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高考作文,就像给袁绍当谋士
写高考作文,就好比给袁绍当谋士——最难也最容易。
各位好,昨天《出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老师,恐怕也没读懂《红楼梦》》一文发出去之后,有朋友跟我说;小西,你那文章没写完啊。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入题。”你光破了题,说了那个高考作文题目为什么起的有问题,却不讲讲考生们万一遇到这种题目该怎么应对么?
说实话,让我来讲高考作文究竟该怎么写,这事儿你问错人了。因为我当年自己的高考作文分数就不高,只得了20来分。
是的,当年高考估分的时候,我自己估计的语文成绩比真正放榜时的整整高了近20分,后来老师帮我分析,说应该就是作文拖了后腿:“你那个作文,也可能就得了个二三十分。”
想想也是蛮惨烈的。
而差出来的这20分,也决定了后来很多事情——这就是高考的残酷之处。
其实在高考前,老师就担心过我作文马失前蹄,临进考场还特意嘱咐我:“上了考场千万别瞎写,规规矩矩把每个字写好,猜准出题人的意思就可以了。”
老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平时语文虽然也不算学的太差,却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我的字不好看,写到兴头上更是草上飞,这是高考中的大忌,一般阅卷老师看到这种字体,默认就是差生,直接评分档位降下来了。
第二,每次写作文,老师总觉得我在“瞎写些没用的东西”,喜欢抬杠,出题老师明明说去东边好,我偏偏会写走西边其实也不错。
我在高中时就写过一篇文章,说如果考试题目这东西也可以拟人的话。我觉得就高考作文题的性格最像袁绍。
为啥呢?因为《三国演义》说袁绍“外宽和而内多忌”,高考作文题是一样的。明面上跟你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好像你说什么都可以。
但你若真把这话当了真,想啥就写啥,你可就中了出题老师的阳谋了。
写高考作文,本质上讲,就跟田丰、沮授这帮人被袁本初“问计”该不该迎汉献帝、该不该打曹操一样。人家阅卷老师本已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了。所谓“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是真让你放开胡写,而是让你来猜他的心思,猜中了才能给高分。
那怎么才能猜好这个谜呢?
这里的诀窍,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材料随他扯,关键看要求”。
高考作文题目中第一段引述材料的文字,其实没必要细读,甚至你完全一扫而过也可以。那一段就是出题老师自比一下文采,让外界夸他这题出的有水平的一面招牌而已。
如果你过于纠结于这段文字,被它带着跑了。那你这作文就铁定写不好了。
这就好比小学做数学应用题,老师先给你讲一段“某游泳池管理员,一个管道进水、同时一个管道出水”之类的故事,如你非要跟老师吵,问这管理员怎么这么神经病、浪费水资源?那就没意思了。
具体到今年引发争议的《红楼梦》那篇作文题当中,好多人审完题目了以后,完全不知道出题老师想让大家写什么。
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讲《红楼梦》故事的材料给带偏了。
好多场外的成人写文章,就像我昨天那文一样,执着于讨论《红楼梦》原著怎么着——其实出题者并不想让你讨论这个。
这就像当年很多八股文写得好的人,甚至是不读四书五经的。能写好这篇作文的考生中,我相信对《红楼梦》一无所知者恐怕也大有人在。因为出题者真正想说的话,集中在第二段:
请注意,移用、化用、独创,这六个字其实才是这么一段题目的“题眼”。
绝大多数高考作文题,说了半天,最后都会提炼一到三个这种“题眼”,让你围绕这几个词展开文章。那种工业化的阅卷中,老师真正抓的也就是这几个“题眼”词。
所以,如果你抓不住这几个题眼,就是把曹雪芹请来,也得写跑题。
吊诡的是,真读了《红楼梦》,反而会干扰你解这道题的思路,因为真的很少有读者,会像出题老师一样那般理解那段情节。
而接下来,考生则会面临一个比较“赌命”的选择——这份考卷的最后一段明确要求,要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
这就是说,在“移用、化用、独创”这三种思路中,你必须评出一个优劣来,不能各打五十大板,说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这样的作文一定是得不了高分的。
而坑人 的地方则在于:仔细审题的话,你会发现,对于“移用、化用、独创”这仨思路究竟哪一个更好,出题者已经有了判断。你看他引《红楼梦》那么一段,不就是在暗示“独创”好于“化用”和“移用”么?
只不过,与比较厚道的出题者不同,这次的出题人没把这个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让考生自己评,问你哪个好?于是有一帮人又被这一段坑了。
考生的正确应对,应该是把出题人这个心思点破。文章开篇就旗帜鲜明地褒扬创新、鄙夷生搬硬套。若再能从中引申出什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xx特色”之类的微言大义,这个立意就更稳了。
当然你也不能一上来就唱高调,必须有层次,要思路清晰、巧妙用典、层层递进、分段阐述,最后把话绕到这些无比正确的大道理上,这高分也就到手了。
所以这样一解读,这个题目想得高分其实也不难。只可惜这样的“高分作文”写出来,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两张皮”——红楼梦的材料和题目是两张皮,题目和考生的阐发又是两张皮。读来会让人感觉牵强感十足,且了无意趣。
所以,我其实挺不理解为什么每年一到高考季,就会有一帮成年人争写高考作文的。
对于一个爱好文字的人来说,写文章本身就是一件让他快乐的事情,但若说其中有什么噩梦,高考作文应该算一个。
遥想当年,我认识的好几个高中同学,本来都是挺有创作灵性、有“文学梦”的,就是备战高考期间在一次又一次的“练笔”中彻底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现在都去靠搞编程或设计汽车发动机混饭吃了,十几年再没拿过写作的笔。
所以高考作文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初梦,而是坟场。既然是坟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年年都这样上坟呢?我不是很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