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银行杠杆,疯狂套利
今天给大家讲几种「保险产品+银行杠杆」的玩法。
(PS:这篇文章可能有些对保险产品不太熟悉的朋友会看不懂,
但也可以先看看或者收藏着,
也是一种可以套利的思路。)
首先科普一下现金价值这个概念。
现金价值,
指的是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
即我们退保时,能够找保险公司100%拿回来的钱。
持有保单的时间越长,保单的现金价值就越高。
一般只有长期险才有现金价值,比如重疾险、寿险、年金险等等。
由于,
现金价值是保险公司100%会赔付的钱,
保险公司在金融系统里又拥有极高的信用。
于是,
衍生出来了,保单贷款和保费融资两类保险+银行杠杆的操作。
本质都是,
那保单的现金价值在银行抵押,
万一投保人无法还上贷款,
银行可以立刻将ta抵押于银行的保单变现。
(1)保单贷款:买了保险,再把现金价值贷出来。
A、
理财险保单贷款。
这种是比较初级的,大家会了解得比较多的。
简单来说,
我买了一张保单储蓄险保单,这种保单是有现金价值的。
当我们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找银行把保单里的钱贷款贷出来。
一般能贷到现金价值的70%-80%。
短期有资金需求的,
可以用这种方式贷款,速度快、贷款利息相对低。
B、
寿险保单贷款。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都有类似的操作。
香港的产品,我比较熟,举个例子。
从前香港市场有一款这样的万用寿险产品——
40岁的非吸烟男士,保费150万港币,
产品的年收益率约3-4%(前期固定收益,后期浮动收益),
保额为565万港币。
这份保单,每年可以产生利息,
且一旦身故,他的家人可以获赔565万。
由于万用寿险的现金价值极高,首日退保价值就能达到总保费的90%。
所以,更高阶的玩法在于,
投保人可以把该保单抵押给银行,贷出保费的70%,即105万。
这105万一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
直至投保人去世,从理赔金中退还这105万。
即,实际付出的本金成本为45万,
撬动一张(565-105)=455万的保单,超10倍的杠杆。
而这105万的贷款的利息,
跟随香港的【Prime Rate(最优惠利率)-固定值】变动,
当时实际的贷款利息,约在2%,
所以,保单的收益,足以覆盖贷款产生的利息,还有结余。
不过,
如果在加息周期,贷款利息超过了保单收益,
那么,有可能出现收益无法覆盖本金的情况。
中国内地的大额寿险,没有香港类似的产品。
多数没有收益,且贷款利息比香港更高。
(2)保费融资:低息借钱买保险套利。
A、
理财险保费融资。
我前阵子有讲过,新加坡的储蓄险可以这么操作。
比如,买1000万保险,
本金只出300万,700万向银行借钱。
类似于买房,首付30%,房贷70%,
房子的房产证抵押于银行。
保单的现金价值抵押于银行。
只要贷款的利息,低于储蓄险的收益,
那么,就可以套利。
4-5%的储蓄险产品,
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放大收益,达到10%+。
类似的产品,还有香港市场上前几年一款很火的短期万用寿险产品。
也是利用息差来套利。
同样的,风险来源于利率上涨,比如进入加息周期,
保单收益无法覆盖利率,
需要付出额外的、且不低的利息。
B、
寿险保费融资。
寿险也可以借钱买。
比如我之前讲过的百慕大保险,也可以在香港借钱买。
举个例子,
正常情况下,
一个45岁的男性,花1000万,能买到一张6200万的保单。
而如果向银行融资,可以向银行贷款75成(贷款利率随libor浮动),
即只需要自付250万,借款750万,即可买到一张6200万的保单。
百慕大保险除了寿险功能,也是能产生收益的,
这意味着,如果收益能覆盖贷款,
那就能成倍数地放大杠杆。
最优的情况是——
投保人这一生,保单的收益,都能覆盖掉ta贷款的利息,
除了这250万,它不再需要付出额外的利息成本。
那么,在ta去世的时候,
他的亲人,可以拿到6200万-750万=5450万。
也就是用250万,撬动了5450万,
高达21.8倍的杠杆。
但是!
百慕大保险的收益是浮动的,
有些年景收益可能非常好,有些年景可能为0(不会为负),
而当收益无法覆盖利息的时候(当下的利率就并不友好),
750万的贷款利息支出,
也是很大一笔钱了,总之有风险。
总结:
(1)除了第一种普通的保单贷款,这笔钱用于短期应急,
其它多数都是利用利息差来套利的产品。
(2)多数套利的产品,都来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原因在于,
这两地是国际金融中心,融资成本很低,
所以才有可能以收益覆盖贷款利息套利。
对于有现金价值做抵押的保单,不论是保单贷款,还是保费融资,
都能做到低息贷款。
贷款利息一般有两种计算方式——
libor/hibor+固定值
或者
Prime Rate-固定值
libor/hibor浮动相对频繁,Prime Rate的浮动相对少。
(3)以上套利的产品,都是有风险的。
风险有三方面——
A、加息。
这是最大的风险,
当保险的收益,跑不赢贷款利息时,
这种操作就没有意义,反而会造成损失。
B、保险公司破产。
这个小概率事件,但如果真的有金融危机,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这种情况下,保单一般也都会被其它保险公司接管。
C、保单收益不达标。
保单的运行收益不达标,
海外的储蓄险or寿险,收益多数不是100%保证的,
所以,
如果有些年景收益不佳,也可能导致亏损。
总而言之,
保险加银行杠杆的操作,
如果顺利的情况,
可以带来超额的、成倍的收益,
但也有并不低的风险,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保险作为保障功能为根本的初衷。
在了解风险的前提之下,
可以选择加杠杆也可以不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