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0—2035,如何谋篇布局有未来的银行?
比尔·盖茨说,“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但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巨变、新的技术不断涌现,银行家们既需要关注眼前的机遇与挑战,也需要仰望星空,思考2035年未来银行的价值定位与业务形态,以愿景驱动、拥抱和布局下一个十年,打造一家有未来的银行。
一
未来已来:十大发展趋势将深刻改变银行业发展根基
银行业所面向的客户结构及需求、所处的金融和社会环境以及可利用的技术与资源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都将深刻颠覆银行业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孕育着新一轮变革的方向。
客户需求
趋势一:低生育率伴随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发生巨变,银行的核心客群逐渐步入老年,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涌现;00后逐步成为新的客户中坚力量,身为数字原住民,他们要求金融服务无感地嵌入线上线下场景,与客户建立连接的方式不再区分行内与行外。
趋势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轻资产、高科技、快成长的产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服务新动能企业需要定制化、综合化的投融资解决方案,银行传统的授信和风控逻辑受到挑战;而传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重组、升级也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要求银行在方案设计、投商联动、朋友圈打造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趋势三:超个性化成为客户的一致要求。AI、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成熟及大型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优质服务使得银行客户对金融产品、服务与体验的要求更加苛刻,千人千面的超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成为银行的必备能力。
经营环境
趋势四: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来临。息差大幅缩窄、侵蚀银行主体的利息收入,但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交易和资管相关的业务有望逆势发展。
趋势五:双碳目标下,全社会生产到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绿色金融中孕育着百万亿级的投融资机遇,同时存量金融资产也面临着价值重估,对商业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趋势六:互联网超级平台把控用户的主要线上触点,得益于监管对巨型互联网平台金融牌照的限制,银行与平台巨头在产业链上形成分工明确的生态合作关系。
人才管理
趋势七:零工经济和自由职业伴随着经济不确定性升高、新世代青年就业偏好的改变而兴起,中、基层员工更多参与兼职和非职业相关的工作,顶级人才“租赁机制”也逐渐盛行,给人力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科技基础
趋势八:支付方式升级、便利度提升,银行需适应新的支付方式,更新核心系统、升级基础设施、强化反洗钱和风控体系。
趋势九: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业务创新与效率提升,在提升交易透明度、把控信用风险、推动资产/合约智能化、加强流程自动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趋势十:人工智能技术与银行的前端业务和后端运营深度结合,在精准营销、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生物识别和智能风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
连接世界:未来银行全新的功能与价值定位
随着客户结构、支付方式、利率环境和平台渠道的变迁,银行在价值保护、价值交换、融资、财富增值和社会价值上的功能将发生巨大变化,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现有的业务结构和战略侧重。
受利率下行、支付方式升级的影响,银行在价值保护和价值交换上的功能将被削减。
金融脱媒持续深化,冲击银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业务体系。
低利率时代下对银行财富保值增值功能的需求提升,但渠道端受到来自科技巨头的竞争,银行与科技公司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上形成分工。
银行需围绕双碳目标更积极地践行社会责任,以绿色资产配置为主要抓手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
未来银行将以“连接客户与世界”为核心价值定位,由提供存贷款服务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转型成为连接各方价值与生态的综合型服务平台,面向更多元的客户、管理更丰富的资产类别、在其间建立广泛的连接、推动更大的价值创造:
面向更多元的客户群体,基于众多客户细分提供超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与体验。
管理更丰富的资产类别,既包括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也包括新兴的数字资产和数据资产。
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线下场景等展开生态合作,以嵌入式、无感式的银行服务为客户建立广泛的连接,并且由重资本的资金中介转向轻资本的综合投融资服务提供方、由赚取利差收益到赚取高价值的专业服务收益。
在新技术、新平台的支持下,构建面向未来现金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社会价值(而非仅依赖过去形成的资产抵押物、仅看重单一财务价值)的评估与风控体系,以更好地支持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
三
谋篇布局:未来银行的业务模式与能力要求
2035年,银行将对零售、批发和金融市场三大条线进行颠覆性升级,打造更加智慧、专业、轻型的业务模式。
零售条线将定位为“超个性化仿生型金融解决方案专家”:在渠道上由“全渠道”走向“超渠道”,通过新型设备和API嵌入线上线下各类场景,提供无处不在、无感联通的开放银行服务;在经营上依靠极大丰富的内外部用户数据和个性化智能引擎,实现数据驱动、千人千面的“超个性化”体验;在能力上广泛应用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模型和引擎的自学习式进化,打造“仿生型”银行。
批发条线将定位为“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和成长机会连接平台”:十年后,银行早已摆脱关系型营销,而在行业专业化与客层精细化经营上取得长足发展,针对客户所处的产业链环节、生命周期、竞争地位,提供定制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在业务形态上,银行将不会被“去中心化”取代,但会越来越淡化“资金中介”的角色,更多扮演“方案顾问”的角色,成为直接连接企业与投资者的平台;基于更强的行业研究能力和新一代风控手段,银行将更多介入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与企业共同成长并分享成长价值。
金融市场条线将定位为“新一代金融投资综合管理人”:在低利率时代,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性被推至新的高度,银行将为客户管理各类资产(含数字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将自身庞大资产负债表上的更多资产配置于资本市场;在投资的框架和范式上,银行将践行社会责任,更多考虑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而非单纯的财务价值。
为支撑三大条线的业务转型,银行将重点建设15项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图),并以API形式将其搭载至六大线上线下展业平台,即:
核心金融平台:基于新型支付方式升级的核心系统,并搭载企业和零售客户洞察、解决方案设计的综合金融展业平台。
BaaS平台:以开放银行的方式融入线上线下场景,提供无感的银行服务。
手机银行/客户经理展业工具:以数字化方式直接服务零售大众客户,或以数字化工具赋能客户经理提供更专业的零售金融服务。
非金融线上平台:为零售和企业客户提供非金融增值服务,以增强客户粘性。
线下渠道:运用AI、AR/VR等技术升级线下网点渠道,提供智慧的线下交互方式。
非金融线下渠道:在零售端融入线下新零售场景,在企业端融入企业的生产贸易等环节。
四
时不待我:布局未来银行的40项战略课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刻改变银行业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已经萌芽,银行机构需尽早布局,积极应对可能的颠覆和挑战。BCG围绕零售、批发和金融市场三大条线及组织/人才、平台建设、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四大能力梳理了值得关注的40项战略课题,协助银行业高管行在当下,赢在未来。
在零售条线上,围绕融入场景、服务新兴客群、打造超个性化投融资服务和超开放式产品货架,对业务模式进行全面进化。
在对公条线上,运用先进技术进一步强化行业专业化经营及综合的投融资避险服务,围绕重点客户和场景(成长型企业、并购整合、GBC生态)建立解决方案。
在资本市场条线上,积极参与构建纳入数字资产、ESG新投资框架与范式,并拥抱AI等新技术辅助投资决策。
在组织/人才上,逐步转型成为未来型平台组织、提升业务能力和运营效率,采用敏捷灵活的团队组织,提升数字化人才和科技人才占比,并实现前端客户经理由销售角色向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角色的转型。
在平台建设上,打造15项解决方案并以API形式搭载嵌入到六大平台,在面对面/无接触自主式/外部平台上,皆可实现所有触点上“看不见的金融”。
在数据管理上,将数据上升至核心竞争力的高度,重塑覆盖全行的全域全景数据管理体系。
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上,开发面向新型支付方式、搭载未来先进技术的业务和风控系统。
结语
达尔文说:“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孕育未来银行的基础已逐渐具备,银行家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与定位,调整业务布局,打造新的能力,以赢得下一个十年。
关于作者
何大勇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负责人。
谭彦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万姣蓉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
华佳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
徐霓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项目经理。
如需联络, 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架构与尖刀举措 | 如何落实《关于银保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系列(三)
转型管理与科技治理 | 如何落实《关于银保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系列(二)
组织机制与人才 | 如何落实《关于银保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系列(一)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CG视频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视频号
快来关注我们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