大学赵教授为国献策:用惩罚。


赵燕菁在第18届蓝筹年会上发表人口问题演讲


“中国政府要把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奖励生孩子的人,惩罚不生孩子的人,降低他们的社保、养老金,不给他们保障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家不愿生孩子的现状。”


“所有公共福利,从就学、交通、就医,都要和子女数量挂钩。”


定睛一看,全是“吃人”二字。


人口学专家易某某更加离谱。


“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到17岁或16岁”,“怀孕女性可更早”。


“对男女实行差异化教育”,缩短义务教育学制,“让妇女平均初育年龄控制在25岁以内,多数妇女有条件在30岁前生三个孩子”,这样就能“顺利进入职场”。


      图源:网络       


女性甘当第二性数千年,终于想要挣脱父权制拷在自己身上的锁链。


生育为社会贡献了劳动力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帮扶和保护,反而收获了歧视和不公。


正因为越来越多女性开始觉醒,了解生育对身体的伤害,意识到妻职母职对人生的绑缚,才会下决心逃离当前解不开的困局,追求生而为人的平等和自由。


而这位专家,在文章开篇批判其他学者把人当成物,他口中的“人”却不包括女人。



生在把男女平等列入基本国策的中国,两性意识还停留在旧社会。


醒醒吧。


关于买房,专家的言论也精彩纷呈。


经济学家胡某,建议房贷月供和开销不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不提倡结婚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但买房“也不能无限期推后”。



建议在理,提醒大家理性购房也是出于善意,但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满足所有条件其实不切实际。


臭名昭著的董某,认为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原因之一是预售制能减少烂尾楼。



明明房地产预售制度是烂尾楼出现的条件,他直接反转逻辑。


还放言最长还贷时间可以延长到40年,因为年轻人还能工作三四十年。



哑然失笑了。


合着普通人忙碌一辈子,积蓄都要奉献给房地产呗。


为了房子掏空家底,卷生卷死得了一身职业病,生怕一个辞退通知就让房子断供,到退休自己的房贷是还完了,养老看病钱能攒多少?有孩子的家庭,还要迎来新房贷。


一代又一代,绕不出房子的循环。


养老问题,专家也能盘出花。


政协委员丁佐宏,给老龄化问题提建议时,称联合国世卫组织把66到79岁的人划分为中年人。


联合国7年前就已辟谣的谣言,成了专家的论据。


      图源:新浪微博       


“人从70岁才刚刚开始”,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图源:中国经济周刊       


从出生到退休,从教育、就业到买房、婚姻,老百姓这辈子,算是被安排明白了。


谈出行,专家言论同样不可思议。


提出一妻多夫制的经济学家黄有光,称汽油税应该增加10倍,可以有效减缓交通拥堵。


      图源:网络       


交通设计问题让老百姓来承担,妙啊。


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油价上涨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因为国内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大公共交通出行。


      图源:新浪微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 2020》显示,全国有汽车的家庭占到41.67%。


数据张口就来,一查一个错。


针对环境问题,曾有过“农民无用论”的经济学家王福重,呼吁农民不要用收割机割麦子,因为会污染环境。


此人还发表过辱穷人言论


那位董藩教授,让农民在县城买房住,需要种地时再开车回村里。


胡言乱语的各路“专家”,为社会贡献了珍贵的人类学样本。


有老板式专家,站在boss立场说道年轻人,名为建议实为pua。


有胡诌式专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能力一流。


还有深谙废话文学的废话专家,“建议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催婚催育的爹系专家,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意图把保守的裹脚布重新绑在年轻人身上。


还有何不食肉糜的少爷式专家。


让年轻人别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去公司附近居住。



觉得“中国人没那么穷”的经济学家,一句“谁家没个50万呢”把超过10亿中国人开除国籍。



关注低收入群体困境的经济学家,给出的建议是让他们靠出租房子或开私家车拉活多赚点钱。



自己飘在天上,便以为所有人都住在云端。


总结各色言论,不难发现一个共性。


年轻人、女性、低收入群体、农民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都是专家爱指教的对象。


且看这些专家,个个拥有一长串华丽的头衔,戴上专家的帽子便大肆指导人生、指点江山。


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却不敢正视高房价低工资的现实,不去叩问父权制对女性的盘剥、对男性的裹挟,不去探寻贫富分化的解法,不愿谋求尊重个体选择、帮扶弱势群体和发展国家经济之间的平衡。


固守在自己僵化的思维和错漏百出的刻板印象里,拥有话语权却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和歧视,只知抽刀向弱者。


既没有专家应有的广阔视角,也没有人最基本的共情能力。


专家为何能够偏狭至此?




为什么年轻人尤恨专家



这些年热搜上那些专家的集体反智发言,简直罄竹难书。


网友们都不气了,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把#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投上热搜,再弱弱地调侃一句“没骂过专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图源:新浪微博       


逐日累月泥沙俱下,专家二字的公信力就是这样破产的。


我们也像《专家之死》那本书里那般,随着网络的开放、高等教育的普及、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智识水平没有得到积累,反而越来越无助了。


      书籍《专家之死》       


这又让我想起“知识宪法”那个漏斗理论。


核心要点有二:1是言论自由,任何假说都可以被提出来;2是只有经受住质疑和批评的考验之后才有资格成为知识。


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知识宪法 漏斗理论   


15世纪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知识阶层开始接受一个观念——


将客观知识的公共标准交到分散的、遍布全球的社群网络手中,形成一套开放的邀请所有人参与的知识建构体系。


      书籍《知识宪法:保卫真理》       


通过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知识宪法”对抗的是过去几千年统治世界的的宗教、神谕、圣典和君主威权。


然而今天看来,专家——掌握更多知识的学者——反而成为破坏这套规则的主谋。


网络上信息新闻、价值观点纷繁复杂,专家本该是知识的看门人呀,把守一套逻辑严谨、程序正义的滤过标准,审慎待之。


      伪养生专家   


可再看看他们的发言里有多少低级的逻辑漏洞呢?


“缩短中小学学制有利于生育率”?


老师,相关不等于因果,生育率牵扯到种种社会福利、经济环境和女性权益,绝不是仅仅提前完成学业就可以会提前步入结婚生子的殿堂的。


      图源:新浪微博       


“国内年轻人太懒了,工作量在泰国只能拿一半的工资”?


可是,实然不等于应然,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从我们国家转移到东南亚地区,这恰恰反映了东南亚年轻人没有议价权,底层劳工被剥削的情况很普遍。


      图源:中国日报网       


“征收事业税,没工作的要交钱”“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然而,政策制定有很多基本底线,首先便要考虑“行不行”和“对不对”,这种既难以执行、又违反公民道德的建议为什么会出现?


      图源:新浪微博       


归根结底,专家们共同犯的最底层的错误,其实是——


幸存者偏差。


专家只看到了他周围的世界,那是一群利用自己社会阶级和资源的优势获得了成功的幸存者,从他们身上收集到的数据不具有完整的代表性。


但是世界还有无数的牺牲者呢,那六亿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人,那49%上不了高中的学生,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声音被社会听到……


      纪录片《两元女子宿舍》       


转念想,专家不就应该是为失语者发声的那个人吗?


与上流阶层天然享受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不同,专家成为专家,其实是文化资本的不断积累,并因此带来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


也许我们能说上等人本就活在一个钱生钱的异世界,权贵与平民自带生殖隔离,阶级固化已成定局。


但拥有文化的人该成为那个看见社会天平倾斜、打破资源分配不均的人,不靠你靠谁呀。


      《蜘蛛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积累文化资本就是要对抗权贵和权威,而不是加入他们。


很多专家在佐证自己观点时都会提及自己的“寒门学子发家史”。


但那些苦难不是用来共情劳苦大众的艰难处境,反而变成了他人不够努力的证明:我可以为什么你不行。


《精英的傲慢》指出了这种优绩主义的陷阱:


“越是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自给自足,越不关心那些不幸的人的命运。如果我的成功是我努力换来,那么他们的失败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错。”


海耶克反对将经济报偿道德化,他从无数统计数据中观察发现:“拥有社会正巧看中的才能并且完成自我实现,并非个人的功劳,而是出于运气,这不具有道德必然性。”


      书籍《精英的傲慢》   


向上的崇拜和向下的歧视,是一体两面的。


专家用道德标准否定底层的苦难,再巧舌如簧为上层开脱,甚至得出“资本是弱者,要防止被劳动力剥削”“站鸡蛋这一边,但你能分清谁是鸡蛋谁是石头”的诡辩。


      “资本被劳动力剥削”“分不清鸡蛋石头”     


可悲,专家也成了何不食肉糜的新权贵。


这不飞来横祸吗,三座大山尚未打倒,又平添一座“知识精英的压迫”。


每每如此我都会想到那副阐释“平等公平正义”的漫画。


      “平等.公平.正义”       


有些看似平等的政策观念,却在本身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施行,其巨大的不合理便显现出来。


专家之所以被选为专家,就是要他在平等通往正义的道路上,看见公平,追求公平。


正如罗翔所说“世界并不美好,所以美好是我们心中的渴望,值得我们去追求”。


他因讲刑法的系列视频获得最佳人气博主,他的获奖感言句句思辨,让知识分子洗脱了热搜上专家的污名:




这个奖项非常的沉重,我感觉我有一点搬不动,可能得千千万万的人,才能把它举起来。我不过是用我的视频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大家被自己心中的正义感所感动,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草船借箭,所得真的是不配。

 

同时这个奖杯又比较轻,这也许是提醒我,所有的奖项都跟花一样,跟草一样。花荣草貌终究会枯萎,当我拿到这个奖项它就已经成为过去式。最重要的是以后每一天能够活在从容笃定和盼望中。

 

我时常问自己,罗翔,你那些自我感动和感动他人的言语,是不是只是一场表演,是不是巧于辞令和自我欺骗,你能不能够有相应的行为为之彰显。

 

所以我真的希望有一种力量能帮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有限,自己的愚蠢,自己的幽暗,能够靠这种力量,能够每天活在一种坦然和不羞愧之中、活在自己的使命中,能够超越这种虚荣和虚无,勇往直前,一无所惧。



罗翔或要花一辈子去对抗虚荣和虚无。


但正是这份知识分子的谦卑和审慎,感染着人们看见墙外之火,走出洞穴,沐浴真理的光芒。



监制 - 她姐

作者 - 黄瓜酸啤、羊毛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5/50】DIY 把绿色圣诞树变成白色圣诞树+松香氛围感90%女性都会「经血逆流」,到底有多可怕?又一顶流明星塌房,太可惜了​「韩流」再来袭,Chuu刮起快时尚旋风|营销观察【健康】7天4万人感染,49例重症?「甲流」进入高发期,警惕这种病毒!央视主持人集体「塌房」,全网幸灾乐祸20 年前的「电子垃圾」,成了小红书、TikTok 上的顶流矿大1100万捐款风波后续,吴幽回应“真假镜湖”:镜湖二字源于母校,同行那么多,重名在所难免停更500多天后,这位火爆外网的顶流女神终于回归了!央视主持人集体「塌房」,网友却在幸灾乐祸《山居续忆》:第二十六章:我们的音乐沙龙 —— 兼谈我的音乐观 (二)创立经过新晋「双一流」大学,医学院正式开工那个前总统的孙子自曝家丑,举报了奶奶、父母和一群「二世祖」“国内顶流”到“国际顶流”,中国律所的路还有多长?「是的,我有一个孩子」,万万没想到,这次塌房的,居然是 ta……读了巴金《家》顿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认命”二字男人出轨是为了性,女人出轨是为了这“二字”我看到了什么,女顶流和女顶流的直接碰撞?提高产量的新工具:川农研究组揭示作物「源库流」分子机制,找到调控水稻灌浆期与籽粒大小的基因制霸抖音,干掉谷歌搜索?AIGC在2022晋升「顶流」专访|悄悄兴起的「陪诊师」,终结成年人的10级孤独悄悄兴起的「陪诊师」,终结成年人的10级孤独39岁吴昕终于宣布喜讯,被嘲“快本第一剩女”的她,终于忍不住了?新冠疫情之后美国医疗系统的变化男子写下“鲁迅”二字,翻过来的那一刻瞬间惊艳!全家中招「甲流」,过来人经验分享!除了吃奥司他韦,这件事千万别大意新冠疫苗将每年都打 首次应接种「二合一」火爆国外的「真人狼人杀」,终于让我戒了鹅鸭杀!附游戏推荐她“塌房”后,中产终于解放了失真过亿顶流,也塌房了。《更多的诗歌》:8: 给我一片枝茂叶盛的土地中国唯一的财团家族:祖孙三代都是首富,始终坚守“良心”二字十二字秘诀,教你选出“牛基”打败市场!5年版权纠纷终于落幕?Taylor swift终于迎来好消息,有网友评论:她终于等来了胜利!霉霉威武!人美声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