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在断言美国通胀会下降还言之过早 美国经济可能“不着陆”

现在断言美国通胀会下降还言之过早 美国经济可能“不着陆”

公众号新闻

全球正在翘首等待美国1月CPI重磅报告出炉,以寻找通胀持续下行的更多证据。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市场过早庆祝“战胜通胀”的例子比比皆是,随着更多CPI数据出炉,近期大幅反弹的美股可能发现,市场可能又一次对当前的通胀形势过于乐观。

知名研究机构The Mises Institute分析师Brendan Brown在最近发布的文章中指出,在当前这个崩溃的货币体系中,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短期利率来进行的,而且该体系没有坚实的支撑点,因此难以确定当前的货币环境是否已经处于紧缩之中。

Brown说:如果出现了巨大的间断的利率调整,我们可能会对货币紧缩有合理的把握,就像著名的沃尔克(美联储前主席)反通胀(disinflation)事件(1980年-1982年)那样。但是,当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去年7月仅仅上升到4% (春季位于3%以下) ,现在也仅仅高于4%(去年11月达到4.5%的峰值)时,我们很难对货币环境收紧有多大的信心。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所谓的利率峰值比最近公布的季度PCE或CPI通胀率高出约100-150个基点。然而,在一个稳健的货币体制下,实际利率不会在货币通胀或者反通胀的情况下大幅波动。反过来看,在崩坏的货币体系中,实际利率及其波动可能不会真实反映货币环境的变化。

理想的情况是,在对货币环境进行诊断时,我们可以判断货币供应量是偏高还是偏低。一些市场货币主义者指出,最近广义货币供应量急剧放缓,货币反通胀目前正在进行中。然而,大规模货币扩张带来的过剩资金,加上量化宽松、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外汇储备利息导致的基础货币中性化,使得任何精确的判断都变得不可能。

Brown警告称,通胀指标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胀的放缓。是的,商品和服务通胀指标正在下降,但在货币诊断方面,总结趋势并不是一条好途径。此外,如果“价格的自然节奏”是下降的,那么通胀率下降实际上可能是严重货币通胀的症状,现在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因为疫情的供应限制继续缓解,与地缘政治冲突有关的天然气短缺情况减轻。

货币通胀的第二个关键症状,资产通胀,我们可以说,实际行情(受打击的股市出现技术反弹,高收益企业债上涨,比特币从加密寒冬时期的低点上升了40%)与判断相一致,即通胀进入了一个新的恶性阶段。资产通胀往往以商品和服务通胀的形式出现。此外,以史为鉴,当央行利用物价下跌的节奏推行低利率政策时,往往会形成资产通胀。

在对当前形势下的货币通胀进行诊断时,Brown认为,美国可能已经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通胀周期。首先,美联储的货币反通胀仍在进行中,将进一步压低商品和服务价格,而随着这种情况持续,一些资产市场目前的泡沫将逐渐消退。但事实将证明,货币反通胀将成为经济低迷的催化剂,而资产通缩(以及相关的信用过剩,包括金融工程)过程,最有可能加剧经济低迷。

其次,货币通胀仍在进行之中。我们进入了另一个通胀周期,已经持续超长时间的周期再次延长。对于这一新的延长,能够对通胀进行多大程度的破坏,以及是否会以比过去一年更大程度的货币紧缩收尾,人们仍存在疑问。

从表面来看,目前的货币环境可能不会“刺激”通胀或“降低通胀”,然而,在内生因素的重压下,其中最突出的是过去10年不良投资的积累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进,商业周期正在进入下行阶段。随着收入低于预期,以及过去令人惊叹的金融工程不再创造奇迹,信用估值和一些实体资产市场的估值可能会崩塌。

另外,这家机构对欧洲的通胀情况更加悲观。Brown表示,欧洲出现货币通缩的可能性要低于美国,尤其是考虑到欧洲央行在去年一直拖着不加息,导致利率在通胀压力上行的阶段仍为负数,与此同时,受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欧元购买力将显著下降,且程度将高于美元。(来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经济在硬着陆和软着陆外的“第三种可能”:不着陆?


财联社2月13日讯(编辑 潇湘)】经济学家们在今年以及去年的多数时间里都一直在争论一件事,美联储逾四十年来最为激进的紧缩周期,是否会导致此前高歌猛进的美国经济面临“硬着陆”或“软着陆”:即在高通胀问题被解决的同时,美国经济遭遇严重破坏乃至衰退(硬着陆),抑或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面临温和放缓(软着陆)。
  
然而,上个月美国就业和消费者支出数据的意外强劲,再加上汽车和住房需求在下滑后可能企稳的迹象,却令不少经济学家们眼下不得不开始思考就在几周前还不太可能出现的第三种情况:美国经济“不着陆”——即经济增速出现回升!
  
美国经济“不着陆”的概率已不容忽视?
  
研究公司Renaissance Macro的经济学家Neil Dutta就表示,“‘不着陆’的情景已成为当前的现实”。尽管许多美联储官员表示,他们仍然预计今年经济增速会放缓,但Dutta表示,他认为“美联储非常不愿意承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经济正在重新加速,下滑态势出现了停止。
  
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累计上调了450个基点,目前来到了4.50%-4.75%的区间内,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周期。许多经济学家曾预计,这将导致投资和就业的增长不得不踩下刹车。

业内调查:美国经济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

然而,最近一系列经济指标反馈出的信息却并非如此,尤其是就业招聘方面。美国劳工部本月初公布的非农报告显示,1月份新增就业岗位达到了51.7万个,失业率降至3.4%,12月份的职位空缺数也有所增加。
  
巴克莱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arc Giannoni表示,这些报告震惊了预测者,因为之前发布的报告都显示,利率大幅攀升将抑制招聘工作。但最新的数据却表明,美联储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牵引力比我们预期的要小”。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整体大环境也在明显回暖。欧洲似乎已经避免了许多人早前认为的最糟糕的情况——即冬季能源成本飙升使欧洲大陆陷入衰退。而中国也已经迅速摆脱了新冠疫情的困扰,回归到了经济强劲增长的康庄大路上,这可能会重新提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高盛经济学家上周已表示,他们现在认为未来12个月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仅为25%,低于此前估计的35%。该行预计,只要经济增速低于2%左右的长期趋势,今年的通胀率仍将有望降至3%,失业率将小幅上升至4%。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同时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经济增长再次加速至趋势或高于趋势的水平(尽管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是的,我们会担心通胀将很难接近2%,从而说我们可以实现软着陆。”
  
在国内机构券商方面,无独有偶的是,天风证券宋雪涛团队在上周末的一份最新研报中也表示,美国经济可能“不会衰退”。美国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健康,缺乏发生硬着陆的前提条件。天风证券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正增长,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通胀有韧性,联储不会较早降息,且有可能被迫修改操作框架。
  
“不着陆”的后果:美联储面临更多加息空间?
  
对美联储来说,他们担心的是,随着家庭总收入的增加,企业将能够继续通过更高的价格将成本转嫁给客户。与此同时,随着支出从商品转向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雇主对工人的需求可能会继续上升。
  
事实上,本月初的非农数据已显示,虽然1月份薪资增长放缓,但雇员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却有所增加,这使得代表工资和薪金收入的每周工资总额在上个月环比增长了1.5%,同比增长了8.5%。1月份制造业每周总工时指数上升了1.2%,表明上个月工厂活动有所反弹。
  
那么,经济迟迟“不着陆”的情况,又会如何影响美联储的决策呢?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显然是:经济增速的回暖可能会导致美联储在接下来的加息空间比市场预期的更大,以便最终实现令通胀放缓至2%的目标。而最终,这又会间接促使更长时间内经济硬着陆风险的上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上周五在一份报告中称,“在我们看来,‘不着陆’的最终结果,只是人们将等待发生软着陆或硬着陆。”美国银行全球经济研究主管Ethan Harris则表示,他对如果经济增速加快,通胀是否会下降深表怀疑。“这架飞机在3万英尺高空盘旋的时间越长,燃油耗尽的风险就越大,一个更合理的情况是:它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紧缩,来冷却劳动力市场。
  
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利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目前认为,美联储在6月前将利率上调至5%以上的可能性已达到90%,高于一个月前的45%。他们还预计,到今年年底利率保持在这一水平以上的可能性为45%,大幅高于一个月前的3%。
  
无论如何,目前仍可以肯定的是,依然有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会出现衰退。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美联储本轮加息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经济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反馈出其全部影响。美联储上一次将利率提高到目前的水平是在2006年初,之后又等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劳动力市场才出现明显动荡。
  
巴克莱的Giannoni目前预计,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将从秋季开始,而不是其之前预计的夏季。他认为,美联储将在3月、5月和6月的未来三次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使基准利率达到5.25%-5.5%,而上一次美联储利率触及这一水平还要追溯到2001年。(来源:财联社)


三大资管巨头齐声警告:美国市场对于通胀降温太“乐观”

 

贝莱德BlackRock、PIMCO(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联博公司AllianceBernstein纷纷警告市场,切忌过于乐观,现在押注通胀将降至2%仍为时过早。2月11日,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与通胀挂钩的政府债务ETF已连续六个月净流出,为六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净流出总额为108亿美元。


贝莱德在最近的报告中建议投资者继续增持与通胀挂钩的债券,联博称最近扩大了投资组合中,美国通胀保值证券 (TIP) 的敞口。PIMCO指出,该公司近期增持了与美国指数挂钩债券,以对冲通货膨胀高于预期的风险。媒体分析认为,三大资产公司的警告并不意味着,他们认为通胀还未见顶,而是他们担心的投资者对于通胀的放缓速度及幅度太过乐观。


数据显示,美国的中期通胀预期(如普通五年期债券和通胀保值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距)已经从去年3.76%的峰值下降至2.5%。全球市场的类似衡量标准显示,现在的通胀预期已低于2%

过于乐观的投资者

贝莱德研究部门首席投资策略师Li We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对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感到震惊,她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将是温和衰退及迟迟无法降温的通涨:我很惊讶,市场现在已开始押注经济上行,通胀放缓,美联储将于今年下半年转向降息,我们认为这种乐观情绪,同时,投资者们已经开始预期会利好风险资产的宏观经济背景。这种情绪忽略了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胀粘性,以及或将迈入衰退的经济前景。

联博全球多部门主管John Taylor也表示,市场现在认为通胀即将大幅下降,并开始在投资过程中不再需要考虑通胀因素,忽略了其仍处高位的事实:我们认为投资者们低估了可能导致通胀水平超预期的结构性转变,包括逆全球化和劳动力短缺。媒体分析指出,投资者在2022年因低估通胀风险而损失惨重:全球股市蒸发了18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创下了有记录以来最差纪录。

贝莱德认为,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劳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冲突降低经济效率以及各国转向低碳生产模式,未来5年内通胀水平或将高于疫情前:结构性转变的看法意味着通胀将高于疫情前所习惯的水平,因此将通胀从2022年6月的峰值9.1%降至4%左右并不难,但让其稳定在3%以下可能会困难得多。

与此同时,各国近期发布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也在提醒投资者,对于通胀水平仍需保持谨慎:欧洲1月核心调和CPI同比初值上升5.2%,依然在历史高位徘徊;失业率处于 6.6% 的历史最低水平;德国失业率也达历史新低。这些数字让欧洲央行强调警惕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大超预期,失业率继续下降至3.4%,刷新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押注美联储将变得更加强硬。Pimco的Alfred Murata指出,关于全球通胀究竟何时才能降至2%以下的争论愈发激烈, 他们建议投资者坚持持有TIP并警惕通胀的顽固性:我们相信,一些关键类别将保持‘粘性’,包括工资和房租,通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然而,市场却开始认为通胀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到今年夏季将略高于2%。(来源:华尔街见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西雅图的房价在2023年可能会下降?ChatGPT会取代人类吗?会让计划经济可行吗?神奇的奥秘克隆病毒美国经济“软着陆”曙光初现,黄金股能否走出一轮牛市?华尔街当下最担心的事:美国经济“不着陆”美国经济出现重新加速迹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恐根本“不会着陆”美国经济可能“不着陆”,但这并非好消息重磅|林毅夫称:中国经济规模9年前已超美国!末日博士预言:2023年美国经济崩溃!官方这样说...该整治“连花清瘟”了股市小幅上涨,Rightmove数据表明市场的“软着陆”英国通胀连续第三个月小幅下降,但食品价格仍居高不下最航运 | TPM23:富有弹性的美国经济可能在2023年避免衰退!为什么说美国通胀会在未来2个月内大幅下降?老了还需要成长吗?“软着陆”不存在?美联储或“鹰到底”砸崩标普500指数最新月报: 伦敦个别区域要价飙升17.2%!英伦平均房价微涨“软着陆”【决战世界杯】《一双足球鞋》《踏雪寻梦》万豪2023年首个大新闻,慷慨的“软着陆”政策突然回归一周重磅日程:特斯拉、微软迎财报大考,最新经济数据指向欧美“软着陆”?重磅研究:软着陆不可能,美联储或需加息到6.5%才能控制通胀如松:颠覆!大国通胀,大国通缩,火焰与海水耶伦称美国经济依然有可能“软着陆” 巴菲特将发布第45封股东信英国前首相鲍里斯宣布将出版个人回忆录‍!央行预测今年英国通胀率会迅速下降‍...【民生】法国通胀率回落!专家:不代表物价下降领养前夫妻协议不让狗狗上床,结果现在狗狗睡中间…“不抱它根本睡不着”末日博士:全球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周期的力量:一次非典型的“充分就业衰退”,美国经济是否可以“软着陆”?明年楼市如何“软着陆”:更多支持政策将出,着力改善预期美联储继续抗击通胀的情况下,美国经济三种“着陆”情况美国经济软着陆日本央行迎来新掌门人 货币宽松政策或将探寻“软着陆”摩根大通CEO称现在宣布战胜通胀为时过早 美联储或加息至5%以上IMF总裁预计全球今年增长放缓 美国有望实现“软着陆”英镑再涨,英国通胀率今年底有望跌破2%!苏格兰独立支持率进一步下降...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1)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