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三联记者如何写高考作文全国乙卷?

三联记者如何写高考作文全国乙卷?

体育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今天我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高考作文题。翻到全国乙卷,“双奥之城,闪耀世界”进入视野。我淡淡一笑,打开了我的文件夹,找出这篇早已写好的“作文”。怎么说呢,高考作文押题,还数我最行?

开个玩笑。这篇“作文”,是我们冬奥会之后做的一期封面里的文章。我们写了谷爱凌,也写了北京滑雪少年。我采访了几位生活在北京的滑雪少年,有的已经在加拿大读大三,有的在我采完之后,就去瑞典训练了,最小的还在上初中。看到作文题题干里提到说,“从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的跨越”,我立刻又想到了当时采访的这几个孩子,他们身上最大的感染力在于对滑雪的热爱,我印象最深的是名叫赵沛喆的高中生眼里的光,只要谈起去瑞典训练,只要谈起比赛,只要谈起未来参加冬奥会的可能性,少年身上的稚气就被眼中坚定的光取代。

面是三位滑雪少年的成长故事。



文 | 驳静

三位滑雪少年,其中尚久智上初二,身高已经长到1.65米,身材偏瘦。2021~2022年这个雪季,他一共参加十余项比赛。“U12男子单板大回转”项目中,久智拿了第二名,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拿了第三,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赵沛喆读高二,是个身高1.8米的小伙子,竞技项目是高山滑雪(双板)。在同年龄段里,沛喆非常出色,他最好的成绩是全国青年运动会高山滑雪大回转男子组第二名。2022年3月,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的这个春天,沛喆本来应该坐在陈经伦中学高二的教室里,为冲刺高考做准备。实际上,他却在家中做康复训练。沛喆很快将去瑞典,在那里训练两个月。与此同时,参加FIS(国际滑雪联盟)认可的积分赛,目标是100分,这个分数意味着他将有机会参加下一届冬奥会。

2020年12月16日,学生们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岱海国际滑雪场练习滑雪

曾闻一出生于2002年,是三个孩子里年纪最大的,现在在加拿大UBC大学,马上要读大三。出国前,闻一在多个竞技单板比赛中成绩斐然,2019年初,以最好评估成绩入选奥运选材项目赴瑞士受训。只不过,半个月后,他放弃训练的机会,选择回国继续读高中。

三个孩子年龄跨度约10岁,但已经明显感觉到的代际差别在于,因为滑雪的孩子变多了,久智开始滑雪的时间最晚,面临的竞争也最大。三位滑雪少年的成长故事有共同之处,都非常热爱滑雪,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每个家庭各有困惑。

新派运动员

一到加拿大,曾闻一就给自己染了个头发,脸上还有点婴儿肥,除此之外,他看上去是个普通的北美中国留学生。第一次远离家乡独立生活,感觉到“正在步入社会”,但与记者谈论起学业与生活时,他很自信。他在中国的滑雪少年里知名度很高,滑单板,2015年在万龙雪场获得一项比赛冠军的照片就在接待大厅里挂了一年。如果不是滑雪,曾闻一大约会努力去实现父亲给他规划的理想人生,从小学钢琴、考级,学奥数,中考、高考,然后尽可能在一所好大学里读一个理工科专业。现在,他却在加拿大UBC大学读环保专业。

UBC大学离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几个滑雪场很近,这是曾闻一选择它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的雪场开车只要一个小时,不过雪场质量令他略微失望,因为温哥华气温偏高,又多雨,也能滑,但基本就像在“和泥”,从练技术的角度来看,不如崇礼。另外,加拿大滑雪普及率确实相当高,日常人流量就相当于节假日的崇礼,对他这样想练习技术的半专业运动员来说,人多显然是累赘。

加拿大惠斯勒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惊喜在惠斯勒山雪场。在这里,闻一第一次滑“悬崖”,约有两米高,接近90度,下面是特别深的雪层,在国内从来没见过。他站在悬崖边,旁边不断有人刷刷往下跳。跳之前犹豫了10秒,但他知道肯定要下,就算这次不跳,下次也会跳。“然后我就跳下去了,真的能做到,跳下去我还能控制住,落地的时候一点都不狼狈,还能回头看看上面悬崖是什么样,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个瞬间。”他说,“滑雪是我成就感很重要的来源。比如学习上我想考100分,努力后我可能只考了80分,但是滑雪这个东西,我想考100分,做出努力,我至少能考到95分。”

曾闻一最开始接触的是双板滑雪,因为他爸爸曾光就是玩双板的。上世纪90年代,曾光被公司外派去伊朗首都德黑兰,在那儿接触到滑雪。回北京后,发现只有一个地方能滑雪,叫“石京龙”,在延庆,就张罗着约朋友一起去。“滑雪这个东西,去一次立刻就分出来喜欢与否,你要不喜欢,第二次朋友找你你是绝不会去的。”曾光属于滑上瘾那一类,很快,他把孩子妈妈徐茜也带入了坑。

等到闻一5岁,曾光和徐茜出门滑雪的时候,也会把小不点儿带上。闻一先是跟爸爸学,学会一点后,更多时间以玩为主,“有时只是给家长点面子滑两趟”,雪场上,砍雪球、打雪仗的孩子挺多。直到有一回,一家人去哈尔滨的亚布力滑雪度假,碰到一个特别善于带孩子的韩国教练,“不把孩子当孩子,而是当作玩伴”,曾光这才注意到,闻一真正开始对滑雪上心了。

2015年,闻一在万龙雪场参加“第一届美国EPIC青少年滑雪比赛”,获得了冠军,获奖照片在万龙雪场接待大厅挂了一年,从餐厅一出来就能看见。除了这种精神上的鼓励,冠军还有奖品,免费去美国训练。训练回来后,一起滑的其他孩子基本上就不是他的对手了。曾光记得,他们后来再去亚布力度假,碰到那个韩国教练,他发觉闻一的进步后非常吃惊,抓着曾光问:“你们对他做了什么?”

滑雪的孩子会讲“雪时”,如果在雪场上待的时间长,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的。曾闻一当时的“雪时”远超其他同龄孩子。所以第二年同一个比赛,他又拿了冠军,又去美国训练了一次。曾闻一参加单板比赛以来,极少失手,经常拿冠军,号称“一哥”。曾光现在回想,觉得那时拿冠军真是比较容易,2015年得那个冠军前,闻一几乎没参加过专业训练,板子也不讲究。“现在要想拿个冠军难死了,很多比闻一小的孩子,每个周末,家长都花好几千块请教练。闻一小时候,根本不是这样。”

北京雪圈都知道曾闻一,称他“一哥”

现在,闻一打算4年内考出滑雪教练,也不是真的为了未来当教练,而是想,滑了这么多年,以后就算从事别的工作,教练证是一种自我证明。对他这样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滑雪少年来说,读大学是条绝对的分水岭,一旦进入大学,长大成人,一方面,他不得不去思考滑雪对人生的意义,另一方面,“社会”摆在眼前,“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是否与滑雪相关”,这些问题都摆在眼前。20岁的曾闻一回想自己过去被滑雪和比赛占据的生活,庆幸自己没有因此放弃学业。冬奥会的光环下,他的父母也非常理智,跟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闻一得以像许多国外年轻运动员一样,兼顾学业与比赛,不再是中国传统的运动员那样绝对比赛优先,学业与个人生活,都需要在退役之后发展。

奥运选择题

2018年,雪圈有桩人人关注的大事件: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要“跨界选材”,广泛地从社会招揽人才,为奥运作准备。挪威和瑞典在滑雪上的优势地位显然格外明显,以挪威为例,500万人口中,注册滑雪运动员有3000人,而中国13亿人口,该领域注册运动员不到300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局一方面跨界(比如杂技运动员等)寻找人才,另一方面,也面向社会招揽,像曾闻一、赵沛喆这样家庭自主培养起来的滑雪孩子,就有了机会。

单板平行大回转这个项目,跟曾闻一一起被选上去瑞士参加集训的共4人。行程快结束时,领队老师给出两天时间,让家长做一道选择题:继续留在国外训练与比赛,与此同时完全放弃学业,或者结束集训回国。

曾光和徐茜二人在北京四处询问,他们既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也十分犹豫,是否真的要为了滑雪放弃学业。况且,“这可是奥运,肯定很多人跃跃欲试”。有的家长跟曾光说:“我要是你,我肯定让孩子留下来训练。”他们的观点是,学什么时候都能上,但这种为奥运备战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更何况,瑞士的教练还告诉闻一,“我觉得你能进前六”。

事实上,身在瑞士训练场的闻一,看到了国外滑雪运动员的水平。他在全国能排进前十,但是一到瑞士,他发现自己光是跟教练训练就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那种差距不是练一两年能追得上的。而他们那位教练,在役时也不是顶级的世界级运动员。“当时我挺理智的,觉得这条路可能走不下去。”

触动他的另一个因素是当时的领队曾在某届夏季奥运会中拿过一个水上项目的冠军。他告诉孩子们,他现在的日子挺不错,每月收入3万元,还能时不时地带队出国。而且劝孩子们,不要放弃这种参加集训的机会。传统体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冠军,服役后能在体制内谋得一个职位,就已经是不错的出路。但像闻一这样的孩子,与领队这一代运动员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的家庭有能力在两条路上同时支持他前行,换句话说,他不需要去“孤注一掷”。所以领队的生活在闻一这样的孩子看来,是“一个拿过奥运金牌的人,一个站上过世界顶端的人,也只是领着一帮孩子练”,闻一说:“奥运冠军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高在上。”

2021年3月18日,学员们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青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参加室内滑雪训练

与此同时,学业上的未来是相对明确的。闻一高中就读于鼎石中学,是北京领先的国际学校,如果按步就班,申请国外的大学,“前途也是一片光明”。为了奥运而训练,看上去当然是光彩夺目的,但也极有可能一无所获。闻一决定选择更现实的一条路。

假如真的当了运动员,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闻一的思考是,“没有拿到一个好成绩就退役,实际上等于浪费了自己”。见得世面越多,越意识到差距。闻一说他最接近奥运的时候,其实不是这次集训,而是2015年第一次参加EPIC青少年滑雪比赛,他连续两年都拿冠军。“那时候很天真,心想,奥运会不是派全国滑得最好的人去吗?那我现在是全国冠军。”这当然是孩子幼稚的想法。“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就进入专业队训练,或许还真有参加冬奥会的可能。”

在许多人的惊诧中,闻一一家选择提前退出集训。算上装备、教练费以及吃住等成本,北京一个接受专业滑雪训练的孩子每年花费平均在10万元左右,如果请国外教练或者去国外训练,这个数字还得翻倍。与此同时,北京距离崇礼有200多公里,训练未成年人通常还得搭上一个大人,父母里至少得派出一个人能在周末和假期全程陪同。理想状态下,上小学前是培养“雪感”的好时期,从这个年纪开始,到真正出成绩得持续训练十余年,因为像高山滑雪或单板滑雪这样的竞速项目,体格健壮更能出成绩。因此对滑雪这项运动的共识是,成材周期长。很多家长说,滑雪这个事情,其实就看家长,家长能坚持下来,孩子就能坚持下来。

但对一个家庭来说,为孩子的将来考虑涉及方方面面,将十余年时间花在滑雪项目训练上,显得有点“孤注一掷”。因此“小升初”是常见的分水岭,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一旦上了初中,发现课业压力陡然变重,权衡之下,遂放弃滑雪。升高中后又过滤筛掉一批。到了大学还在参加训练与竞技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包含但不限于:成绩足够好,比如说拿过全国比赛的冠军;有一个备选方案,一旦比赛成绩不理想,仍然有大学可以读;有家庭成员牺牲个人事业全情投入;家庭年收入能够支撑长期支出。某种程度上,像闻一这样一直坚持训练,同时成功升入一所国外的优秀大学,代表的是新一代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对待体育竞技的国际化思路。

生活方式

赵沛喆接触冰雪运动也是受他父亲赵红彬的影响,不过他的起步是冰球。赵红彬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从小在野湖上滑冰,在溜冰场玩旱冰,约莫20年前第一次滑雪,还是在八达岭,总的来说,喜欢运动,而且有点天赋。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回在一家商场的七层碰到一个冰场。老赵穿上冰鞋,“当父亲的也嘚瑟,想给儿子露一手”,他在冰上玩了个花式,场地上还有孩子在练冰球,他也拿根杆跟他们一块抡,“儿子就不动了,眼巴巴地瞅着,眼里全是渴望”。

赵沛喆从此成了学冰球的孩子,他有运动天赋,冰上的感觉很好,很容易就被教练赏识。有时偶尔去打羽毛球,还被在场的教练询问,“有没有想过练羽毛球”。为了训练和比赛,赵沛喆一家三口去过台湾、香港、上海、成都等好多地方,“每次去比赛,一家人就像逃荒似的打包赶场”。儿子比赛,赵红彬和靳霖两口子就旅游,“我们觉得这就是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就算不陪孩子出国比赛,他们的假期大概率也在“海岛休闲”中度过。

赵沛喆今年春天到瑞典训练,少年心中怀有热烈的梦想

2012年,赵红彬去崇礼滑雪,带上了儿子。许多会滑雪的家长带孩子去雪场,多半是自己教。赵红彬的理念是,要学,就要找专业教练,滑雪动作一旦成型,修正的代价有时需要好几年。启蒙教练姓杜,报价一千块一小时。赵红彬听说这是雪场最好的教练。孩子学的时候,他就跟在后头滑,想看看到底值不值这个价。他还记得,当时自己挺自信,认为自己在半路出家的人里头算滑得不错的。杜教练看了几眼他的姿势,忍不住了,说“我也教教你得了”,“你力量没问题,但姿势不对”。杜教练把转弯时重心转移的方法教了一遍,立刻征服了本来挺不忿的老赵,从此就让孩子跟杜教练学。

2015年,经历过两三个雪季的赵沛喆,在南山滑雪场的一项比赛里拿到名次,第一次上领奖台,他高兴坏了。冰球与滑雪都需要占据一整个周末时间,老赵觉得是时候让孩子在冰球和滑雪之间做出选择了。思索下来各有优劣,冰球一年四季都可以练习,而滑雪只能等雪季,这也意味着雪季之外,孩子可以安心学习。但冰球又是集体项目,训练时间得跟着队里走,不如滑雪这种个人项目自由。但老赵的方法是,不强加自己的想法,但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两项运动只能二选一,选择一样,意味着完全放弃另一项,让孩子自己去选。

话虽如此,老赵更倾向于孩子打冰球。他希望孩子能作为团队的一分子去获得胜利,那种集体荣誉感,对出生在70年代的人来说,天然有种吸引力。除此之外,北美很多大学有冰球队,冰球项目对孩子未来上学更有加分作用,功利地说,滑雪运动对升学的帮助要弱很多。但老赵平常观察下来,判断孩子对滑雪是真的热爱。比方说,第二天要去雪场了,头天晚上孩子就开始又擦雪板又收拾行李,激动得睡不着觉。要是给他买块新雪板,接下去那个星期的学习就不用催了,一定格外好好表现。老赵记得孩子做选择那天,摸着冰球杆儿一顿哭,哭完说:“爸爸,我决定滑雪了。”老赵说:“好,那冰杆儿以后就成为纪念品了。”赵沛喆又成为了滑雪的孩子。

赵红彬上学时练田径,中长跑,拿过朝阳区800米冠军。那是他初中时代的成绩,那场比赛还是他在脚后跟受伤的前提下跑的。赛前他去野湖游泳,被啤酒瓶碎碴割掉脚上一块肉。一想到练了仨月,老赵“拼了”,战术上放弃了上午的1500米,下午800米拿了个冠军。儿子这一点像他。2021~2022年的雪季,赵沛喆受了比较严重的伤,但非常不愿意就此放弃北京市滑雪锦标赛。多方询问医生与教练的意见,都比较保守,只有老赵混不吝,鼓励儿子继续,在他的人生哲学里,受伤意味着“不就受点伤嘛”。因此,当瑞典的教练提出来,可以带沛喆出国集训,孩子妈妈思虑再三,反复论证,老赵却十分坚定,一个字,“去”。

这个“去”字背后,老赵其实心里挺有谱,就算什么目标都没达成,儿子回来正常考大学,他也基本能确定,有两个像样的大学,按沛喆这个特长,能进得去。“孩子这么热爱,如果阻止他去,会留下遗憾的。”

与学业抢夺时间

北京市各个行政区都有滑雪队,尚久智在海淀区注册,换句话说,像“U系列”和“锦标赛”这样的官方比赛,久智是代表海淀区队出战的。这意味着,赛前他可以参加区队组织的训练,这种集体训练的好处,除了不用自费请教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训练更有针对性。队里训练,一般情况是包下一条雪道,封道,插旗门,训练过旗门的技巧。而个体跟教练一对一训练,基本不可能包下一条雪道,所以只能练习滑行动作。

但集体训练也意味着需要跟着训练时间向学校请假。为了这个雪季的两场重要比赛,久智妈妈刘艳“大手笔”替孩子跟学校请了整整两周假。刚上初一,就缺课两周,家长心里也直打鼓,“就怕课一旦落下太多,很难追,然后自甘堕落,不追了,我最怕孩子有这种情绪”。盘算下来,这个雪季,久智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U系列和锦标赛之外,其余的比赛他都拿了冠军。与此同时,久智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并不令人满意。刘艳说,一进初中,家长就感受到学习氛围与小学截然不同。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备战中考”的压力。放学后,刘艳有时要求孩子练练体能,久智会说,作业做不完,“能不能多给我一点时间做作业”。

是将精力倾注在学业上,还是坚持滑雪?久智从四五岁就开始滑雪,刘艳自己也滑,这些年据她的观察,一上初中,放弃滑雪的孩子比比皆是,“搞体育出成绩太难了。家长都会怕,为了滑雪,放弃学习,最后得不偿失”。与此同时,久智所在的海淀队,队里也有放弃上学、专攻滑雪的孩子。雪季开始就在雪场泡着,天天滑雪,功课全靠网课与私下补课来跟进。刘艳跟孩子爸爸商量后决定,初一、初二先尽量兼顾两者,滑两年看看。

尚久智(前)目前上初中,这个年纪滑雪,最考验的是家长能付出多少精力与时间

除此之外,还考验家长的时间安排。久智上小学的后三年,雪季的每个周末基本都会往崇礼跑。周五出发、周日回城,往返500公里,一个雪季持续5个月,风雨无阻地往返20多次。对于那些从孩子五六岁就开始训练的家庭来说,即便不是每年都如此紧张,一旦下定决心要参加比赛,都舍不得错过每一个雪季。刘艳已经感到,孩子滑雪,实际是在考验家长能付出多少时间。

得益于北京冬奥会,过去几年,滑雪运动的确比往年火热了很多,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冰球特色学校”,有冰雪特长的孩子,可以在升初高中时,获得学校的青睐。这也是北京的很多家长不畏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凌晨4点,顶着星星月亮从家出发,为的是早上8点之前赶到雪场。周日晚上回京时,因为需要检查,总有大量的车堵在检查关口。刘艳说:“又想让孩子多滑一趟,又要赶在周日晚上学校关门之前返校,几乎是分秒必争。”

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发生在2019年12月,那个周五正好下了场大雪。他们下午3点从学校出发,开到延庆时,听说高速封路,得改走省道,路远且得绕山,很多车上坡困难,就堵起来了,以至于他们晚上9点才开到崇礼,一问其他人,发现已经算很幸运。有个队友一家开到延庆后,又返回北京。第二天凌晨5点再出门,天气依旧恶劣,开到崇礼已经是下午2点。这一切为的是参加一项比赛,等他们到时,比赛已基本结束,好说歹说,获得一个补滑机会。但这些都无法消减家长的决心,只要孩子热爱、有兴趣,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咬牙坚持下去。这些坚持,在久智和沛喆的家长看来,并不是功利性的。因为相比于花费的时间和损失的学业课时,比赛成绩带来的“好处”微乎其微。

相反,如果说家长不畏惧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那么他们一定会畏惧孩子的学业。压在刘艳心里的一块石头是,等到了初三,又将面临抉择,是为了学业放弃滑雪,还是继续滑雪,学业靠边站?更进一步,假设到时放弃滑雪比赛,又该怎么看待过去的付出?刘艳说:“我们觉得他到最后,很可能就是一种业余爱好,但怎么说呢,我们也得告诉自己,虽然是业余爱好,但是我们玩得很专业,玩出了成绩。”

就算坚持挺过了初三,升到高中是更大的考验。今年读高二的沛喆,这一趟(自费)去瑞典集训,妈妈靳霖一直忐忑不安。缺课整整两个月,这可能意味着,高二这一年,他或许需要重新读。舍弃学业去训练,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一切都在未知当中。

但下定决心后沛喆特别高兴,积极做康复训练,网课也上得很勤快。受伤并错过北京市滑雪锦标赛后,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滑雪生涯结束了。“付出那么多时间,那么认真地训练,到头来是这个结果,假如以后让他以学业为主,一定会特别失落,我们不希望孩子有这种遗憾。”最后,靳霖同意,既然家庭能承担得了支出,也准备好了后路,那么就再给孩子一次追求梦想的机会,送他去瑞典。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8期,实习记者罗拉对本文亦有贡献)







排版:然宁 /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高考全国卷《红楼梦》话题作文,我有感而发写两句风云老师详细讲解2022高考数学乙卷理科(据说有道题出错了?)武陵春:天地和谐作运筹文学老师说,那道高考作文题我也不会那位摔断了腿、被感染了新冠的奥运会冠军,高考作文又拿了个满分!出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老师,恐怕也没读懂《红楼梦》都说今年高考作文很难写,那是因为不懂红色作文的秘密心脏如何写出高考好作文?名师支招,句句重点(中国教育报送给考生的大礼包)我们也写了高考作文,以一枚资深红娘的身份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创业邦押中了5个墨西哥Riviera Maya玛雅海滨之旅(十一)Playa del Carmen 卡门海滩专家点评上海高考作文题:有嚼劲儿有余地,对考生体现出善意怎么还有人在高考作弊?说说高考作弊事件高考作文:贾宝玉的政治素养全国新高考作文:一切速成都是耍流氓那个写高考0分作文的网红,结局令人唏嘘网传的高考作弊事件,其实是三件事这道高考作文题,果然是澳大利亚下了个俗手!不该如此暮气沉沉!高考作文出题者,你们到底在怕什么?写高考作文,就像给袁绍当谋士退休之地搜寻记 (3)《红楼梦》进作文:恢复高考45年,作文命题这样变满世界都在与高考作文较劲,而我真心劝你要懂得对考生慈悲不懂点《红楼梦》,高考作文都看不懂!引爆热搜的高考作文,早被东北家长拿捏了唐山男子围殴女性全民愤怒,竟有记者如此“还原”细节真相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我终于明白女航天员刘洋,为什么能再上太空了高考作文:贾宝玉的创新和妙手高考作文:我为贾宝玉捏把汗高考作文,要让考生说自己的话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其实我去年就写过……疫情3年,地球发生的惊人变化!兽爷丨试着写下高考作文“长跑”的能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