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少人在甘肃当野人?
燃烧吧,甘肃人的野菜魂
如果说南方省份可以给全国人民花式展示“青菜的八十一种吃法”,那么甘肃人民就可以展示“野菜百科全书”、“野菜的四十八种处理方法”、“我在甘肃当野人”……
王宝钏如果在甘肃挖野菜十八年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不管薛平贵出不出轨,但肯定跟恋爱脑没有关系。
因为在别的地方挖野菜那叫“苦守寒窑”,在甘肃挖野菜那叫“野菜十级爱好者钻研野菜终成一代素食大师”。
野菜名可可爱爱没有脑袋
甘肃人对野菜的爱首先就体现在野菜的名字上,尤其喜欢取叠字名,什么苦苦菜、灰灰菜、芨芨菜、筒筒菜、胖娃娃、花花浪……
这些名字乍一听可能觉得好嗲,但是一旦揭晓它们的正经学名,你就会发现还是小名好听多了。
比如胖娃娃其实是马齿苋,花花浪就是蒲公英,苦苦菜的学名是苦苣菜,但是甘肃人习惯称之为苦苦菜,而且会非常认真地把“凉拌苦苦菜”这种可可爱爱的名字写在菜单上。
除了可爱的叠字名,还有像老虎刺、六月雪这种从名字来看,完全不能联想到野菜的野菜。
事实上,这两种植物的确不是野菜,大部分的时候它们会作为中药被采摘,但在甘肃,都可以算作能吃的野菜。
长相奇奇怪怪
在甘肃,能吃的野菜不仅名字可可爱爱,长相更是奇奇怪怪。
比如鸡娃菜,看图应该就知道它是一种蕨类植物,“鸡娃”指的是它长得像鸡头,头大身子细长,单看顶部有点像被含羞草包裹着的绿色向日葵。可炒可凉拌,是绝佳的下酒神菜。
长在树上的乌龙头也不能避免被甘肃人吃掉的命运,每年的春末夏初,乌龙头树上会长出紫红色子弹头状的幼芽,它的形状和颜色很像还没有绽开的花苞。不仅入口清脆,而且热量低,既可以鲜食,也可晒干成干菜或者腌制成咸菜。
甘肃的野菜,长得几乎都不像是野菜,尤其是地皮菜,在看到它之前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有植物会叫这种名字,但看到它之后你会发现,人民群众的每一分智慧都是恰如其分的。
地皮菜整体呈藻体丝状,长在地上丝毫不惹人注意,不仔细看都不会被发现,但一旦进入甘肃人的视野范围,地皮菜也将会在下一个小时被端上餐桌。
地皮菜。图/@农村小桦
还有鹿角菜,也属于藻类野菜,本体呈线性,多数茎扁平且圆形,看起来像是软体版的针叶林。比起生长在甘肃,它更像是长在沿海地带的藻类。
药用价值高
千万不要小看了甘肃的这些野菜,因为它们在拥有一个看似可爱的名字和奇怪外表的背后,还富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几乎每一样叫得上名字的野菜,都是中药。
看起来可可爱爱的苦苦菜,背地里其实是一种效果极好的降压良药。
长相奇葩的羊肚菌,其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作用。
鹿角菜看起来奇奇怪怪,但是它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对消化很有帮助,可以对肠胃道疾病和促进结缔组织增生方面起到作用。
就连看起来像咸菜的地皮菜都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据说对夜盲和脱肛也有奇效。
或许在甘肃随便拔一根草,可能都在《本草纲目》中有收录。
野菜的一百种吃法
判断一个甘肃人是不是土著的关键就在于,看他们过年吃不吃野菜。不管是什么家庭,只要是在甘肃长大,年夜饭必然离不开一盘野菜。
最常见的是凉拌野菜,只需清水洗净,热锅焯水再放入冷水,沥干水分后根据口味随意撒上蒜泥、辣椒等爱吃的调料,最后用热油一泼,那股野菜的鲜香瞬间被激活,香味从厨房飘到餐桌。
在过年的大鱼大肉间隙,来上这么一盘野菜,那它势必会被最先空盘。
不过可惜的是,新鲜的凉拌野菜最多吃到5月,冬天要是想吃上一口野菜,那还得靠腌制这门祖传手艺。在甘肃人的年夜饭上吃到的野菜,多是在春天就已经腌制好或者冻好的。
是的,甘肃人的冰箱冷冻室不只用来冻肉,留一半用来冻野菜才是一贯作风。比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乌龙头,就可以把它们冻起来,想吃的时候再随时解冻就行。
不管是用发酵的浆水拌一碗野菜,又或是将野菜解冻拿出来拌点胡麻油,简简单单,却有滋有味。
在甘肃,野菜和浆水互相成就。一般来说,做浆水离不开荠荠菜、苦苦菜、苜蓿、蒲公英等野菜原料,不同的野菜做出来的风味也不同。
腌好的浆水菜,蔬菜可以当酸菜吃,汤水便是可以常吃常新的浆水了。拿来做浆水火锅,或是煮一碗浆水面,在外的甘肃人都要流下乡愁的眼泪。
对于不同习性和形态的野菜,甘肃人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沙葱,又叫蒙古韭菜。看着和葱非常像,只不过葱是空心的,但沙葱是实心的。正因为这个特质,有些甘肃人喜欢用擀面杖把沙葱的汁水挤出来拌馒头或者就面条吃。
做配角,它不仅是顶级下酒菜,作为佐料还有去腥的奇效;做主角,直接清炒就足够美味,何况花和叶子都能入药,有开胃消食、治消化不良的作用。沙葱还能作为观赏植物种在家里,毕竟它还有一个外号叫“荒漠里的艺术品”。
一斤能卖到50块钱,绝对是“葱”中极品了。
再比如地皮菜,又叫地软。虽然看着有点卖相差了点,可是架不住地软馅的包子实在好吃。尤其是雨后捡的新鲜地软,剁成馅料包进包子里,多少肉都不换。
甘肃的野菜多到什么程度?连甘肃的猪也爱吃。
听过蕨麻猪吗?它又叫高原藏香猪,也就是俗称的“人参猪”。因为它真的是吃“人参”长大的猪。
不同于一般的圈养猪,蕨麻猪是放养的,喜欢自己找吃的,喝的是雪山水,吃的是中草药,什么人参果、贝母、冬虫夏草、秦艽,这些珍贵的野生菜,都有可能是它每天会找的口粮。
这也使得这种猪的身价比普通猪高了好几倍,每公斤猪肉甚至可以卖到100块,还时常供不应求。
肉食大省VS蔬菜大户
说起甘肃,普遍的印象往往是兰州拉面这样的碳水炸弹或是烤羊排这样的硬核肉菜,但其实,甘肃还是个低调的蔬菜大省。
论产量,中国十大蔬菜种植县市里,兰州市和张掖市分别以产量192万吨和250万吨位列其中。除了这两大基地,甘肃还有五个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的蔬菜大县。2021年,甘肃蔬菜产量已经达到1655.3万吨。
一个冷知识: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广东人,他们每日必不可少的青菜很可能都是产自甘肃。
很多人只听过南水北调,却没有听说过“西菜东运”、“西菜南调”。
甘肃,不仅仅是“东运”“南调”的主角,位于北纬38度黄金种植带和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更是“西菜东运”的五大基地之一。
尤其是“高原夏菜”,也就是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
由于甘肃位于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高原夏菜”不仅蔬菜产量高,质量更高。
比如榆中县生产的娃娃菜里含有的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分别高出其他产区同类产品 64.58%和 66.67%。
可以说,多年发展下来,高原夏菜已经成为了甘肃省蔬菜产业中的“老字号”了。
甘谷辣椒、武山韭菜、正宁大葱、康县黑木耳、榆中大白菜、永昌胡萝卜、酒泉洋葱、嘉峪关胡萝卜、兰州百合……
每一种产自甘肃的蔬菜单拎出来,都是响彻一方的蔬菜霸主,不仅跨越千里卖到了我国的东南沿海,还跨越海洋走向了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际市场。
什么肉食大省、碳水大户,那才是对甘肃最大的误解。
早已晋升为全国蔬菜基地的甘肃,绝对担得起一句“轻食滴神”。
作者 | 钟亦可
编辑 | 豌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