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谈起这个故事,十分感慨。
“记得当年我到农村去,当地‘秀才’跑我那儿来宣讲,说‘咱们今后现代了,那都不一样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包子饺子肉丝肉片’。”
那时村里想破天儿想到的心愿,却是今天中国大地上普通人家过着的平凡日子。
唯一正确道路
在今年的“开班第一课”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鹏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军事、自然和国际国内各方面全领域的风霜大考,依靠亿万民众艰辛付出,吸收国内外现代化经验教训,历经百年岁月探索总结,形成了科学可行的实践道路、渐趋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这条道路上,成功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历史、理论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行得通、走得稳、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条现代化道路,已经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奠定和提供了政治前提、社会基础、物质保障和制度保证。
开创性事业
面对现代化事业螺旋式上升的曲折挑战和风险考验,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凝聚力,逐渐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从无到有、现代化建设从小到大、现代化经验从少到多、现代化成就全面进步。
风险与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史表明,无论国家大小,经济和社会全面现代化都经历了从低效、粗放的低水平发展到效率、效益和动力提升的高水平发展的演变,并最终实现这种质变,达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保障国民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也遵循这一共同规律。
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尤其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最鲜明和最重要标志,是新一轮全球竞争的主战场。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断改革体制机制、变革生产关系。
我国现代化进程实际上也是改革开放的过程,是通过生产关系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递增进步过程。
我国每一轮改革过程是通过顶层设计、渐进方式、上下结合、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在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深层次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我们的目光如此坚定、脚步如此铿锵,任何艰难险阻、惊涛骇浪都无法阻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