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张译这样纯粹的演员,请别用“造神再毁神”那套去打扰他
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2902天
第1733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张译又出来搞笑,啊不,张译又出新作品了。
谁也没想到,《满江红》播到现在,最红的梗居然不是沈腾小岳岳——
而是何大人的“青衣鬼刃夺命腰”。
大荧幕上,他折扇轻轻那么一打呀,一个飘逸转身,“谁活,我定。”
霸总又多娇,引无数观众竞折腰。
评论区“嘶哈量”爆表
然而,下一秒,在同期热播的国产剧《狂飙》里,他又立马被扒出了真身——
好啊张译,这就是你的小细腰!
演《满江红》时为了贴角色,张译瘦了快有十五斤,很多网友也不是不知道,但就是要无情报之以一顿爆笑。
从跑龙套到百亿影帝,出道17年,张译一直在认认真真拍戏,甚至从未参加过综艺。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真人秀很赚钱啊,动辄千万。”
“因为我不是一个能娱乐大众的人。”
1
1978年,张译出生在哈尔滨,从他家走出去,大概半小时可以到达松花江边。
他的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教音乐,母亲教美术,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大9岁的姐姐。
张译小时候
那时张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
小学五年级时,张译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广播比赛,当听到自己声音从麦克风中传出的一刻,张译便沦陷了。
自那之后,他便立志成为一名播音员。
张译小时候
1994年,北京广播学院在哈尔滨举行招生专业课考试,正在念高二的张译打算去“试试水”,为第二年作准备。
在这次考试中,虽然通过了专业课,但因为没法参加高考,意料之中,张译落榜了。
第二年,张译正式向着北广发起“进攻”,并再次顺利通过了专业课考试,谁知道,在高考时,张译却因一分之差,以第二名的成绩错失北京广播学院。
知道落榜消息那天,张译坐在卧室床上发呆,母亲走进来对他说:“想哭就哭吧,别憋坏了”。
但那天,张译却始终没有哭出来,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人在遭受巨大打击时,竟然是失去所有表情。
张译旧照
高考失败后,张译成为了家里的待业青年,前方只有两条路——复读或者工作。
此时,恰逢哈尔滨剧团招学员,在父亲的建议下,张译也前往参加了考试,并最终以自费生的身份被录取。
那时,张译对于演戏没有任何兴趣,之所以进入剧团,纯粹是为了一张大专文凭。
但故事总是充满着意料之外,张译也没想到,自己之后的人生,竟然会与演戏“纠缠”多年。
2
进入青春期后,张译开始冒出了一种奇怪、却又很普遍的“自尊感”,俗称“要面子”。
比如每次出门,他一定要将裤子缝熨烫得笔直,如果裤缝不直,他坚决不出门。
再比如,那时张译的学校离家里有些距离,每天上学他都要骑车往返,在当年,男生之间最流行的是山地自行车。
张译十分羡慕,也想拥有一台,但那时,住在一间半地下室房子里的张译一家,并不富裕,父母更不可能无缘无故为他买一辆新车,所以,张译始终是同学之间为数不多骑着老二八自行车的人。
张译旧照
在考入哈尔滨剧团后,张译需要骑车子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多,一次,他实在无法忍受这辆自行车,便找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那辆老二八自行车丢在了一个胡同里,且没有上锁。
回到家后,他告诉父母,自行车丢了。听到之后,父亲没有怪张译,而是立刻穿着棉袄,冒着风雪出门找那辆自行车。
看着父亲出门的身影,张译突然觉醒,再回忆起来,他说:“当时觉得自己真是一个王八蛋。”
在张译的人生中,这种在某一刻突然被改变的瞬间,不止一次。
1996年冬天,正在哈尔滨剧团学习的张译看了两台话剧,在现场,他被台上的故事感动到热泪盈眶。
自此之后,他爱上了话剧,也爱上了“演员”这一职业,他还特地花了十几块钱,办了一张没有任何用处的演员证,恨不得到哪里都掏出来给别人看看,告诉大家:
“看,我是个演员。”
表演话剧时的张译
眼看张译喜欢话剧,一位老师对他说:“你可以去北京试试,在北京天天都能看话剧。”
就这样,1996年,18岁的张译离开哈尔滨,只身前往北京。
去往北京后,张译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却因体检不合格,没有获得面试机会;之后他又报考中戏,却被老师认定为“外貌不太适合做演员”。
在北京的第一年,张译不断碰壁,困顿之下,张译听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正在招演员,他立刻报名参加考试。
半年后,张译接到通知,对方告诉他,虽然考试通过,但因为成绩靠后,只能以自费生的身份进入文工团。
就这样,1997年,张译进入军区战友文工团,开启了长达10年的军旅生涯。
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张译觉得,自己被搁浅在现实海滩上的演员梦,似乎正渐渐苏醒。
3
有一段时间,张译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发自拍,照片的角度总是很奇怪,不是仰视就是俯拍,有时他还会用一些奇怪的大头效果。
对此,好友沈腾评价:“如果我长成了张译的样子,我是绝对不会在微博或者朋友圈发自拍照的,我甚至会将媒体发布的照片,统统销毁掉,张译的举动,我不是很理解。”
张译与沈腾早年影视作品
在一段时间里,张译甚至坚信,如果要演戏,自己只能演那种站在主角身后,弯着腰说话的流氓形象。
当年在部队文工团,团里的学员们就曾举办过一次选丑大赛,选出团里三个长相最丑的,其中一个就是张译。
在部队文工团时期的张译
那时与张译同宿舍的,是后来在《武林外传》里扮演“燕小六”的肖剑,多年后张译回忆起来,他说:“两个人待久了会越来越像,或许当时没他我还能长得再好看一点。”
《武林外传》中扮演“燕小六”的肖剑
虽然长得不算出众,但在部队里,张译还是谈起了恋爱,对方是张译班上的表演课代表,彼时部队明令禁止恋爱,两人便谈起了地下恋爱。
这段长达两年的恋爱,在张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女孩身上,张译学会了宽容与勇气,他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如何乘坐时,也是女友一步步教会他。
然而,这段恋情却最终因为女方家人不同意,而不得不结束。
张译在采访中谈分手理由
受了情伤后,张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表演中,每次团里组织排小品,张译最积极,从剧本里埋的包袱,再到表演中场景的设计,张译总做足了准备工作,期待着在台上带来精彩的表演。
但奇怪的是,无论张译怎么使劲,一站到台上就总会惹出笑话。
一次,团里成员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一位导演揽住张译的肩膀,对他说:“可不敢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因为两次自费读书,张译家欠下不少债务。那时在军队,虽然津贴逐渐从20元上涨到120元,但依旧不够偿还家里的债务,张译听说拍戏能挣钱,于是开始四处跑组面试。
那两年,他剧组跑了上百个,简历撒出去上千份,却始终没得到一个真正的角色。
4
张译的人生,绝对「抓马」。
他8岁那年,周末惯例和家人去坐船,但那天他莫名其妙就是不肯上船,父母只好带他去动物园。
可就是这条船,后来沉船,船上238名乘客,最终只剩下67人生还。
小张译救了一家人的命,以一种特别玄乎的方式……
张译打小不敢进厨房,原因是他见不得锅里着火,他实在不敢想象着过的东西怎么吃。
因为学习太差,父亲总觉得他以后要饿死。为了防止此事发生,有一天非要教他做饭,硬推着他进厨房。
那天张译四肢撑开扒在厨房的门框上,幻想自己像赴死的英雄一样大喊:打死我也不进。
最后父亲真的打了他一顿……
张译还有一种“怪病”,就是不能平躺。
跟孙俪拍《辣妈正传》,开机没两天就跟导演说,千万不能让他看到床,一躺到床上他就会昏过去。
(这小子是不是在胡说八道😂)
这个“怪病”让他特别困扰,他很害怕拍一些需要平躺的戏。
要是扮演尸体,那是彻底完蛋,他会睡在现场叫都叫不起来。
早年张译参加公益活动,结果被大熊猫当成了妈妈,咬了胸部。
当时张译乐呵呵地接受采访说:咬起来很舒服。
结果回京后胸部就开始肿,最后确诊为“男性乳腺发育”。
后来管理员说,他们立马带熊猫打了针,因为熊猫太珍贵,人身上有病毒。
(张译:没人替我发声吗)
张译喜欢研究一些莫名其妙的课题,比如公奶牛产不产奶、人能不能倒着说话、大眼睛和小眼睛的视野相同吗……
在张译满脸自豪得讲这些「研究课题」的时候,一旁的孙俪的表情是这样的:
(娘娘:我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张译和海清是好朋友,海清有一阵迷上了中医养生,就传授给了张译。
张译学得不亦乐乎,逮谁给谁把脉。
还给自己开了一大堆药,最后把自己吃进了医院……
在剧组里的张译,仍然是「抓马」体质。
拍戏的时候大家无聊,养了一只花栗鼠。大家平时都嗑好瓜子,把仁放在小白鼠的箱子里。
张译过去一看,不服气地说:“它凭什么吃瓜子。”抢了小白鼠的瓜子就放在嘴里。
看得段奕宏恶心了好几天。
因为张译不知道的是,鼠类会为了占食物,把看见的食物全先塞进嘴里再吐出来慢慢吃。
张译放进自己嘴里的瓜子,已经在老鼠的嘴里嗦过一遍了……
有一段时间,张译立志要把自己练成绿巨人。
朋友送了绿巨人模型,他也买好了装备,一看没有蛋白粉,不行,这不能练。
段奕宏进组晚,千里迢迢给他背来了一大罐蛋白粉。
结果因为拍戏太忙,没时间健身,张译只能每天干吃蛋白粉,最后吃出了肾结石。
张译最招人恨的爱好,就是恶作剧。
在剧组要把所有人都招惹一遍,被所有人「追杀」。
动不动往人家箱子里塞沙子,往人水壶里倒点锯沫,或者在化妆师补妆的时候故意摇头晃脑“犯贱”。
有一次大家拍完都特别累,副导演直接趴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就发现自己动不了了。
是张译趁人睡着给人直接绑树上了。
孔笙导演的女儿孔歌子最恨张译。
过年的时候,歌子受同学之约,拿着一沓照片找张译签名。
张译非要逗她,要求是签一张在歌子脸上画一笔。
最后回家的时候,名是签了,就是歌子脸上全是画,洗了两天才洗掉。
最好笑的一次,是在拍《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张译把导演的红裤衩挂树上,结果导演根本没看见。
张译连夜搬梯子把红裤衩挂在更高处,第二天导演还是没看见。
后来张译说,那两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乐趣了……
最后实在憋不住,张译在导演的水泥地门前,用砖头写了一行字:
导演,您的红裤衩不见了,您没发现吗?
最后再加一句:“——是李梁干的”。
然而晚上导演回房间还是没看见,直接踩着他写的字进去了。
后来导演接受采访说,是当时拍戏太累,没有心思理他。
只是可怜了当时在隔壁偷看的张译,那叫一个难受啊,那几天都快生病了。
张译以恶作剧为乐,招人恨,也经常把全剧组的人逗得哈哈大笑,是气氛担当。
好朋友史航评价张译,说他人生中有一种轻功,特别喜欢从人脑袋皮上踩过去。
但其实这种轻功,也用在张译自己的人生中。
张译向来不喜欢表现得严肃。
在颁奖礼上,主持人在上面宣布最佳女主角,镜头一转,他在给任素汐把脉。
前面领导在讲话,他在后面「练习平移」。
然而真实的张译的人生,却远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样「不着四六」,反而更多的是沉重。
在出演《士兵突击》爆火前,他当了10年的龙套,跑了5年的组。
他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说在这10年里,他遇到过种种不公,但都没有太过怨恨,因为他觉得:
“救了爸妈那次已经耗了我一生的运气”。
但他很少提这些,总愿意在残酷的现实里捡出一些笑话讲给大家听。
就像他经常讲的和吴京的段子。
两人在拍摄《攀登者》的时候,同时接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邀约。
张译问吴京,你说咱们去不去?我听你的。吴京说不去。
于是哥俩约好了都不去。
结果没多久,两人就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活动上碰见了……
然而张译没说的是他无缝进组,马不停蹄地拍戏。
为了演好《祖国》里被辐射的工作人员,更好地诠释人物生命只剩最后几天、病入膏肓的样子。
张译刚进组就断食,连续20多天,每天只吃一根黄瓜,饿得面部惨白。
陈可辛来探班,看他瘦成这样,心疼地流泪……
2003年,他转行做编剧,写了许多个剧本,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他写的一个剧本差点要被投拍,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协议终止。
面对一次又一次摔跤,张译有点心灰意冷,开始认真思考这一行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通电话。
那是2004年,康洪磊正在筹拍一部叫做《民工》的电视剧,准备过程中,他看到了张译跑剧组发出去的一张照片。
导演觉得张译适合剧中的角色,便打电话邀请他出演,这一年张译26岁,作为一名演员,他并没有过系统性的演出经验。
进入剧组后,张译找到康洪雷,告诉他自己毫无信心,不知道能否演好,康洪雷则告诉张译:“只要你好好演,一定会成为一个好演员。”
《民工》中的张译
一年后,康洪雷筹拍电视剧《士兵突击》,张译知道后,立刻写下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自荐信,里面列举了自己适合剧中主角“许三多”的16点理由,言辞诚恳。
第二天,他将这封信交给康洪雷,当天晚上,便收到了剧组的邀约电话,请他出演《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一角。
虽然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许三多”一角,张译依旧开心极了,他跑去部队请假,却发现,自己的拍摄时间恰好与团队的任务相冲突,思前想后,张译递交了转业申请报告。
这一年,张译28岁,当兵第10年,站在分岔路口,他作出了选择,也迎来了改变。
《士兵突击》中张译扮演的史今班长
巧合的是,转业报告批下来那天,张译恰好在拍摄《士兵突击》中的最后一场戏——退伍的史今坐着车从天安门广场前经过,看着外面的景色,史今终于没忍住哭了出来。
十年的青春与热爱,结束了。
这场哭戏,后来成为张译经典镜头之一,感染力极强。
剧播出后的几年里 ,总会有剧迷一看到他,就心疼地抱着他痛哭……
电视里,史今告别了军人的身份,电视外,张译也正式脱下了军装。
那天,拍摄完之后,张译蹲在地上哭了很久,他清晰地感受到,一切都不同了。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张译
2013年,导演陈可辛找到张译,邀请他出演电影《亲爱的》中“韩德忠”一角。
在电影中,韩德忠的角色设定是一个“暴发户”,所以最初接到邀请时,张译有些沮丧:“为什么这些年我努力学习文艺,还是要演暴发户。”
他带着疑问去请教陈可辛,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就是要找一个不像暴发户的人演。”
张译说:“听完这句话,我甚是安慰。”
电影《亲爱的》中的张译
凭借这次出演,张译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专业性大奖,站在台上,他连说17个感谢。
上台之前,张译也曾想过,如果自己获奖的话,能不能只酷酷地说一句“感谢”,然后下台,但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将感谢表达到位:“说不定这会是我唯一一次得奖呢。”
回头看,从2011年第一次出演电影《建党伟业》起,张译从小屏幕转向大荧幕,开始出演多部电影,并与多位名导合作。
电影《山河故人》中的张译
演《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张译扮演的角色大部分时间腿都是瘸的,为了塑造好角色,不拍戏时,张译也都瘸着腿走路,戏拍完了,张译的左腿比右腿细了两厘米;
拍《一秒钟》时,为了角色,他在20天内瘦了20斤,最低时体重达到了110斤;
为了呈现当地人的状态,张译在地表42度的高温下坚持暴晒几天。
后来拍戏的时候,有一场戏为了达到要求,张译一下子吃了十几碗面,因为肠胃长久不碰主食,最后导致胃痉挛。
电影《一秒钟》里的张译
拍《悬崖之上》时,有一场电击戏,导演张艺谋提出可以使用替身演员,但张译却拒绝,坚持亲自出演,之后,他就真的接受了电击。
全身颤抖,极度痛苦。但为了更完美,张译拍了两次。
而在表演时,出生于哈尔滨的张译,口音也常在变化,在演戏中,他讲过云南话、山西话,为了拍摄电影《万里归途》,他特意学习了阿拉伯语,在前不久热播的《狂飙》中,张译又说起了河南话。
电视剧《狂飙》中的张译
2017年,张译凭借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拿到金鹰、白玉兰双视帝,至今,他在剧中背着包袱前行的画面,都依旧以表情包的形式流行在社交网络上。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经典画面
2018年,40岁的张译,终于迎来自己主演的第一部电影《红海行动》。那些跑龙套的日子、 那些不堪回首的挫败过往,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过去了。
电影拍摄地点选在北非摩洛哥,条件极其艰苦,附近市场只有肉没有菜,在拍摄过程中,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张译足足种了三个月的菜。
最终,这部艰苦拍出的电影,在当年收获了36亿票房。
之后,他成为了大荧幕上的“常驻演员”,从《八佰》《金刚川》到《一秒钟》《悬崖之上》,张译成为中国第五个突破百亿票房大关的男演员。
然而,随着人气越来越高,张译却似乎渐渐消失了。
早两年,他还会偶尔接受媒体采访,近两年,他越来越少接受采访,从不参加综艺,也很少代言产品。
他说:“我只是一个演员,不是明星,我的人生不够厚,经不起被消费。”
张译谈流量
经历过太多起起伏伏,张译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成为演员,也只成为一名演员。
他希望自己永远住在屏幕里,不要出来。
张译是戏剧殿堂里最纯粹的孩子,把他引向极致的不是名利,也不是虚荣心,而是一种渴望「纯粹的表演之美」的愿望。
很像一个手握价值连城的透明水晶的孩子,人们能设想出这个孩子无数关乎世俗的心愿,但张译只是纯粹地震撼水晶的美丽。
《狂飙》收官后,因为张译删除微博,很多人在琢磨张译和剧组的恩怨,张译又被推上风口浪尖。
但张译的很多做法其实已经说明了,他只负责戏的完成。
而事实上他也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他已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戏」了。
人们赞不绝口的名场面,安欣拉着警戒线逼退高启强,是张译想出来的。
饰演张彪的演员,更是称张译为恩人,作为艺术总监,他尽己所能,把「戏」推向极致。
很多有意思的互动也都是张译琢磨出来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安欣如果不是张译饰演,加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这样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人设 ,远不会有现在的魅力。
一个不算巧合的巧合,张译的小名也叫欣欣。
张译对戏的纯粹,或许正如剧中的安欣,有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信仰感。
戏之外的繁杂,张译是不愿牵扯的。
十几年了,张译没有拍过广告,没有接过代言,真人秀也从未参加。
有主持人问:你为什么不参加真人秀?真人秀赚钱很多的,都可以上千万。
张译无不自豪地说:我推过好几个的。
如今这世道,像张译这样坚守底线的演员实在不可多得。
这样纯粹的演员,就别再用“造神再毁神”那套去打扰他了。
有一次张译和高露拍吃饭的戏。
本来演得好好的,一切都很顺利,结果冷不丁地,张译在听到对手的台词“赶紧吃吧,一会儿凉了”后,就像被点了笑穴,一下子笑到停不下来。
因为他吃到的饭,本来就凉了。
原来,搞笑不一定都要很会耍宝,只要你你干过的离谱事儿够多,就有机会从实力派活活熬成搞笑男。
在这条赛道上,张译凭一己之力,成功晋升为“叔系男里最搞笑的衰神”、“衰神里最迷人的叔”。
连同视频材料一同被扒出来的,还有张译早年间知乎上的答主黑历史,这是他的另一个冷门身份——
民间野生段子手。
问:“作为演员,拍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张译羞答答地出现在评论区,回忆起了自己的前尘往事……
第一次拍吻戏时,他26岁,对手姑娘22岁,“两个人都很怂,咋也下不去嘴。”
为了培养俩人的感情,除摄影师外,导演清退了所有工作人员,贴心地要给他俩一下午、单独培养感情。
“那时的电视剧周期宽裕,生产进度不算要命,所以人们的创作心态也很稳。但是一下午必须培养出感情,你能体会到那种封建制度重压下包办婚姻的痛苦吗?”
张译越是一本正经地回答,评论区越是笑到满头找地。
“苦修数年无人问,一朝出糗天下知。”
张译这大半辈子过得,不要太荒谬。
哦?还被扒了2010年男扮女装的戏码捏
在考古路上砥砺前行的热心网友们,纷纷把张译受过的这些苦楚、连同他写过的悲惨段子,纷纷修订成了《笑话手册》,并输出了大量二创剪辑。
然而,点开后你会发现,那些拿张译玩梗的视频结尾,用来嘲笑他的依然是他的表情包。
副标题:《衰神张译之我笑我自己》。
令人唏嘘的是,当网友们乐此不疲地考古着张译的搞笑往事时。
张译在网上这些不藏着掖着、无忧无虑地分享私事的声音,却渐渐销声匿迹。
他在知乎上的最后一次更新,停在了2018年——内容还是宣传《红海行动》。
在他看来,这种自卑可以让他处于一种更为敏感的状态之中,也让他能够更好地去塑造角色,观察环境。
张译谈自卑
去年年初,张译参演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在片场,他见证了一位新人演员第一次演电影,张译坐在一边感叹道:“这是她人生中第一个电影镜头哎”。
在这位演员表演结束后,张译带头为她鼓起了掌,鼓掌那刻,或许他也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演戏那年。
那是1996年,张译在大庆市郊区拍摄《雪乡》,扮演一个在塑料大棚种菜的武警战士,虽然那天他只有一场戏,三句台词,但张译依旧开心极了。
那年他18岁,第一次吃上了剧组盒饭,也第一次面对镜头。
时间回到26年前,张译离开家乡,去往北京。临行那天,坐在火车上,张译看着哈尔滨站台上的积雪,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成为演员,一定要成为演员。”
后来,哈尔滨的雪融化了又再积起,但张译的梦想,却再也没融化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