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寻亲狂人”和他的接力赛
审核发布 | 三联.CREATIVE
甘彪把手机伸给身旁的厨师看,露出得意的神色——短视频里,刚刚寻到亲的李景伟说:以后要在抖音做一个寻人志愿者。
“这小子可以啊。”这是2022年1月7日,四川邻水的一家烧烤店里,小老板甘彪的好心情达到了一天里的顶峰。
半个多月前,李景伟通过抖音私信联系上他时,还扭捏着,对露脸寻亲很顾虑。甘彪费了一番劲,说服了他,并和他开玩笑:“如果寻亲成功了,就也做寻亲志愿者吧,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人。”
李景伟的寻亲视频发出13天后,有了回响。神奇的际遇引发了大量媒体关注。他很快也兑现了当志愿者的承诺。
甘彪在烧烤店里
这不是甘彪第一次帮人寻亲成功。这位36岁、身高一米七的烧烤店老板,在抖音是个拥有近15万粉丝的“团圆助力官”。过去五年间,他在名为“邻水甘彪”的抖音账号上发布了近3000个寻亲视频,帮助28个家庭团圆。
这几年,他马不停蹄地奔波,辗转跑过多个省份,加入了10多个微信寻亲群,对接上百名志愿者,接触过七八百个家庭。他有一副好记性,对一个个求助者的姓名、家乡倒背如流。
有人称甘彪“寻亲狂人”。他不仅自己“上瘾”,亲人、朋友、邻居、厨师,都受他影响成了寻人志愿者。他甚至“领跑”了一场接力赛,李景伟就是其中一棒。
“听大哥的”
李景伟比甘彪大两岁,生活在河南兰考,是一位家具销售经理,他清楚记得自己五岁时被拐卖,尝试过寻亲,找过公益组织,也采血入了库,却始终杳无音讯。
“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信心。不想找了。有可能爸妈没有找我。”起初,李景伟垂头丧气。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些要找父母的孩子,比要找孩子的父母,总是有更多的疑虑。李景伟说,不敢露脸,是怕自己的两个孩子被歧视,身边同事可能也会戴有色眼镜。这是一个外表坚强的人,面对客户谈单时口若悬河,在谈到自己的过去时却露出孩子气的怯懦,不愿提太多。
甘彪故意撂狠话:你一个人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找不到家人,找不到家才丢人。
从这一天起,两人开始了多次彻夜长谈。“你信我,我就帮你。”甘彪把自己参与的认亲视频一个个发给他。每看一个,李景伟内心就被戳中一下。
在他模糊的童年记忆里,生父名字里有“德华”两个字,所以自己从小喜欢刘德华,也看过《失孤》。后来《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了孩子,他才知道有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又过了半年,另一部寻子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也找到了孩子。看到新闻里孙海洋抱着儿子恸哭,李景伟也一直在哭。
心底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要找父母。
李景伟在抖音上找到了甘彪,看到他的主页上满屏都是寻亲视频,简介上还写着,这是一名退伍军人。
甘彪的抖音主页
李景伟确实在后来的交往中感受到了甘彪的军人意志。甘彪有韧劲,会连续几天来劝他,苦口婆心,“人生不要留遗憾,时间不等人。如果你再不找,亲人不知道还在不在”。
终于,在一个深夜,李景伟回复:“大哥,我愿意露脸寻亲”。他又补了一句,“我要找家,你一定要帮我”。
“应该是这种陪伴式的劝说,让他对我更相信,我是发自内心地帮他。”甘彪感受到了对方强烈的信任,即使比他大,李景伟也和其他人一样,喊甘彪大哥。他还开玩笑,如果真的找到了,“你就是我亲哥”。
无论长少,很多人都喊36岁的甘彪一声大哥。正是这种犹如邻家大哥的恳切,打消了很多寻亲者畏缩的念头。多年餐饮生意练就了甘彪伶俐的口齿,他擅长当一个“说客”,劝服众多寻亲者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站在镜头前表达。
寻到亲后,李景伟也成了一名抖音寻人志愿者
寻亲秘诀和手绘地图
最近几年,甘彪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帮人寻亲。通过不断的自学和试错,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独创的“寻亲秘诀”。
秘诀第一点是真人出镜。出于种种顾虑,很多寻亲者并不愿露面。甘彪极力劝说:真人讲述,更容易被信任,成功几率会高很多。他常常陪着当事人一起出镜,尝试与手机里的“观众”培养出一份更深的共情。
他觉得口述最有力量,因为“真”。他会带寻亲父母重返记忆现场,试图勾起儿女幼时回忆,让父母表达思念;也会叫游子讲述为什么要找家,寻找身世的过程。求助者面目各异,有鳏寡孤独,有不识字的,有没有身份证的,没有户口的。他们操着不同的乡音,却有着近乎一致的痛楚。
甘彪指导寻亲者怎么在镜头前叙述
传统寻亲,无论是采血取样,还是花钱在电视台插播广告,成效都不够理想。甘彪认为,一条高效寻亲视频的要素必须归纳基本寻亲信息、胎记特征、记忆和感受。视频长度需要控制到三十秒之内,便于用户看完、看懂。
剪辑时,甘彪习惯用倒金字塔结构,把具有情感张力的内容放在开头:比如一位80岁父亲,重病卧床,两次手写长信表达悔恨,寻找离家出走23年的儿子。
为了获得更好传播,他还自创了分集发布的形式,设计起承转合,有的案例可以剪出二十多集视频。自嘲“短视频连续剧导演”的他摸着石头过河,一帧帧摸索如何驾驭叙事,如何剪辑。录制前,他都要事前采访,摸底寻亲者家里的变故,比如有没有人在寻亲过程中去世或者精神崩溃,然后设计拍摄视频的思路。
李景伟的手绘“家乡地图”视频便是在甘彪的上述方法论中诞生。
李景伟是一个吃过很多苦头的人。为了长大后能回家,他拼命挣钱,当过高压电工人,一次高空作业摔断了三根骨头,还有一次,被电晕在半空中。到异乡时,他才5岁,为了留住线索,他偷偷地画下自己的故乡面貌,在泥土地上画,画完了抹掉,在本子画,画完了撕掉。一直画到13 岁,直到记忆凝固。
李景伟画的手绘地图
一个离乡幼童的手绘地图,很打动甘彪,他鼓励他把地图画下来。李景伟只花了十五分钟迅速画就——记忆里,那里有水塘、竹林、水田、旱地,低矮的瓦房,和屋后连绵的群山。
这张地图后来变成一支短视频出现在甘彪的视频里,李景伟以这幅地图为载体,讲述记忆图景,一字一句娓娓道来。这条情真意切的“口述”视频最终引发了大量关注,并成功帮助李景伟在13天后找到了家人。
2022年1月1日,李景伟和生母在河南兰考相认
“只要心中想家,就能找到家”
“只要心中想家,就能找到家”。甘彪笃信“家”的意义,认为人无论贫富贵贱,即便漂泊在外,也不可以忘记养育自己的那一方水土。
他是留守儿童,儿时每到过年才能和父母吃上团圆饭。家里条件并不宽裕,但若有落难者上门讨饭,家中老人总会解囊相助。这种耳濡目染深刻地影响了他,也成为他日后助人寻亲的起点。
十几岁时,甘彪也曾背井离乡,结婚有孩子之后,想回故土扎根。退伍回到家乡当起烧烤师傅后,街头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让甘彪萌生了救助的念头。
老人游荡了近十年,很多人救济过他。大家也劝甘彪把老人送去救助站。但他总觉得不是滋味,想帮助老人落叶归根。有次甘彪问他,爷爷,如果最后你找不到家了怎么办,老人听得懂但是说不了话,只用含混的发音反复呼喊着一个字:埋,埋。平日里老人辟了路边一块不规整的荒地耕种玉米、胡豆、大豆。
这个喊不出来的“埋”字给了甘彪很大的刺激。流落异乡的老人回不了家,就掘地自埋。于是,甘彪拍下了第一条抖音视频,试图用影像记录这位老人的下半生。
当时,他还不懂文案和剪辑,得到的回应寥寥,但他的视频发得愈来愈勤,每天两三条。直到发到第426条视频,100多公里以外,重庆梁平来了消息,老人的家人最终赶来相认。
甘彪和流浪老人
在李景伟一度动摇的时刻,甘彪曾向他讲起过流浪老人的故事。
言外之意,是要告诉李景伟,寻亲是一件充满曲折和变数的事。李景伟受挫是因为一位四川宣汉的心碎的母亲。看到李景伟的手绘地图后,她坚信他是自己丢失的儿子。画里的村庄和她的老家相差无几,两个孩子眼角也都有伤疤。没等验DNA,她已经带着亲戚们来看李景伟了。在村里,猪也杀好了,等着他回去团聚。
但DNA结果显示匹配不上。那家的女儿和李景伟商量着不告诉母亲真相。母亲找了三十年孩子,受过无数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已到极限。
“我就觉得他们太可怜了,盼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希望,最后是失望。我像在造孽一样。”李景伟垂着头,想退缩。
甘彪假装生气,责备他:“这么多人都在帮你,你不找,这些天的努力不是都白费了?”
发出手绘地图视频后,甘彪建了一个“李景伟寻家群”。那段时间,志愿者、抖音寻人工作人员、抖音里的爱心用户等六十多人陆续加入,共同为他辨认线索。
李景伟记得小时候吃过一种“广柑”,这是川渝一带对橘子的叫法。于是,大家把范围锁定在川渝,随后,他们把生产用具一件一件拿到面前,询问屏幕那头的李景伟是否记得,以此再缩小范围。
李景伟记得,当年被拐时,途中坐车路过的公路层层叠叠,过了江、穿了洞,有桥有电梯,群友们又讨论,这是途经了重庆。凌晨两三点,群里还在抽丝剥茧地讨论,犹如侦探破案。宣汉的一位志愿者,甚至骑着摩托车去了疑似画里的村庄,仔细比对是否真的一样。
视频被持续转发13天后,终于触达了李景伟的家人。有网友给甘彪发来私信,指出李景伟是云南昭通一个村庄里的孩子,那里和四川宜宾交界,从甘彪所在的邻水过去480公里。
认亲那天,甘彪开车送李景伟去见生母。一见面,压抑了三十多年的情感倾泻而出,李景伟哭着向母亲跪拜。这样的时刻,甘彪觉得一切都“值了”,一边流泪一边高兴。他把寻亲当成了一份事业,尽管身体疲惫,精神上却觉得无比振奋。
甘彪和他的厨师搭档老陈
下一轮接力
认亲成功后,李景伟在自己的抖音账号里宣布,自己也要帮助别人。几天后,一条求助出现在他的私信里。一位和他同乡的33岁女孩陆源也想寻亲,但她对露脸口述也有顾虑。
陆源是在病床上刷到了李景伟的认亲场景。当时她正心境灰暗。怀孕多月的她因为血压飙高蛋白流失,昏厥了过去,经过急救,孩子早产,她差点丧命。当丈夫打电话给她养父让他前来探望时,养父不吭声,电话那头传来打麻将的声音。
“他放弃我了。”产床上的陆源感到寒心。两个月后,早产箱里的孩子也离开了。她动念想寻亲。陆源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弃女,那种孤独的感觉像梦魇,一直缠绕着她。但她又担心,如果找到生父母却不接纳她,怎么办。
李景伟带她去山东参加了一场寻亲群体的聚会。她听到了许多催人心肝的故事:有人为了找孩子倾家荡产,两个三十多岁的夫妻急得头发发白,一位母亲健康的双眸因频繁哭泣而视力下滑。
聚会结束后,陆源决定在镜头前“高调寻亲”。几天后,她找到了父母,然后加入寻人志愿者队伍,开始下一轮接力。
李景伟帮陆源寻亲
寻亲者为什么成为志愿者?“首先是因为情感的触动。”李景伟解释,志愿者群体中有许多寻亲家长,找自己的孩子,也帮别人找。在与这群人的相处过程中,李景伟和陆源都感受到此前人生中鲜少的关爱。
陆源认亲的那天,四个寻子家长特地从外地开车到河南,接她去陕西认亲。李景伟越来越能体谅这些父母的感受。他曾和错认的四川宣汉“妹妹”说,如果他寻不着,就把她母亲认作干妈,舒缓老人的思子之情。
家长寻找幼时丢失的孩子总是很难,这种孩子对生父母的记忆和感情都很模糊,“像沉在水底的石头”。甘彪鼓励李景伟、陆源这样的人接力当志愿者,他们在公共视野里越活跃,就能鼓励越多沉默的“石头”浮出水面。
后来,李景伟带着甘彪回到云南的村庄。他跪在父亲坟前,介绍甘彪是他们家的恩人。他们结拜为兄弟。
李景伟丢失后,这个清贫的家庭连遭厄运。父亲怀疑一位村民是人贩,据理力争,被打伤后离世。母亲带着其他孩子边寻子边务工。后来,他的一个姐姐在钱塘江边意外被大潮吞没。
苦日子似乎熬到了头。甘彪对李景伟说:知道了来路,往后的人生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陆源认亲现场
现在,李景伟一边坚持追究人贩的刑事责任,一边投入于寻亲志愿者的工作中。“李景伟寻家群”依然活跃着,变成了帮更多人寻家的地方。
每天凌晨,邻水的那家烧烤店打烊后,“大哥”又活跃起来,领着更多接棒的人,当“说客”、当“记者”、当“编导”,乐此不疲。
作者丨远睦
设计排版丨韩冰
图片来源丨 抖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