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一场跨越语言的接力开启……公众号新闻2023-02-21 12:02“我相信真诚和善良能够跨越国籍和语言。中国救援队与土耳其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中国的支援。”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中国多支救援力量赶赴土耳其救援。面对陌生环境,语言不通成为影响救援进展的一大难题。22岁的土耳其小伙儿马彦清(Kerem)看到中国救援队急需土耳其翻译的招募公告,便立即申请前往灾区,成为了一名中文翻译。马彦清(右)与中国救援队队员的合照。受访者供图“虽然还没有去过中国,但因为喜爱中华文化,我自学了两年中文。”马彦清介绍,他所在的救援队大约有30名翻译志愿者,其中有在中国留过学的土耳其人,也有当地的华侨华人。“我们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到马拉蒂亚与中国救援队一起与时间赛跑。”他说。房屋坍塌损毁严重,加之余震不断,让救援队伍面临很多挑战。马彦清跟着救援队跑前跑后,“救援争分夺秒,刻不容缓。我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那几天几乎没有时间睡觉。”救援的第一晚让马彦清记忆犹新。“当时气温低至零下15度,遇难者家属在废墟旁哭着说就在6个小时前还能听到求救的声音,但余震过后声音开始逐渐微弱直至消失。”他说,中国救援队立即开展工作,但就在紧张的救援过程中,当地再次发生4.5级的余震。“救援队员们不得不从工作场地撤下,待平稳后,再次投入搜救工作。最终找到了四位被困人员,并将已逝者的尸体交给他们的家人。”中国救援队队员正开展救援。受访者供图“5天的相处时光虽然短暂,但中国救援队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马彦清回忆称,在忙碌的救援工作间隙,即使没有志愿者的协助,当地警察和中国救援人员也会借助翻译软件相互交流,大家都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节省一分钟,兴许能救一条命。”对接有需求的救援队,招募翻译志愿者,根据救援队的任务清单调配志愿者……从事语言培训工作的贵州女孩郭国英发起组建了一个名为“土耳其救援翻译”的微信群,与在土耳其的中国姑娘张慧瀛线上接力搭档,为中国救援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90后”中国女孩远程协助土耳其地震救援为保持时刻在线,应对每天接连不断的群消息和语言通话,郭国英配备了两部手机和两台平板电脑。每招募一名志愿者,她都实时做好姓名、国籍、目前所在城市、掌握语种、可提供随队救援时间等信息登记。在她的号召下,加入的志愿者人数也从起初的个位数发展到了116位。“他们中有土耳其人,也有在土耳其的华人,基本能用中文、英文、土耳其语三种语言流利交流。”郭国英说,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群聊小组随后正式更名为“中国爱援翻译”。人员安排好后,身在土耳其的张慧瀛接好“接力棒”,协调志愿者在救援队入境时引导、备案、去往灾区、办当地手机卡等,提供当地最新灾情情况。此外,她还参与协助一线救援。2月9日,张慧瀛从土耳其北部的里泽省出发,一路颠簸近20个小时来到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哈塔伊。抵达后来不及休息,她便忙着和救援队伍前往乡村为受灾民众送去衣服、食物等物资。郭国英与身在土耳其的张慧瀛连线。 蒲文思 摄“土耳其的英语普及率低,即使我们的救援人员会说英语,与当地人也难以沟通。就救援而言,现在时间非常紧迫,我们的救援队跟当地的营救团队如何高效配合,跟受困者如何有效沟通,比如让他保持在哪个位置便于施救,这其中很多的细节都需要有翻译来精准传达。”张慧瀛说。“我们的志愿者都很靠谱,这几天每天都很感动。”郭国英感慨,这是个有爱且有力量的世界。她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语言是通往世界的桥梁,学好语言,未来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来源:中国侨网微信(ID:qiaowangzhongguo)综合中新网、华夏时报网、极目新闻等作者/编辑:金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