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专栏 | 技术发展与教育重塑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大湾区发展)、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CB)创院院长刘宁荣教授出席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CACIE),以下为刘宁荣教授发言全文。
非常感谢大会的邀请,参加此次盛会。看到与会人数众多就知道,我们已经向折磨了人类3年的新冠疫情告别了。这也是我3年以来第一次从香港直飞北京机场,走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因为有三年之久未见此番景象。
今天的主题是技术重塑教育,技术发展在重塑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我们过去的3年里,虽然疫情让每个人深受其害,但也让我们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疫情冲击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举一个例子,我家的钢琴老师教了孩子两年,有一天我对她说:能不能请您把口罩摘下来?因为两年了我都不知道她的真实面目。其实在我们的大学里也一样,3年了,有的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学生长什么样,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其次,教育技术在疫情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刚才讲到疫情的影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2022年全球教育危机报告》:有194个国家,高达16亿学生受到停课影响。我们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也采取了一些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根据互联网世界统计(IWS)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有53亿人使用互联网,这个数字与2019年疫情暴发之前相比,占比猛增了20%,增加了10亿的网民。
在这个时代中,我必须要考虑,数字技术到底对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上个世纪末到今天,我们的数字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PC发展期。也就是电脑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有条件在互联网技术下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二,手机以及Social Media社交媒体发展期。第三,就到了今天的全新时期,即3D空间,也就是未来的元宇宙时期。
在过去3年里,我们在很多方面应用了新的技术,包括传统的ICT(信息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跟神经科学。最近大家提及最多的人工智能ChatGPT,这是非常流行的。ChatGPT未来如何改变教育,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毫无疑义,美国多地学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禁止ChatGPT在教学中使用呢?所以我们必须要适应科技带来的变化。
在过去的3年里,从香港大学以及我本人的教学经验当中,我们发现了技术带来的几大变化。
第一,加强教学的互动性。ICT工具可以用于交流、创建、传播、存储和管理信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讨论,由于技术发展,今天我们可以让大家提前完成课堂前的所有工作。大量的阅读是需要在课堂前完成的。同时技术发展让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每位同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沟通,这叫“Higher Thinking”。因为信息只是个信息,信息不是知识,而知识是需要通过大家相互讨论,形成新的认知,这才叫知识。
技术的变化使教师不再是一个“孤岛”。学习过程就像一次旅行,在旅行当中向导很重要,但在今天,向导不再是唯一最重要的要素,旅行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让这次旅程变得更加丰富。我们需要在教室里建立一个情境,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是平等的,通过这样的互动性交流,才能够让学习旅程变得更加有价值,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站在这里授课,而是学习的向导者。
第二,技术的变化加强了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第一时间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老师无法得知教室里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也不知道学生对教师讲的课题有没有兴趣,是否关注这一课题。但技术发展让我们在第一时间透过手机与电脑就能够让我们知道答案。所以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学习个性化已经成为可能,技术可以实现因人施教,促进教育方式的全面改变。
第三,技术发展能够帮助弱势群体。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前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士没有办法来到教室里听课,但由于技术发展,远程教育的推广,现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技术使得教育平等也越来越成为可能。
第四,技术发展使得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向任何人学习。这就是最大的变化。我们是知识的游牧者,并不是固定在教室里面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任何一个硬币都有两面,有好有坏。技术革命给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过去的三次工业革命中,科技所带来的进步让人类受益匪浅,今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人类的健康都有极大益处,都是积极的一面,同时对教育也非常有益。但我们必须要了解技术只是技术,在今天考虑数字化对教育影响的时候,必须考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同。
举个例子,今天我们在讲技术变化的时候,发展中国家有多少人甚至没有钱购买一部电脑。刚才讲到,202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突飞猛涨,但全球仍有21亿人没有途径使用互联网。更遑论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变化。甚至很多学校也没有办法培训师资来适应这个变化,所以每一个国家是不同的。而且信息的差距,就如ChatGPT呈现的信息因受到后台影响,你我获得的信息是有差距的,所以信息的差距,学习的技能都处于一个不同的阶段。
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碎片化信息。因为你今天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你以为获得的信息就是知识,并非如此。碎片化的学习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创新的能力。马斯克所崇尚的“第一性原则”,就是按照物理学的角度看世界,我们如何从一个事物的表象来看到事物的本质?今天全球都面临着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全世界民粹主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在问:几年前,我们还在谈世界是平等的,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逆全球化是不是一种趋势?我觉得不是。因为从19世纪开始,全球化自由贸易就让全球各个角落获益,后冷战的第四次全球化怎么可能会打破这个趋势呢?逆全球化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世界必将融合,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需要从表象里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在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来越重要。
第二,虚假信息与数字素养。我们如此快速,如此简单地获得如此多的信息,但虚假信息也是无处不在。如果把虚假的信息当作正确的信息而不引导学生去做判断,那他就不具有数字素养,从而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成长。如何帮助学生去分辨是非,独立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重要。在数字时代的教育有变的地方,有不变的地方。技术带来很多手段,但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在变革的时代中,明确需要守护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变革的方向与目标。
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仍然是育人。尽管在一生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活到老、学到老。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为一生中要不停换职业、换跑道,所以知识必须不停更新,学习永不停歇,但最重要的是“教什么”和“如何教”,这是越来越重要的。所以,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创新的能力。
创意思维在今天非常重要。尽管今天的发展已经如此快速,但在ChatGPT出来之后,很多会计师和律师认为他们未来会失业,因为他们都可能被替代。但大家知道,在AI如此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还是无法代替人类。有个笑话说AI还不如狗,因为狗有感情,它了解我们,但AI在今天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创意行业的未来发展是无止境的,为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创意思维极其重要。培养创意思维离不开明辨思维,面对所获得的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如何打开心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去看发生的事情,这需要明辨思维。而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超过我们自己,把我们远远甩到身后,能够青出于蓝。这是作为每一位老师的职责,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独立思考。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香港大学庆祝了建校111周年,在过往发展进程中,香港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所以,香港大学被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全球90余个国家,非本地学生占比40%,非本地老师占比60%。在港大里,不同背景的同学和老师相聚一起,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香港大学如何在未来连接世界和大湾区。必须提到:第一,香港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第二,香港必须更好地连接世界。这两端去了一端,香港就不成为香港,这是香港发展的密码。我们非常重视香港大学的顶尖技术研究。在香港大学中,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名单中,有38位是香港大学学者,在全球名列第26位,由此可见我们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的团队发明了最早的新冠喷鼻疫苗,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批,靠的就是长期的基础研究。长期基础研究需要我们的专家、教授、学者默默守护与坚持,也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与理解。我们也希望香港能够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创业中心,尤其在今天面临着全球变局的情况下,香港如何汇聚全球的国际人才,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
技术可以变,但教育的初心不能变,那就是如何去培养有良知道德的人,有社会贡献的人,敢于创新和突破的人。视野很重要,心胸也很重要,只有打开我们的心,打开我们的眼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品性之地。大学不应该成为科技和市场的奴隶,我们培养科技人才,也需要考虑培养其人文情怀。这几年全球都非常重视STEM发展,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 and Mathematics(数学),但是在STEM里面需要加一个字母——STEAM,A就是Art(艺术),就是人文关怀。缺少了人文关怀,我们就没有办法培养最好的科学家,培养最好的经济学家。
我们知道国际通行的博士学位叫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因为所有的社会发展、技术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思考,而哲学思考的本质就是如何培育我们的心灵,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训练大脑而没有培育心灵,那根本就不是教育。”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