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特征者在不同状态下的测量结果。(图源/WJMH) 第二,时代不同,长度有变。 调整受试者年龄、人口特征后,研究发现,全球男根勃起时的长度随时间推移,有明显增长(QM=4.49,df=2,p=0.04)。 “过去29年里,勃起后的阴茎从平均12.1厘米,增至15.2厘米。”迈克尔·艾森伯格解释说,在“自然”和“伸展”两种状态下,并没有观察到这一变化。 长了,为啥反而是坏事? “总体来看,研究结论和我们的设计初衷相悖。”迈克尔·艾森伯格接受斯坦福医学院采访称。 他表示,近年,男性生殖研究传出不少坏消息。2022年末,有研究发现1970年代至今,男性平均精子数几乎腰斩。同期,隐睾、尿道下裂等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增多之势,尤其是重度尿道下裂发生率升高。这可能缘于农药、增塑剂等的广泛应用,致环境雌激素样物质增多。早前研究认为,环境污染也可能导致阴茎“缩水”。 环境污染、久坐和垃圾食品等是导致肥胖的因素。2022年6月,《亚洲男性学杂志》刊登法国多中心研究,发现肥胖男性的精子DNA损伤风险较高,可能影响受孕、胚胎及囊胚发育,增加流产风险。相较于健康男性,不育男性的外生殖器也普遍更短。 鉴于大环境的发展趋势,迈克尔·艾森伯格等人一度认为,或会在男性群体中看到普遍的阴茎“负增长”。 面对现有数据,迈克尔·艾森伯格表示应该保持警惕,阴茎长度是生殖系统的重要特征,与内分泌、生殖激素等有关。饮食、环境中存在很多影响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可能造成发育年龄提前,整个发育期则延续更久,或是诱发丁丁平均长度变化的原因。 他指出,下一步应该加强相关研究,验证上述发现,并探讨原因和风险。此外,应该在儿科患者群体和女性中展开类似研究。检查阴茎长度或可以纳入儿童保健,就像每年给孩子量身高、体重那样。这可能应视为人类身体发展变化的早期指标。 长≠强 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医生、男性不育专家詹姆斯·M·霍塔林(James M.Hotaling)未参与这一研究。他认为,要解释测量结果差异并不难。可能是过去数十年,测量方法变了。 有澳大利亚学者称,研究数据存在“偏倚”,也可能和受试者有关。“更短、更小的男性可能拒绝参加这类研究。” 迈克尔·艾森伯格等人在文章中也表示,测量方法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没有排除温度、睡醒状态、体格大小、研究人员因素等。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周善杰认为,前述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目前国内没有类似文献。他告诉“医学界”,目前尚不能确定阴茎勃起长度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也不能说其对生殖功能存在负面影响。“如果真的像文中假设的那样,是生活方式、肥胖、激素类干扰物、环境因素等负面因素所致,则可能对生殖功能不利。” 周善杰称,过往不少人觉得,生殖器更长=发育更好=能力更强。这只是男人的自我感觉良好,医学上并不这样认为。“排除疾病所致的发育不良,正常发育的阴茎长短与性功能、生育力,并不存在正比关系。” 参考文献:[1]Worldwide Temporal Trends in Penile Length: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World J Mens Health.2023;41:e31.doi.org/10.5534/wjmh.220203[2]Is an increase in penile length cause for concern?.Standford Medicine[3]Men's health:Penis length has grown 24%in recent decades.That may not be good news.US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