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科学界贫富差距的努力:让细胞肉眼可见 | 近期科技趣评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沧海遗珠,信手拈来 图源:pixabay.com
μ介子检测发现西安明代城墙的薄弱位置
历经六百余年,看上去依旧雄伟坚固的明代城墙
图源:MARIUSZ KLUZNIAK/MOMENT/GETTY IMAGES PLUS
μ介子是来自太空的质子和其他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粒子,它比电子重207倍,因此可以穿透很多大型建筑物或是山体,通过分析穿透过来的μ介子的数量,可以推断它们内部结构的不同状态,并且完全不需要破坏样本,是一种高效无损的检测方法。
μ介子揭示了西安城墙一部分的密度异常。此图中的所有颜色都表示密度低于结构平均值的位置,较蓝的部分表示密度最低的位置。
图源: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刘国瑞等/应用物理学报2023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使用自行研制的CORMIS成像系统对西安市现存的一段高12米,厚18米的明代城墙进行了高分辨率检测,发现城墙内部存在多个密度降低的部分,意味着那里的结构和材料都出现了足以危及整段城墙的损坏情况。研究结果为文物部门及时采取维护方案提供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新品种小麦具有超强耐热性和高产量
图源:pixabay.com
小麦是世界通用的主要口粮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越来越变幻莫测,很多地区的小麦产量都变得不太稳定。虽然农业生物学家一直在开发小麦良种,但是很难有适应多个地区和多种极端气候压力的通用性品种。
诺里奇厄勒姆研究所和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研究了149个小麦品系,从广泛使用的精英品系到选择性繁殖的小麦品系,试图找出一种能大幅度提高耐热能力、同时提高产量的基因片段。因为目前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温度越来越高,小麦良种培育应该具有超前性,耐热的阈值高于目前的需求。最终他们导入了一种野生小麦的基因片段,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个品种在耐热性达标的情况下,产量比对照组高出50%,令人惊喜。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2-04325-5
南极洲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重的陨石
探险队在“巨大”的新陨石旁边合影。
图源:艾丽西亚·瓦尔德斯/菲尔德博物馆
最近的一次南极洲探险中,研究人员在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公主南站附近的尼尔斯拉森蓝冰区发现了五颗陨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达7.6公斤。它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在南极洲发现的45000多颗陨石中,只有约100颗的重量达到了这个级别。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认为,这颗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虽然它是在冰面上被发现的,但其实它并不是刚刚落在地球上,而是几千年前就来到了这里,在冰川的不断变动中被重新带到了地表。而且由于长时间被埋藏在冰面下,它看起来完好无损。
南极洲这个宝藏,究竟还隐藏着多少古老的秘密呢?
文章链接:
https://www.livescience.com/heavy-meteorite-discovered-antarctica
能将细胞放大至肉眼可见的新方法
现代高性能的显微镜不仅能够看到单个细胞里的各种细节,甚至能分辨构成蛋白质的单个原子。但是能达到这种性能的设备非常昂贵,用得起的课题组非常有限。2015年,科学家开发了一种能够成比例放大细胞的方法,让其特征通过普通的显微镜就能看到;2022年,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 Joerg Bewersdorf 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方法,将细胞放大到了肉眼能看到的大小,而其内部的细节用普通显微镜看的更清楚了。
图源:ONS M'SAAD;CC-BY-NC-NC 4.0
新方法分为四步:
(1)研究人员将细胞浸没在含有丙烯酸钠的水凝胶溶液中。
(2)聚丙烯酸钠的吸水聚合物堆积形成凝胶。
(3)凝胶吸水后膨胀带动整个细胞膨胀。
(4)使用富含蛋白质的染色剂染色提高对比度,可用肉眼观察细胞。
使用这项技术扩大后的细胞能够轻松识别细胞核和细胞质以及其物理细胞间连接——所有这些都肉眼可见。用标准台式显微镜能看到更多细节,例如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突触以及嵴。
文章链接: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new-swelling-technique-makes-cells-visible-to-the-naked-eye-70902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