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专访|悄悄兴起的「陪诊师」,终结成年人的10级孤独

专访|悄悄兴起的「陪诊师」,终结成年人的10级孤独

生活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 



曾经网络上流行一张「孤独图鉴」,将一个人去动手术,称为「十级孤独患者」。


而近年来悄悄兴起的「陪诊师」职业,似乎正在终结这种孤单状态:


独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儿女在外的空巢老人,常因无人陪伴去医院,面临诸多不便和困难,渐渐地,「陪人看病」就成许多人不可或缺的需求。


而早在两年前,「陪诊师」已被正式录入职业分类,这项工作包括帮人挂号取号、预约检查、与医护沟通等服务,人社部还将其定义为「社群健康助理员」。


加上不少媒体动辄「月入过万」的报道宣传,更吸引了外行人跃跃欲试。现如今,陪诊行业越来越火爆,逐渐从一线城市向各城市扩张


陪诊并非没有门槛。我们找到陪诊师尤,她今年31岁,在福州某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室当护士,工作近9年。前两个月,她辞去医院正式工作,成为一名新晋陪诊员。


作为陪诊师,她的工作内容即是陪人看诊、解人急难,但真正接触过后,发现这份职业远没有旁人想象中那么轻松。





在肿瘤科室工作的9年间,小尤深有感触的一点是「癌症患者的年轻化趋势显著」。


转换到陪诊师的身份后,没想到最常找上门的还是年轻人。


其中一位客户,90后单身男子,他在网上找到了小尤,说自己隔天要做胃肠镜检查,需要陪诊师作为「家属」陪同。


小尤不会主动询问客户的身份信息,比如他的工作、籍贯之类的,在她看来,不随意打探隐私,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但患者的身体情况、检查报告等,她会事先了解清楚。经过沟通得知,病人前阵子胃痛得厉害,几天前来过医院面诊,而手术被安排在了工作日,朋友帮忙就需要请假,所以他不好意思再麻烦别人。


受访者供图


第二天下午1点半,小尤提前半小时到医院门口,见到客户的时候,他因为即将开始的手术,表现得很不自在,一脸紧张,局促不安。


人有很多情绪,在未知的病症面前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小尤很能理解他的焦虑心情,只能尽量安抚他,让他先放轻松点,术中的不适感反而没那么强烈。


手术持续了近45分钟,小尤就静坐在外等候。直到躺在病床上的客户被推出来,因为胃肠镜手术要注射麻药,因此术后半小时人是不完全清醒的。


加上术前24小时是禁食状态,凭借过往的护理经验,她知道这时人是最难熬的,同时也是陪护最需谨慎的时候。所以她先和医生确认了下术后的注意事项。


比如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怕饿得太久撑不住,容易低血糖之类的;但年轻一点的建议术后过两小时再吃东西,就怕进食过程中发生胃黏膜出血等情况。


那天,到小尤把客户送上车,已经接近晚上六点,比正常陪诊超出一小时,按理说要加收超时费用的。但她开不了口,目视刚动完手术的患者,拖着虚弱的身体上了车,回头还不忘对她说了句「今天谢谢你」。


这个下午,小尤看到的是一个成年人的脆弱和恐惧。或许,对很多年轻人而言,找陪诊不只是为了某项具体的服务,只是因为有人陪伴带来的安全感


图源《机智的医生生活》


而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大批老年人正在重新接受时代的考验。小尤常常看到年事已高的他们站在取号机前不知所措,或者拿着厚厚的报告单在原地打转——他们比年轻人更需要实操的帮助。


小尤也发现,为老年人下单购买陪诊服务的,往往是他们的子女。这时陪诊师扮演的角色即是他们的「临时家属」。


接待的最高龄的客户,是一对60岁的老夫妇,从龙岩到福州就诊。他们的儿子是医生,因为工作抽不开身,于是在线上找到了小尤,还请求假装是他的朋友陪同看病。


老奶奶是肺癌早期,家人担心她知道后会情绪激动,不得已选择尽量瞒着她。这次来就是为了办理住院手续,结果面诊时得知自己是肺癌。


善意的谎言一下被拆穿了,小尤看着老人的脸色逐渐转阴,在一旁也很无奈。到晚上安顿好后,她就离开了。


之后,小尤没再打扰过老夫妇,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没有人愿意「再次惠顾」


图源《飞越疯人院》


根据《美团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老人陪诊」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达424.08%,订单量同比增长95.07%。


面对子女因工作等原因,不能陪着来看病的情况,小尤接待过的老人,普遍表现得十分理解。


但当他们听到突如其来的噩耗时,眼神里瞬间流露出的震恐,和随之而来的迷茫无助,她看在眼里,心里也很清楚,这时候说再多的话也无用,此刻老人的内心,一定是希望儿女能陪在身边。


对小尤来说,陪诊是护理工作的外延,从照顾住院的患者们,到陪来院检查的客户,她全力游走在医院和病患之中。这一点,始终不曾变过。





然而,陪诊不只是代排队、预约挂号这么简单,这类服务对专业度的要求更高。


小尤接到的第一单客户,是来自上海的40岁中年男人,趁着出差期间到福州医院做胃肠镜检查,需要提前问诊开药、预约检查。


他是通过朋友圈看到有陪诊服务的,先是确认了小尤的工作资历后,才放心把自己的心电图、病历卡等资料证件寄过来,让小尤代自己去医院问诊拿药,再快递给他。


于是,小尤就成了这名异地客户的「远程向导」


第一次帮人代问诊,必须要尽全面掌握他的病情、过往病史等,再到院和医生交流沟通。这样一来,患者到了直接做检查,当天就能出结果。


即便是看似简单的代问诊,如果没有基本的医疗知识储备,就很难在医患之间担当有效的「传声筒」。


这其中,往往还伴随着陪诊师与客户之间的信任问题


因为客户要提前把医保卡、病例等信息寄过来;而陪诊师也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对患者的身份和病症情况守口如瓶。


由于陪诊师是相对新兴的职业,目前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这道信任杠杆的平衡,唯有靠陪诊师内心的道德底线来守护。


图源受访者供图


比起中青年陪诊,小尤最担心的还是老年人群体,接单时也会更加谨慎点。


她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前评估患者的基础病情况,如果是年纪较大的重症患者,则会建议家属陪同看诊,期间可能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突发情况和事后不必要的纠纷。


在候诊过程中,小尤也会时刻观察老人的面色、心率情况和其他症状,同时要保持极大的耐性,回答疑惑、安抚情绪。


比如最开始小尤接待过的肺癌患者,老人看不懂诊断报告,只知道自己得了肺癌,癌细胞有扩散的可能,他们的认知里几乎等同于绝症


但老人的表达能力有限,空间里弥漫着无言的恐慌,这时候陪诊师的镇定和专业性能够起到很大的安抚作用。


和医生对接沟通、梳理了下思绪后,小尤告诉老人,医生说现在是早期,还好发现得早,可以慢慢治疗的。


图源《送你一朵小红花》

在漫长和繁杂的求诊过程中,小尤能做的,就是让患者心无旁骛,没有其他压力地面对医生;


而对求医的病患来说,陪诊师是他们求医路上的一条捷径,也是一股让他们心安的力量。





2014年毕业后,小尤进入肿瘤科工作,在这之前,她学的是助产专业,在妇产科室实习。


最吊诡的一点是,她本以为自己的工作是迎接新生,而后却是在不断送别生命


肿瘤科室的工作并不轻松,这里最小的病人有十多岁。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浙江的年轻男孩,那几年在福建部队服役。确诊癌症的那年,他才20岁出头,前后治疗了三年多,最后还是离开了。


男孩和小尤同龄,性格开朗乐观。因为每隔两三周都要来做一次化疗,一来二去和医院里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起来,平常还会帮她们干些简单的活,发发报纸、整理报告。


就算时隔多年聊起他,小尤仍然还记得他的音容,保留着已不会再有回复的联系方式。


图源《良心护士》


到今年10月,小尤做了一个在别人眼里看似很不明智的决定,她从三甲医院辞职了


在小尤看来,作息日夜颠倒是一方面,年纪越大身体越吃不消;然而,更难排遣的是情绪压力,肿瘤科室的病人,要接受长期治疗,但有时候连续治疗多年,花了很多钱却毫无回报,最终不得不向病魔屈服。


小尤说:「那种感觉,像是眼睁睁看着认识多年的朋友离开。」


这么多年来,她见过太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为了体现工作的专业性,表面要维持克制冷静,但内心也时刻饱受着煎熬。


真正让她产生离职念头的,是得知一位同事确诊乳腺癌。某一瞬间,她突然意识到,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图源《小欢喜》


做「陪诊师」的想法萌芽,是在两年前。她当时有在接触上门护理的工作,服务对象一般是老年人,在他们不方便到医院时,会请她来家里协助输液、打针换药等。


那时有老人突然问起:「既然有上门护理,怎么不能请人陪我去看病呢?


两个月的陪诊经历不算长,但对小尤来说,以前自己只是待在同一家医院里,现在每天奔波在市区不同医院,才发现就算是医护人员,到没去过的医院里看诊,一样像无头苍蝇一样,每个环节都要慢慢摸索。


比如医院内部的整体布局,包括具体诊室在哪一块,绿色通道怎么走,最近卫生间在哪等,以及每家医院附近的酒店、饭馆和停车场等位置,她都要做到了然于胸。


现在的她,能够学以致用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觉得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另一方面,如今陪诊师火了后,有不少人行陪诊之名、坐黄牛之实,她深知这个行业暂时不够完善,同时也期望看到行业未来的规范化发展。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受访者,经授权使用
采访/撰文:Erika57
校对:秋秋
主编:眠去
出品:麦子熟了工作室
 
- THE END -
 
 点击下方【视频号】关注麦子熟了 
每天三分钟,和你分享更多精彩生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专访腾讯游戏郑磊:未成年人保护4.0公布,新阶段来了专访|制片人冯微微:《大考》,一场所有人的“大考”今年这款“成人玩具”火了!每分钟30000次震动&气囊顶压揉捏,家庭「私人技师」,爽到起飞!专访|杰弗里·亚历山大:演员、观众、危机与社会生活的戏剧曾经「霸凌」我的女同学,成了教育孩子的「老师」我在北京陪诊,做患者的"临时家人"成年人不骗成年人,保暖内衣才是真的香看了热搜榜上门服务的湖南女子,我读懂了医院里这份悄悄兴起的灰色新职业专访|玛丽·傅盖提谈嘻哈舞研究:来自舞者与学者的双重视角德国纪念作曲家许茨逝世350周年悄悄兴起的「陪诊师」,终结成年人的10级孤独思绪仍在柏林专访|GMV四年翻22倍,雪中飞年轻化转型做对了这三步专访|张之臻,打破天花板的人成年人最了不起的五种能力!萧太后爱上一位汉臣,还结成了“夫妻”?网课之殇:在直播间里「逝去」的「老师」专访|焦雄屏谈拉美电影新浪潮独家专访|鄂尔多斯的品牌年轻化启示:赶潮流不如先看清自己老大错失了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三年没结成婚的年轻人,开始“报复式”办婚礼?在家靠TikTok副业买车:成年人的世界钱是底气!你看不起的行业真的很赚钱!为什么女人有对象后更孤独了?| 「心理孤独」,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200万年薪能拿多久?因ChatGPT爆红的「提示工程师」竟面临光速失业亚美尼亚反水,巴基斯坦援乌,欧盟北约团结成钢,鹅赤字暴增油价暴跌,和更多惊人消息……200 万年薪能拿多久?因 ChatGPT 爆红的「提示工程师」竟面临光速失业瞭望专访|中科院院士丁汉:发展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没有捷径Rocky Mountain 山脊之路 - 多彩科州之旅(三)专访|70岁上海阿姨「知识分子风」穿搭走红,退休生活​就该这么过!​柏林—买药第一观察丨 “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专访|从武汉到上海和美国硅谷,一个普通女孩的「死磕」10年专访|拒绝摆烂!你不知道的小众运动,正在悄然流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10城:抚顺南通每10人就有3个老年人看了上门服务的湖南女子,我读懂了医院里这份悄悄兴起的灰色新职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