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在上海1000w资产的就是穷人
现在部分专家的观点,总是秉承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逻辑,讲话总是引发各种非议,1000万资产在上海是穷人,引发吐槽是必然。
2月12日,某私募基金经理董承非,在国内某商业银行渠道进行了兔年开年的交流路演。在本次路演中,董承非亮点不多,但金句频出:“在上海,一个1000万资产的家庭,其实是一个穷人家庭”,“因为上海的房价10万、20万(每平米单价)是“随随便便”的常见情况。
确实上海房价很高,10万一平米较为普遍,但上海很多房子总面积不大,并不是很多家庭拥有100平米以上的房子,也就很难达到1000万资产以上。
上海工资水平是很高,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每个月1万左右,依靠万元收入家庭,要达到千万资产,几乎不可能,看来上海拥有千万资产的家庭也不是很多。
拥有千万资产的是高管、金融从业人员、民营企业家、一些网红影视业从业人员等,还有就是上海土著,原来拥有很多房产。一般工薪阶层是很难达到千万资产的。
但是,这位基金经理的说法,也并非完全不是现实。在上海住1000万的房子,依然过着穷人的生活的高学历精英们,依然比比皆是。
而这个“最终祸首”,是一个叫学区房的东西。
一位36岁,当年以张家港高考状元的身份考进上海交大的天之骄子,就是这样的的精准人群。
2008年,在双方父母资助下首付60万贷款120万在上海老静安黄金地段购买了一套老破大电梯房,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居住至今,目前房产市值约950万。他家庭年收入大概30多万,贷款已经还清。
儿子后年就要上小学,作为曾经的学霸,他不想孩子进菜市场小学,不想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一代不如一代。他看中的是老静安第一梯队的静教附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努力一把,一劳永逸,将来可以省去小升初的麻烦。
静教附校对口的学区房海防村,目前总价最便宜的是一套27.5平的一室户老破小,610万,单价22万/平。
他有过贷款记录,所以,买这套学区房必须首付70%,再加上税费,最少需要450万现金。这笔钱对他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只有卖掉现在的自住房置换学区房这一条路可走。
他的换房计划如下:
卖掉950万的唯一自住房,买进610万27.5平的学区房挂户口然后出租,扣除租金后月供大概还有1.2万,除去月供和生活开销后,每月应该可以还有几千元积蓄。剩下的钱买一套60平的两室一厅老破小,全家三代五口人挤一挤。
由于老人要接送孩子,所以必须和他们一起住。老婆不能接受生活水准越过越糟,为了学区房,夫妻两人矛盾数次激化。
原本他们家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20平米,远未达到上海37平米的平均水平,现在为了孩子的前途,置换学区房后,一朝回到解放前,等待他们的将是人均12平米的蜗居生活。
这就是生活在中国一线城市上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千万富翁的真实生活。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董承非的意思。
其实这位私募经理想表达的意思是,过去十几年房价的持续上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以飞天茅台为例,入行的时候出厂价200元,现在已经是1500元的价格(买不到),消费者还在抢;
这背后体现的是大众支付能力的大幅度上升,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来了财富的快速增长,而这些转化为了高端消费领域的扩张。
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了,那么必然会给消费的支付能力带来一定的挑战,这意味着高端消费最旺盛的时候已经逐渐的走向了尾声呢,除非是有新的财富效应能够替代房地产。
所以,对股市上的消费板块来说,上升的空间还有多大,这确实是应该好好想想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