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面包含百,百里面包含十,十里面包含一,像不像宇宙泡泡?
今天还是要来讲一讲退位运算。一二年级,小学整数运算最基本的运算原理都教了,加、减、乘、除。而后三、四年级扩大数量级,再然后就进入分数小数领域了。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讲,似乎一二年级就是刷口算练习册这么简单,表内乘除嘛,背背乘法口诀表就搞定了,所以不会感觉到有难度。乘除这个坑我回头再来讲,今天要讲的是二年级下这个阶段,三位数加减的训练千万不要忽视。基本高年级大数的乘除运算,考的都是三位数加减基本功,一不小心,竖式计算可能就出了小错。所以说,会算,不难,但要始终百分百正确,还是需要花些功夫下去练习的。反复练习之前,确保思考的路径是正确的。这件事我多少年反复在强调。在错误的路径上练习,只会让你浪费时间,计算速度也上不去,压缩不了步骤,还混乱跳跃思考,错误就五花八门。计算,得先弄懂原理。起初的训练,练的都是原理层面上的思考路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到了中期,一部分孩子自动会压缩路径,也就是两步并一步,俗称“熟练度”上去了;到了后期,那基本练习就是为了保持技巧不生疏,达到既快又百分百正确。家长辅导孩子,往往一上来就把重点放在最后这个目标上,训练急切而浮躁,孩子也被弄得唯快就好,问题自然一重重了。其实,不管你用“借”这个词(北师大课本就用借,我翻译的书里面编辑后来也把“退”改成了“借”),还是用“退”这个词,都可以。关键是你得理解里面的道理是什么?本质上是计数单位的兑换。为了看起来方便,我们也通常写成“1个10,变成10个1;1个100,变成10个10”。这就跟拿着大面额的纸币,去兑换小面额的钱一样的道理。为什么要兑换呢?因为竖式就是一个机械的加工厂。一个工作流程,每个房间做固定的事,这样才能快速量产嘛。当个位这个房间里的东西不够拿了,我就要去十位这个房间里转运过来,转运过程就是一个兑换的过程。原来是一包10个,拿到个位这里就把包袱打开,变成1个1个的,一共10个了。十位变个位,也许你觉得没意思,1个10,10个1,你在玩文字游戏吗?有啥意思?可到了隔位退位上,这个兑换的思考过程就很重要了。个位房间不够,到十位房间拿,结果发现十位房间也没有,怎么办?到百位房间拿,拿了1个大箱子过来,完整的1个百,没法取货呀,怎么办呢?就从箱子里取出10个包袱出来,1个百变成10个10。可我没有必要把10个包袱都运到个位房间里去,我只需要取1个包袱过去就够了。所以我就留了9个包袱在十位房间里,再拿了1个包袱去了个位房间,再打开,变成10个1,就好用了。现在十位房间里也多了9个包袱,十位房间里如果要取包袱也就够了。
当然,我只是粗浅地编了个无厘头的故事,来说明这个过程。实际对于孩子来讲,还是需要重复练习,重复思考这个转运(也就是“退位”)的过程才行。按照课本的要求,我们要在竖式这个工具上再来讲一遍。孩子学习数学,可不是学习语文,光靠讲故事也不管用,最终他们要熟悉的是“符号”的逻辑。符号是抽象的,讲故事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其含义,但是故事也是单一的,符号的含义则是更丰富的。孩子需要在练习中不断思考,去联系各种各样的概念,使概念变成一个活跃的海洋,随时可以提取其中的精华来解决问题。搞定这个原理之后,我们能不能加速呢?甚至能不能口算,有没有速算技巧呢?当然有!比如605-248,我可以快速口算60-24,36,有退位,变成35,个位看到5和8,联想7,所以357就瞬间出来了。这个过程需要用到百以内数口算,60-24,如果孩子能快速算出36,秒答级别的,就具备了升级高级口算的基本功了。还需要孩子有扫视算式,快速做出退位判断的技能,一扫605-248,知道个位不够减,把退位记在心里,算出36后,立马变成35,而个位联想则是考核孩子20以内运算基本功。我总结一下:
1)20以内运算秒答,在两三位数运算中,看到个位能立马反应出结果几。
2)看到算式,本能反应,立马判断进退位。
3)拆分数字605,248,拆出前两位数单独运算,需要理解位值原理,相当于算60个10减去24个10。
4)工作记忆能力,快速记住中间算出来的步骤,如36,记住要退1。
你看这些每一项单独拿出来看,都是不起眼的技能,似乎不重要。但联合到一起,就是形成计算能力极大差异的关键了。这些基本功,当然不是集中一起练习的!它是靠一个月,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在每个知识概念的层面,练好本级别的功夫,再逐步结合这些技能,才实现升级的。现在,二年级下的同学,先把三位数隔位退位这个难点搞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