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7位建筑系主任,来一场「纸上对谈」|书单推荐
如恩设计研究工作室最新作品集
作者:Rossana Hu/ Lyndon Neri
出版社:Thames & Hudson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如恩设计研究工作室最新作品集》是如恩设计研究室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作品专著。
书中包括7个章节,逐步剖析“如恩”的设计逻辑,深入“如恩”的30多个作品,包括建筑、室内、产品设计,用照片和图纸全方位展现设计细节。除郭锡恩、胡如珊自述外,还有有西班牙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拉斐尔·莫内欧撰文解读。
出生于中国台湾,在美国学习和成长,现执业于上海。胡如珊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建筑和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建筑和音乐学士学位。她曾在普林斯顿的 Michael Graves & Associates 和旧金山的建筑师合作 (TAC) 等机构工作。
展览实验建造
作者: 张永和/非常建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展览实验建造》一书中介绍了张永和及非常建筑所做的40多个展览设计,展示了他的展览建筑实验观。
非常建筑工作室是由张永和和妻子鲁力佳于1993年在美国创立,后来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独立的建筑事务所。非常建筑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将建筑设计置入展览设计中,使展览设计与展品重新融为一体。
在建筑家庭中长大,在南京学习建筑,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建筑硕士学位。他曾在中国和美国多所大学任教,并于 2005 年至 2010 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2012 年成为首位普利兹克奖华人评审。
造房子
作者: 王澍
出品方: 浦睿文化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造房子》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
书中包括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从设计开端到建筑过程直至建成后续,6篇散文随笔和1篇对谈——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本书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曾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的建筑系,并于2000年在上海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和妻子陆文宇于1998年在杭州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图像中国建筑史
作者: 梁思成
出品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一本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结构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书中借助古建筑典型的实例照片和图解,阐释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在三十个世纪中的发展及形制的演变——孕育并发祥于史前时期,发育并成长于汉代,成熟并逞其豪劲于唐代,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显现衰老羁直之象于明代初叶,直至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当代。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他早年就学于清华大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并获得硕士。1928年回国后,他与林徽因先后在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中国高等院校最早的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缔造者
作者: [英] 菲奥娜·麦卡锡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缔造者》以传记的形式更具体的展现了作为包豪斯缔造者的传奇一生,带着我们回顾了格罗皮乌斯在德国的意气风发,在伦敦的迷茫,在美国平静的生活,以及他对整个20 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者在这本传记中挑战了格罗皮乌斯曾经的不苟言笑的理性主义者形象,以充分的同理心来探索这位大师的工作和感情生活。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包豪斯学院;包豪斯在1933年被强行关闭。格罗皮乌斯在1937年搬到美国,并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他的思想和他所创立包豪斯设计学院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设计教育。
缺少艺术性的文字
作者: 弗里茨·诺伊迈耶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缺少艺术性的文字:密斯·凡·德·罗建造艺术论》首次通过密斯·凡·德·罗的文字来研究他的理念世界,成为了解读其建造哲学和建筑作品的钥匙,成为建筑理论的经典。
本书通过对原始素材的深入分析和对大师作品的集中解读,揭示了密斯在成长为现代派代表和自我发现的历程中,个性所产生的影响和内心的矛盾挣扎。
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代表。密斯在设计中寻求结构秩序最小的建筑框架,作品理性而优雅,空间开放而平衡。他的设计格言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和“上帝在细节中” (God is in the details) 在设计界流传至今。
保罗·鲁道夫建筑作品集
作者:Timothy M. Rohan
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保罗·鲁道夫建筑作品集》展示了鲁道夫是如何用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战后美国建筑来对抗人们所认为的世纪中期现代主义的单调;从他20世纪40年代在佛罗里达的海滩别墅到60年代的混凝土建筑,再到90年代鲜为人知的东亚摩天大楼;这些设计作品对20世纪后半期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aul Rudolph
美国粗野主义(Brutalism)的建筑师代表。他在美国奥本大学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去哈佛大学跟随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深造。1958~1965 年,鲁道夫担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 并设计了美国粗野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大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