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在美方眼里,叙利亚人的命不是命
最近,一张航迹图引发了全球关注——
外国网友发布的航班追踪图(图源:外媒)
这是土耳其地震后中东上空的飞行轨迹,其中有不少载着救援物资的飞机。但很明显,土耳其上空飞机密密麻麻,临近的叙利亚空域却空空如也。
同样受灾,为啥飞机成批飞往土耳其,却很少落地叙利亚?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近日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的一番对话。
一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美国将通过非政府组织形式的合作伙伴援助叙利亚。
记者:美国仍承认叙利亚政府,为什么不与叙政府直接接触或解除令叙利亚窒息的制裁?
普莱斯:如果我们向叙政府伸出援手,那将非常讽刺。叙国民众遭受巨大苦难,美国将通过人道主义合作伙伴施以援助。
记者:什么叫“讽刺”?
普莱斯:这是一个从未把民众利益福祉放在首位的政权。艰难时刻,我们不能援助这样的政权。
因为叙政府是“邪恶政权”,所以不能援助,至于会不会有更多受灾的叙国民众因为没有援助而死亡,在美国看来,这都不是要紧的事。
此前拜登发推,“对土叙遭灾深感悲痛”,但提到派出救援队的时候,叙利亚又被故意忽略了。
有人问了,美国不是承诺“将通过人道主义合作伙伴施以援助”吗?但美国声称的“人道主义合作伙伴”居然是臭名昭著、以新闻造假出名的“白头盔”。这两天,一些美西方政客为“白头盔”造势,称其是“拯救地震灾民的英雄”;有英国官员称,将向“白头盔”额外拨款80万英镑,用于叙利亚“前线搜救行动”。
可实际上呢?叙利亚工业商会联合会负责人贴出现场照片:民众正徒手在废墟中挖掘,哪有“白头盔”的“英雄身影”?叙利亚外交部说得更直接:美国可以撒谎,但地震灾区的照片不会说谎。
叙利亚伊德利卜,救援人员正在从地震废墟中撤离一名儿童。图源:视觉中国
二
“双标”也就罢了,更狠的是制裁。
近年来,美、加、澳及欧盟多国和组织对叙实施制裁,以美国制裁的杀伤力最大。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凯撒法案》,以“保护叙利亚平民”为借口,将制裁范围扩至几乎所有国计民生领域,严重影响叙利亚民众获得食品、电力、燃料、医疗等生存必需品。
这些制裁彻底掐断了叙利亚与外部世界的金融及贸易往来,使该国丧失主要经济来源,无法开展战后重建,更令灾区情况雪上加霜。
比如,因美欧制裁,货运飞机无法在叙境内机场降落,即便有国家想援助,物资也难以运抵;一些银行担心与制裁冲突,拒绝向救援物资供应商或援助组织雇员付款。
长年制裁导致经济凋敝,大批叙利亚居民的房屋没钱修缮,成了危楼。地震一来,纷纷倒塌。一名叙利亚男子在废墟里徒手挖了两天,发现30名亲人全部遇难。他对着媒体痛斥:“这分明是‘群体灭绝’!”
严酷制裁还导致叙政府无法进口救援急需的机械设备、消防车、急救车。叙红新月会负责人直言:再这么下去,叙利亚遇难人数还会飙升,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就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评论道:地震前就有近七成叙利亚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何况大灾之后!
但美方显然没把叙利亚人的命当命,不仅不提供援助,还甩锅说这是因为“叙政府未提出请求”。叙总统巴沙尔怒斥:“叙利亚楼塌人亡还不够,是要叙利亚人民断着腿乞求吗?”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社交媒体发文。图源:外媒
三
“叙利亚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还要承受经济制裁。无辜的叙利亚人民究竟做错了什么?!”
“叙利亚是一个文明古国,你们的制裁违反了国际法,违背人类良知底线。请把政治放在一边,无条件帮助叙利亚!”
这几天,话题“Stop Sanctions On Syria”(停止制裁叙利亚)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大量转发,各国网民和救援机构都在呼吁美西方国家,尽快解除对叙制裁,为国际救援提供便利。
社交媒体上的“停止制裁叙利亚”话题(图源:外媒)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叙利亚伸出了援手——
中国已宣布向叙利亚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20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救援物资,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首批5000人份医疗物资也已成功运抵叙利亚。其他中东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等,都明确拒绝跟随美国,宣布对叙提供援助;驻叙俄军派出超 300 名士兵、60 支军事工程部队赶赴灾区;世卫组织称已找到渠道,向叙灾区16家医院提供物资……
最新消息是,迫于国际社会舆论压力,美国政府宣布,暂时放宽对叙利亚的制裁措施,但仅限于与叙利亚地震救灾赈灾需求相关的交易,时限180天。
但这又能怎样呢?美国这些年一边制裁,一边疯狂掠夺了叙利亚八成以上产油量;在叙境内1000多万人面临粮食危机时,美军直接出动40辆卡车,把叙利亚小麦掠走……叙利亚危机自2011年爆发,迄今已12年。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军事介入已造成叙利亚至少35万人死亡,1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短暂的放宽制裁不会弥合美国霸权主义给叙利亚带来的深重创伤。就这样的霸权国家还讲什么人道主义,真是十足的讽刺!
文/点苍
编辑/绫波
观点提供/人民日报驻叙利亚记者薛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