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了几个「知识写作」干货技巧,拿走不谢!
「知识写作」是用来干什么的?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事情给人说明白”的能力,不但能让读者 get 到你想传达的知识,还能让人喜欢听你讲。这种能力不是只有科普人才需要的「专有技术」,它对于科研人员、教师、新闻工作者、编辑等常见职业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当你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将体会到它帮助你展示自身才能、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作用。
今天分享几个自己总结的「知识写作」干货技巧,看看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怎样写出画面感
怎样才能用文字写出栩栩如生的画面,甚至是现实中你从来没有见过的画面?所谓文字的画面感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学习写出这样有画面感的文字呢?
我今天要教给你们的是训练方法和训练要点。重要的不是听我讲理论,而是你们按照我的方法去练习。
在介绍具体的训练方法之前,我要先给你们讲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文字的景别。
文字的景别
“景别”这个词是影视术语。我们用摄像机拍摄一个画面,一般可以分成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如果再往前后延伸一个景别就是大广角和微距,但这种景别用得比较少。通俗地来说,景别就相当于模拟人的眼睛,站在离对象多远的距离来观察它。
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在文字描写一个画面。比如,你现在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站在一条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上,然后你用文字来描写你看到的景象,这时候,就可以用不同的景别来描写这条街的景象。我们来举几个简短的例子:
全景描写
这是一条位于市中心的商业街,店招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街两旁,没有一丝空隙。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家叫“泰芒时光”的果茶店前排着长长的购物队伍。
中景描写
这家叫做“泰芒时光”的果茶店显然是一家网红店,小小的窗口前,至少有 20 多个青年男女在排队。有的人伸长了脖子焦急地等待,也有的人悠闲地刷着手机。店内的四个店员飞也似地忙碌着,不停地将一杯杯做好的果茶递出窗口。
近景描写
“泰芒时光”果茶店很小。色彩鲜艳的亚克力招牌熠熠生辉。一台高清液晶电视对着街道,滚动播放着美味诱人的画面。四个店员已经把店内三、四平米的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动作就像是快镜头。它的窗口最多容纳两个人并排站着。现在,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似乎没有尽头。
特写描写
“泰芒时光”果茶店是这条街上的网红店。在它的玻璃柜台下面摆满了各色芒果,不同颜色的灯光从各个方向照射过来,使得芒果的表皮泛着极为诱人的光泽。干冰冒出的雾气在整个玻璃柜台中流动,看上去就像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
文字景别的重要性
上面这这四段描写就是文字的景别。我发现一个规律,我们在看到一段文字的时候,画面感是随着景别的推近而加强的。也就是说,特写的画面感最强,然后依次是近景、中景和全景。所以,如果你想在总体上控制读者对你文字的画面感,你一定要学会写出不同景别的文字。在必要的时候,你需要写出近景和特写,才能让你的文字具有画面感。
我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好像影视剧需要景别的切换一样,有画面感的文字也需要切换景别。假如你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同一个叙事景别,那么画面节奏感就会相对弱。增加景别的切换,不但能增加画面感,还会增强画面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特别带劲儿。
手把手示范“看片说话”
建立了文字景别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接着往下讲如何写出有画面感的文字,以及训练方法了。如果你能把一段文字写得有画面感,那么这段文字就是有生命力的文字,就是耐看的文字。
这种能力其实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怎么训练呢?就是反过来,你先练习用文字语言去描述一个画面。这就像我们小学时经常做的一类作业“看图说话”。现在我们要做的练习就是看图说话的升级版——看片说话。
当你熟练地掌握了把看到的画面用文字描述下来,那么你也能很快地掌握把脑子中想象的画面用文字描述下来,这时候,你就能写出有画面感的文字了。
下面我带着你做练习,让我们先从一个最简单的画面开始:
首先,这个画面从影视镜头语言上来看,是一个中景,可能绝大多数人在描述这个画面的时候,会这么写:
1996 年 8 月 7 日,在白宫的南草坪上,美国总统克林顿走到发言台前,说道:
这么写中规中矩,没什么毛病,但这是平庸的描写。或者说,这段描写的画面感不强,那么怎么才能让这段描写的画面感变强呢?
关键的技巧就是三个字:抓细节。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画面,这次我希望你留意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思考一下,刚才那段平庸的文字漏掉了哪些关键细节呢?
好,下面你们看我怎么把画面中的细节补充上去,我是这样描述这个画面的:
我们的故事要从 1996 年 8 月 7 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1 点 15分 开始。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在白宫的南草坪上,美国总统克林顿面带笑容地走到一个小小的发言台前,从容地拿出讲稿,朝前方看了一眼,然后说:
注意这些加粗并且加了下划线的文字,这些文字就是我所说的细节。你要捕捉画面中的细节,它们是让你的文字有画面感、让读者产生画面感的关键。实际上,这段描写的原理与我在前面讲文字景别时谈到的“一段文字要有景别的切换“一致。细节就相当于是特写。在原始画面中没有特写,但你写出来的文字是可以添加特写的。我们写克林顿的表情,写他的动作,都是特写,你甚至可以在脑子中把刚才那个画面重新用电影手法拍一遍。
怎样写出鲜活的人物
先来讲一讲理论知识。你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某某的文章写得特生动,他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特别有代入感。”而自己的文章,有时候会得到这样的评价:“读着有点儿枯燥,感觉不够活。”
好了,一个“活”字太玄妙了。什么叫活,什么叫死,这些听上去非常“玄”的感觉,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一篇文章中的人物到底怎样写才会“活”,怎么样写就会“死”呢?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我发现,这些你可能觉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并不是不能言传的,而是有一些确定规律。
一个最为核心的规律就是:人物越是立体,读者越是感觉鲜活。
到这里,你可能会在心里吐槽:“道理都懂,但我还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你别急,我会把“立体”这个抽象概念给它赋予可实操的含义。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下面我念一段文字:
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想到了脚下的大地很可能不是平的,而是一个球形。但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对此感到不解,因为他们觉得:既然一张地毯能够铺满整个地面而没有一点凸起的地方,那不就说明大地是平的吗?毕达哥拉斯认为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大地实在太大,这就好比一只蚂蚁在一颗大树上爬,从蚂蚁的眼中看去,大树也是平的。
这段文字也是不错的文字,是合格的正确的描写,但它最大的问题是给人的感觉人物是死的,不是活的。换句话说,这段文字是个反面例子。那么怎么才能让文中的毕达哥拉斯鲜活起来呢?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我的书《星空的琴弦》第一章“大地的形状”:
当毕达哥拉斯把大地是个球形的想法告诉他的学生们的时候,引起了阵阵惊呼。有学生就忍不住问:“先生,如果我们的大地真是个球形的话,为什么我们拿一张地毯可以平整地铺满整个地面,而没有一点凸起的地方呢?”
毕达哥拉斯指着身边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树说:“看,这棵树上有一只蚂蚁正在爬。我敢保证,在这只蚂蚁看来,这棵树的表面也是平的,蚂蚁的眼界太小了。我们人类在大地上,就像这只蚂蚁,我们的目光能看到距离实在太有限了,所以我们会认为大地是平的。”
你体会一下,这两种写法的不同之处。两段文字传递的信息量其实是一致的,但是前者像是那种学术专著中的文字,后者则像是“科学有故事”的文字,他们的区别其实只有一点,就是毕达哥拉斯在我的笔下开口说话了。
“让人物开口说话”就是让人物“立体”起来的一个具体的可实操的方法。
除了让人物开口说话,你还可以让人物做动作和思考(心理活动),你还可以刻画人物的表情、外貌等等能够反映一个人物状态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让人物立体起来的方法。换句话说,在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你对这个人物的描写越立体,那么读者就会感觉越鲜活,他就会从历史中走出来,走到读者的面前。
科学有故事体的结构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我已经讲解过该如何写一个故事的开篇,以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把高潮想好了再动手。这些内容可以说都是组成一篇故事体科普文的零件。你掌握了这些技巧,马上就能拿起来用,但还不能让你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所以,我今天首先要把“科学有故事”这种文体的一个总骨架教给你。有了这个骨架,剩下的就是填空题了。
我的音频节目一般都是 20 分钟左右的体量,文章的字数一般都在 5000 - 6000 之间。因此,今天我就以一篇 5000 字的文章为例,来给你讲解一个我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骨架结构。
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
这张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字数。你可以看出,一篇经典的科学有故事的文章,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开端 - 故事主体 - 高潮 - 高潮后续 - 结尾,每个部分的字数占总体字数的比例,大致就是这张图上展示出来的样子,比较直观。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这张图的时间箭头向右,线段越长,说明占用的时间越长。开端没有标在上面,是因为开端故事的发生时间很短暂。换句话说,文章其实用的是一种倒叙的手法,先从高潮前的那个时间点开始讲起,然后再跳回最初的时间起点,沿着时间顺序再次讲到开端的那一刻进入故事高潮。
这里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这个经典结构中,故事的开端必须是一个“特写镜头”。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占用的字数虽然很多,但时间很短暂,相当于你要详细描写一个很短时间内的细节。这就有点像影视语言中的“大特写”镜头。
“故事的结尾不占用时间的”意思是:结尾是一段没有时间概念的抒情或者观点输出,是为了拔高整个文章的立意,而不是故事讲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一定还需要一段额外的结尾来给你的文章画龙点睛。
创作步骤
掌握了总体结构后,我再教你用下面 9 个步骤来完成一篇故事体的科普文:
概览创作对象
找到台风眼
针对台风眼大量查阅资料
心理想好文章的高潮部分内容
根据台风眼写开篇(时间、地点、人物+悬念)
内容铺陈
抛出文章最核心的内容(台风眼)
内容补充
结尾
更多干货
以上讲课内容均来自我的“科学声音写作训练营”。现在 202202 期已经开始招生了:
开学时间 | 2022 年 6 月 20 日 20 点 |
费用 | 4000 元 / 2人团 (单人 4800 元) |
限时赠品 | 有 (总价值超过 3200 元,数量有限,发完即止) |
授课形式 | 录播 21 次 + 直播 11 次(汪老师亲授) |
上课频率 | 1-2 次/周, 录播约 30 分钟,直播 45-90 分钟 |
回看 | 录播可无限回看,直播 24 小时内可回看 |
资料包 | 大部分课有课后学习资料 |
班级群 | 有(汪老师在群内亲自答疑解惑) |
班主任 | 有 |
咨询微信/QQ: | 1286019606 |
课表(相隔时间越长,表明课后作业难度越大)
科学声音写作训练营-课表 (2022 年 02 期) |
上课时间:周一或者周五 20:00 授课老师:汪诘 报名咨询微信/QQ:1286019606 |
模块一:厘清思维 |
第 1 课:6 月 20 日 |
直播 |
知识写作通论 |
第 2 课:6 月 24 日 |
录播 |
文档格式和写作工具 |
第 3 课:6 月 27 日 |
录播 |
科学哲学入门 |
第 4 课:7 月 1 日 |
录播 |
科学思维入门 |
第 5 课:7 月 8 日 |
直播 |
理解信源 |
模块二:扎好马步 |
第 6 课:7 月 11 日 |
录播 |
如何高效准确搜索 |
第 7 课:7 月 15 日 |
直播 |
易于传播的文字 |
第 8 课:7 月 18 日 |
录播 |
有画面感的文字 |
第 9 课:7 月 22 日 |
录播 |
栩栩如生的文字 |
第 10 课:7 月 29 日 |
录播 |
通俗易懂的文字 |
模块三:小试牛刀 |
第 11 课:8 月 1 日 |
直播 |
范式一:知识小品文 |
第 12 课:8 月 5 日 |
录播 |
范式二:辟谣和驳斥 |
第 13 课:8 月 12 日 |
录播 |
范式三:说服的技巧 |
模块四:成为高手 |
第 14 课:8 月 19 日 |
直播 |
如何写开端 |
第 15 课:8 月 22 日 |
直播 |
悬念和高潮 |
第 16 课:8 月 26 日 |
录播 |
科学有故事 |
第 17 课:8 月 29 日 |
录播 |
案例和工具 |
第 18 课:9 月 5 日 |
录播 |
学会放钩子 |
第 19 课:9 月 9 日 |
录播 |
学会金手指 |
模块五:触类旁通 |
第 20 课:9 月 12 日 |
录播 |
口播稿创作原理 |
第 21 课:9 月 16 日 |
直播 |
口播稿创作实战 |
第 22 课:9 月 23 日 |
直播 |
练习写小说 |
第 23 课:9 月 26 日 |
录播 |
练习写科幻小说 |
第 24 课:10 月 10 日 |
录播 |
叙事结构 |
模块六:开自媒体 |
第 25 课:10 月 14 日 |
录播 |
音频入门 |
第 26 课:10 月 17 日 |
录播 |
录音实战 |
第 27 和 28 课:10 月 21 日 |
直播 (1.5 小时) |
自媒体电台入门 |
第 29 课:10 月 24 日 |
录播 |
科普视频创作入门 |
第 30 课:10 月 28 日 |
录播 |
科普视频创作进阶 |
第 31 课:11 月 4 日 |
直播(1 小时) |
视频自媒体运营入门 |
第 32 课:11 月 11 日 |
直播(1.5 小时) |
视频自媒体运营实战 |
如果你错过了早鸟价,现在还可以争取 2 人成团价,找助教小黄老师来帮忙吧,我们两周后就开课了。
报名咨询:助教小黄老师
微信号/QQ:1286019606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