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被迫的危机”,吹成“改革仁政”!
过去,提到“锐意改革”,大家一般先想到的是大湾区和长三角的沿海省份。
不过最近,一场“超大力度”的改革至少在五个省份推进,而它们过去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却是“保守而僵化”的。
过去一两个月,“重大变革!XX省狠砸铁饭碗!”的视频和文章不断冲上热搜。
在“考公”成为年轻人就业第一选择的当下,敢于“猛砸铁饭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都“闯不过”的难关,现在有地方政府“敢于”尝试了,难道不是北上广,江浙闽这些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么?
不是!之所以这场改革“多次冲上热搜”,是因为不止一个省在“大力推”,而北风查遍了新闻,没有任何“沿海经济与人口强省”跟进。
我能查到的,“猛砸铁饭碗”的改革排头兵,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与青海五省,主要在东北与中西部。
东三省是怎么“砸铁饭碗”的呢?
当地媒体给这场变革取名“逆潮流”,一看就高大上了,我要称之为“开倒车”,恐怕要被人追着打了~
过去二十多年,全国各地的基层区划,都热衷于“升级”。
比如许多县,争取几十年,做大各项指标,就是为了由县变成“县级市”,而上一级的地级市往往不喜欢独立性强的“县级市”,更加热衷于将“农业县”升级为“城区”。
这里的“升级”,并不是“行政级别”,县,区,县级市的行政级别是不一样的,可是自主权,财权,资源调配,招商引资的吸引力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过去二十多年,全国的县都在拼命升级。
与县升级为“城区”同步的,是更低一级的区划“镇”都在努力升级为“街道”。
镇长,听上去往往比“街道主任”要威风一些,可实际上,“XX镇”在城市化方面,就给人很强的乡土气息,招商引资,大型居住项目都不愿意落户。
一旦“XX镇”变成了“XX街道”,在过去二十年里,大家都认为是该地“城市化取得了大成就”,就像农村人拿到城市户口一样。
今年东三省“狠砸铁饭碗”的改革,就是“逆潮流”,对一些街道进行撤并,重新又变成了“XX镇”。
相应的“街道行政机构”,转变成镇之后,也进行了“规模整合”。
这些“行政区划”确实变了,“行政机构”在媒体报道中,也减少了20%~50%不等。
奇怪的是,“狠砸铁饭碗”我只在热搜和地方媒体的标题里见到过,查遍了东三省的所有改革文件,最多也就是“减少了机构”,就是把十几个局变成七八个局,原先两个局的工作人员到一起办公,没有任何一个“街道改镇”,提到“减少一个编制”。
也就是说除了标题和热搜,一个“铁饭碗”都没砸,最多就是换了“衙门牌匾”。
那么山西和青海又是怎么“砸铁饭碗”的呢?
目前能查到的“砸铁饭碗”改革,山西有六个县,青海有一个县。
青海的改革成果是:“四人以下的局减少了8个”,政府机构减少了20%。
我理解的字面意思是:原来政府机构有40个,其中有8个“局”只有不到4人上班,这次“砸铁饭碗”,就是把这八个局合到“大局”里面去上班。
山西省的六个县,改革的措施也差不多,称为“县委机关收缩”。
比如山西一个上热搜的县从“9个县委机构,改革后变成6个县委机构”。
这场东三省,山西和青海“领先全国”的“砸铁饭碗改革”,是因为什么原因推动的呢?
东三省的媒体普遍强调“地方政府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山西和青海却直接很多。
山西直接将改革的原因嗮给全国老百姓:收缩型人口小县机构改革。
青海省更直接,拿出来的改革试点县,就是“人口最少的县”。
山西省这次改革的“六个县”,是思想最开放?群众基础最好?当地领导锐意进取?
都不是,只因为过去十年,这些县人口流失相对严重,每年依靠“其他省份转移支付”的比例相对较高。
因此,这压根就不是“勇立改革潮头”的锐意进取,就是人都跑了,也没人生了,要不了这么多政府机构服务这么少的人了。
所以根本不需要调研“哪个县的民意最改革开放”,只要把“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表格拉一拉,就知道下一个“改革先锋”会是谁!
为什么这次因为“砸铁饭碗”的正能量改革报道登上热搜的是东三省和山西以及青海?
看看2012~2021十年间,两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对比也能发现根源了。
过去十年,人口“净流出榜单”的前四名,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山西。
青海也在身后不远的第八,中间隔着的是较复杂的“自治区”以及“最近几年不断被超越的某直辖市”。
所以这场“锐意改革”的五省联动,本质上就是“人口率先崩塌省份的政府收缩”。
所以这几篇“改革新闻”的底色,和前不久公布的“鹤岗市官宣未来两年停招公务员”是一致的。
对照十年间两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变迁排名”,再加上去年我国就整体进入人口负增长,未来因为人口收缩而行政收缩的地区一定越来越多。
许多人觉得,哪怕是“因为人口减少而改革”,这种倒逼的改革也可以吹一波呀!
可是“行政力量缩编”的改革,会带来当地的欣欣向荣和经济腾飞么?
就像鹤岗不会因为“超低房价”成为年轻人躺平天堂一样,超低房价的背后,是政府补贴的“供暖公司”都撑不住破产了!
任何一个人口锐减的县城,都应该将“应对人口危机”摆在最急迫和最重要的位置。
而不应该去|‘粉饰’,去“吹”被迫收缩的无奈之举。
何况五省改革里,我没看到任何县城砸掉一个“铁饭碗”,没有少发一个人的工资,最多就是不续招,以后越来越老龄化,越来越人浮于事,越来越一潭死水而已。
我最近几年都写正能量文章,甚至一些文章被人指责“太吹政府”,可我不后悔,因为地方政府被“公知和恨国党”带节奏的时候,就需要立场鲜明的支持和撑腰。
可是在明确的危机面前,在祸延子孙,断绝民族传承的人口危机面前,还去“粉饰”,硬将“被迫收缩”吹成“锐意革新”,这是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广播电台里“靡靡之音”才干的事!
“缩编改革”,或许称得上减少民众负担的“仁政”!
但应对断绝民族命脉的人口危机,需要“智仁勇”兼备的千年大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