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被抢婚,这不是风俗,是性暴力
来源:十点读书(ID:cpxs2009)
你被逼婚过吗?
会屈服于父母、亲戚的压力,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吗?
如果周围人强迫你,嫁给一个陌生人,你会答应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婚姻的前提是双方平等自愿,而不是被强迫或单方面同意。
但对生活在大山里的赫蒙族来说,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只能接受。
不管你愿不愿意,也不管你是否成年、是否仍在读书。
被看上的女性只有一条出路:
结婚。
“抢婚”,是赫蒙族流传多年的习俗;
“被绑架的新娘”,是她们的隐秘称呼。
这样的习俗在越南北部悄悄上演了千年。
直到越南女导演何黎艳把镜头对准了她们,用三年的时间,记录下赫蒙族女性的真实人生。
这部影片就是,豆瓣评分8.7分的:
《迷雾中的孩子》。
曾获202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图片来源:豆瓣
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琪和几个小女孩一起,在玩游戏。
叫“抓新娘”。
琪扮演新娘的姐姐,对前来抢婚的新郎说:
“你怎敢当着我的面绑架我妹妹?”
扮演新郎的女孩回答:“请你原谅我。”
还没等琪接话,扮演新娘母亲的女孩开口了:
“再见了,孩子,保重,要幸福喔,我们很快会去拜访你的新家人。”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细听极恐。
简简单单的游戏背后,折射出的是赫蒙族女性几千年来的悲惨命运:
像个物品一样,被暴力抢夺。
婚姻做不了主,命运也不受控。
很难想象,现代文明中还会有这样的习俗,但它却在世界的某一角落,真实发生着。
每年的农历新年,都是“绑新娘”的日子。
被所有人允许。
2015年,琪的姐姐还在读高一,在大家热热闹闹欢度新年时,姐姐却失踪了。
那天晚上,妈妈喝醉了,没有留意到姐姐的去向。
等到妈妈清醒过来,焦虑询问姐姐去向时,琪还以为姐姐只是回寄宿学校了。
直到她喂完猪后,发现妈妈边打电话边哭时,才知道:
姐姐被绑架了。
说起姐姐的婚姻,琪是带着笑容的,好像在描述一件稀松平常的游戏。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结婚那年,姐姐和琪差不多年纪;
等到再见面时,17岁的姐姐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还是个孩子,却被迫成了母亲;
她只是想玩,却提前结束了童年。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悲哀吗?悲哀。
但更悲哀的是:
生活在其中的人,包括女人,并不这么觉得。
对这一现象,她们早已司空见惯。
就像导演简问琪:“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
琪的回答是:“我不怕。”
导演说:“你应该要怕。”
你应该要怕“抢婚”的后果,你应该明白“抓新娘”并不只是游戏,你应该懂得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
当你把它当作游戏时,你也就掉进了可怕的陷阱。
又一年的农历新年,14岁的琪穿上好看的衣服,和闺蜜一起赶集。
在集会上,她偶遇了男孩旺,他们一起逛街,一起自拍,开心地聊着天。
当导演简想继续跟着拍摄时,男孩旺说:
“我很正派,会问过她父母才结婚,不会绑架她的。”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导演简相信了他的话。
结果那天晚上,琪没有回来。
琪的妈妈一遍遍跟琪打电话:
“你在哪里?马上回来,别听他的,马上下车。”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你要勒紧腰带,别让他碰你。”
“睡觉时一定要穿着衣服,尽量保持清醒。”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
琪的妈妈也是被绑架来的。
丈夫没有工作,整天喝得醉醺醺,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管。
婚姻不幸的她,不希望女儿重复她的悲剧,所以才会反复提醒琪要保护好自己。
但另一方面,她也明白:
女儿被绑架后,结婚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导演简自责落泪时,琪的妈妈反过来安慰道:
“别哭,简。是琪活该,不用担心琪,没有人逼她跟这个人走。”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接下来,她试着打听男孩家的状况,询问他是否是长子,父母是否健在,家里是否有钱。
在男孩家人前来做客时,她和丈夫私底下讨论嫁妆和仪式费用等问题。
当琪哭着说不想结婚时,她生气地质问道:
“你跟旺调情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后果了,现在你得面对现实。”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琪躲在学校不回家,她来学校找女儿,指着琪说:“你躲在这会丢我们家的脸。”
在面对琪的婚姻时,琪的妈妈表现出一种很奇怪的态度:
割裂。
她是“抢婚”的受害者,出于母亲的本能,她想阻止女儿的悲剧。
但同时,对周围人来说,“抢婚”是允许的,是合理的,是不容置疑的。
在这样大环境的浸染下,琪的妈妈逐渐选择了妥协,选择被同化。
接受“抢婚”的事实,接受命运的安排。
“简,救救我。”
喊出这句时,琪正在被几个人团团围住,生拉硬拽地往外拖。
在此之前,旺和旺的家人,来到琪家,提出要结亲的想法。
琪不同意,她根本不爱旺,她还想继续读书,上大学,找工作,带妈妈去没去过的地方。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在14岁的琪眼里,这只是一场游戏。
游戏结束了,也该散场了。
但旺却认真了,他绑架了琪,想娶她为妻,这样家里就多了一个劳动力。
在劝说琪的父母答应时,旺的家人说:
“我女儿也是这个年纪结婚的,我接受了,女儿离家总是令人难过。”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只是,琪的态度一直很坚决:
不嫁。
本以为送走旺以及他的家人,这事就算结束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旺骑着摩托车,带着更多的人,开始了抢婚。
一开始,她们围着坐在地上的琪,试图以“理”说服:
“别想太多,跟我们走好吗?
旺很棒,你们家也很棒。
旺会是个好丈夫……”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琪不断地挣扎,大声哭喊着,自己还没准备好,不想结婚,不想跟你们走。
在周围人看来,琪只是在含羞,在欲拒还迎,她们将琪的双脚强行抬起,将她拖出屋外。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别害怕,你的新生活就要开始。”
琪向导演简求救,简想伸出手阻拦,却被琪的奶奶呵斥:“别管她。”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琪的妈妈站在一旁,无动于衷,任由琪像一个羔羊一样,被众人暴力拖拽着,拉扯着。
拉扯的人中,以女性居多。
她们明明也曾遭遇过这样痛苦的经历,也被这样粗暴地对待过。
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逐步沦为帮凶。
甚至成了如今的加害者。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指的是,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痛苦无法避免,暴力不可反抗,命运无力改变。
能怎么办呢?
那就这样吧,承认暴力的存在,接纳痛苦,直至感受不到痛苦。
心麻木了,痛苦也就不复存在了。
悲剧,也就在麻木中,一代代重复着。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女生?”
“我想读很多书,赚很多很多钱。”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这是导演简和琪的一次对话。
在这场闹剧中,琪自始至终的态度都很坚决:
“我想分手,不是延迟结婚,我现在不想嫁给他,以后也不想。”
对14岁的琪来说,她有着和其他小女孩一样的纯真:
对爱情的懵懂,对世事的天真。
除此之外,她也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特质:
她念过书,成绩很好,想通过读书走出大山,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她使用智能手机,和网友沟通交流,对大山之外的世界有所了解。
她不想和旺结婚,也一直在努力抗争。
面对周围人及父母的劝说,她躲到学校,寻求老师的帮助。
几个老师来到她的家中,当着琪的父母及旺的面,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你们当然有相见和相爱的自由,我们永远不会对此置喙。
孩子,我跟你说,你们的恋情,不关我们的事,但结婚要达到法定年龄。
在一段关系里面,你必须征得伴侣的完全同意。
如果你不尊重她,她会觉得被压迫。
这份感情一定要是真诚的,你不能逼她爱你,否则我们称之为‘虐待’。”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两个独立灵魂的自由结合,是主动的,是不违背个人意志的。
强迫一方和你走进婚姻,是一种不公。
更是一种暴力和虐待。
遗憾的是,大山里的赫蒙族中的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老师的谈话,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天,旺还是带来了家人,准备抢婚。
在众人不断拉扯、拖拽琪的过程中,她一直没有停止挣扎和哭喊。
或许是累了,也或许是醒悟了,旺的家人终于同意了分手。
琪和旺两个人,一起喝下了分手酒,就此结束了这一切。
故事的结尾,琪穿着校服,坐在云雾缭绕的山顶,止不住地哽咽啜泣。
对着镜头,她说:
“多希望我能再当一次小孩。”
“我的童年结束了。”
图片来源:《迷雾中的孩子》
在悉尼电影展的导演问答环节,简提到琪的后续故事:
“琪在高中转到寄宿学校,因为成绩好获得奖学金,可以免费上越南任意一所大学。
但是不巧赶上疫情,被迫回到老家,在老家又遇到爱情,现在已经结婚生了小女儿。”
这样的结局,或许让人有些失望。
她终究没能走出大山,过上自己曾经想要实现的人生——
读书,工作,赚钱。
但至少,她摆脱了抢婚,通过自由恋爱,收获了婚姻和幸福。
这就足够了。
微小的进步,也是一种进步。
这就是纪录片《迷雾中的孩子》的意义所在。
图片来源:豆瓣
是它让更多的人,看到赫蒙族女性的困境,关注到世界某处角落里的悲剧。
而被看见,就是治愈的第一步。
看到她的困境,也看到我们自己的困境。
那些在职称中遇到的不公,那些在婚姻中遭受的不得已,那些一个人走在夜路上承受的恐惧。
“她就是我,她就是所有女性”。
为琪的抗争鼓掌,也为我们自己每一次的努力鼓掌。
文末点亮【在看】,为她们发声,也为我们自己发声。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正反读书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点击“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