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刘教授专栏|中国经济有望复苏:动力与隐忧

刘教授专栏|中国经济有望复苏:动力与隐忧

其他


2023年全球政经新格局系列三


讲完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因素,我们看看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动力及隐忧。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直是消费、投资、进出口。同时我们有没有隐忧呢?影响增长的三大忧虑是先进制造、人口结构和共同繁荣。共同繁荣是意识形态;人口结构是社会问题;先进制造则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突破点。去年遭受重创的三大行业房地产、互联网、教培,能否起死回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则是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进出口

消费占中国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以2022年前三个季度来看,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64.8%,2021年全年数据与此相差无几。经济的内需驱动主要是经济消费、公共产品消费与固定投资。固定投资,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通信、交通和电力方面的投资,以及学校、医院和养老院的建设,还有一个就是房地产投资。



如何让消费对GDP的增长有更大的贡献呢?2021年中国的消费只占GDP总额65%,跟全球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距离,发达国家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达到70-80%的水平。


今天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接近欧美国家70年代、80年代,大家看图上的照片,这不是美国的社区,而是上海的一个社区。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起,全世界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由中国人购买,中国人对汽车的消耗就像当年的美国人。


现在中国人的平均税前收入也有很大增长,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在2018年已占全球中产阶级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这比2002年的数字有了大幅的增长,当年中国占全球中产阶级的人口数不到1%。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计算,到 2018 年,7.07 亿的中国人已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该中心将中产阶级定义为每天消费在 10 美元至 50 美元之间的人群。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预计,2020-2030年间,中国的中高收入家庭数量将增长68%,这个增长是美国的12倍,是欧洲的7倍。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也预计中国家庭的支出将在十年内增加一倍以上,重点会放在服务而非商品上。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战略,不断释放内需的潜力。上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也有过类似的措施,也刺激了日本经济。这两年,香港政府也直接发钱给民众刺激消费,我是支持中国政府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的。


高端产业领域的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重要支柱,但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包括高速火车,核心技术依旧不掌握在自己手里。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将成为刺激未来增长的的关键性投资。因此,新基建和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是确保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有助于中国的出口从劳动力密集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移。


影响增长的三大忧虑

先进制造、人口结构、共同繁荣

第一个忧虑是先进制造。


现在美国发起了“半导体冷战”,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在先进制造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更快速的发展,中国才能告别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模式。


科技战重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产业人才与技术出现断链,芯片国产化进程受阻。在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服务器、智慧汽车、航天航空、量子计算机等高效能运算技术,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



但先进制造,中国也有新的机会。位于美国宾州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 (ITIF) 的分析表明,中国高科技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增大。以七个关键行业衡量,中国的出口份额从 1995 年的不到 4% 跃升至 2018 年的 21.5%。美国的市场份额从 1995 年的 24% 下降到 2018 年的 22.5%。


除了半导体行业之外,中国也非常重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


第二个忧虑是人口结构。


大家都非常担心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劳动力数量下降,会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刚刚结束的2022年第八次人口普查,中国16-59岁的劳动人口有8.8亿,呈下降趋势。


但不要忘记,中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了,15-59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升到现在的10.75年,这意味着劳动人口素质提高了。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劳动力可以“抵消”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风险。



中国人口的下降,特别是未富先老,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心,中国不仅可能陷入日本80年代之后的低速发展陷阱,而且会造成劳动成本的上涨,引发全球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但如果关注中国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而非盲目的增长是重点,这样的担心就不必要了。


特别是中国还有不少空间可以优化和提高劳动力的效能,以改善所有行业与产业的生态链,减低人口减少带来的压力。中国的退休年龄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特别是女性在55岁甚至更早就告老归家。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移可以减缓劳动人口减少带来的压力,由于科技发展,技术也可以代替劳动力。此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开始向外转移,我们也不需要沿用过去20年的发展模式来考虑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劳动人口下降不见得是完全负面的。


第三个忧虑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毫无疑义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西方社会也一样。特朗普现象及英国脱欧,都是社会两极问题的折射,所以共同富裕是全球性的问题。但共同富裕的理念是否被误解了?



首先要解决心理上的疑虑,中国传统文化有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陷阱,共同富裕口号提出来后很容易被误解,经济受到影响。


其次,共同富裕的推进要避免简单粗暴,陷入官僚主义的陷阱,引发运动式的做法,这也会影响到大家的认知。


此外,共同富裕如果是反垄断,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避免出现财阀统治,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要避免在这过程中冲击民营企业家,要考虑民营企业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如果共同富裕的目的是促进和确保竞争市场效率,也是好事,但如果是计划经济的幽灵在徘徊,这自然是个大问题。


监管重创的三大行业

房地产、互联网、教培

2022年是房地产巨大泡沫破裂的一年,地产大鳄危机四起。房地产问题并非因这一两年的监管引起,它本身就存在问题。房地产在中国GDP里占比确实太大了,根据哈佛大学公共政策与经济学者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杨元辰的研究,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 GDP 的 29%,这比美国房地产泡沫最严重时期,房地产占GDP的比重还要大,是其两倍。


所以不解决房地产占中国经济比重比较大的问题,即便现在放松了信贷政策,中国的房地产也很难在短期内走出危机。房地产未来的发展,保障房的建设很重要。


互联网平台经济在2022年也受到重创,现在领导人不仅肯定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肯定互联网平台经济,这当然是好消息。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透过数字技术产生更多数字驱动的商品与服务?如何通过AI和互联网,让传统产业更好地数字化?这些都是2023年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教培行业受到了双减的重击,倒闭、转型艰难,2023年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应该不大。其实教培也是一种消费,同样可以刺激个人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在一部分的居民里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也要合理看待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


印度将准许耶鲁、牛津、斯坦福等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到印度建立分校,以便留住印度的人才。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有利于经济发展,我们就可以考虑如何加大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合作,来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受到重创的三大行业如何起死回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减低以往野蛮增长的负面冲击,也在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良心。


确保发展的三大问题

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从新华社发布的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我们看到了令人兴奋的消息,重点显然是经济发展。“发展”的字样出现了45次,“改革”的字样出现了13次,“市场”的字样出现了12次。报告一再肯定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将继续与国有企业一样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产权将得到保护。


所以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所有的政策不能短视,只以解决短期的危机为出发点,必须创造可持续经营的发展生态为目标,赢得企业家的信心和国际社会的信任,这没有比建立以法律为支柱的社会更加重要的了。



疫情发生这三年,我们目睹很多政策上的变化引发了不少的混乱。当到了一个点,问题愈来愈多,不能再往前继续推进的时候,就自然会终止。经济学家Herbert Stein(赫伯特·斯坦)有一句话,被奉为“斯坦定律(Stein's Law)”,即:“如果一件事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就会停止”。


停止还不够,所以我希望2023年可以迎接新的变化,好的变化。在刚刚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又回来了!”中国不会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中国准备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我相信2023年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虽然欧洲的经济肯定会衰退,美国的经济也会面临衰退的风险,但中国的经济在2023年有望复苏。


然而中国在2023年重新开放的时候,面对的世界已经不再是疫情暴发前的世界,中国也不再是疫情暴发前的中国。在全球都在观望的时候,行动要比言语更为响亮。


*本文整理自刘宁荣教授在“ICB新视野”活动演讲录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专栏精华

2023年全球政经新格局系列一|多重危机:2023年是本世纪最糟糕的一年?

2023年全球政经新格局系列二|中国缺席的全球化?六大因素左右中国与全球的复苏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刘教授专栏 | 挫折与转折宇宙人(1172期)刚刚,发射成功;俄白将合建立一个联合遥感卫星星座;NASA研制用于“门户”空间站的“动力与推进舱”海吉亚医疗2022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内生增长动力与并购整合效益体现【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经济有救了!来了!他们来了!国内这张照片可以上《时代》杂志封面灭绝几百年的渡渡鸟有望复活?Colossal公司正用去灭绝技术改造它的近亲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挑战马斯克这次再成了该去当总统!成功升学资深升学顾问刘教授现在开始招生春节消费复苏:白酒先行,黄金价格大涨丨氪金 · 大事件【宏观市场】疫后复苏:哪些行业更具弹性?—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中国要自己有信心,对世界经济有信心——何刚对话李稻葵中国经济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葡萄牙金乔海滩(Guincho beach),著名海滩张忆东:中国经济复苏尚未被充分定价,看好中国股市三大机会AI赋能多点开花,数字经济有望“兴风作浪”! | 另类投资观点第163期刘教授专栏|2023年全球政经新格局: 完美风暴 vs. 崎岖复苏英伟达:人工智能热潮带来的机遇与隐忧刘教授专栏|新年回想:恐惧与希望直播丨美联储加息对2023年的美国经济有何影响?预见金兔|中天国富赵丽峰:今年经济将温和复苏,A股有望迎来新一轮长期牛市起点重磅|林毅夫称:中国经济规模9年前已超美国!末日博士预言:2023年美国经济崩溃!官方这样说...3/27 波士顿新闻总汇 | 波士顿直飞上海航线有望复航 美国各地儿童链球菌病例激增 ​前长岛铁路总裁成MBTA总经理的热门人选转细颈瓶题词 账号被封禁刘教授专栏|多重危机:2023年是本世纪最糟糕的一年?刘教授专栏 | 技术发展与教育重塑魏牌“咖啡”味道如何?拿铁DHT-PHEV体验:动力平顺,性能优秀...我仔细想想,这可能就是命吧独家对话|主动投资如何驾驭“被动浪潮”?安联投资全球CEO亲历中国经济复苏!详解中国市场布局……业内激辩:动力电池产能已过剩?下一代电池技术路在何方?刘教授专栏|中国缺席的全球化?六大因素左右中国与全球的复苏CEC企业家两会观点 | 李涛:河南发展数字经济有四大突出优势餐饮连锁复苏:茶饮与烤串先行,下沉市场寻生机预见金兔|中泰证券李迅雷:2023年中国经济将全面复苏,GDP增速有望超过5%超18000人!亚马逊开启公司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裁员潮对美股和美国经济有何影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