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直播狂欢背后,扮演者隐形失声
全文共4091字,阅读大约需10分钟
观众可以接受虚拟主播比较夸张的行为。比方说要打赏和礼物的行为,有粉丝说,“我觉得这是她的角色特征,不是真的势利或者拜金。”
反过来说,粉丝也更容易发有攻击性的言论——有些话现实中听上去可能是有冒犯的人身攻击,但放在虚拟直播间里就只是略失分寸的调侃。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
责任编辑|谭畅
如同电影《头号玩家》里,技艺高超的游戏玩家摘下VR眼镜之后却居于陋室;在直播间里一呼百应的虚拟偶像,背后的扮演者可能也有困窘的时候。
2022年5月,当国内头部虚拟偶像团体A-SOUL成员珈乐宣布“休眠”,有粉丝发现了疑似珈乐扮演者的社交媒体账号。她记录了自己的工作片段:时常加班,训练至凌晨,直到下播才发现自己被动作捕捉设备割伤了大腿。(详见南方周末报道《又一顶流偶像“塌房”:可控的“皮套”,不可控的人》)
虚拟主播或虚拟偶像背后的扮演者,圈内称为“中之人”。这并非中之人的境遇第一次受到粉丝关注。2019年,日本的“游戏部企划”被传欺凌、压榨和监视中之人,随后公司在B站上发布声明,并未直接回应传闻;2016年就出现的虚拟主播绊爱在5年后停止活动,疑似中之人在社交媒体上说,“不想输给讨厌的大人,想保护自己”——但她未说明具体的纠纷,甚至没有声明自己就是绊爱的扮演者。
这是虚拟直播这一新兴行业从诞生之初就存在的问题。香港城市大学的助理教授陆志聪说,虚拟主播并不只是加上一层动画面具的真人主播——当动画形象成为公司的知识产权,虚拟主播背后的中之人就丧失了对公司的议价权,尽管粉丝们会为他们的境遇感到愤愤不平,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而另一方面,即便粉丝拥有正义感,但多数情况下对中之人的境遇并不熟悉,这不只是动画面具所致,而是“御宅族”文化所固有的特点。
2021年,陆志聪与多伦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学者合作,采访了21位中国的虚拟直播受众,并发表论文《比真人主播更加卡哇伊:御宅族如何感知并了解虚拟主播》。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总结了虚拟直播受众的特点,并与真人直播做对比,而其中重要的特点就是“分离”——角色与人之间互相分离,不要好奇中之人的身份,不要泄露他们的信息。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如今中之人们的境遇。
以下是南方周末记者与陆志聪的对话。
陆志聪。 (香港城市大学官网/图)
粉丝不会期待虚拟主播的感情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对虚拟主播的话题产生兴趣?
陆志聪:2020年虚拟主播出现得越来越多,是个很有御宅特色的现象。当时虚拟主播的影响力在变大,日本甚至使用虚拟主播作为旅游形象大使,另外一方面,虚拟主播背后的中之人和公司的纠纷也越来越受关注,感觉虚拟世界里的主播已经有了现实的影响力。我以往的研究和直播相关,自然就关注到了这个现象,我们想知道粉丝是为什么喜欢、如何理解又如何看待虚拟主播的,所以确定了这个话题。
南方周末:在虚拟主播这个领域,“宅”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陆志聪:在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我们本来没有预设虚拟主播就是“宅”文化,但在做访谈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基本都是二次元文化的受众。他们会很喜欢……
全文共4091字,剩余3021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即可获取完整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