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成长,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陪着孩子体悟、反省、修正,最终看他一点点走向成熟。
——鹿妈
有位妈妈带女儿去一家常去的店里买馕,因不方便下车,就把手机交给了女儿,让女儿去付款。结果,女儿拿到手机后,误以为自己输的是密码,实际上输的是金额。妈妈虽然也很着急,但她并没有对女儿发火,而是想着怎么做才能既不吓着孩子,又能让她从中收获点什么。于是,妈妈通过店员联系到了老板,大致沟通了一下解决方案。别担心,每个人都有失误,失误了就吸取教训,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
回家后,看到女儿还哭丧着脸,妈妈又跟女儿开玩笑道:“来,一人一半,黄金大饼,我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吃这么贵的大饼子。”
听了这话,女儿终于破涕为笑,像跟饼子有仇似的狠狠啃了几大口。
两小时后,妈妈带着女儿去了店里,一起给老板道歉,并额外点了羊肉串,想着多做点人家的生意,补偿一下给老板带来的不便。原来,细心不仅仅是日常整理书包的那点事,进入社会后,很多地方都需要细心。而这位妈妈也在复盘着自己这次的处理方式,例如情绪、语言、沟通等,并反思了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
“还好,3万元的大饼,给生活里增添的只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事故。”
怕的是父母情绪失控、大发雷霆,用咄咄逼人的态度,将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对待那个犯错的孩子,陪他一起去面对、去承担。01
“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他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2岁时,就位列Nature发布的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的榜首。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小时候却是一个“闯祸大王”:“为了看教室里桌子、椅子的构造,他二话不说就将它们拆散架;经常一个人跑到深圳华强北,一呆就是一下午,还会买上一大堆电子元件回家做研究;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偷偷把妈妈的银镯子偷来,跑到学校的实验室里,尝试用硝酸合成硝酸银......”
若是一般的家长,遇到这么调皮捣蛋的孩子,多半会大动肝火,甚至胖揍一顿。他们觉得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并专门购置了不少实验仪器,在家里为儿子打造了一个小小实验室。
也正因有父母的包容和支持,曹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最终一飞冲天。于是趁着大课间做值日,她便偷偷把同桌的文具盒藏到了自己的书包里。可让人意外的是,一向严厉的妈妈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带着她跟同桌赔礼道歉,随后在回家的路上买下了那个她一直梦寐以求的文具盒。没有一声责骂,也没有一句大道理,但朋友却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指的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出现的、能够把正确的观念和知识灌输给孩子的那种时刻。有智慧的父母不会把错误当作是洪水猛兽,相反,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牢牢记住自己的错误,从而做出改变。02
有一天,妈妈要去隔壁房间做饭,就让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帮忙看一下店。可等妈妈回来一问,才发现那人拿的是某品牌的软壳香烟,给的钱却是硬壳香烟的价钱,少给了十元钱。妈妈气不打一出来,回头照着正在哭的女儿就是几耳光,一边打一边骂,引得小区的人都聚在附近围观。妈妈的斥责声越来越大,但女孩却始终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无声地哭泣。
后来当网友再见到女孩时,明显感觉她沉默、胆小了很多。每个孩子犯错时,都会感到惊慌失措,特别是那些年龄还小的孩子。这时候,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批评、斥责,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感觉被孤立、被抛弃。一位妈妈好不容易准备好了第二天要带的饭菜,正准备回卧室休息一番,却听见客厅传来一阵响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自己2岁的女儿不小心把饭盒打翻了。原来是孩子好心想帮妈妈将饭盒装到袋子里,但奈何饭盒实在太重了,一时没拿稳才掉在了地上。这位妈妈很是庆幸自己没有一上来就批评女儿,才有机会看见女儿对自己的爱。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当孩子做错事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也就是说,要给孩子建造一个充满爱的、支持性的、包容性的环境。这不代表着,孩子犯错了,父母也要无条件维护他,而是要让孩子知道:03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膛,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文章一开篇提到的那位妈妈,发文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用‘情绪脑’安抚了她,然后用‘逻辑脑’告诉她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情绪脑”就是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让我们感受到高兴、恐惧、悲伤等情绪。“逻辑脑”,指的则是我们的大脑皮层,让我们能够计划、调整、检验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情绪脑”永远挡在“逻辑脑”前面。所以,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只有先处理好他们的情绪,才能解决问题:
可以给孩子擦擦眼泪,告诉他“不要怕”;可以把孩子揽在怀里,倾听他的解释;还可以跟他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孩子犯错后,有的父母会立刻批评、纠正孩子,丝毫不顾及周围是否有人在场,孩子会不会因此伤了自尊。但这样,只会让本就彷徨惊恐的孩子,更加羞愤交加、孤独无依,甚至走上极端。如果在外面遇到了事,回家后要面临更严苛的责备,在家在外,孩子两头都没有出路,走投无路,就会走上绝路。”
因此,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不影响孩子安全的、没妨碍他人的错误,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自己发现并修正错误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和隐私的情况下,再耐心沟通。假如孩子真的犯了错,父母要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论多么生气、多么恼火,都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比如“坏孩子”、“惹祸精”等。否则,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错是因为自己天性如此,从而自暴自弃。损坏了公物就要原价赔偿;打骂同学就要上门赔礼道歉;妨碍了他人的权利就要及时停止......04
美国著名教育家丽塔·皮尔逊在演讲中,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做20道题,错了18道,你的反应会是怎样?”
“我会在他的试卷上写上一个‘+2’和大大笑脸,然后对孩子说:
你没有全错,还做对了两道题,说明你正在渐入佳境。”
坏的教育,是“-18”,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而好的教育,就像“+2”,让孩子知道自己下一次会做得更好。下一次,当我们的孩子犯错时,希望我们都能俯下身子,耐心倾听,陪伴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制定规则、修复错误,从而走向新生。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