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年间这座城市发生了许多变化,很高兴参与其中!”《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关注文化交流、数字经济等领域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16个区区委宣传部和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的《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百集融媒体产品已经上线。第42-45集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留学生、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国际联络员高飞、达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约翰•赛特加德、上海交通大学大一学生陆海燕、普麟元(上海)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嘉雷讲述他们对中共二十大的思考和感悟。详见↓
中文名:高飞
国籍:埃及
职业:上海师范大学留学生、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国际联络员
视频时长:3分12秒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并为未来十年的发展制定规划。在埃及留学生高飞看来,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能力,这让他对中国的发展充满期待。
从小,高飞就对艺术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埃及时就经常去看艺术展,而上海各具特色的展馆及海派艺术氛围则让他十分着迷。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实习期间,高飞主动向工作人员们学习,积累了宝贵的艺术展组织经验,还参与了上海艺术品博物馆里的一些艺术展览工作。
这段实习经历让高飞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由此也萌发了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想法,因此在实习后他决定留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担任国际联络志愿者。
高飞说,如今中国的数字文化发展已经走上了快车道,直播平台成为了展示传统文化的桥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要模式,他也在多元的文化领域探寻中国文化的魅力。
他由衷希望中国能够不断前进,也希望上海能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中文名:约翰•赛特加德
国籍:美国
职业:达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视频时长:3分53秒
约翰是达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这是一家一站式LED服务提供商。从美国本部被外派至上海,这里大街小巷的美食轻易便拴住了约翰的胃,与此同时,中国飞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和突出的供应链优势也深深俘获了约翰的心。“很多人或许不了解,在中国,开发产品可以多么迅速和灵活。这都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我们可以利用本土资源设计和制造产品。”约翰说。
达科电子坐落于普陀区桃浦镇未来岛园区。园区四周,机器轰隆作响,一台台吊车正忙着将未来的宏伟蓝图拓印在这片土地上。“普陀区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里有更多产业发展的机遇和丰富的居住资源。”约翰认为,随着更多产业被引入桃浦地区,高水平人才将越来越聚集,同时也将碰撞出更多创意,“我可以预见,未来我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约翰看来,达科电子所设计的产品也是建设数字中国、智能城市,发展智慧科技的一部分,而这也将给更多民众带去更多便利。
“我住在上海的这10年间,这座城市发生了许多变化。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制造质量不断提升,研发成本也在持续降低。”约翰认为,未来,电子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一定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中国在该市场也必将更具竞争力,拥有更多话语权。
中文名:陆海燕
国籍:阿尔巴尼亚
职业:上海交通大学大一学生
视频时长:3分05秒
“我想去向更多的朋友传播中国文化,去教会和我一样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如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去年高考后,陆海燕如愿入学到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专业,她期望在汉语领域有更多收获与进步。
这些年,陆海燕深感自己在与上海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小时候出门一般都是坐车,现在出行基本就是坐地铁,去哪儿都非常方便,还可以直达周边城市。”交通越来越便利是陆海燕这些年在上海感触最深的变化,如今在交大念书的她从家乘地铁半小时便可直达。
如果说初见上海给她带来的是惊艳,那么多年的“交情”则让她一步步贴近这座城市,感触到更多温暖。“在上海,大家对外国人的包容度都很高,愿意去带着我们融入到中国文化中,也愿意去聆听国外的一些习俗。”每年圣诞节,她与母亲都会精心准备一番,在楼道里装点些小物件,邻里们也欣然接受,大家的这份包容给她莫大的慰藉。陆海燕还特别提到,自己比班级其他的孩子要大一些,加之中文不算很好,因此一直倍受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这令她非常感激。
城市的温度让陆海燕逐步融入,在受人惠赠之时,她也为这座城市输送着自己的温暖。她曾是学校的一名红十字救护员,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陆海燕不仅参加了高速公路道口志愿防疫工作,还加入所在小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陆海燕在小区协助社区工作者开展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疫情防控工作,由此与社区、邻里有了更多接触。
中文名:范嘉雷
国籍:意大利
职业:普麟元(上海)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视频时长:4分08秒
“中共二十大成功召开,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在范嘉雷看来,党的二十大不仅标志着继往开来的再出发,还将推动中国未来持续不断地快速发展,“我非常期待后续的一系列动作,因为在政策落实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卓有成效。”
“上世纪90年代,我当时的老板决定在上海开设分公司,我就一起留下来了。”范嘉雷在上海的第一个住所位于普陀区苏州河沿岸,“现在的苏州河,和我二十多年前记忆中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因此,当范嘉雷寻觅全新艺术表达的展示场所时,他第一选择便是再次回到普陀区,“对于我们而言,设立普麟元空间是一种新的体验,我们想探索当代艺术的新可能性。我们一致同意,M50创意园区是一个热门地,在这里可以遇见艺术家,并且和他们相互促进。”在采访过程中,范嘉雷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和女儿近期以M50园区为灵感创作的作品。
“在这里,我们设置了许多概念前卫的艺术作品。”在范嘉雷看来,这些大多得益于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可以利用比任何其他地方更为先进的工具,我认为这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
在M50园区安心创作的这段时间里,政府相关部门及园区工作人员高效的正向反馈,令范嘉雷印象深刻,“每当我想推进、创造或者仅仅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时,政府都会给我一系列帮助,而且得到的反馈都是‘好的’‘可以’。”范嘉雷认为,这些帮助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很难得,“因此我认为,如果未来继续保持这个发展态势,我也将进一步加大投资投入,为大家呈现更多的艺术创想。”
编辑:姜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