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富士GW690Ⅲ&GW-pan
CHH ID:李一族
富士GW690Ⅲ
在GFX50R这个富士的中画幅的残幅之后,我又买了一台富士的“全画幅”中画幅,还是富士!!
科技以换壳为本,三代这一个壳子用了3个画幅分了两个视角,5台机器(GW670III GW680III GSW680IIIGW690III GSW690III)。相同风格的设计从645到617,也横跨了5个画幅,非常柔美的外观,不像那些前辈一样傻大黑粗棱角分明,富士变得漂亮起来了,富士的中画幅系列也就以这个样子告一段落,再有新形象已经是哈苏和福伦达的样子了。
关于我为什么会选择它,我会按照优先顺序来说,
1 我需求一个使用120规格底片可以出门拍摄的相机,
2 腹肌南波湾!
3 画幅是中画幅常规比例里最大的2:3 ,而且也和我的大画幅胶片后背规格一致。
4 轻便体积小,事后证明只是很轻,收纳体积并没有很小。
5 相机要现代一点,这个是基于bessa和Zeiss Ikon来说的,对于长期持有来说还是稳定一些要好。
6 镜头素质,在相机界,这可是买镜头送机身的经典案例。在我的测试里这只镜头要比哈苏的标头要好的太多了。
7 相对于GSW的65mm就是单纯的我自己更擅长与一个接近43mm的视角,没有很广也没有很紧凑。
实际下来富士并不是最决定性的选择因素,5和6也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要分条来写呢~就是为了占篇幅呀!是为了说:有了一个基础需求,感性的部分就可以排在第二位。
富士南波湾,这句话是真的。在它的年代它在摄影方面的器材和耗材是最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续到了今天。各个画幅的相机、摄影机、镜头;底片、相纸、药水;冲洗机、放大机、扫描仪等等,富士无处不在。LajiFilm DigiFilm 现在的富士就在用新的胶片模拟来代替胶片,停产涨价产品线在不断的收缩,一个传感器能用4、5年,很难数到富士近些年来的好。
买镜头送机身, 在GW系列被广泛使用的,EBC Fujinon 90 3.5 Xenotar,画质是真的没得说,我曾经把我的GFX50怼在相机里面,比我另一支中画幅标头要好太多了,就现在的价格来说,GW690III的价格比那只镜头便宜多了。
GW690III还有一个“大徕卡”这个称号,尽管我没有拥有过徕卡,我的观点是名副其实而又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取景系统和拍摄速度上。黄斑取景不用多说,90度的对焦行程,光圈和快门调整都在同一个地方,在精确对焦和曝光的前提下可以做到非常快!对于快拍甚至盲拍来说,有了阳光16法则估好距离,调整光圈并大致确认景深范围,看着水平泡就可以按快门了,突出一个快!另外双拨过片,肯定也是一些人熟悉的味道~~
名不副实的地方就是体积巨大,还有没有高速的镜头。摸着良心说,在6x9画幅里它真的已经很小了,就是底片都那么大它又能小到哪里去,就体积来说还是很大的。缩头,徕卡的灵魂之一,极小的收纳体积,中画幅与之对应的就是皮腔机,能做到极小的收纳体积,GW690则是一个也不沾。还有F3.5的光圈,等效光圈有1.5偶尔还是能提供一些虚化效果,但它实际的光圈还是F3.5啊!F3.5啊!这F3.5的光圈可是太慢了!我也知道对于中画幅来说大光圈不是很好做,主流的69画幅镜头也都把光圈做在了f2.8上。
花了很多篇幅在这个称号上,这部分也是我现在对于这个相机操作的理解,它很“徕卡”!
阳光十六: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室内球场二秒足,客厅戏台快门八。
等效颗粒,在ISO都能等效的年代,我等效一下颗粒也无可厚非吧~~其实都是不能等效的哈!!不过等效颗粒确实在说明这样一个现象,在输出相同大小的照片的时候,画幅越大可以使用胶片的感光度也越高,同样在画幅的优势下,也能做到更大的输出面积。在我的实际使用中,我会非常偏好200的卷儿,200的卷在69画幅的画面可以与135的50相当,也可以说我可以非常随意的吧胶卷迫冲到800,还依然有一个良好且信息丰富的画面(相较于135)。如果在69画幅上用感光度更低的底片,虽然我还没试过,至少应该会得到一个非常优秀的画面吧~
6x9这个画幅还有一个名字叫大八张,一个标准120胶卷只能拍摄8张,大八张这个名字也侧面的体现了拍摄成本,单张的拍摄成本仅次于617和612,成本最高的还是空张。这就要说道旁轴取景的常见问题,没摘镜头盖,这可不是尼康!这个相机没有多重曝光的功能,所以是没有任何补救措施的,只不过按完快门之后马上发现的话,还可以过卷再拍一张,至少没有错过这个场景。
我对这个相机的理解大概就是这样,因为这个相机的本体实在是很无聊,一个全机械相机的基础元素而已,更多的是去使用,带着它出门~~
相机本体:
相机概览
镜头特写,富士在早期都会给自豪的EBC镀膜涂上一抹绿色,正面看也是绿色的镀膜。
对焦环,可以从这个位置看到对焦行程只有大概90度的样子,非常非常短的对焦行程。
景深和对焦标尺,红色的R是红外线焦点的标尺,可以用这个相机来拍摄红外胶卷,只需要在黄斑对焦之后稍作偏移即可(我没用过),
相信也看出来了,我在上文提到过的景深问题,在2米的对焦点上,哪怕开到f32 也只有前后半米的景深,更何况f32下镜头的画质早就开始下降了。
光圈和快门调节,1/500 f 3.5,有一个视窗,调节曝光需要左右捏住镜身里面的环,转动调节。
视窗外层是推拉式的遮光罩,不可拆卸,想要调整曝光就必须要抽出遮光罩,网络上有很多人觉这个这个设计很蠢,我不然~~在室外,这一个遮光罩有的时候是能拯救一个画面的,在我最新买的相机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富士沿袭到现代中画幅的一个元素,在相机前方一定要有个闪光灯接口,这里的接口是给那种非常古早的闪光灯准备的,没有热靴触发,可惜这个接口松松垮垮的,连接线很容易掉下来,这里护盖上印的是Xsync,论闪光灯的同步档位。
机顶的热靴,只会是X,不会再有M档了。
还有一个我会用到的功能:切换胶卷计数器。这里有3种卷,短的120胶卷,拍摄张数只有4张,如同富士的业务卷一样,为了赶快拍摄完然后迅速冲洗,规格也是120。标准120,大八张。220和120一样的宽度,长度是120的两倍,拍摄张数也来到了两倍,同样的体积减少了背纸增加了胶卷长度,现在也仍然有全新的220胶卷在售,一个是上海GP3,质量和品控都特别堪忧,好处是提供的规格特别丰富;另一个就是电影卷的分装卷,把拍摄电影的盘式胶卷拿来分装,有时候会有分装瑕疵,底片是令人安心的柯达。
同样在顶部的还有机器的铭文和水平泡,可是盲拍非常重要的参考物。
黄斑取景窗,中间高亮的就是黄斑本体,别看在这里看起来很大,在取景的时候就很小了,也是饱受诟病的一点。
稍微取了一个景,能看到箭头所指的地方是有一个淡淡的重影的,这就是黄斑的对焦方式,和裂像类似,重影重合就是对上焦了。
黄斑的对焦系统,从左至右依次为:黄斑窗(看到这个大小了吧),取景线框窗,取景器。黄斑窗和取景器之间的距离被称之为基线,变相的决定了对焦行程,也是被大多数人诟病的一点,基线太短。旁轴取景的线框是会随着对焦距离联动的,去补偿近处和远处对焦取景产生的视差。竖拍的时候手有时候也会挡住这两个窗口,会间歇性的失去黄斑或者取景框。
这才是正经的胶片不模拟!!!
滤镜系统,镜头本身的滤镜口径是φ67,我选择的滤镜系统是φ77,转接之后遮光罩也能正常收纳镜头盖换成77的就好。用也只会用黄镜,像ND和CPL是根本用不上的,原因就是f32 1/500和旁轴取景,不需要也不会用。
我所拥有的的富士:不得不再说,GFX50R是有传承的!!
再外加一个富士的小型暗箱本来是裁相纸用的,我拿来装胶卷了。
样片环节,胶片相机大部分都是相机不影响成像的,现在相机影响成像的例子来了。
这张是当初测试的时候拍的,最短对焦距离最大光圈。
取一点看一下细节,源自于图一。
以上就是关于GW690Ⅲ我想表述的内容了~~
GW-pan,算是一个常规而又非常规的玩儿法,说常规是玛米亚7为了这个用法单独做了一个套件,看起来富士应该是也有这样一个套件的,但是又无从考证~
基本做法就如图所示了,网上也有成品套件在卖,最重要的挡片也有,非常完美的能够卡在相机上,也是我猜测富士做了这样一个套件的原因。成像区域是比XPan和TX-1要大上一些的,实际比例是3:10,甚至比617还要长一些。
一些我拍过的照片,我的这台相机不知道哪里在划底片,还划在了背面,暂时的照片都是有划痕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