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带 6 岁儿子进女厕的妈妈,报应来了
作者:窈窕妈妈
开年大大大无语事件,看得人怒火中烧,不吐不快。
1月30日,黑龙江。
女生在地铁站上厕所时,拉开隔门被里面站着小便的小男孩吓了一跳。
她下意识出言提醒:你是男生,不能进女厕所。
没成想,如此正常且合理的劝告,却给自己惹了麻烦。
正在另一隔间如厕的妈妈,听到孩子被「教育」后,立马出口成“脏”:**,哪个女的骂我儿子呢?
紧接着,就把女生堵在厕所,要求其给自己6岁的儿子道歉。
“你伤害他心灵了,必须取得他的原谅,要不咱谁也别走。”
女生认为自己没错,一直不愿低头。但又急着赶火车,便松口说自己也不是故意的,可妈妈还是不依不饶,一边打电话给就在附近的爸爸,一边对女生进行言语攻击:
“你为什么要说他?你不生孩子?没子宫是吧!”
“你是大人,你哭什么,你没同理心!”
“你农村的啊,你妈一生生一窝,你才没被好好对待。”
看到妈妈面目狰狞的样子,6岁男孩当场被吓哭。
更让人费解的是,当时爸爸也在,为啥不直接带去男厕?
而且,妈妈还一直强调,没人规定6岁男童不能进女厕。
这实在是胡搅难缠。视频发出后,这位妈妈瞬间被骂上热搜。
6岁孩子早已具备性别意识和基本的自理能力,自己去男厕也没什么问题了。
有网友评论,这哪是为母则刚,明明是为母失常。见过“无理搅三分”的,没见过“无理搅三十分”的。
这素质着实让人震惊,我甚至为这个男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到惋惜。
其实,关于“妈妈能否带男孩上女厕”的争议,由来已久。
随手一搜,类似新闻,屡见不鲜。
我能共情女性群体的担忧。毕竟之前,的确发生过不少「男孩偷窥」事件。
比如,广东一女子在餐厅洗手间上厕所,却遭7岁男孩趴地偷窥。
再比如,一名女游客看见,双胞胎男孩被妈妈带进女厕后,其中一个挨个偷窥厕所隔间......
从理性角度讲,男性去男厕,女性去女厕,这没啥可辩驳的。
但,从现实来看,小男孩进入女厕所的现象,短时间内,又很难完全根除、避免。
身为一名母亲,我完全可以理解,当孩子不到3岁,无法独立上厕所,独自带娃的妈妈遇到紧急情况,实在没办法。
其实大部分妈妈,都会尽量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些妈妈,会理直气壮地“带男孩进女厕所”。
其普遍性,甚至已经让不少妈妈把它看成了“正常现象”。
比如这个离谱微博:
女孩妈妈主动化解尴尬,并借机对女儿进行性别教育。
这种做法,几乎无可挑剔。
那个男孩妈妈却嫌人家话多嘴欠,愣是把“解围”听成了“嘲讽”。
都在说“girls help girls”。
很多妈妈带男孩进女厕的不得已,其实很多人是能够理解、接受的。
她们忍着不适,让渡了自己的权利,可偏偏有很多人把别人的让步当做“理所当然”。
久而久之,反而加重了带娃女性的群体困境。
使原本能被大部分人所接纳的“人之常情”,不得不划分为一刀切的“性骚扰”。
想起一个新闻。
陕西西安,妈妈带2岁儿子去女厕,被排队的单身姑娘执意阻拦,还引发了肢体冲突。
根据国外有关统计表明,有 2/3 的孩子,要到将近4岁,才能做到自主大小便。
让两岁孩子单独去男厕不现实,带去女厕又会引起他人不适,独自逗留在外,又无法保证安全......
问题的最优解其实是——带孩子去专门的母婴卫生间。
可实际上,大部分公共区域,并没有设立「母婴室」。甚至没有专供残障人士、或供协助行动不能自理亲人的“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
演员马伊琍曾发表长文《我们的母婴室》,痛批国内机场和火车站的母婴室形同虚设。
因为少见,很多宝妈也缺乏这样的意识。
有网友说,她碰见一个妈妈带两个小男孩进女厕所,明明隔壁就是母婴室洗手间。
还看到一则新闻,机场硕大的母婴室空无一人,妈妈非要把7岁儿子往女厕带,被网友拍到后,男孩一下子涨红了脸。
这些带大龄儿童进女厕的妈妈,总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要么太无知,要么太自私。
其实3岁左右的儿童,就开始发展性别意识了。
带大龄男童进女厕,不仅会给他人造成困扰,还会严重阻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之前也有不少读者私信,问我是咋解决的?
我儿子3岁,对于这个问题,正好是最尴尬的阶段。
我的办法嘛,简单粗暴——就是不单独带娃出门。只要预计出门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娃爸必须得跟着。
这样一来,直接从根源上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发生,还间接培养了老公的家庭责任感。
一举两得。
那,爸爸不在场的时候咋办呢?
网友@蓝海分享说:小时候,妈妈带他出门前,两人一定会提前在家上好厕所。
不过,人有三急。实在憋不住的情况下,妈妈也会带他去女厕。
“如果遇到人,妈妈会先道歉说不好意思,然后捂着我的眼睛,把我带到隔间里,只要态度好,一般人都能理解。”
他回忆,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在公园想上厕所,妈妈让他自己去男厕,她在门口等着。
可他非让妈妈像以前一样,陪着他去。
结果妈妈说:我看你也不着急,要不你就憋着到家再上吧。
他一听,赶紧老老实实去了男厕,从此开始了「自主如厕」的生活。
很多时候,决定孩子行为的,是大人的态度。
总的来说,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得不去女厕,请捂好孩子眼睛,尽量避免给他人带去困扰;
对于3岁以上的男孩,要尽早引导孩子独立上男厕,培养他独立自理的能力。
比如,可以告诉他,遇到危险要大声喊妈妈;
也可以告诉他,遇到困难要向周围的叔叔求助等。
孩子其实完全没问题,他们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当然,除了家长的正确引导,硬件设施也是必不可少。
正如刚才提到的,很多公共场所,并没有配备「母婴室」。
2016年,国家旅游局就曾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
可截止目前,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只是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小部分公共场所,还经常沦为某些人的“吸烟室”。
更别提母婴室了。
有媒体曾走访北京十处公共场所,只有火车站、机场及两家商场共4处设有母婴室。
而且,这些母婴室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马伊琍说:带两个女儿回上海,妹妹突然肚子不舒服,进母婴室发现没洗手池,转战女厕又没有尿布台,结果弄脏了妹妹整条裤子。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说:“目前对母婴室设置没有统一标准,但必备的设施应该齐全”。
设置合理、干净的母婴室,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在日本,很多“全职主妇”都是自己带娃的,社会也格外重视为妈妈们提供一个安心抚养孩子的环境。
比如,他们法律规定,5000平米以上的百货店、酒店、医院、博物馆、美术馆等建筑物,必须设立哺乳及更换尿不湿的场所。
哪怕很小的地方,也会单独隔出一个母婴室,房间内有沙发,有小桌子,有洗手台,并且喂奶和换尿不湿的地方是分开的。
泰国曼谷机场,男洗手间也配有“尿布台”,对新手爸爸来说,是非常方便的设计,并不是非得妈妈给婴儿换尿不湿。
这些人性化设施,标准化母婴室的建设,在我们国内的推广与普及,任重而道远。
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家长的育儿观要进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
硬件和软件,两者缺一不可。
看到一句话,感触颇深:
今天你骂小姑娘半个小时,明天就有更多女性反感独自带异性小孩去卫生间的家长。
一个包容有爱的社会,需要不同群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图源 | 网络、视觉中国
关于作者:窈窕妈妈(ID:iiimum),你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陪伴千万妈妈和孩子共同成长。转载请联系(ID:iiimum)授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